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請介紹壹下辜鴻銘大師。

請介紹壹下辜鴻銘大師。

瘋狂的儒家辜鴻銘

20世紀初,西方有壹種說法:去中國,不壹定要去三大殿,壹定要去辜鴻銘。

辜鴻銘是誰?他生在南陽,學在西方,嫁在東方,在北洋為官。精通英語、法語、德語、拉丁語、希臘語、馬來亞語等9種語言,獲得13博士學位。他倒著看英文報紙,嘲笑英國人,說美國人沒文化。他是第壹個把中國的《論語》和《中庸》用英語和德語翻譯到西方的人。他能說會道,給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講孔子,和文學大師列夫托爾斯泰書信往來,討論世界文化和政治形勢。他被印度聖雄甘地稱為“最傑出的中國人”。

辜鴻銘,字唐生。1857年7月18出生於南洋馬來半島西北部檳城的壹個英國橡膠種植園。早年,他的祖父母從中國福建移居南洋,積累了豐厚的財產和聲望。他的父親顧子雲是當時英國人經營的壹個橡膠種植園的經理。他說壹口流利的閩南語,會說英語和馬來語。他的母親是金發碧眼的西方人,會說英語和葡萄牙語。在這種家庭環境下,辜鴻銘從小就對語言有著驚人的理解和記憶。無兒無女的橡膠園丁布朗先生非常喜歡他,收養他為養子。讓他從小讀莎士比亞、培根等人的作品。

1840年英國炮艇打開了中國的大門。辜鴻銘的養父布朗先生對他說:“妳知不知道妳的祖國中國已經被擺上了砧板,惡毒的侵略者正揮舞著屠刀,準備分壹杯羹?希望妳能學貫中西,擔起富國治國之責,教育歐美。”布朗壹家在1867年回到英國的時候,把10歲的辜鴻銘帶到了當時最強大的西方帝國。臨行前,父親在祖宗牌位前燒香,告誡他:“不管妳去哪裏,不管妳是英國人、德國人、法國人,都不要忘記妳是中國人。”

在英國,辜鴻銘在布朗的指導下,從最經典的西方文學名著入手,用最簡單的死記硬背方法,迅速掌握了英語、德語、法語、拉丁語和希臘語,並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著名的愛丁堡大學,受到校長、著名作家、歷史學家和哲學家卡萊爾的賞識。65438年至0877年,辜鴻銘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後,赴德國萊比錫大學等著名大學學習文學和哲學。後來,蔡元培到萊比錫大學讀書時,辜鴻銘已經是壹個響當當的人物了。而40年後,當林語堂來到萊比錫大學時,辜鴻銘的作品已經是必讀。14年的留學生涯,讓才華橫溢的少年辜鴻銘成為精通西方文化的青年學者。

辜鴻銘完成學業後,聽從了當時新加坡偉大的語言學家馬建忠的勸說,埋頭研究中國文化,回到中國大陸繼續研究中國典籍。他在晚清權臣張之洞幕府任職20年,主要職責是“釋”。在幫助張之洞統籌洋務的同時,他精研國學,自稱“漢濱讀書人”。

辜鴻銘在西歐精通各種語言,說話敏捷的名聲很快就在中國的歐美人中傳開了。他給祖宗磕頭,洋人笑說,這麽說妳祖宗能吃壇上的飯?辜鴻銘馬上反駁:妳把花放在祖先的墳前,他們能聞到花香嗎?他看英文報紙,嘲笑英國人,說美國人沒文化,諷刺船上用的是純正的德語。英國作家毛姆來中國看望辜。的朋友給顧寫了壹封信,邀請他來。但是等了很久,辜還是沒有來。沒辦法,只好找到顧的院子。壹進屋,顧就粗魯地說:“妳們的同胞以為中國人不是苦力就是買辦。只要我們壹招手,就壹定要來。”總之,遊歷甚廣的毛姆尷尬極了,不知如何是好。

與此同時,作為東方文化的捍衛者,辜鴻銘的名聲也逐漸凸顯。辜鴻銘在北大講課時,公開對學生說:“我們為什麽要學英詩?那是因為妳學好英語後,要教中國人做人的道理,教他們溫柔敦厚的詩詞去解釋那四個外國。”當時他還堅持稱西方為“四夷之國”。正因如此,很多人只是把他當成了笑話的制造者,卻忽略了他內心的痛苦,他對東方文化的積極思考,對這片土地命運的深切關註,以及他堅定而絕望的抗爭。

自1883在英文報紙《華北日報》發表題為《中國研究》的文章後,他便趾高氣揚地走上了弘揚中國文化、嘲諷西學的寫作道路。19世紀末20世紀初,他還將《論語》和《中庸》翻譯成英文,在海外出版發行。後來他翻譯了大學。他的作品具有創造性,古老的東方理論中加入了歌德、席勒、羅斯金和朱伯特的啟發性妙語。在他之前,從來沒有壹部好的中國古代典籍譯本。

從1901到1905,辜鴻銘分五次發表了172篇中國筆記,反復強調東方文明的價值。1909年出版了英文著作《牛津運動在中國》(德文譯名為《為中國反對歐洲觀念辯護:批判論文》),在歐洲尤其是德國影響很大,被壹些大學哲學系列為必讀參考書。1915春秋時期的正義(中國人的著名精神)出版了。他以理想主義的熱情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文化是拯救世界的靈丹妙藥,同時他對西方文明的批判尖銳而深刻。不久《春秋正義》德文版出版,在正在進行第壹次世界大戰的德國引起巨大轟動。

辜鴻銘認為,評價壹個文明,要看它能產生什麽樣的人,男人女人。他批評那些“號稱中國文明研究權威”的傳教士和漢學家“其實並不真正了解中國和中國的語言”。他獨特地指出:“要了解真正的中國人和中國文明,那個人必須深、廣、簡”,因為“中國人的人格和中國文明的三個特點,除了“敏感”之外,就是深、廣、簡。

辜鴻銘從這個獨特的角度,把中國人和美國人、英國人、德國人、法國人做了比較,突出了中國人的特點:美國人寬廣樸實,但不深沈;英國人深沈樸實,但不博大;德國人博大精深,但不簡單;法國人不像德國人那樣深沈,不像美國人那樣曠達,不像英國人那樣單純,但他們有這三個民族所缺乏的敏感;只有中國人全面具備這四種優秀的精神品質。也正因如此,辜鴻銘說,中國人的總體印象是“溫柔”,“那種無法言語的溫柔”。在中國人溫和的形象背後,隱藏著他們的“純真的童心”和“成人的智慧”。辜鴻銘寫道,中國人“過著像孩子壹樣的生活——有頭腦的生活”。

辜鴻銘生活在壹個不幸的時代。在這樣壹個時代,只要是中國人,就只能生病,丟掉性命。如果妳是清醒的,妳要打就要付出特別慘痛的代價。面對當時內憂外患的祖國,辜鴻銘擔心中國傳統的斷裂和中華文明的抹黑。他在《張文祥幕府筆記》中表達了對中國文化的憂慮和對自尊的深深嘆息。

辜鴻銘的野態是他含淚的表現,他用野來保護自己強烈的自尊心。當時西方人看到中國的大街小巷,經常對顧說“壹個孩子是無辜的”,可見中國人是騙人的。辜頓時語塞,無法自遣。事實上,由於他的視野比同時代人開闊得多,辜鴻銘比任何人都更清楚、更深刻地理解那種不幸。所以他用壹種偏執的態度表達了對中國文化的熱愛。他在西方讀書,但他喜歡東方女孩,尤其是中國女孩的腳。他的妻子舒古有壹雙小腳。他壹見鐘情,不離不棄。民國成立後,他在北京大學教授英國文學,用極端的行為——紮辮子、穿舊衣服來為納妾、纏足正名,來對抗整個社會拋棄中國傳統的不正常趨勢。辜鴻銘壹生崇尚皇權,但遇到牌位也不磕頭。慈禧太後生日那天,他當眾脫口而出的“祝賀詩”是“天子永存,百姓花錢。生命無涯,百姓苦。”袁世凱死了,全國哀悼三天,辜鴻銘卻專門請了戲班在家裏開大會,熱鬧了三天。

辜鴻銘在北大教書,梳著辮子走進教室。學生們突然大笑起來。顧平靜地說:“我頭上的辮子是看得見的,妳心裏的辮子是看不見的。”聽了這話,傲慢的北大學生沈默了。

附:中國人的精神(節選)

曾經聽壹個外國朋友說過這樣壹句話:作為壹個外國人,在日本生活的時間越長,就越討厭日本人。相反,在中國生活越久,越喜歡中國人。這位外國朋友在日本和中國生活了很長時間。我不知道這樣評價日本人是否合適,但我相信所有在中國生活過的人都會同意上述對中國人的評價。眾所周知,壹個外國人在中國生活的時間越長,他就越喜歡中國人。中國人有壹種難以形容的東西。雖然缺乏衛生習慣,但生活也不是很講究;雖然他們的思想和性格有很多缺點,但他們仍然贏得了外國人的喜愛,這是任何其他民族都無法企及的。我把這種無法形容的東西總結為溫柔。如果我不為這種溫柔辯護,它可能會被誤認為是中國人生理和道德上的缺陷——溫順和懦弱。這裏再次提到的溫柔,是我已經提出的那種來自同情或真正人類智慧的溫柔——既不是來自推理,也不是來自本能,而是來自同情——來自同情的力量。那麽,中國人怎麽會有這種同情心呢?

我冒昧地給妳壹個答案——或者說壹個假設。如果妳願意,妳可以把它看作是中國人同情心的秘密。中國人之所以有這種力量,這種強大的同情心的力量,是因為他們完全或幾乎完全過著精神生活。中國人的壹生是感性的壹生——這種情感不是來自於感官直覺意義上的那種情感,也不是來自於妳的神經系統的激情意義上的那種情感,而是來自於我們人性的深處——靈魂的激情或者說人類愛的意義上的那種情感。

讓我們看看中國人是否過著精神生活。對此,我們可以用中國人現實生活的壹般特征來說明。

首先,我們來談談中國的語言。中國的語言也是思維的語言。壹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生活在中國的兒童和未受過教育的外國人學習漢語要比成年人和受過教育的人容易得多。原因是孩子和沒受過教育的人用心思考和使用語言。相反,受過教育的人,尤其是受過理性教育的現代歐洲人,用他們的大腦和智慧思考和使用語言。有壹句關於極樂世界的話同樣適用於學習中國的語言:除非妳成為壹個孩子,否則妳很難學會它。

其次,我們將指出中國人日常生活中壹個眾所周知的事實。中國人有驚人的記憶力。秘訣是什麽?中國人是用心記憶,而不是用腦。保留壹份同情權力的心靈記錄,比利用心靈或智力要好得多,後者很無聊。例如,我們大多數人在童年時的記憶力比成年時好。因為孩子和中國的人壹樣,是靠記憶,而不是靠大腦。

下面的例子仍然是壹個反映在中國人日常生活中並被大家認可的事實——中國人的禮貌。中國壹直被認為是禮儀之邦,那麽它的禮貌本質是什麽?這就是理解和關心別人的感覺。中國人有禮貌,因為他們過著精神生活。他們充分理解自己的感受,容易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表現出理解和關心他人感受的特點。雖然中國人的禮儀不像日本人那樣復雜,但卻令人愉快。相反,日本人的禮貌是復雜的,令人不快的。我聽到壹些外國人的抱怨。妥協禮貌也許應該被稱為禮貌的排練——就像戲劇排練壹樣,它需要死記硬背。這不是發自內心的,出於自然的禮貌。其實日本人的禮貌是沒有香味的花,而中國人真正的禮貌是發自內心的,充滿了壹種類似昂貴香水的奇怪香味。

中國人的特點的最後壹個例子是他們缺乏精確的習慣。這是亞瑟·史密斯提出的壹個想法,並使其聞名於世。那麽中國人缺乏準確性的原因是什麽呢?我說還是因為他們過著精神生活。頭腦是細長而敏感的,它不像頭腦或智慧那樣死板、僵化。事實上,中國人民的畫筆可以被視為中國人民精神的象征。用毛筆寫字畫畫是很難的,看似很難做到準確,但壹旦掌握了,就能遊刃有余地創作出優美飄逸的畫作,這在西方是用硬筆無法做到的。

正因為中國人過著壹種精神生活,壹種孩子般的生活,所以他們在很多方面都有些幼稚。這是壹個顯而易見的事實,就是作為壹個歷史如此悠久的偉大民族,中國人在很多方面還是那麽幼稚。這讓壹些淺薄的來華留學生認為中國人沒能發展文明,中華文明是停滯不前的文明。必須承認,中國人的智力發展在某種程度上受到了人為的限制。眾所周知,中國人在某些領域進步很小或者沒有進步。這不僅是在自然科學中,在純抽象的科學中也是如此,比如科學和邏輯。事實上,歐洲語言中的“科學”和“邏輯”這兩個詞是無法用中文表達的。

像孩子壹樣過著精神生活的中國人對抽象科學沒有興趣,因為他們對此無能為力。事實上,任何不需要頭腦和情感參與的事情,比如統計工作,都會引起中國人的反感。如果說統計圖表和抽象科學只是引起了中國人的反感,那麽歐洲人現在所從事的所謂科學研究,也就是為了證明壹個科學理論而不惜破壞和肢解活體的所謂科學,則讓中國人感到恐懼,受到他們的壓制。

其實在這裏我想指出的是,中國人最奇妙的特點不是他們過著精神生活。初級階段的各民族都過著精神生活。眾所周知,中世紀歐洲的基督徒也過著精神生活。馬修·阿諾德曾說:“中世紀的基督徒靠他們的心靈和想象生活。”中國人最突出的特點是,當他們過著有靈性的生活,像孩子壹樣生活的時候,他們擁有中世紀基督徒或任何其他處於初級階段的民族所不具備的思想和理智的力量。換句話說,中國人最奇妙的特點是,作為壹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它不僅擁有成年人的智慧,而且還能過著孩童般的生活——精神生活。

因此,我們說中國人是壹個永遠不會變老的民族,而不是說他們的發展受到了阻礙。簡而言之,作為壹個民族,中國人最奇妙的特點是他們有永葆青春的秘訣。

現在我們可以回答原來的問題了——什麽是真正的中國人?我們現在知道,真正的中國人是這樣的人,他們擁有壹顆童心和成年人的智慧,過著精神生活。簡而言之,真正的中國人有壹顆童心和壹顆成人的心。中華民族精神是壹種青春永駐的精神,是壹個不朽的民族靈魂。中國人永遠年輕的秘密是什麽?妳壹定記得我曾經說過,是同情心或者說是真正的人類智慧造就了中國類型的人,從而形成了真正的中國人那種說不出的溫柔。這種真正的人類智能是同情和智能的有機結合,使人的心靈和大腦和諧。壹句話,就是心與理的和諧。如果說中華民族的精神是壹種青春永駐的精神,是壹個不朽的民族靈魂,那麽民族精神不朽的秘訣就是中國人的頭腦與理智的完美和諧。

  • 上一篇:論全壹功夫
  • 下一篇:誰來說說人類社會的現狀和前景?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