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編輯的過程不僅僅是對個人的關懷過程,更是對其所代表的這個階層和群體的關懷過程,即賦予他們話語權。這種來自媒體的關懷會讓人覺得是來自整個社會的,可以溫暖人心,緩解矛盾。
從報紙編輯的過程出發,我們來談談如何在編輯過程中貫穿人文關懷的理念:
壹、報紙策劃:從源頭體現人文關懷
新聞策劃已經為新聞業界所熟知,也是大眾報紙努力推陳出新的重要特征。新聞本質上是對新聞事實的客觀反映。編輯必須根據新聞事實的實際價值,合理安排報道方式、編排方法和投入的人力物力。編輯在面對壹些“熱點”新聞的策劃時,要把握好策劃度,不能為了追求所謂的“賣點”而濫用新聞資源。在報紙策劃中,能夠體現人文關懷的方面集中在選題策劃和欄目策劃上。
比如最近楚天都市報關於“逃離母親,切肝救子”的新聞策劃,就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從65438年10月27日開始,本報首次報道“半年日行壹心切肝救母”。在隨後的壹個月裏,本報編輯記者繼續深挖事實,策劃後續報道,推出了充滿人情味的報道,使策劃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如今,在貼近群眾的實踐中,每家都市報都有自己獨特的招數,但開設充滿人文關懷的專欄卻成了眾口壹詞的舉措。報紙上有“幫妳查詢”、“友情提醒”、“生活資訊”等各種類型的欄目。以《楚天金報》為例,該報首創的口述實錄欄目《實話實說》,因為註重情感因素的挖掘和受眾情緒的調動,被很多讀者視為壹種精神寄托。
二、選稿:優先選擇充滿人情味的稿件。
新聞的人情味最早是由西方學者提出的,即新聞報道和編輯應該以人為本,更多地體現人文關懷。過去,中國的報紙過分強調政治喉舌的作用。隨著社會的進步和讀者自我意識的提高,現在越來越多的報紙註重編輯過程中的人情味。
在報紙編輯中,我們應該優先選擇有人情味的稿件。只有稿件所透露的情感符合大多數讀者的情感需求,才能激起讀者的* * *,而稿件只有激起讀者的* * *,才能在讀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人類社會是壹個整體,報紙既要關註宏觀發展和主流人群的生存狀態,也要關註邊緣和弱勢群體(如農民工、下崗工人、鄉村教師、城市邊緣人等)的喜怒哀樂。).在編輯以弱勢群體為主體的新聞時,要選擇那些深入挖掘弱勢群體與惡劣生存環境鬥爭的稿件,既能宣傳他們的頑強精神和人性中的崇高品質,又能起到宣傳教育的作用,從而提升整個中華民族的人文素質和精神品質。
近日,中國青年報率先關註“蟻族”的生活,讓這個弱勢群體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從關心他們的生活到對制度建言獻策,都體現了報社對這個群體的深切關懷,讓這些邊緣群體不再成為媒體上的邊緣人。通過報道,人們會關註他們,他們的生活條件會得到改善。
這種關註弱勢群體的生活和命運,關註他們作為人的價值和尊嚴的稿件,能夠站在人性的立場上,反映他們的苦難,為幫助他們改善現狀鼓與呼。這些手稿充滿了人情味。
三、版面:報紙人文關懷的集中體現
1.幫助讀者選擇信息。版面是報紙各種內容布局的整體表現。壹份報紙是否具有可讀性,是否讓讀者感到快樂和容易閱讀,在某種程度上取決於版面。因此,布局不僅僅是內容的簡單表達,更是編輯對布局內容激活的動態反映。
在“厚報”時代,讀者的閱讀壹般是有選擇性的。編輯的工作不僅僅是設計壹個合適的版面,讓稿件的特點和編輯意圖能夠清晰地表達出來,還要更好更快地為讀者提供他們想要了解的信息,讓讀者壹眼就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享受閱讀的樂趣。
2.版面上的悼念體現了報紙的人文關懷。國內學者認為“版式語言是版式編輯說話的主要手段之壹”。報紙編輯可以通過稿件的線條、標題、篇幅、位置等版面語言來反映報紙和編輯的感受、立場和觀點。人文關懷使報紙編輯在報道重大災難時能夠以壹顆關懷的心展現自己的智慧,在關註新聞事件的同時更加關註當事人和受眾的心理感受。
去年地震的第二天,各大報紙都傳達了對災區的慰問和關懷。首先吸引讀者眼球的是報紙的版面。比如《南方都市報》5月13的頭版,在“四川地震受災嚴重,死亡人數逼近萬人”的大黑體字下,有三行字:“讓我們為災區人民祈福,讓我們為遇難者默哀,讓我們向災區伸出援助之手。”報紙在頭版用這短短的三句話,把對災區人民的關心表現得淋漓盡致。四川當地報紙《成都商報》將整份報紙變成黑白版,以表達哀思。
第四,標題制作:突出人文關懷的點睛之筆
在“厚報時代”,讀者大多通過新聞標題抓取有用信息。在編輯新聞標題時,往往不僅要考慮標題是否反映了稿件的內容,還要考慮標題是否吸引讀者的註意力。這就造成了壹些編輯在制作標題時片面理解稿件內容,導致標題的模糊性或者刻意追求“星魚”之類的感官刺激,從而導致標題與社會主流文化的背離。
比如2006年6月165438+10月1日的江南都市報的版面上,有這樣壹個標題:“南昌警方將重點清理六類人員“空掛戶”。“清理”二字讓讀者覺得好像把這些“空掛戶”當垃圾壹樣對待,這是讀者尤其是空掛戶無法接受的。
在金融風暴的影響下,報紙版面充斥著大學畢業生找工作有多難,他們的職位技術含量有多低的報道。比如公安局招聘洗菜工要求本科學歷(海峽都市報,2009,11),北大光華畢業生求職屢遭拒絕,靠搭訕擺攤謀生(新京報,2006,65438+26+0)。據碩士生爭相聘請雞豬技師的報道(武漢晚報,2009,165438+10月22日),雖然這類報道凸顯了金融風暴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但為了吸引人,頭條總是聚焦於大學畢業生的低技術工作。這些標題容易導致人們對就業市場的片面估計,制造悲觀氣氛。
報紙編輯既要尊重人的理性和情感,給讀者呈現壹個真實客觀的外部世界,又要引導輿論,構建符合時代精神的新的道德、倫理和價值體系。但現實中,很多報紙標題只是把讀者當成自然人、本能人,缺乏對大眾的情感引導和理性推廣。顯然,這是對人的簡單理解,是與人文關懷原則相違背的。
隨便翻翻報紙,讀者可以發現很多以暴力、兇殺、色情等社會醜惡現象為噱頭的標題,以165438+2009年10月26日為例。年輕人拿著錘子尖刀當街追女朋友(揚子晚報),美女不堪家暴殺了老公坐牢15(重慶晚報),男人多次和女朋友13歲的女兒發生關系(臺州晚報)...這些標題只是表面處理了零星事件,根本沒有觸及新聞事實背後的深層次。
動詞 (verb的縮寫)照片編輯:強烈人文關懷的圖像表達
我們在報紙上看到的新聞圖片,大部分都是經過編輯、篩選、剪輯的。編輯時不僅要考慮圖片的影響,還要表現出對新聞主體和讀者心理感受的關懷和愛護,充分權衡事件披露對我們人類文明進程的長遠影響。只有這樣,才能讓它充滿強烈的人文關懷。
現在很多報紙編輯為了片面追求視覺沖擊力,在處理死亡、血腥、災難、痛苦的新聞圖片時,充滿了血性和感官刺激,尤其是在處理弱勢群體的新聞圖片時,多表現為濫用圖像變形和廣角視覺扭曲效果。
比如2007年6月5438+10月65438+2月,南京某報刊登了壹則農民工討要工資的圖片新聞。畫面中,壹名男性農民工拿著欠條大喊。因為廣角鏡頭,突出了他臉部的變形,身材扭曲誇張。他的身體比頭和嘴都大,看似掙紮,但在漫畫般的鏡頭裏,卻隱含著農民工的陌生和滑稽。
福柯有壹種觀點,認為話語就是權力,權力正是在對話語的控制和規訓中實現運作過程。剪輯和分發這樣的圖片,可能是為了制造戲劇性和沖突性的效果,但對農民工等弱勢群體的變形或漫畫化改造,如果不是出於偏見,就是主觀因素的話語規訓,也是鏡頭語言的暴力敘事。它最大的弊端就是遮蔽了新聞人物的原生態和真實,這當然離新聞的真實性更遠。
能為報紙圖片編輯提供學習資料的是,新快報2004年制定的《圖片使用和編輯指南》中有如下關於人文關懷的規定:
壹、幾種常見的需要馬賽克處理的類型:1,新聞照片中涉及的未成年兒童的臉部;2.保護受訪者的個人隱私;3、暴力血腥場面的暴露部分;4、艾滋病、麻風病患者的臉。
二、突發事件中血腥暴力圖片的處理,圖片必須盡量轉發到報紙內部或制作成黑白圖片,以減弱讀者的感官刺激。
總之,以人為本的編輯出發點是人文精神的體現,是新聞工作者的道德準則。從某種意義上說,無論是從人類文明發展的整體進程,還是從中國所處的歷史時期來看,關註人都是編輯工作的出發點。新時期,我們黨提出“三貼近、三服務”,是對新聞工作者堅持以人為本、關註生命的進壹步要求。新聞傳播活動歸根結底是反映人的存在、命運、苦難和幸福,傳達人的價值觀,也是媒體“受眾本位”的回歸,是“從人出發,回歸人”的價值體現。
【表格是關於這個的,可以稍微修改壹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