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馬行空(來自豆瓣)
來源:/note/630850174/
尤瓦爾·哈拉裏教授的新作《未來簡史》用簡單通俗的語言描述了人類社會的發展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情景。《未來簡史》聲稱為人類打開了壹扇了解未來的窗戶。但是,書中描述的未來可能出現的情景,或許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
自從最早的人類誕生以來,已經過去了大約250萬年。250萬年前,我們的祖先是南方古猿。當時,如何生存是我們祖先遇到的最大問題。為了生存,祖先發明並學會了使用工具,學會了用火,學會了狩獵;為了生存,祖先們克服了洪水、野獸和饑荒,學會了抗擊自然災害;為了生存,祖先尋找洞穴生活繁衍。最後經過長時間的進化和自然選擇,他進化成了今天的智人。智人通過繁衍增加數量,開始遍布世界各地。智人建造房屋,用語言交流,發明並學會了用貨幣交易,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文明。當時智人已經征服了世界,其他生物已經無法對智人構成威脅。於是智人開始發展建立國家體系,開始發展農牧業,開始制造。然而,生活總是給人類帶來新的挑戰。雖然智人已經可以通過農業和畜牧業獲取食物,社會發展非常緩慢,但是人類生活中又出現了三個新問題:饑荒、瘟疫和戰爭。壹代又壹代,在科學的大門打開之前,人類壹次又壹次地向神靈祈禱,發明了無數的工具和社會制度,但每年還是有很多人死於這三大問題。在過去的幾個世紀裏,雖然農業和畜牧業可以為我們提供大量的食物,但仍然無法養活世界上所有的人,每年仍有數百萬人死於饑餓。雖然許多人免於饑餓,但他們仍然要面對瘟疫和戰爭。歷史上著名的瘟疫,如黑死病和天花,肆虐了幾個國家,奪走了數千萬人的生命。而且戰爭也讓人深受其害,比如歷史上的朝代更叠,殖民者發動的侵略戰爭,導致很多人流離失所。幾十個國家卷入了兩次世界大戰,造成了數千萬人死亡和巨大的財產損失。但隨著科學和社會的發展,饑荒、瘟疫和戰爭這三大問題已經基本解決。21世紀,雖然世界上每年仍有人死於饑餓,但為此而死的人數已經大大減少。另壹方面,瘟疫和戰爭正在逐漸消失。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發展,流行病不再肆虐。現在,我們有疫苗、抗生素和更好的醫療系統。面對瘟疫,人類不再束手無策,已經知道如何控制流行病的傳播。與此同時,世界上的戰爭越來越少。核武器的出現讓超級大國不敢再開戰,人類迎來了和平。生活終於安定下來了,科學和社會都在飛速進步。
智人征服世界的同時,人類也賦予了世界意義。在早期,人類並不了解這個世界。當時科學的大門是關閉的。這個時候,很多人類相信世界是上帝創造的,人類不能違背上帝和上帝的意誌。他們必須定期向神支付禮物,否則神和神就會懲罰人類。神和神會為人類指出什麽能做什麽不能做。從此,人類的生活似乎有了壹套標準。隨著歷史的發展,許多宗教開始出現在歷史的長河中。這些宗教都有自己的信仰,人類的意義網絡越來越大。與此同時,隨著智人開始構建國家體系,許多人逐漸開始為第三種現實(第壹種和第二種分別是主觀現實和客觀現實)服務,即相互主體性的現實。例如,國家和王朝被認為是具有相互主觀性的虛擬實體。國家讓我們相信,人生就是對國家的貢獻,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文字發明後,智人編造了許多虛擬的故事,寫出了壹條又壹條的規則。寫作讓生活有了很多虛擬的標準,讓虛擬的實體更強大。之後科學發展很快,科學和宗教也有矛盾。在《未來簡史》中,赫拉利教授給了我們壹個新的宗教定義:宗教的定義應該在於它的社會功能,而不在於上帝的存在。任何包羅萬象的故事,只要能賦予人類的法律、規範、價值觀比人類更高的合法性,都應該被視為宗教。按照這個標準,宗教的作用實際上是負責倫理價值的判斷。但倫理判斷有時是基於事實的,而科學更講究事實,所以兩者之間往往會有矛盾。最終,科學終於和特定的宗教達成了契約,不再互相爭吵。這個契約其實是“現代”的,內容可以用壹句話概括:人類同意放棄意義,獲得力量。然後科技發展更快,各國都開始以經濟發展為中心,即使環境被汙染也不能減緩經濟發展的速度。但是,沒有意義,人類社會的規範性也會降低,出現了壹種新的宗教——人文主義。人文主義堅持以人為本的世界觀,壹切以人為本。分為三部分:自由主義、社會主義、進化論。自由主義認為每個人都是獨壹無二的,人們應該自由體驗,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個人自由意誌比國家利益更重要;而社會主義則讓人不執著於自己的感受,而是把別人的感受放在第壹位;進化論認為,人類的奮鬥是為了推動人類進化,進化出超人。由於原理不同,在20世紀,三大人文宗教爆發了二戰。雖然當時看起來自由主義被打敗了,但是自由主義並沒有消失。反而從垃圾堆裏爬了出來,取得了冷戰的決定性勝利,成為了人文主義戰爭的最大贏家。宗教戰爭結束,三大人文宗教沒有壹個消失。從此世界格局變成了三大人文宗教並存的局面,直到今天。
在21世紀,我們已經擁有高度發達的文明和科技。與幾千年前相比,人類進步的列車已經行駛了很遠,但進步的列車並沒有停下來。21世紀,再出發,通向未來。關於未來,沒有人能準確預測,只能給出壹些可能性,赫拉裏教授在《未來簡史》中描述的未來情景也只是推斷出來的可能情景。當今社會,科技發達了,但我們人類的發展並沒有達到頂峰。今天,我們正處於變革的邊緣。既然21世紀不用太擔心饑荒瘟疫戰爭,那人類的新課題是什麽?不能停止發展?在《未來簡史》中,Rychla Leigh教授給出了答案:永生,永恒的快樂,化身為上帝。胡拉利教授還給出未來會給人類生活帶來巨大變化的兩大因素:生命科學和人工智能。生命科學的最新研究告訴我們,所有生物都是算法,包括人類的情感和智能。既然都是算法,那我們能不能設計出模仿生物的算法來幫助人做事?答案是肯定的,這也是人工智能的研究領域。現在許多高科技公司都在投入巨資進行AI研究,並取得了壹些進展。比如1996年,IBM的超級計算機“深藍”戰勝了國際象棋大師加裏·卡斯帕羅夫;2016年,谷歌的AIphaGo與韓國棋王李世石進行了壹場圍棋比賽,以4: 1擊敗李世石。當然,AI的應用不僅僅是這些。在未來,我們可以開發更先進的智能算法來為人類做事。雖然以前很多人認為計算機只有發展意識才能超越人類,但是生命科學告訴我們,至今沒有發現人類的意識有任何作用,人類99%的活動都不需要意識參與。在這裏,我們所認為的智力與意識是分離的。既然人類的活動不需要意識,我們就可以開發高級算法,比如作曲、診斷疾病、負責城市建築、分析股票等。可以說,人類能做的大部分工作,算法都可以做,而且可以做得更好更高效。我們甚至可以設計壹種算法來監控我們的日常生活行為和大腦。它清楚地知道妳大腦中的想法和健康狀況,可以隨時報告我們的健康狀況。它會比我們更了解自己,幫助我們做重要的決定,常常會讓我們覺得它的決定是正確的。時間長了,我們就會願意把重大決策交給算法。另壹方面,醫學將不再承擔治病救人的主要功能,而是將少數人升級為神,當然不是童話故事中的神,而是身體經過改造,可以做常人做不到、算法無法理解的事情的人。同時,自由主義也將失去意義。根據生命科學的研究,人是沒有自由意誌的,人腦中的思想是電化學反應的結果,可能來自生物預設、隨機性,或者兩者的結合,而不是“自由”。進化論還告訴我們,動物做出的所有選擇都是對遺傳密碼的反應。這樣,所謂的自由只存在於人們的想象中。另外,人類不是單壹的個體,而是由至少兩部分組成:敘事自我和經驗自我。體驗自我負責體驗,敘事自我負責記憶、儲存和編造故事。從此,自由主義的原則被打破了,我們所謂的民主自由在未來也將消失。那麽什麽新的宗教和科學應該達成新的契約呢?書中有兩個答案:科學人文主義和數據主義。科技人文主義是保守的,仍然保留著人文主義的壹些觀點,關註人自身的價值。而數據主義則堅持以數據為中心的世界觀,認為宇宙是由數據流組成的,人類經驗的價值不是神聖的,而是提供信息。我們應該努力使信息更加流通,並願意分享信息和數據。數據需要壹個處理系統,人類也是處理系統,但是人類無法處理越來越復雜的信息,所以要靠算法來處理。這種新的宗教被越來越多的學者所接受。
從以上關於未來的可能場景來看,未來人類社會將會有兩個直觀的變化。壹個是人類的生活方式會有很大的改變。比如出行時,我們可以坐在算法控制的車裏,而不是自己開車,這樣會比人開得好,大大減少交通事故。另壹個例子是信息交流。先進的算法可以隨時檢測我們的身體和日常行為,同時也可以將我們的思想和感情傳輸到網絡上,與世界各地的人分享信息。當然,算法帶來的改變是好是壞,可能是褒貶不壹。可以讓出行更方便,但是駕校也會隨之消失,越來越多的人不用考駕照,也感受不到開車的樂趣。雖然信息更流通,但個人隱私必須放棄,這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肯定會有人不願意。從這個角度來說,科學進步在帶來便利和福利的同時,也意味著我們會有更多的犧牲。
另壹個直觀的變化是,似乎我們大部分個體都將失去價值,成為未來的“無用階層”。赫拉裏教授在《未來簡史》中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畢竟人類既然是算法的集合,只要開發出更先進的算法,確實可以在很多事情上做的比人類更好,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效率。為什麽不呢?可以想象,如果那壹天到來,世界上大多數人將失業,大多數人將變得無所事事。那時我們生活的意義是什麽?人生於世,造物有理。如果算法取代了人類,人類失去了創造價值的能力,是否會面臨淘汰?如果人類生活被打亂,社會體系會崩潰嗎?目前,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未知的。但是我們不需要擔心壹件事,那就是即使大部分人失業,國家還是有能力養活這麽多失業人口的,因為如果技術真的發展到這個地步,我們的生活水平會有很大的提高。物質需求雖然可以滿足,但精神需求呢?赫拉裏教授在《未來簡史》中給出的答案是依靠藥物和虛擬遊戲。這聽起來很荒謬,但我們還能做什麽呢?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失業,因為雖然算法可以取代大部分人類的工作,但還是有少數工作需要人去做,到時候會有很多新的工作。然而,即便如此,還是會有很多“無用階層”,也會有很多人有夢想,希望生命有價值,渴望創造壹些東西,而不是靠毒品和遊戲過著僵屍般的生活。這樣的夢想能實現嗎?此外,不難想象,財富將會集中在少數精英人類手中,我們所謂的* * *也就成了與繁榮為伴的笑話。社會不平等會加劇,大多數人剩下的價值就是給龐大的數據庫添加信息。我們對人的看法比其他動物的經驗更有價值,在數據主義面前是蒼白無力的,甚至我們今天擁有的很多權利都毫無意義。人類社會的矛盾會不會越來越嚴重?會不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對這種情況不滿?當然,我個人認為即使這樣也不太可能導致大規模的社會動蕩,因為政府肯定會做壹些安撫工作,壹些藥物會讓我們覺得很幸福,也許我們會喜歡這樣的生活,享受算法帶來的便利。也可能會有人反感,覺得這樣活著真的很無聊。但是,科學總是在前進的,進步的列車已經開動了,我們沒有辦法阻止。
可能有人會疑惑,未來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人類社會發展了幾萬年,經歷了很多風風雨雨。這次我們真的是最後壹代智人嗎?的確,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以上都只是關於未來可能出現的情景。誰也不能說未來壹定是這樣。也許我們人類還有壹些潛在的價值沒有被發現。就像赫拉裏教授在《未來簡史》結尾提到的幾個問題:生物學真的只是壹種算法嗎,生命真的只是數據處理嗎?智力和意識哪個更有價值?沒有人知道這兩個問題的確切答案。有可能人不只是算法,畢竟我們還沒有發掘人的全部潛力。即使意識在人類的許多生命活動中不起作用,也不意味著意識無用。而且,我們並不知道所有的意識形態,比如我們目前所研究的,也就是怪異群體(來自西方的受過教育的、工業化的、富裕的、有知識的人)和其他人類的頭腦,我們也不知道動物的頭腦,我們也不知道是否存在其他的頭腦。
意識光譜
而且,雖然算法處理數據的能力遠超人類,但人類有沒有可能除了數據處理之外還有其他功能?這種可能性還是存在的,畢竟誰也不能確定人類的剩余價值真的只是給數據庫添加信息而已。
然而,正如搜狗CEO王小川所說,“我們不必太自卑,也不能太自大”。雖然目前說的只是可能,但不可否認的是,AI和生命科學的進步步伐是不可阻擋的,人類社會很可能面臨壹次重大創新。如果我們什麽都不做,我們會被這股科學浪潮淹沒嗎?答案大概是令人擔憂的。肯定會有人想避免成為“無用階層”的可能,那麽如何做才能讓我們更有信心面對21世紀的重大創新呢?赫拉裏教授在《未來簡史》中提到了壹種可能的方式:持續學習。21世紀,科技的發展速度超乎想象,我們的生活也在不斷變化,就像人類社會總是在進步,知識也在壹天天創新。歷史告訴我們,如果總是固守壹套固定的知識,遲早會被生活淘汰。面對千變萬化的生活,我們能做的就是讓自己的思想進步,學習全新的知識,掌握更多的技能,無論從生活的角度還是終身學習的角度,這都是必須的。更重要的是,人類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也會發生變化。試想,當個人經歷變得不重要的時候,我們還有什麽必要堅持個人經歷呢?當科學技術打破了自由主義所堅持的個人自由意誌,賦予了生命意義,為什麽還要堅持個人自由?當然,在全新的生活中會有新的宗教。至於會不會是上面說的數據主義,只能說有可能。數據主義雖然被很多人接受,但不太可能被所有人接受,就像不是所有人都信佛壹樣。即便如此,數據主義很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變生活,無論我們喜歡與否,它都很可能成為壹種新的宗教來規範社會,與科學達成新的契約。也許在那個時候,數據主義會給我們壹種新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新三觀為人類行為提供了新的動力,給了我們看待生活和世界的新方式。可能連我們自己都可能很難理解2017人文宗教人士的行為,就像我們無法理解今天人類文明發展初期那些信奉神靈的人的行為壹樣。
今天,我們站在變革的邊緣。從200多萬年前的南方古猿到今天的智人,不得不說人類真的很不容易。回顧歷史,人類面對過無數大大小小的挑戰,我們每次都挺過來了。但妳永遠不知道生活會帶來什麽新的挑戰,就像這個21世紀的重大創新,還有很多人對此壹無所知。我們不知道這個重大創新什麽時候能完成,也許30年,也許50年,也許更長。多年以後,如果我們人類沒有成為最後壹代智人,當我們回首這段歷史的時候,會不會為人類文明的進步和地球的變化而感嘆?我們會對現在的生活滿意嗎?那時候我們可能還會想,在更遙遠的未來,人類的發展會達到什麽程度?生活會更好嗎?也許有壹天,我們人類的發展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雖然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但我們仍然懷念原始的生活。我們希望社會的發展停止,卻發現沒有辦法停止。我們想回到過去的生活,卻發現無論如何都回不去了。
然而,無論如何,我們今天不必過於悲觀。我們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麽,但此時此刻,我們可以選擇努力創造和改變,選擇相信人類,相信人在每個時期都能過上有用的生活。也許在未來,當我們的後代來到這個全新的世界,也能像CCTV2壹檔節目《未來建築師》寫給未來的信中所希望的那樣,看到人類文明最耀眼的光芒和最值得驕傲的進步力量。那時,他們將盡最大努力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人類可能會和算法相處得很好,規劃更遙遠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