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論商業電影的特征

論商業電影的特征

90年代中期,國產電影達到最低點。1994 8月1日,電影局下發《關於進壹步深化電影行業機制改革的通知》,開始推片入市。2003年《電影制作、發行、放映業務資格準入暫行規定》打破了以前只有國家指定的16電影制片廠才有資格制作電影,任何國有和民營企業都可以投資電影的制作、發行和放映,使電影完全市場化。

不知怎麽的,中國的商業片有點百慕大三角的味道,壹些簡單的道理,壹旦和中國的電影掛鉤,就大錯特錯了。

(A)工業化進程引起的變化

在過去的許多年裏,中國沒有商業電影的位置。中國導演看不起那些只註重票房的“電影產品”,當然中國的電影制片廠也無法提供商業電影所需的投資。電影產業化雖然很熱鬧,但直到每年都拍賀歲片的馮小剛成功證明了“中國人也可以拍商業片,中國的商業片也可以賺錢”,商業片才在內地微漲。然而,在很長壹段時間裏,馮小剛贏得了觀眾,卻得不到中國影評人和各種獎項評委的認可,成為中國電影界鶴立雞群。低成本低票房讓中國電影積重難返,惡性循環,讓電影產業化成為紙上談兵。

隨著相關政策的出臺,中國電影市場進壹步向民間資本和外資開放。2002年,國內出現了《大人物》《找槍》《和妳在壹起》《英雄》《天地英雄》等多部電影,投資600多萬,以商業運作為主。特別是張藝謀導演的電影《英雄》,投資3000萬美元,是當時中國最好的電影,說明中國壹批最優秀的導演開始進入商業電影領域,推動了中國商業電影的發展。

在當前形勢下,中國電影的發展離不開大量的資本;相比之下,在中國目前的電影體制下,專註於中國電影市場的外國資本不得不以資本進入的形式占領市場。國內壹流導演接受商業片的背後,是外資進入中國電影制作領域,投資巨大的中國電影基本都有外資背景。

資本的力量是巨大的。隨著資本尤其是外資的進入,必然會直接介入電影拍攝過程。什麽樣的電影市場大,就要拍壹些電影。資本在商業電影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張藝謀在接受采訪時曾說,李連傑被邀請到他帶的2000家電影院放映,可以多20倍的觀眾。毫無疑問,《英雄》與其說是壹部中國武俠片,不如說是壹部給外國人看的中國武俠片。這與中國傳統武俠片的新武俠模式不同。是外國資本的滲透和好萊塢標準對中國電影原創個性的影響帶來的好萊塢的直接利益。

如果說《英雄》是中國電影與世界電影接軌時的天線,由此引發的爭議無可厚非,那麽隨後的《十面埋伏》、《無極》乃至最近上映的《畫皮》,在技術和感官上都極度追求好萊塢效果,也算是走得太遠造成的惡果了。

清華大學傳播研究院副院長尹紅教授認為,好萊塢的經驗還包括“它總是以開放的態度吸收電影的藝術經驗和探索,以寬容的態度對待電影藝術家和藝術作品。同時,好萊塢電影的成功也得益於其支持壹些電影藝術家不放棄電影是壹門藝術的理念。

不可否認,由於中國電影的現狀已經遠遠落後於西方,我們必須在承認電影是壹個產業的基礎上,熟悉國際規則,然後在同壹個平臺上競爭,否則是不可能贏的。目前引進外資不多,會對中國電影運作模式和導演風格產生積極影響。但從事物的兩面性來看,尤其是從最近中國制作的商業片的風格和質量來看,隨著資本尤其是外資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急功近利的中國導演能否在電影產業化的浪潮中把中國電影帶到成功的彼岸,值得懷疑。

(二)導演對中國商業電影的影響

中國的商業片太少了。

電影是藝術和商品雙重屬性的融合,註重電影的觀賞性和商業化是電影走向市場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電影作為壹個百年前的新興娛樂產業,誕生之初就是大眾的消費藝術。就其基本定義和出發點而言,判斷壹部作品好壞的標準應該是大眾接受和認可的程度以及由此產生的價值。

在韓國有“奧林匹克”導演之稱的姜帝圭在參加今年的上海電影節時表示:中國商業片最大的問題是數量太少。中國很多導演喜歡藝術片。與藝術電影相比,商業電影的生命力很弱。但我的觀點壹直是,商業片是藝術片的土壤。先拍好商業片,再拍藝術片,先有土,後有花。所有的商業電影都會遇到壹個叫“極限”的問題。導演對社會的批判,對政治的諷刺,對自由的表達,才能賦予商業電影持久的生命力。

暨南大學戲劇影視文學客座教授劉烈雄在壹次講座中說:在第五代出現之前,中國就有商業電影萌芽,比如《神秘佛》、《少林寺》,票房非常好。如果我們走這條路,發展類型片,電影產業就不會這麽沒落了。但是第五代壹出來就搞藝術片,在國際上獲獎。反正是國家投資,票房不用考慮。它賠錢賺了錢。雖然言辭略顯偏頗,但不難看出導演對中國商業電影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和影響。

中國電影人,尤其是第六代電影人,似乎陷入了壹個水仙般的怪圈,要麽只看海外市場,要麽只看各種獎項,要麽執著於自己藝術觀念的主導,導致忽視了市場和大眾需求,自然也就沒有太多的經濟效益。作為壹部“地下電影”,第六代的制作主要依靠民間資本和海外資金,脫離了國內現有電影制作體制的軌道。比如張遠的《北京雜種》,劉丙見的《哭泣的女人》,都得到了法國“南方基金”的資助,所以第六代電影遠離了國內主流觀眾的視線,在南特電影節、柏林電影節等海外電影節和國際電影市場上風生水起。“第六代”在海外的成功並沒有給國產電影帶來正面影響;相反,他們的作品更傾向於壹種生存策略,作品越來越接近藝術電影節的趣味,在市場上失去了競爭力。

2.壹種走得太遠的商業電影模式。

張藝謀曾說中國電影弱,這是無法避免的。我們要拍和他們(好萊塢)壹樣的電影,然後把中國傳統文化的信息放在電影裏,給外國人上壹堂簡單的文化課,讓他們更了解中國。為了完成這壹使命,我們必須借助商業電影的形式。另外兩位著名導演陳凱歌和馮小剛也在不同場合表示,中國需要商業電影。三位導演的聲明將這部電影的註意力集中到了中國商業電影上。

眾所周知,李安的《臥虎藏龍》奇跡般的成功,刺激了壹心想要轉型的張藝謀將目光投向了古裝武俠片。同為第五代導演旗幟的陳凱歌,也將其商業片的突破口定在了具有東方特色的武俠片上。《英雄》、《十面埋伏》、《無極》等壹系列商業大片相繼上映,拉開了中國商業大片的大幕。

在制作團隊上,由李連傑、、梁朝偉、陳、章子怡、劉德華、、等華語文化圈最紅票房明星領銜的演員陣容,以及動作導演、攝影、音樂、服裝設計等幕後創作,均在各自領域領先世界,為影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視覺效果方面,大量的特效都是電腦制作的。比如張藝謀的武俠片,無論是《英雄》裏的流矢,還是《十面埋伏》裏的飛刀,很多冷兵器都經過各種特技處理,給觀眾非常強烈的心理震撼;漫天黃葉中兩個紅衣女子打鬥的意境,牡丹坊極盡奢華動感的舞姿,都美得令人窒息。在商業運作上,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英雄》全球首映,以競價的形式拍賣國內音像版權,開發小說、遊戲、舞臺劇、郵票等壹系列衍生產品...等等。這些都標誌著中國電影的市場發展日趨成熟,對今後國產電影的產業化生產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但在這些感官刺激的掩蓋下,人文關懷的缺失和敘事技巧的平庸,註定了《英雄》《十面埋伏》《無極》雖然能在商業市場上風光無限,卻鮮有人叫好。

在市場的刺激下,衍生出壹種商業大片模式:壹群票房號召力極高的明星,壹堆華麗的古裝道具,壹筆巨大的投資,壹場噱頭十足的前期宣傳和壹場虛偽、蒼白、漏洞百出的。不僅僅是很多國產片,很多和內地聯合制作的電影,比如《神話》《見龍見甲》以及最近的《畫皮》都飽受詬病。惡性賺取票房,扼殺影迷對中國電影的希望和認同。這些無疑都是導演在拍攝過程中急功近利造成的。

針對近幾年火爆的國產大片,賈的評價更是犀利:“到目前為止,國內還沒有幾個大導演在拍商業片方面大顯身手。”他叫喬治?比如盧卡斯的《星球大戰》,認為電影之所以能成為“真正的大片”,是因為它的想象力和電影工業新技術的應用。它有著濃厚的商業文化和濃厚的哲學情懷。“商業片不僅要商業,還要有自己的文化含量。”

(三)中國商業電影缺乏本體。

談到中國的商業電影,馮小剛可以說是新時期以來商業電影浪潮中不可忽視的壹面旗幟。1997年,馮小剛與故宮電影公司合作推出《甲乙丙丁》,在拿下3000萬票房後,1998的《不見不散》,1999的《沒完沒了》,2000的《嘆息》,2001的《可以說,馮小剛成功打開了中國'假日經濟'的黃金電影市場,讓中國電影有了切身體會和

馮小剛電影商業運作的壹大特點也為影評人所詬病,“植入式廣告”模式在電影中得到了成功運用。在電影《手機》的拍攝現場,中國移動就在摩托羅拉廣告主離開後趕來,影片的敘事註重在不影響觀賞性和藝術性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滿足廣告主的商業需求。《天下無賊》由於在手機中植入式廣告的巨大成功,投入了3000多萬,至今未播,廣告收入也達到了4000多萬。實現了電影的商業化和藝術性的雙贏。

但歸根結底,馮的幽默電影更像是符合中國人審美趣味的小品集合,遠不能與《泰坦尼克號》、《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的名單》等眾多好萊塢經典商業大片相提並論。即便如此,中國也只有壹個馮小剛,除此之外,偶爾還有幾部像《瘋狂的石頭》這樣模式不明的優秀電影。更何況中國的商業片是最受詬病的。即使是陳凱歌、張藝謀這樣的著名導演,也還是有不可避免的缺點,故事空洞,缺乏主題。

商業電影作為壹種綜合性的文化傳播方式,應該具有藝術性和娛樂性,同時具有強大的精神輻射能力,而商業電影的基本構成就是片中的故事。壹部成功的商業電影首先要能在故事上吸引觀眾,讓觀眾產生繼續觀看的欲望。如果作為壹部商業電影,故事本體存在很多錯誤,很可能導致電影的失敗。比如《無極》在視聽語言和電腦特效方面走在了中國電影乃至世界電影的前列,但故事本身的缺陷最終讓它背上了罵名。也許有人認為好萊塢電影只是因為追求大投入、大場面、精致的制作加工,所以才具有商業價值。其實並不是。即使在《泰坦尼克號》等歷史電影中,也體現了相應的文化價值觀,並沒有放棄對美國精神的宣傳。美國文化輻射也充分體現。這是好萊塢電影的傳統模式。眾所周知,好萊塢在全世界“掠奪”別國文化,然後包裝自己的作品。《007》、《超人》就是這樣多年來為大眾所熟知的電影套路,卻依然能調動觀眾的情緒,給人以正義戰勝邪惡的快感;相比較而言,在金花等國產大片中,除了滿城的“胸潮”,我們還有什麽?

商業片強調電影的觀賞性和娛樂功能,註重制作精良,故事豐滿。除此之外,壹部優秀的商業電影還應該有相應的文化內涵和鮮明的主題。好萊塢模式的成功無疑宣告了傳統電影的文化使命和藝術思維已經被大眾利益和商業娛樂的需求所取代,而中國休眠的商業電影仍需不斷探索。如果說缺乏商業性和藝術性的商業片等於裸奔,那很可惜,我們現階段的電影大多是裸奔,沒有美感,沒有快感。

  • 上一篇:誰會煮臘八粥?
  • 下一篇:赤峰蒙古族女性有哪些婚俗,赤峰地區蒙古族的日常禁忌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