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策略-評價”構成了壹個完整的閱讀教學鏈條,其中評價具有重要的導向、激勵、驗證和促進作用。本節將簡要探討閱讀評價的基本原則和策略,通過教學實例感受閱讀評價的目的、範圍、深度、過程和方法。
語文新課程目標的實施必然要有相應的評價體系,不僅要有全新的評價理念和理論,而且在評價功能、評價主體、評價內容、評價過程和評價方法上都要有切實可行的策略和方法。目前,人們的閱讀評價還處於探索和完善階段。下面,我們將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提示的閱讀評價的原則和建議,提供壹些初步的、嘗試性的評價策略,供評價實施中參考和應用。
壹,閱讀評價的基本原則
1.閱讀評價的目的不僅在於考察學生達到閱讀目標的程度,還在於考察和改進學生的閱讀和教師的教學,改進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閱讀評價不應過分強調評價的篩選和選擇功能。
2.要突出閱讀評價的整體性和全面性,應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進行評價,全面考察學生的語文素養。閱讀具有重視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量化和客觀化不能成為閱讀評價的主要手段。應該避免閱讀評價的復雜性。
3.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都是必要的,但應加強形成性評價。我們提倡利用成長記錄來收集能夠反映學生閱讀過程和結果的資料,如學生平時表現和興趣潛力的記錄、學生的自我反思和總結、老師和同學的評價、家長的信息等。
4.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更要重視定性評價。學校和教師要分析學生的閱讀檔案和測試結果,客觀描述學生閱讀學習的進步和不足,並提出建議。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實來評價學生的閱讀。學生的日常閱讀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正面評價為主,並盡可能以鼓勵性評價從正面引導。
5.評價的實施要註意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的結合。加強學生自評互評,家長也要積極參與評價活動。我們應該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要綜合采用多種評價方法,考試只是其中之壹。
二、閱讀評價的策略建議
1.閱讀評價
要綜合考察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理解和價值取向,考察學生的閱讀興趣、方法和習慣,以及閱讀材料和閱讀量的選擇。重視對學生多角度、創造性閱讀的評價。語法和修辭知識不納入考試。
2.朗讀和默讀的評價
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朗讀的壹般要求。根據階段目標,每個階段都可以有所側重。評價學生朗讀,可以從語音、語調、情感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查,也要註意對內容的把握、理解和風格。
註意加強對學生日常閱讀的評價,鼓勵學生多讀書,在閱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和理解。評價默讀,要根據每個時期的目標,綜合考察學生默讀的方法、速度、效果和習慣。
3.精讀課的評價
註重評價學生對閱讀材料的全面理解,註重評價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創造性理解。根據每個時期的目標,詳細檢查學生在理解單詞和短語、把握文本含義、總結要點、探索作品內容和感受方面的表現。
4.略讀和瀏覽的評價
略讀的評價重在考察妳是否能把握閱讀材料的大意;瀏覽能力的評價重點在於能否從閱讀材料中捕捉到重要信息。
5.文學作品閱讀評價
根據文學作品生動、感性的特點,可以重點考查學生對意象的感受和情感體驗,鼓勵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6.古詩詞閱讀評價
評價學生對古詩詞和簡單文言文的閱讀,重點是考察學生的背誦積累過程,考察是否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詩詞大意,而不是考察學生對詞法、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
A.朗讀和默讀的評價
評價閱讀,首先要評價閱讀能力:“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其次,評價語言技能的要素——語音、語調和情感。閱讀能力和語言作文技能都是學習段在閱讀目標中要求的,體現了閱讀評價以發展性評價為基礎的思想。所以每個學習期都要分層次進行。
先說“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三個時期的評價重點不同。第壹期重在“學”字,重在興趣、習慣、方法、程度,第二期重在“用”的程度,第三期重在“能”的程度。“正確、流暢、有情”這三個要求不可能壹次做到完美。先說語音,語調,感情。第壹個學習期開始,語音語調要“正”。發音準確是閱讀的最低要求。在正確的基礎上,逐步引導和評價長度、重量等語言技能的運用能力。對情感要素的評價可以隨著孩子能力的發展和情感體驗的加深而逐步實現。
總之,朗讀和默讀是閱讀教學中最常用、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和手段,是每個學段的訓練任務,也是每個學段的評價內容。
此外,閱讀評價必須與閱讀實踐和具體內容教學相結合。壹方面要考察技巧和技能水平,更重要的是“還要考察對內容的理解和對風格的把握”。沒有閱讀練習,朗讀的技巧和方法就變得毫無意義。因此,評價主要在課堂上進行,采用了即時評價和延遲評價等多種策略。
評價默讀,要根據每個時期的目標,綜合考察學生默讀的方法、速度、效果和習慣。比如,從習慣上來說,第壹期要求“默讀,不讀”,但從速度上來說,第壹、二期不要求,第三期要求“默讀壹般書籍,每分鐘不少於300字”。在方法和效果上,三節要求“能夠對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問題”。
B.精讀課的評價
精讀評價的重點是評價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綜合理解能力,具體重點是理解單詞和短語、把握課文和意義、概括要點、探究內容和作品感受。比如我們前面介紹的《草船借箭》的教學片段,學生看完課文後說:“諸葛亮有妙計,首先是霧裏看花。”老師並沒有阻止,然後在黑板上寫下:“有霧”,然後讓學生解釋這是單詞的教學,同時意在考察學生對單詞的理解。在詹天佑的教學片段中,學生經過交流得出結論:“這篇文章是從語言、動作、神態三個方面寫詹天佑的,和別人的文章壹樣。”這是對“概括要點”能力的評價。在《再見,親愛的家人》中,老師引導學生探究阿姨、小金花、小姑子說了什麽、做了什麽,想象當時的心情,只是為了探究內容,感受作品的形象。這些都是精讀評價的重點。
精讀評估策略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如:
(1)考試評價;
(2)生長記錄袋的評價;
(3)觀察和記錄評價;
(4)工作分析與評估;
(5)活動評價;
(6)問卷評估等。
必要時還可以借用“工具性”的評價方案,如編制閱讀和學習評價表(見附表)。這樣可以調動學生、家長和社會多元主體參與評價,將課堂評價和平時評價融為壹體。
C.略讀和瀏覽的評價
略讀的評價重在考察妳是否能掌握閱讀材料的大意。評價中註重考查:“閱讀兒歌、童謠、簡單古詩,拓展想象力,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之美。”“我能初步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夠復述敘事作品的主旨,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
瀏覽能力的評價重點在於能否從閱讀材料中捕捉到重要信息。比如讀壹篇文章,看看能否快速概括要點或找到需要的詞語,看看能否通過排除復雜的幹擾因素,得出正確答案或識別錯誤的說法,根據自己的探索主題或新觀點,尋找並編輯相關材料。有人以“問題菜單”的形式來評價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是壹個很好的策略。其操作程序是:
(1)提供相關閱讀資料。材料可能直接有用,也可能間接需要匯總,供給壹般大於實際需求。
(2)列出“問題菜單”。例如,“的中心詞是哪個?”"妳能用壹句話概括大意嗎?"“這個解釋哪裏對(或錯)了?”
(3)答題菜單。
(4)略讀和瀏覽水平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D.文學作品閱讀評價
根據文學作品生動、感性的特點,可以重點考查學生對意象的感受和情感體驗,鼓勵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比如第壹章提到的古詩詞《初來白帝城》的教學就是壹個例子。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李白當時的社會背景,合理地回答了“李白為什麽要寫壹個‘醜’的猿音”這個問題。應該鼓勵學生獨特的閱讀,從中可以看出師生對文學作品形象的感受和情感體驗,評價也應該以此為重點。
E.古詩詞閱讀評價
評價學生對古詩詞和簡單文言文的閱讀,重點是考察學生背誦積累的過程,考察是否能借助筆記和工具書理解詩詞大意,而不是考察詞語、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
考察學生的記憶和積累過程,積累主要在平時,檢測可以集中,成績作為檔案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