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語文課程改革的總結與思考

語文課程改革的總結與思考

中國課程改革的總結與反思當前,新壹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全國範圍內以令人矚目的速度順利推進,給學校教育教學帶來了新氣象、新變化,給教師課堂教學註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但是,我相信,隨著新課程實驗的深入,壹些深層次的教育實踐問題也隨之出現。

下面,我就認寫分離、多認少寫、教師多重人格問題,談談我個人對課後作業要求的看法。

壹、認寫分開,多認少寫題。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識字與寫字分開,多認少寫”的原則,即識字與寫字在時間上分開,即先識字後寫字;二是指識字和寫字在數量上的分流,即識字多,寫字少;三是指識字和寫字在內容上是分離的,即識字和寫字是串聯的而不是知道寫什麽。原來識字教學強調“四項技能”——讀、說、寫、用,要求太高,違背了識字教學的規律。好認的不壹定好寫,好寫的不壹定好認。識字和寫字有不同的發展規律;另壹方面,識字教學要從常用漢字入手,讀寫常用字往往不太壹樣。

我覺得老師也要加強現場指導,保證寫作質量。我談談我個人對指導寫作的看法。

(1)高壹剛學會寫字,寫字姿勢和習慣很容易出問題。最好是在課堂上練習,看著學生寫,發現問題及時提醒和引導。

(2)註意少寫多寫。低年級寫作,首先要求學生寫得正確,其次才是寫得好。寫作練習量不要太大,但是只要妳寫了,就要盡量把寫作的要求落實好,也就是我們說的“寫得少”和“寫得好”

(3)偏旁部首、筆畫、筆順的教學要“嚴而不死”。也就是說不違反基本規律,也不能太死板。不要把偏旁部首、筆畫、筆順作為必備知識來教。

第二,教師多重人格問題對課後作業的要求。

因為每個老師的多重性格制約了課後作業的不同類型,也就是說,不同性格的老師會布置不同數量或類型的作業。其實我覺得作業的布置壹定程度上可以體現老師的教育教學理念。比如壹個提倡應試教育的老師,會安排壹些重復的抄寫和寫作,死記硬背。相反,壹個提倡素質教育的老師,會註重學生“雙基目標”能力的培養和“三維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想了想原因,我覺得歸根結底是考試制度的指揮棒在制約。盡管教師已經理解了課程改革的基本目標和內容,但他們為實施課堂教學改革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老師們還是有疑問: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從課堂上的表現來看,學生確實有了很好的發展,但考試成績不好怎麽辦?如果考的話,怎麽考?測試什麽?如果不考或者改變常規的評價方式,家長會怎麽想?社會上怎麽知道這個的?老師們沒有想法,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管理部門的同誌也在努力探索。

新課程倡導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與學校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之間的矛盾,的確是新課改實驗中無法回避的核心問題。到目前為止,全國還沒有壹個完整的、系統的、全新的、開放的評價體系,使得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仍然無所適從,始終逃不出分數的魔咒。因為很多家長想看分數,教育主管部門想看分數,相應的學校領導也想看分數。

因此,我認為應該從根本上改革高考評價制度,對學生的語文學習進行發展性評價,糾正“壹考定終身,壹紙定分數”的片面評價觀,優先發展性評價。比如可以通過筆試、口試、活動匯報等形式進行評價,也可以通過課堂觀察、課後訪談、作業分析、建立學生成長記錄袋等形式進行評價。同時,教師在評價學生學習時,也可以讓學生進行自評互評,也可以讓家長參與評價。這不僅有助於提高學生評價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監控能力,而且使學生獲得正確的自我意識和客觀評價他人的能力,實現學生和學生群體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實現評價作為教學的有效環節。

  • 上一篇:電腦傳統分類怎麽分?
  • 下一篇:讀曾國藩傳記有感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