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功能集中了食品店、雜貨鋪、小百貨、糧店、南北貨店等傳統商店的單壹功能,使之綜合化。傳統食品的主要目標客戶是家庭主婦,她們是傳統小店的替代品,也是原有的模式。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最早開發了約500m2的傳統食品。
由於傳統食品只是傳統小店的替代品,其商品經營的綜合程度不高,最大的缺陷是不能真正滿足壹次性購買的需求,體現在無法對生鮮食品進行綜合管理。當標準食品、大規模合成等新的商業模式相繼進入市場,傳統食品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處於劣勢。
這個時候傳統美食唯壹的優勢就是離居民區近,購物方便。但是當便利店的規模發展起來,這種便利優勢就會讓位於便利店。從全球範圍來看,傳統食品的市場空間萎縮最快,所以這類超市不可能成為主要業態。標準食品又稱生鮮食品,營業面積約1000平方米。與傳統食品不同的是,它主要經營生鮮食品,50% ~ 70%以上的營業面積用於銷售生鮮食品。可以說,標準食品實際上是在傳統食品的基礎上加強了生鮮食品的業務。所以在內容和形式上是對傳統門店比較完整的現代化替代,以保證消費者的基本生活。
標準食品雖然初步滿足了消費者壹次性購買足夠必需品的需求,但也有被大規模合成取代的危險。從國內的情況來看,由於消費習慣、收入水平、保鮮技術、冷凍技術、農產品加工技術等因素的制約,以標準食品為發展模式的連鎖企業沒有壹家成功。即使是經濟實力雄厚、生鮮經營經驗豐富的國外公司,如日本的希友、荷蘭的Ahod,也在1999被迫退出中國上海市場。然而,標準食品發展中的這些困難並不影響人們對標準食品的理解。想要發展成功,超越生鮮這個階段是不可能的。經營生鮮壹直是中國超市行業追求的目標。Generalmerchandisestore (GMS)是標準食品和折扣店的組合,服裝、食品和用品齊全,完全可以滿足消費者的基本需求。
其營業面積可分為兩類:大型綜合營業面積為2500 ~ 6000平方米;超大綜合營業面積6000-10000平方米以上。對於超大規模的整合,還需要配備與經營區域相適應的停車場,壹般比例為1: 1。大規模合成的兩個基本特征是:
壹是業務內容的大眾化、壹體化,適應了消費者購買模式的變化——壹次性購買;
二是經營方式的靈活性和經營內容的組合性,它可以根據經營面積的大小和消費者需求的特點,自由選擇門店的規模,組合不同的經營內容,實施不同的經營形式。低成本、低毛利、大流量是大型綜合經營的特點。不經營品牌商品和貴重商品,壹般經營日常消費品。毛利是市場決定的,所以價格不會高。在這種情況下,大規模集成要想盈利,只能低成本運營。
比如員工數量比百貨少,服務項目不能比百貨多;沒有導購;沒有上門服務等。比如,家樂福在國內壹直在推廣“大壹體化”的理念,即“壹次性購買、超低價格、免費停車、自助服務、新鮮感品質”。其門店面積約10000m2,員工500-600人,日均采購次數1.5萬次,經營654.38+0.8萬種商品,采購越來越本地化。這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在北京和上海取得了成功。2001,北京單店銷售額突破6億元,上海已開店6家,合肥開店2家,未來還會繼續開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