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東山銅陵玉樂軒南音社

東山銅陵玉樂軒南音社

眾所周知,被稱為“宮廷雅韻”的南音,是在泉州廣為流傳的壹種非常高雅的曲藝。在漳州市東山島的偏僻小鎮銅陵,還有壹個成立300多年的“皇家樂軒南音社”,卻鮮有外人知曉。筆者最近因為工作方便,采訪了這個曲藝團。

皇家樂軒南音社位於銅陵鎮同興村。我們在文峰小區130號步城東找到壹棟居民樓。“禦樂軒”的牌匾十分醒目,兩邊的對聯:“豫園蕭聲吹白雪,樂軒舞黃鈴”耐人尋味。當妳進入門廊時,妳會立即感受到壹種強烈的音樂和藝術氛圍。墻上掛著壹個龕,龕額用楷書“郎君府”書寫,龕上的對聯是:“東曉譚班指揮賓客,蓋華穿月而歌”。龕內供奉五代十國後蜀國皇帝南音始祖孟嘗君、蜀國大將趙和太子孟元吉的塑像。玄關有壹張不到30平米的排練臺,舞臺前靠墻的壹排木櫃存放著琵琶、長笛、二弦、三弦樂器和大量照片。這些照片大多記錄了皇家樂軒與臺灣省、菲律賓、澳門等串友互訪的歷史場景。墻上也掛了很多圖片,主要是南音的介紹,幾十年活動的記錄,報紙的報道等等。引起筆者註意的是,房子中間的壹個架子上掛著厚厚的壹疊樂譜。這些樂譜都是精心印制的宮池樂譜,標註了很多外行根本看不懂的符號。楊校長告訴我,南音傳統必須遵循宮池記譜法這壹古老的記譜法,上面的符號就是演奏指法。這顯然體現了南音對傳統的珍惜和深厚感情。楊校長特別激動,帶我仔細看了櫃子裏的琵琶,說這是幾百年流傳下來的琵琶,用杉木做封底,泡桐做面板。南音業內傳說,古時候琵琶要從山上挖掘出壹個少女的棺材,那是深深的純潔。南音的琵琶不同於壹般的琵琶,被稱為“南帕”。演奏時必須按古法斜握樂器,與“北帕”的豎握不同。

參加論壇的魚樂軒成員只有9人,包括楊,3個男生,6個女生。我讓他們演示的時候,沒想到他們都是多面手,會唱會彈。我會吹長笛,彈琵琶,彈三弦和兩弦。笛聲低沈渾厚,似歌似怨;第二弦粗滑,如流水;琵琶活潑清脆,如珠落玉盤;三根弦明亮輕盈,如壹股清流。帶著感情唱歌,讓人瘋狂,讓人著迷。歌者持拍板,有的持鈴、文房四寶伴奏。每壹個音樂人都是極其敬業和認真的,他傳遞給觀眾的是壹種神聖、敬畏和親情的感覺。

楊校長告訴筆者,南音起源於先秦,興盛於唐代,成型於宋代。它是中國最原始的音樂類型之壹。被譽為“中國音樂史上的活化石”,流行於福建泉州,在泉州用閩南話演唱。它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漢族古樂。皇家樂軒建於清朝乾隆年間,距今已有300多年。南音引入東山的時候,可能是更早開始做小區。據文史學者徐永忠考證,《宋誌》第九十五樂十七、《漳浦縣文史資料匯編》第八卷記載,公元965年,攻成都,後蜀無力抵抗。孟昶投降宋朝後,被押解到汴京,被任命為校對員和秘書長,被任命為秦王。孟昶在被封為秦王的第七天病死。47歲時,他被追封為楚王。他的妃子,華瑞夫人,美麗又擅長音樂,贏得了宋太祖的青睞。進入宋宮後,華銳夫人和139西川樂師將孟暢喜愛的古樂傳到教坊,成為宋代的宮廷音樂。後在傳入泉州前後,由王匡美十壹世孫、閩沖郡王趙若和傳至漳浦趙家堡,再傳至銅山(當時銅山屬漳浦縣)。因此,東山南音的後人尊稱孟暢為“祖父”、“祖父的祖先”,並在每年農歷二月十二日舉行祭拜“祖父的祖先”的盛大活動。比較特別的是,除了樂軒禦所遺址,同興村還有兩座紀念孟昶的小廟,壹座叫樂軒禦所,壹座叫郎軍廟,也叫樂居禦所。兩寺舉行祭祀活動時,吸引了南音之外的其他民間藝術界人士和普通民眾追隨,祈求保護和技藝提高。南音社區各地的朋友壹致認可,其他地區的南音團體只在活動場所祭祀孟嘗君像,並無其他獨立修建的寺廟,只有東山修建的“郎軍寺”。這是東山縣特有的文化現象,藝術與信仰文化緊密結合。當世界各地的人們來這裏交流或唱歌時,他們也必須去郎軍寺舉行崇拜儀式。

在討論過程中,筆者在李璇的排練臺上看到了四個金漆獅子木雕,非常可愛。當我問為什麽時,楊校長接著講了下面這個故事:

相傳清朝康熙年間,泉州南音集團經過李光地(1642 -1718),本名金清,本名侯安,本名榮村,福建泉州人,清代名臣,理學名臣。康熙九年進士,翰林編輯、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等舉薦。金晶參加了康熙皇帝生日的音樂表演。演奏時,樂手為了讓樂器在腿上保持穩定,總是交叉雙腿。李光地意識到這樣的姿態不僅不雅,而且不敬,怕引起皇帝不悅,於是向皇帝解釋這是傳統習慣。康熙帝當即下令宮中兩只金獅供樂師使用,既解決了穩定樂器的問題,又顯得十分優雅。之後金獅逐漸演變為四只,讓四位音樂人都享有“踩金獅”的殊榮。這成了南音演奏音樂的規約,壹直遵循至今。康熙帝非常喜愛南音,有意讓泉州的南音團作為永久的宮廷音樂留在京城。但泉州的弦友們歸心似箭,卻不敢違背神聖的意誌。第二天他們表演的時候,唱了壹首《小鳥歸巢》,表明心意。開明的康熙皇帝心領神會,於是批準他們回國,並給了他們壹把傘,傘上寫著“清渠禦前”。

南音自傳傳入東山後,得到了持續的傳承。雖歷經波折,但300多年來不斷傳唱,代代受襲。直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仍有不少後人開展教書、唱歌、迎賓藝術、民間兒童劇等活動。尤其是每年關帝的聖誕節,踩街拜神,都少不了皇家樂軒。然而,在“史無前例”的時期,活動戛然而止。1991年10月16日(重陽節),玉樂軒恢復營業,聘請我省南音藝術大師張在我任教。時至今日,余樂軒的藝術水平不斷提高。經常與泉州、廈門、石獅、臺灣省、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澳門等地的弦友互訪、演唱、藝術交流。世界各地的每壹次南音大會,樂軒都會受邀參加。2005年6月11應邀參加文化部、省政府主辦的14亞洲藝術節暨11中國南音大會。音樂會中,音樂人楊順民、陳雪萱演唱了《南音傳統音樂》。之後參加福建晉江舉辦的2015 165438+10月21-24電視曲藝大獎賽,余樂軒表演《鼓樂》脫穎而出,獲得全省業余組二等獎。

東山南音已被列入《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重要項目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得到文化部認可。皇家樂軒總裁楊和音樂家張福祿被授予市級和省級傳承人稱號。2015東山縣被中國曲藝家協會授予首屆“中國曲藝之鄉”。8月20日,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姜昆親自到東山授牌。在頒獎晚會上,余樂軒的表演得到了在場專家的壹致好評。

目前,宇樂軒正致力於南音藝術的進壹步挖掘和整理,藝術水平的提高,更廣泛的藝術交流和年輕壹代的培養。

我想以壹首小詩(嵌有“帝樂與宣贊”)來結束這篇文章:

故宮唱了很久了

音樂和藝術是漫長的,影子在跳舞。

古往今來誰能知道軒轅?

誇我中國有好歌

  • 上一篇:應該經常給侄子買禮物嗎?
  • 下一篇:企業戰略理論的發展分為哪幾個階段?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