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起來,西方的善惡觀就是兩句話:生活上善待他人,政治上防止他人作惡。在生活中倡導博愛,讓每個人都友好,讓世界充滿愛;在政治制度設計上,要防止人作惡,重要的是創造壹種制度和機制,防止壞人壹旦進來就幹壞事。東西方對善惡的看法有很大差異。
中國的政治體制總是想象統治者都是先進分子,黨性自覺,值得信賴,所以往往重視任命授權,忽視監督,造成大量決策失誤和大規模腐敗。這個教訓極其深刻。我想,我們的善惡觀也需要壹個新的塑造和進步,我們也要在生活中善待他人,在政治上防止他人作惡,這樣社會才能穩步發展。
第二,公私觀點的差異
西方認為人天生自私,自私是社會發展的動力,利益驅動是永恒的主題。最好的制度設計是從人性的角度挖掘人的積極性,促進經濟發展。所以西方放開了個體私營經濟,鼓勵民眾致富,把私營經濟做大做強。
中國改革開放後才意識到這個問題,逐漸形成了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的政策導向和社會氛圍,改變了過去公有制占主導地位,到處割資本主義尾巴的局面。西方有壹種觀念,就是人的私欲得到滿足後,就會回歸社會,私有財產最終歸社會所有。不要怕有錢,不要怕嫉妒,不要怕討厭,不要怕刮。
以前我們國家視“私”為洪水猛獸,提倡“鬥私批修”,“鬥私言壹時”,文革喊了十年。這個東西極其“左”,背離和壓制人性,嚴重阻礙了當時的經濟發展。
第三,文化觀的差異
西方人崇尚三種文化觀念,與我們大相徑庭:
1,個性自由。西方崇尚自由,張揚個性,尊重人權,註重發揮人的特長。中國的文化觀講求“大壹統”,凡事都有壹個格局,壹個思想,動不動就統壹思想,這就扼殺了個性,壓制了自由,使人過著疲憊的生活,社會發展缺乏多元化的動力。
2.開放包容。美國的歷史雖然短暫,但遍布世界各地的移民國家和全世界的文化在這裏混合融合,很少有傳統觀念的束縛。這就是為什麽中國是世界上擁有自主創新能力的頭號經濟大國。中國三千年的自然經濟和三十年的計劃經濟傲慢自大,排斥外來文化,阻礙了文化的創新發展。這也是四大文明古國經濟相對落後的主要原因。
3.認真守信。德國人工作認真細致,時間觀念強,誠實守信,凝聚了日耳曼文化,帶來了經濟繁榮,成為世界第三經濟強國。目前,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尚未建立,誠信精神普遍缺失。五種病態經濟——欺詐經濟、賄賂經濟、債務經濟、虛假經濟和賴賬經濟——是落後的文化觀帶來的後果。
第四,人生觀的差異
1,消費觀念。人天生就是求生活的,質量才是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方消費觀差異很大。西方的價值取向是以生活質量為基礎,提倡“三為”和“三不為”:壹是為自己而活,不為他人而活,自由追求質量;二是活在今天,而不是明天,敢於提前借錢消費;第三是為了這壹代人而活,而不是為了下壹代,為了孩子而存錢。
中國也有“三法案”的價值觀。他壹年到頭忙著嘴,先吃飯;人活著就是為了壹口氣,拼了不顧後果;死也要努力挽回面子,活也要努力挽回面子,處處挽回面子。中國人更喜歡存錢過日子,這導致中國儲蓄率很高,達到46%以上;導致內需疲軟,消費不足,經濟發展的動力較弱。
2.隱私的概念。西方人尊重人性,不窺視和傳播別人的隱私,比如年齡、收入、性生活等。問東問西,關註別人的隱私,是最不道德最惡心的事情。但是東方人對個人隱私有壹種莫名其妙的興趣。他們愛在私下談論隱私,通過八卦傳播隱私,甚至把隱私當成捉弄人的工具。這是壹種文化的愚昧和落後。
3、生育觀念。歐洲人不願意生孩子,怕孩子影響生活質量。所以總體來說,西方發達國家都是人口負增長,人口、資源、生態壓力不大。
中國還是有相當壹部分人主張多子多福,養兒防老。壹些邊境老農區越來越窮。人口仍在高速增長。預計到2020年,中國人口將達到峰值6543.8+0.46億。
五、競爭概念的差異
東西方在競爭概念上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兩點:
壹是是否競爭。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以封建儒家文化為中心的。
儒家強調中庸,過猶不及,和為貴。而市場經濟則提倡競爭,強調商戰戰勝對手,贏得自身發展。從儒家的角度來看,競爭是不道德的。歐洲人認為社會需要競爭,人需要競爭,競爭給動力,競爭給人才,這樣經濟才會在多元化競爭中快速發展。
二是如何看待競爭。西方人認為競爭應該按照規律進行,主張公開、公平、透明,主張縱向競爭,相互前進、相互鼓勵,用競爭來給人類進步和經濟發展帶來動力。受封建儒家文化的影響,受小農封建意識的束縛,中國人往往從另壹個角度看待競爭。
中國人橫向競爭,熱衷於並肩作戰,等妳被打倒我才跑。這種內耗機制嚴重阻礙了中國的進步和發展。
第六,教育觀念的差異
中國受封建儒家文化的影響,學習是為了做官,學習是為了拿文憑,拿了文憑是為了做官。這個想法很有市場。學習的目的是為了高人壹等,而不是為了上高職,成為技術工人。西方認為學習知識是為了獲得能力,獲得能力是為了提高生活質量。
人才的價值取向存在差異。中國講文憑導向,凡事講文憑,提拔幹部看文憑,提拔職稱看文憑。這就導致了文憑熱,文憑造假大有市場,屢禁不止。要改變這種現象,我們應該像西方那樣倡導能力本位,以能力競爭取勝。文憑可以造假,但能力不能造假。
對學習的要求不壹樣。我們強調死記硬背和循規蹈矩,西方強調知識更新和能力創新。註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想象力,所以世界諾貝爾獎大多集中在西方發達國家。
七。家庭價值觀的差異
1,家庭小型化。歐洲人註重家庭小型化,平均每個家庭2.3人。生活便利,生活品質高。我們講壹個大家庭,四世同堂,兒孫繞膝,天倫之樂。這是典型的封建大家庭文化。
2.家庭紐帶褪色。中國農村人去雇主那裏參觀西部,壹起喝酒,酒後打麻將。歐洲沒有這些,親戚也很少走動,各忙各的,沒時間去拜訪聊天;很少溺愛孩子,更強調自力更生。
3.父母對孩子的依戀感減弱,對孩子的依戀心理沒有那麽強烈。養老靠的是社保,不是孩子,所以我不想生孩子,也沒必要給後代積累財產。
八、治國理念的差異
在西方,法治是主要原則,法律環境設計得非常嚴密,讓每個人都能依法工作和生活,壹切都井然有序。中國講以德治國。從孔子開始就講仁義禮智信,以德馴化人,以禮規範行為,提倡克己復禮,半部論語治天下。
總之,東方人講關系,西方人講規則;東方人講德治,西方人講法治;東方人講面子,西方人講現實。
九、政府權力概念的差異
歷史證明,德治的核心靠自覺和自律。人不能只靠意識,必須靠制度和法制。中國反腐敗鬥爭的艱巨性進壹步說明了這壹點!
首先是政府職能的不同。中國政府職能的設置與西方市場經濟發達國家有很大差異。具體來說,西方政府是公共服務型政府,提供公共產品、公共安全和公共服務,不幹預企業的經濟活動;我們的政府是全能政府,婆婆什麽都管,管得太多,幹預太深,恰恰制約了經濟發展。
第二是規模的不同。中國政府權力太大,帶來了機構龐大,人浮於事,人浮於事的弊端。吃“皇糧”的人多,財政負擔重,效率低。西方是小政府,大社會,大企業。微觀經濟活動不幹預,社會壹心壹意辦。經濟發展環境好,企業束縛少,可以自由大量發展。
第三是制度上的差異。中國政府強調控制和批準,而西方政府強調服務和協調。西方政府在“搖頭”,告訴人們什麽都不準做,法律規定其他都可以做。
中國是壹個“點頭”的政府。什麽事都要政府點頭,不點頭的不許做。層層審批束縛了經濟發展,惡化了經濟環境,導致發展經濟的企業“羊”太少,經濟執法和調控部門“狼”太多,經濟難以發展。只有殺狼養羊,優化環境,才能發展經濟。
X.納稅概念的差異
西方納稅是國家納稅,納稅光榮。全社會都尊重納稅人,納稅人有權檢查和監督政府稅收使用的去向。所以納稅人覺得榮幸,覺得安心,納稅有積極性。西方稅收氛圍完整,納稅人權利義務對等,國家稅收收入和財政支出對稱,公務員對應服務納稅人。
相比較而言,我們缺乏體面納稅、尊重納稅的觀念。因此,公務員,包括在事業單位吃“皇糧”的人,要增強三種意識:感謝納稅人、尊重納稅人、保護納稅人。
: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1978-2008),東西方關系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78到1989是第壹階段,1990到2001的前半段是第二階段,到目前為止是第三階段。在過去的30年裏,東西方之間既有合作,也有沖突,隨著國際形勢和中國國力的增長而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