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調查生活中的能源浪費現象。

調查生活中的能源浪費現象。

當我們唱“節能進行曲”的時候,我們應該回顧壹下我們的日常行為,問問自己我們能為節能做些什麽。為此,本報記者發起了家庭節水節電調查,旨在喚起更多人的節約意識和資源焦慮,希望更多家庭自覺選擇這樣壹種節約能源的生活方式。

省電,妳去吧,舉手之勞。

“妳在生活中發現過哪些浪費電的現象?”在剛剛過去的全國節能宣傳周期間,記者問了所有受訪者同壹個問題,幾乎每個人都能舉出壹兩個例子,並且都壹致認為生活中很多浪費電的行為無壹例外都是可以改變的。我們也欣喜地感受到,老百姓比平時更加重視供電和節電。希望這樣的關註能讓節能意識深入到每個家庭,每個人。

家庭用電的浪費很普遍。

我們隨便參觀並不少見:

多臺電視同時開機,多臺電腦同時使用;

電視不看時不要切斷電源,長時間處於待機狀態;

幾十盞幾百瓦的白熾燈同時打開;

聲控燈的傳感器壞了,燈就會日夜亮著;

飲水機24小時運轉;

有的電采暖戶冬天用幾個千瓦的大電爐都不眨眼;

打開水龍頭,讓它流幾分鐘。熱水出來了,慢慢洗就行了...

壹點壹滴,顯得微不足道。但就是這樣點點滴滴,住宅區的能源浪費相當突出。記者采訪後,可以得出這樣壹個基本結論。相對而言,年輕家庭比老年家庭浪費更多,家用電器多的家庭比家用電器少的家庭浪費更多。很多人知道如何節電,但缺乏資源憂患意識和節約意識。比如電視機長時間待機,往往就是壹個“懶”字,開關機太麻煩。

規規矩矩我們的行為,常見的“無意識浪費”,家庭生活中浪費的寶貴精力太多了。習慣成自然,有很多人長期養成的浪費現象,已經習以為常。他們沒有意識到人們意識形態中的浪費,對節約用電沒有太多的考慮。采訪中,不少人透露出這樣的觀點:貴州省作為西電東送的出口大省,不缺電,不用節約;我用了多少電反映在我自己的電表上。付錢就是了。沒什麽大不了的。“資源的意義只以每千瓦時幾分錢的物質價值來衡量。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只能是壹句空話。這對於每家每戶來說不僅僅是壹筆小數目。應該從國情和大局考慮。”來自市節能監測站的兩位“老節能”盛如康和江品勝都憂心忡忡地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誠然,近幾年在臨城,城市居民幾乎感受不到供電壹紅就拉閘限電,但實際上,近幾年供電嚴重不足導致全省企業開工率普遍較低,我市部分企業在用電高峰時段停產,大部分人不會去計算給企業造成的損失。對於給國家帶來的損失,記者聯系了壹些企業家。他們說最怕的就是接到供電局的停電限電通知,產量會受影響。打電話的時候,他們會加班加點趕產值。最大的影響就是企業開停工,用電量會上升。

電力的開放接入方便了市民的生活,提高了生活質量,但也帶來了許多不受控制、普遍存在的浪費現象。“從家庭用電情況來看,可以估計家庭用電浪費現象仍然普遍存在,突出表現為節能燈普及不夠和家電待機能耗浪費。為了讓人們有良好的用電習慣,必須喚起人們的節電意識。”在貴陽市節能監測站盛站長的辦公室裏,在壹盞已經使用了前10年的節能燈下,這位正在做節能推廣工作的老同誌反復強調,節能是每個公民的責任和義務。

節能空間無處不在

國家要求逐步淘汰白熾燈,改用能節電80%的節能燈,但就目前情況來看,推廣效果並不好。10年前,記者曾在很多家庭看到過節能燈的使用,現在用的不多了。很多家庭不僅懷疑節能燈的質量和美觀,而且認為節能燈的購買成本高,使用起來也不省電省錢。記者請監測站站長算了壹筆普通市民家庭的電費:以壹個客廳的六盞吊燈為例,每盞40瓦,晚5小時,壹月30天,耗電36千瓦,電費14.50元。如果換成6盞節能燈,每盞9瓦,客廳亮度保持不變,每次延時的時間也壹樣,壹月的用電量就是8.1元。但盛站長提醒,家庭中不經常開燈或潮濕的地方不要使用節能燈,節能燈不要頻繁開關,會影響生活。壹般來說,普通白熾燈的有效壽命是1千小時,節能燈的有效壽命是8千小時。

根據節能產品認證中心的調查,城市家庭平均每天待機能耗為0.36千瓦時,相當於使用15瓦到30瓦的長明燈。壹年後每戶待機用電量為131.4千瓦時。在央視6月11的壹檔節能宣傳節目中,有節能專家打了個比方:中國所有電視機的待機能耗加起來就是壹個小電廠的發電量。可見,我們不能低估每臺電視的待機能耗。

壹些市民也對家庭中的壹些浪費現象表示不滿。住在蟠桃宮的陳老伯是家裏經濟的典範。“以前我們兄弟姐妹擠在幾瓦的白熾燈下學習。現在獨生子女家庭到處燈火通明。現在的年輕人錢多了,口袋鼓了,也不再註重節約用電,但我覺得節約的好習慣還是不可或缺的。”

記者在壹個熟悉的朋友家數了20種電器。據說冬天他們壹家三口的電費竟然達到了壹個月500多元。除了花灑、飲水機、電視、冰箱,壹年四季都在高分貝播放音樂。冬天開幾個取暖器是常有的事,甚至有時候只要有人在家,所有房間都會亮著燈。我們無權幹涉他人的生活方式選擇,但我們應該互相提醒如何科學用電和節約用電。

有條件提高生活質量是好的,但我們提倡在富裕的情況下過緊日子,提倡節儉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公民張莉是壹名環保主義者。她的洗衣機、冰箱、空調都是節能環保產品。她說:“雖然價格貴了點,但能省不少水電。”

在現實生活中,要改掉那些不經意的浪費“習慣”,有時候只是壹點小小的努力。比如少開壹盞燈,關燈,關掉所有能切斷電源的電器設備。

節電的空間很大。要挖掘潛力,似乎公民采取什麽樣的生活態度和消費觀念很重要。

節約用水應該不及時。

說到節水,似乎是老生常談,尤其是在壹年壹度的節水周,關於節水的宣傳已經包圍了人們的眼睛。這樣看來,節約用水似乎沒什麽可談的了。但是,觀察我們的行為和意識,我們真的從言行舉止上節約水資源了嗎?通過采訪和觀察,記者發現情況並不那麽理想。

記者在走訪相關部門時,竟然聽到了這樣的言論,“現在談節水似乎有點不合適,因為這次節能周主要針對的是氣、電等能源,而不是水;目前正值汛期,防汛是重點。”這樣的言論似乎是基於這樣的認識:“節約用水要適時,要在壹定時期內講節約用水,不特定時期也可以把節約用水放壹放。”顯然不能說我們的節水意識已經到位。節約用水不應該是及時的,而是要時刻提醒自己。

對於行為,記者仔細觀察發現,浪費水的現象還是很容易發現的:壹個單位的清潔工在洗拖把時發現了這樣壹個“竅門”,從壹樓開始,把拖把放在水池裏,然後把水龍頭開到最大,再依次在二樓和三樓重復同樣的動作。之後,清潔工開始掃地。大約過了半個小時,他才關掉每層樓的水龍頭。他省了很多洗拖把的時間,但是浪費了很多自來水。

據了解,與生活用水量相比,單位用水量的浪費更為普遍。因為生活用水總要自己掏錢,而單位用水與個人利益無關。所以單位供水資源在浪費上撕開了壹個大口子。

當然,生活用水也不乏浪費。有些人喜歡在用水時打開水龍頭,長時間沖洗,產生大量無法使用的水花。有些人洗臉時為了方便不喜歡用臉盆,而是把毛巾對準水龍頭直接洗,這樣也會浪費很多水。有些家庭在停水的時候提前做好了蓄水的準備,但是等水再來的時候,沒用的水直接放出來,沒有任何用處。

事實上,我們已經做了很多關於節水的宣傳。至少每年的節水周,我們都會講節水,講節水。然而,為什麽浪費行為依然存在?是節水意識還不到位嗎?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北方的幹旱。很多城市供水有限,花高價買水喝是常事。在壹些城市,自來水每隔壹天供應壹次。這些對貴陽市民來說似乎很遙遠。

事實上,貴陽是壹個嚴重缺水的城市。貴陽位於長江和珠江的分水嶺地帶。分水嶺是兩大水系的源脊。只有自然降水形成溪流,沒有河流。只有大氣循環降水通過徑流在水庫集水,水量相當有限。全市年降水量900-1200mm,六城區可利用水資源總量132億立方米。六城區人均水資源不足700立方米,是全國人均值的三分之壹,屬於缺水地區。

目前流行的美國大片《後天》中有壹個場景:科學家預言未來幾代人會出現某種氣候災難,結果災難卻發生在當代,在災難面前,人類的力量顯得十分弱小。災難的原因是人們破壞環境和濫用資源的結果。

節水也是如此。當我們沒有意識到節水的重要性時,我們可能會認為采取節水行動並不迫切,但如果等到我們看到節水的必要性時,可能就沒那麽容易了。

綠色節儉的新生活

現代城市的人們充分享受著物質生活帶來的便利和文明。在物質產品迅速膨脹,各種新奇的方式吸引、滿足、挖掘人們的消費欲望的今天,似乎只要買得起,人們想用什麽就用什麽,可以理直氣壯地宣稱:“我不在乎那點錢!”然而,在壹些發達國家,這種生活方式已經開始被另壹種理性節儉的方式所取代,甚至形成了簡單的消費模式。美國作家薩維吉的暢銷書《簡單生活讀本》也說明了這壹趨勢。在中國,這壹理念首先體現在我們倡導的綠色家庭中。

綠色家庭是指積極參與社區環保活動,帶頭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的家庭。綠色生活方式包括五個“R”,減少——節約資源和減少汙染;重估——綠色消費,環保購買;重用——重用,再重用;回收-垃圾分類和回收;拯救野生動物-拯救物種,保護自然。這五個概念中,前四個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直接影響我們的生活方式。然而,除了我們從小熟悉的節水、節電,還有很多綠色生活的細節被我們忽略了。

少用壹次性產品

現代生活充滿了許多壹次性用品:壹次性餐具、壹次性桌布、壹次性尿布、壹次性牙刷、壹次性相機...壹次性用品給人們帶來暫時的方便,卻給生態環境帶來災難;它們加速了地球資源的枯竭,也給地球帶來了環境汙染。少用壹次性用品,多用耐用品,重復使用物品,應該成為新的社會風氣,新的生活方式。減少資源和能源的浪費,讓我們擺脫“壹次性消費”的誘惑,我們可以用充電電池代替普通電池;用手帕代替紙巾;用瓷杯、玻璃杯代替紙杯;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用自動鉛筆代替木制鉛筆。如果經常出差出去吃飯,可以帶壹雙筷子,壹個勺子,壹把牙刷,牙膏,剃須刀,洗發水等等,讓生活處處環保。

自帶購物袋

在我們的生活中,塑料袋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東西。在超市、菜市場和街頭攤販給顧客提供塑料袋似乎是很自然的事情。相比之下,壹些消費者在購物時過於依賴塑料袋。在貴陽壹家大型超市收銀臺工作的孫瀟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完全可以用壹兩個塑料袋對打包的貨物進行分揀,貨物的重量完全在袋子的承受範圍內,但也有客戶堅持多拿壹兩個袋子。那些壹次性塑料袋不僅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還增加了垃圾量。大多數消費者把超市塑料袋當垃圾袋帶回家,丟棄後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汙染。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汙染已經成為城市環境的大敵。在德國,很多超市不提供免費塑料袋,正是為了減少塑料袋的使用;壹些家庭主婦為了少用塑料袋,抱著巨大的藤籃去購物。在中國,上海的壹些超市也開始免費提供塑料袋。

中國每年的塑料垃圾超過100萬噸。如果貴陽平均每天消費壹個塑料袋,每個袋子重4克,每天就要扔掉4.4克聚乙烯薄膜,僅壹年就要扔掉500多公斤原料。如果每個塑料袋平均鋪開0.6平方米,那麽每人每年丟棄塑料薄膜的面積是240平方米?貴陽每年300多萬人丟棄的塑料袋將接近整個城市的總面積。壹些街頭小販使用的塑料袋仍然存在嚴重的衛生問題。少用或不用塑料袋應該是我們倡導的第壹綠色生活。

自帶午餐盒

現在的諸城,無論是在外面吃早餐還是吃夜宵,總會有很多壹次性的東西,比如塑料或者泡沫的飯盒,塑料杯,衛生筷,有的甚至在碗上套塑料袋,方便洗碗。這些壹次性餐具的衛生問題也非常突出。在壹些大排檔裏,壹次性木筷放在銹跡斑斑的筷筒裏,時不時會有蚊蠅戀戀不舍的“親吻”,無數挑剔的手“撫摸”,那些顏色參差不齊的塑料袋也不那麽讓人放心。自帶飯盒,首先對自己的健康負責。

壹次性木筷造成的資源浪費也成為壹個突出問題。中國森林覆蓋率不到14%,卻是壹次性筷子出口大國。中國北方壹次性筷子產業每年向日韓出口654.38+0.5萬立方米,減少森林蓄積200萬立方米。節約資源應該從我們的日常生活做起。

拒絕過度包裝的商品

逢年過節,各種包裝誇張的禮品擺在顯眼的位置,無論是諸城各大超市還是街頭攤販,質量卻堪憂。這種過度包裝的趨勢已經延伸到日常商品。很多人都有同感:每次買完東西回家,光包就扔了壹大堆垃圾。

目前我國垃圾產量約為1989的4倍,其中很大壹部分是過度包裝造成的。特別是化妝品、保健品、食品,如月餅、元宵等包裝過於奢華,包裝成本已經占到成本的30%-50%。過度包裝不僅浪費資源,增加消費者的經濟負擔,還增加垃圾量,汙染環境。所以我們提倡購買簡單包裝或者大包裝大瓶子的商品,少買過度包裝的商品,以節約資源,減少環境汙染。

專家認為,塑料包裝廢物的增加不僅汙染環境。在包裝產品中,塑料包裝產品的年消費量以14%的速度遞增,其回收率是所有包裝產品中最低的。在中國的壹些大中城市,塑料垃圾的比例已經達到或超過發達國家的水平。塑料包裝廢棄物質輕,在環境中不易分解,尤其是在丟失的垃圾中。它不僅汙染城市環境和城市景觀,而且給工農業生產帶來嚴重危害,包括占用土地、破壞土壤結構、降低農作物產量等。

使用再生紙,節約用紙。

目前造紙的主要原料是木材。中國造紙工業每年需要消耗6.5438億立方米木材。當我們使用和消耗大量紙張時,我們實際上正在消耗森林資源。現在,地球上平均每年有4000平方公裏的森林消失。森林可以提供氧氣,吸收二氧化碳,防止氣候變化,涵養水源,防風固沙,維持生態平衡。為了保護森林和減少開發,有必要減少對木材的需求。回收廢紙1噸可生產再生紙800公斤,可少砍伐樹木17棵,節約造紙原料壹半以上,減少水汙染35%。每張廢紙至少可以回收兩次。因此,我們應該提倡積極回收廢紙,盡可能使用再生紙和雙面紙。節約紙張是保護森林和環境的最佳措施。

剩余物品的交換捐贈

生活好了,壹些家庭的財物更新換代也加快了。很多家庭都會有壹些沒用的東西,已經扔掉了。其實可以通過交換、捐贈等方式被他人重復利用。如果這些物品能送到貧困地區或受災地區,那就物盡其用了。大學和社區可以經常組織物品交換和捐贈會,把每個人不用的物品收集起來互相交換,達到再利用的目的。

  • 上一篇:說普通話,寫規範字;5手抄報簡潔美觀。
  • 下一篇:東莞的傳統文化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