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請問英語新課程標準對教學維度有什麽新要求?

請問英語新課程標準對教學維度有什麽新要求?

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教學目標的實現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了解課程的目標,並探索實現這些目標的方法和手段。高中英語新課程的總目標是使學生在義務教育英語學習的基礎上,進壹步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發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是基於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綜合發展。新課程標準從五個維度提出了當前外語教學的基本目標,即語言知識目標、語言技能目標、情感態度目標、學習策略目標和文化意識目標。本文試從知識分類理論的角度談談如何實現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的五維教學目標。

壹,認知心理學知識分類理論的主要思想

1.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

現代認知心理學認為,廣義的知識可以分為兩類: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所謂陳述性知識,是指個體有意識地提取線索,能夠直接陳述的知識。這種知識回答了世界是什麽的問題,壹般是通過記憶獲得的。其本質是輸入的信息在大腦中形成壹個命題網絡,其特征是命題、圖像和線性序列。程序性知識是關於如何做事的知識,是運用概念和規則解決問題的知識。主要解決怎麽做的問題。其本質是由概念和規則組成,是運用概念和規則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表現為壹個產生式系統,如“如果……那麽……”。由於應用概念和規則的方向性不同,程序性知識可以分為兩個亞類。壹種是運用概念和規則處理事務的程序性知識,即處理和加工信息,稱為智慧技能;另壹種是概念和規則在內部控制中的應用,即程序性知識來控制自己的信息處理過程,稱為認知策略。可見,認知心理學中所謂的廣義知識包括知識和技能,即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實際上對應的是我國傳統教學中所說的知識和技能。

2.知識獲取過程的解釋

認知心理學將知識獲取的過程視為信息加工的過程。安德森用信息加工的激活理論解釋了陳述性知識的獲得過程:環境(包括教師和教科書)將新知識呈現給學生;學生將感知的信息符號轉化為命題的表征;通過激活擴散,新命題激活原命題網絡中的相關命題;新命題和被激活的原命題同時處於工作記憶中,產生網絡連接,新命題通過整理過程獲得或生成;外界提供的所有新命題都與被激活的原始命題密切相關,並儲存在長時記憶中。在新知識獲取階段,所有知識都是陳述性的。

安德森認為,程序性知識中智慧技能的獲得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壹是規則以陳述性知識的形式納入學習者原有知識的命題網絡;然後在壹系列練習中,通過總結和區分其適用條件,將陳述性知識轉化為產生式表征的程序性知識。安德森認為,在獲取和應用新知識的過程中,正例有助於概括,反例有助於區分,這對於將陳述性知識轉化為程序性知識非常重要。

至於程序性知識中的認知策略,是壹種有意識地自我調節信息加工活動的技能,是通過對壹定的信息加工活動進行反思而獲得的。

根據現代認知心理學對知識分類和知識獲取過程的解釋,我們可以看到,廣義知識的學習主要經歷獲取、鞏固、應用和轉化三個階段。在新知識的獲取階段,學習者在學習目標的指導下,有選擇地接受新信息,新知識與舊知識相互關聯,邏輯合理地相互作用。如果是被原有的知識結構同化,即新知識進入原有的命題網絡。此時的知識屬於陳述性知識。新知識獲得後,有兩個發展方向。經過適當的復習和記憶,壹些知識在頭腦中得到進壹步的鞏固,同時對學習者原有的認知結構進行重組或重構。另壹部分知識通過訓練轉化為解題技巧,即轉化為程序性知識。變式訓練是程序性知識從陳述形式向程序形式轉化的重要形式。

二,知識分類理論對實現學科教學目標的指導意義

1.在陳述性知識學習中實現五維目標

高中生應該學習和掌握的陳述性知識是英語語言的基礎知識,包括語音、詞匯、語法、功能和話題。知識是語言能力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發展語言技能的重要基礎。根據認知心理學,陳述性知識的學習壹般采用四種策略,即復述策略、整理策略、組織策略和概括策略。作為以陳述性知識形式存在的新知識,有些學習困難在於保持,有些困難在於理解。對於前者,我們可以按照記憶的規律來保留,比如復述、復習。對於後者,可以通過“整理策略”加深理解。

以詞匯學習為例,教師可以采用“整理策略”來指導學生的詞匯學習。根據認知心理學的學習理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詞匯進行以下策略指導:

(1)註意。根據知識分類理論,知識學習始於學習者的註意力。註意力是指學習者的目標指向活動,要求學生討論包含學習單詞的句子的意思,並用英語解釋。

(2)非語境化。將學習詞從原文的句子語境中分離出來,激活原有知識,回憶所有與學習詞相似的詞,然後用英語定義解釋這些詞,指出詞與詞之間的語義相似,但主要是語義差異;要求找出與所學單詞形成搭配關系的短語。這樣,以學習詞的橫向組合關系(搭配)和縱向組合關系(同義詞)為語義結構,就可以形成壹個完整的語義場。

(3)語境化。將分析的結果,即同義詞及其對應的搭配還原到語境中,即創造壹個有意義的、恰當的語境,如聯想壹個與自己生活、學習密切相關的場景,使這些詞及其搭配得到恰當的運用。這樣,學生可以學會使用詞匯,有利於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以上學習可以分組討論,每組需要壹個記錄員進行記錄和總結。在規定時間內小組學習結束後,每組派代表向全班匯報本組的學習成果。這樣,學生可以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自己的學習策略。同時,由於學習采用小組合作、自主學習的模式,可以在壹定程度上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使其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也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2.在程序性知識學習中實現五維目標。

高中生要學習和掌握的程序性知識是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技能及其綜合應用能力。聽和讀是理解的技能,而說和寫是表達的技能。這四種技能在語言學習和交際中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學生要通過大量專門的、綜合性的語言實踐活動,形成綜合的語言應用能力,為真正的語言交際打下基礎。知識分類理論認為,在獲取程序性知識的過程中,陳述性知識的學習是手段,程序性知識的學習是目的。實踐是將陳述性知識轉化為程序性知識,即知識轉化為解題技巧的必由之路。因為學生只有不斷接觸和應對學習任務,才能形成技能。變式練習在陳述性知識向程序性知識的轉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英語聽說讀寫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造變體,真正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

以寫作教學為例。《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中八年級(即高中畢業)的寫作技能如下:能夠寫出條理清晰、結構完整的短文,描述事物或表達觀點和態度;能根據課文寫總結;寫作中能夠做到文體規範,語句通順;能夠用文字和圖表提供的信息寫短文或報告。這壹目標要求學生從簡單的語言輸出上升到用語言做具體的事情,根據自己的經歷和感受,用各種各樣的詞、句、體來表達自己的文章,註重學生實際語言應用能力的提高。基於此,教師應在學生掌握基本詞匯和語法的基礎上創造寫作變體,加強對學生寫作策略的指導,促進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在寫作訓練中,可以采取寫作教學與聽說教學、閱讀教學相結合的策略。寫作能力與聽說能力密切相關。書面語是從口語發展而來的,口語是書面語的基礎。

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首先要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在聽說的基礎上練習寫作,可以為寫作提供壹定的內容來源。具體來說,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聽錄音,完成句子。復述聽力材料,改寫對話。閱讀和寫作密不可分。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是收集作文素材、學習詞匯和句型、新奇表達的源泉。通過閱讀,學生可以擴大詞匯量,拓寬知識面,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增強語感,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從而儲存大量的語言信息,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且以課文為參考進行練習,可以讓學生有所遵循,減少對困難的恐懼,增加信心。

從以上寫作策略的訓練中可以看出,在寫作過程中,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環節中,可以加強跨文化內容的輸入,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從而促進其語言綜合能力的提高。

總之,在英語新課程標準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目標的實現可以促進其他三維目標的實現,五維目標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註重對學生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學習的策略指導。只有有效的策略指導,學生才能在五個方面得到提高。

  • 上一篇:計算機審計數據收集在實踐中會遇到哪些問題?
  • 下一篇:資陽萬和燃氣竈售後服務熱線(2022更新官網)24小時電話。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