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家健康和安全
(2)國家健康和安全
(3)衛生資源
(4)經濟水平
(5)健康文化意識
(六)重大傳染病、中毒等事件的實際情況和危害程度。
第二,應急機制
(壹)宏觀防控策略
(2)應急教育和培訓
1,臨床醫務人員流行病學思想和方法學培訓
2、處理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訓練
3、傳染病流行病學培訓
4、常見中毒知識培訓
5、心理素質訓練
(3)公共衛生監測
基本內容包括:①建立健全收集各種疾病和暴露信息的機構;②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和評價,包括確定壹種疾病的自然病程、變化趨勢、影響因素、薄弱環節和控制效果。(3)打印、分發和反饋數據,及時報告收集的數據和分析結果,通知有關單位和個人,以便及時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特別是要把信息反饋給舉報人。
1,傳染病監測
傳染病監測應按照《傳染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進行,並使用我國各級各類監測系統進行監測。
2、新發傳染病的發現和監測
(1)新傳染病出現的機制
新發傳染病的發生可能有兩種機制:壹是新的病原體傳入人群。第二,引入人群的新病原體可以在新的人群宿主中建立並進壹步傳播,並從壹個局部區域和局部人群中傳播。
(2)影響新發傳染病發生的因素
1)生態環境變化:農業發展、水生態系統變化、毀林/造林、洪水、幹旱和氣候變化。
2)人口特征和行為:社會條件、人口增長和遷移、戰爭、貧困、城市衰落、性行為和靜脈註射毒品。過度捕獵、餵養和食用野生動物。
3)國際旅行和商務活動:世界範圍內的人員和貨物交流,航空旅行。
4)技術和產業:食品供應的全球化,食品包裝和加工的變革,輸血和組織器官移植,抗生素的廣泛使用。
5)微生物變異:環境壓力導致的微生物變異。
6)公共衛生措施失效:媒介控制、飲用水凈化和消毒措施失效。
(3)確定新的傳染病
1)當觀察到的疾病能夠被確認為新的疾病實體,並且能夠證明其具有傳播特征時,可以認為發現了新的傳染病。
2)已知的非傳染性疾病,當發現由特定病原體引起並被證明具有傳染性時,也應視為新發現的傳染性疾病。
3)發現並識別壹種新的微生物後,研究其致病性及其與某種疾病的相關性,確定其是否為某種疾病的病原體,並證明其是否可以傳播。
在獲得陽性結果後,由其引起的疾病也是新發現的傳染病。
(4)發現新發傳染病的途徑和方法。
1)依靠臨床醫生和疾病監測系統是發現和確診新發傳染病的最主要途徑。
2)現場流行病學研究和實驗室研究相結合,對於發現和確定新的傳染病病原體,闡明流行病學規律是不可或缺的。
3)將傳統微生物技術與現代分子生物學方法相結合,提高發現新病原體的效率。
(四)制定防治計劃
1,重大傳染病防治動員和救治方案
(1)防控動員計劃
1)疫情確認與分類
2)建立疫情控制指揮系統和技術指導小組。
3)提前確定各職能部門的職責。
4)疫情應急響應
5)結束響應
6)保障措施
包括人員、技術、材料和資金的保障。
(2)重大傳染病疫情處置工作方案
1)疫情初步調查
了解患者的癥狀和體征、實驗室檢查、病例之間的關系,從而確認是否為傳染病疫情及其性質。
2)隔離和治療病人和疑似病人
3)向上級衛生防疫部門報告疫情,2小時內報告甲類傳染病或新發現的重癥傳染病。
4)進壹步調查核實,詳細調查患者臨床表現的暴露史。
5)封鎖疫點,管理疫區
報告經上級批準後,封鎖發生嚴重傳染病的疫點,對疫區進行消毒、除鼠、殺滅,並對接觸者進行隔離觀察。做好疫區群眾生活保障和疾病預防工作。
6)深入的流行病學調查
詳細調查分析患者的發病過程(病例追蹤)、患者分布特征、可能的傳染源、主要傳播途徑和流行因素。
7)修訂和補充預防和控制措施
8)解除封鎖和隔離
2、中毒事件控制計劃
3、自然災害和重大意外傷害控制計劃
三。控制措施中國考試論壇
1,緊急報告
2.應急指揮部的成立。
3、事件現場及焦點控制
(1)中毒和汙染現場控制
(2)控制疫區
4.醫院的緊急轉型
5.車輛的緊急改裝
6、隔離治療病人和疑似病人
7.密切接觸者和接觸者的措施
8.及時發布正確信息,宣傳預防知識,穩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