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被稱為大和民族,具有日本特色的東西往往被貼上“和”字標簽。比如日本的詩詞叫“和歌”,日式的衣服叫“和服”,日式的燒雞叫“風凰鳥”。但很多帶有“和”的東西,其實並不是真正的日本土產,比如舉世聞名的“和服”,其實起源於中國唐朝的服飾;“和食”包括印度人愛吃的咖喱飯。和合扇,也是日本民族文化的重要亮點,被日本人普遍認為是比較正宗的日本產品。
日本的和扇在中國人眼裏是折扇。關於扇子的起源有兩種學說,壹種是埃及的,壹種是中國的。中國早期的扇子壹般是用羽毛和絲綢制成的圓形扇子,主要是貴族使用,有顯示身份地位的意義,沒有考慮扇子的折疊功能。壹些支持日本扇子起源的人認為,早期的日本扇子是從中國傳下來的,平安時期因為日本空間狹小,裝飾有技巧,所以出現了折疊的風格。從歷史事實的考察來看,日本折扇最初是作為宮廷的禮物而發明的,在江戶時代以後作為實用的降溫工具開始在中下層民眾中流行。
日本折扇的發明也和宗教有很大關系。“風幹草扇”、“風草扇”、“滅蚊扇”源於日本伊勢神宮舉行的插秧儀式上使用的扇子。早期的日本日本人的日本扇子可以分為兩種:檜扇和紙扇,這兩種折扇也是今天京都的壹大特色。
“河扇”不僅是簡單的乘涼工具,也是日本文化的重要象征。就像扇子和腰帶、手提包和木屐壹樣,它是常規和服的壹部分,也是茶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茶道中,如果對方在妳面前橫放壹把折扇,它就代表壹個屏幕,提醒妳茶還沒沏好,不要伸手越過屏幕去拿。在宗教中,折扇被用作禮物,以示對彼此的尊重。
從中國的團扇到日本的折扇,其實可以看出它是出於壹種單純實用主義的追求,也說明了壹種理解事物的方式。折扇可以開合,體現了扇子聚合的特點。世界和命運在這裏可以自由開合,賦予了折扇神秘的意義。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宗教都力求把超現實的東西變成有形的東西來理解,所以茶道中的石舟扇、喪葬中的花田扇、古代僧侶使用的枝扇都具有很強的象征意義。
日本折扇有把世界和命運聚集在自己手中的象征意義。從日本人把團扇發展成具有聚合意義的折扇,可以看出日本人想象力豐富,實用主義強。他們的想象不是面對外界,也不是面對超自然的存在,而是專註於把外界的東西聚合到自己的世界裏。在其他國家的文學作品中,風壹般是離開的意思,但在日本,風所代表的意思更傾向於接近自我,包含自我聚合的意思。據統計,新古合集中表達風的聚合的和聲歌曲有40多首。
從日本的折扇可以看出,日本人擅長搬東西,喜歡用手認識東西。日本人對事物的認知決定了以人為載體創造的文化,這是壹種“聚合文化”。就像日本人手裏的飯團壹樣,把東西聚集在自己手裏就能心安理得。日本人喜歡拿著碗吃飯。他們不僅崇拜佛像,還提倡用手觸摸。這就是這種文化的體現,連私人的願望和祈禱都要手寫在馬匾上。日本人什麽都要用手抓,包括感情,所以有壹些用手來表達意思的詞,比如“手答”用手來表達感情,“手勁”表示難懂的意思,“手痛”表示刺耳的意思。把團扇折疊起來就是拿在手裏,方便又美觀。日本人不僅用腦子思考,還喜歡用手“看”問題,試圖把大世界聚合到小手裏。那些聚合不到他們手裏的東西,就是處理不了的東西,相對來說已經失去了實際意義。
折扇除了能乘涼、有收獲、表達日本人喜歡“壹切盡在掌握”之外,折扇也是會動的藝術品,折扇在成為日常用品之前,是作為藝術品而存在的。因為折扇精致小巧,便於攜帶,所以在折扇上畫圖案、人物、寫詩詞、警句也就流行起來了。扇子上的圖案不同於紙上的畫和壁畫。壁畫和團扇畫壹樣,不方便隨身攜帶,同樣的字和畫也失去了向外展示的魅力。折扇可以把漂亮的圖片從墻上搬到自己手上,隨身攜帶,隨時欣賞。所以壹進入盛夏,折扇就成了時髦貨。鐮倉時代,日本男人的直服和獵裝上的圖案也是以扇子為中心的。
粉絲作為日本文化的象征,在繪畫、歌唱、舞蹈、戲曲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扇子與日本伸子的歌謠結合稱為歌謠扇,與舞蹈結合成為扇子舞,直接推動了伸子藝術的發展,歌舞伎用扇子張鶴來表現劇中人物的心情。比如喝酒,可以用扇子形象地表達喝酒和醉酒,不用酒杯。
在日本人眼裏,壹把小小的扇子匯集了世間所有的美好,這半月形的開合也將日本人的審美體現的淋漓盡致。被認為是日本象征的富士山看起來也像壹把倒置的扇子。有日本詩人曾以“玉扇倒掛東海”的詩句贊美。
扇子不僅反映了日本人的思想認識和審美,也代表了實用商品的原型。早在平安時代末期,京都就開始批量生產扇子。也可以說是把日貨賣到了商業主義最高點的粉絲。日本扇子把折扇帶到中國,很快被中國人接受,並傳到歐洲。
日本學者認為,英語中“fan”壹詞的詞源是日本扇子的發音。其實早在折扇問世之前,歐洲就已經有了圓扇。英語中的fan來源於拉丁語,意思是用來分離谷物和灰塵的簸箕。日本折扇發明後,很快成為壹種受到世界各國人民歡迎的世界性產品,因為它比團扇更便於攜帶,讓人不得不感嘆制造這種小扇子的日本人有著精明的頭腦。
其實,從團扇到折扇的變化,既是實用主義的體現,也是日本人熱愛聚合的體現,是聚合文化的典型代表。日本人的集體意識創造了大量日本特色的東西,以粉絲為首。日本人看到什麽都想聚合在壹起,連房間之間的隔斷都要折疊起來,做壹個世界上最節省空間的推拉門。日本的燈籠也是折疊式的,可以伸縮。不用的時候,再大的燈籠也可以像扇子壹樣折疊起來。
日本人喜歡用聚合的意識去思考。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這種偏好依然存在,並為日貨占領市場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除了折扇,大正時期從德國傳入日本的斯萊德傘在1950年被日本人折疊,成為世界上第壹把折疊傘。之後日本大量生產,出口到世界其他國家,占領世界市場。80年代,日本人進壹步將其壓縮成世界上最短、最便攜的三節折扇,長度僅為18cm。壹把傘,像壹把扇子,最終成了妳懷裏的東西。
戰後,日本人將聚合感應用於新、奇、特、小商品的開發,以晶體管為代表的日本“小”商品打開了世界市場。從平安時期的日本能從中國折出團扇來看,當時的日本人已經發展出小型化技術。在務實的西方,也刮起了日本粉絲旋風。日本的“小”貨給世界商界帶來了壹股日式商品的狂潮,日本的家電和數碼產品以其精致、小巧、便攜的優勢占據了同類產品的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