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辯題:我是反對方對轉基因食品安全的幫助。

辯題:我是反對方對轉基因食品安全的幫助。

最近《獨立報》發表了壹篇轉基因食品疑似有害健康的報道,揭露了轉基因食品巨頭孟山都公司的壹份秘密報告。報告顯示,餵食轉基因食物的老鼠出現了器官變異和血液成分變化。

由此,轉基因食品的問題再次被喚起,其安全性受到廣泛關註。雖然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但轉基因食品潛在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很多消費者都在觀望,到底吃不吃轉基因食品?

很多人不知道轉基因食品。

記者在壹些超市采訪時發現,很多食用油都是轉基因大豆提煉出來的,壹些消費者並沒有註意到自己買的油是轉基因油。壹位王姓消費者告訴記者:“我買油從來不關註是不是轉基因油,身邊的人也不太在意轉基因食品。既然能在超市賣,安全性應該是質檢部門認可的!”

記者發現,年齡較大的消費者表示,對是否是轉基因油不太關註,但對產品的價格比較敏感。壹位林姓老人說,他平時買油不關註是不是轉基因油,只要便宜就行。壹個業務員疑惑地說:“什麽是轉基因?我看不出這些油有什麽不同。”

對於普通人來說,轉基因食品正在走近我們的餐桌。轉基因大豆、轉基因玉米等。隨處可見,尤其是食用油。統計顯示,目前超市銷售的色拉油多為國外轉基因大豆加工而成。作為主流的調和油,90%以上的成分都是轉基因色拉油。統計顯示,62.8%的人不知道自己吃過轉基因產品。

吃不吃由市民決定。

長期以來,關於轉基因食品是否會危害人類健康的爭議從未停止,但始終沒有定論,科學家也無法明確保證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在此之前,許多權威媒體已經多次建議公眾謹慎選擇轉基因食品。2002年3月12日,中國市場報在第十壹版發表了壹篇文章,題為《技術匱乏,後果難料。不要在貧窮國家進行轉基因食品實驗”,以此警示中國公眾謹慎選擇轉基因食品。

目前國際上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普遍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質疑:1,產生毒素或食物毒素含量增加,引起腎臟和血液病變;2、引起人體過敏,造成不可預知的後果;3.營養成分減少等。因此,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對轉基因食品持謹慎態度。例如,壹些歐盟國家禁止轉基因食品進入市場,或者禁止轉基因食品在市場上公開銷售。

記者就此問題隨機采訪了部分消費者,受訪者在了解了轉基因食品的相關知識後,表達了對轉基因食品的看法和態度。壹位姓蒲的消費者說:“如果妳知道壹種食品是轉基因的,妳就不會買。因為轉基因食品對人體健康是否有害還沒有最終確定,如果最終有害呢?還是這種傷害是日積月累的?用轉基因食品安全的小白鼠做實驗是絕對不合適的。”另壹位姓王的小姐說:“不能吃轉基因的就別吃。因為有非轉基因食品,為什麽要吃轉基因食品?”壹位姓馬的媽媽說,她會盡量不買轉基因食品。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她會自己吃,但絕對不會讓寶寶吃。

至於轉基因食品,中國農業大學壹位教授表示,市場上銷售的轉基因食品都經過國家相關質檢部門檢測,但非轉基因食品肯定更安全、更有保障。是否吃轉基因食品,比如食用油,由市民自己決定。如果市民擔心,可以吃其他不含轉基因成分的油,比如花生油、橄欖油、非轉基因菜籽油,會更安全。購買食品時,多留意產品包裝上的相關內容。

摘要:隨著生物技術的不斷進步,轉基因食品的品種和數量也在不斷增加,關於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爭論備受關註。本文概述了轉基因食品爭論的起因和焦點,介紹了世界各國政府對轉基因食品的態度和政策。

關鍵詞:轉基因食品;安全

1轉基因生物的開發

通過基因工程的手段,將某些生物的基因轉移到其他物種中,改造其遺傳物質,以滿足人們在性狀、營養品質、消費品質等方面的需求。這種由轉基因生物或原料制成的食品就是轉基因食品,也稱為轉基因食品。轉基因食品包括植物源食品、動物源食品和微生物源食品。

自1994孟山都子公司Calgene獲批上市以來,轉基因食品商業化尚屬首例。2005年是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的第10年。這壹年,在21個國家種植了4億公頃生物技術作物。美國、阿根廷、巴西、加拿大和中國是世界上主要的生物技術作物種植國。中國種植轉基因棉花330萬公頃,排名第五[1]。1997年,中國批準第1個轉基因番茄商業化生產,成為第三個將轉基因番茄投放市場的國家。經1999國務院批準,科技部和財政部聯合啟動了“轉基因植物研究與產業化國家專項”,116支持項目。獲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基因26個,其中目標基因7個,轉基因作物品種18個,新品系36個,國內發明專利201項,國外專利9項。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轉基因植物的主要種植國。

轉基因技術在提高經濟效益和人類健康方面具有巨大潛力。利用轉基因技術可以改善作物的農藝性狀,如抗蟲、抗病、抗逆和抗除草劑等。還能提高農作物的品質,如增加蛋白質、維生素含量,改善營養結構;壹些轉基因作物被用作生物反應器,比如生產生化藥物。目前應用最廣泛的轉基因抗除草劑作物是抗除草劑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等;其次是轉基因抗蟲作物,如抗蟲棉、抗蟲玉米。抗病、品質改良的轉基因作物也得到廣泛應用。

2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爭論的起因和延續

8月,1998,英國Pusztai,用轉雪花蓮凝集素(GNA)基因的馬鈴薯餵養大鼠。發現老鼠出現了器官生長異常、體重下降等癥狀,免疫系統也被破壞。對於人類來說,類似的結果將導致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顯著增加。這壹實驗結果引起了全世界對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質疑[2];從65438到0999,康奈爾大學的Losey等人報道了用馬利筋混合Bt轉基因抗蟲玉米花粉餵養大頭鳳蝶幼蟲,用正常花粉餵養或不用花粉餵養的幼蟲作為對照組。4天後,飼餵Bt花粉的幼蟲死亡率達到44%。這導致了關於轉基因植物對生態環境是否安全的爭議。2000年,美國Aventiscropscience公司生產的“興聯”轉基因玉米,因為可能導致部分人群出現皮疹、腹瀉或呼吸系統過敏反應,才被允許用作動物飼料。然而,人們發現轉基因玉米被混入加工食品中,引起了全球300多種含玉米產品的回收潮[4]。此後,美國政府於2001 1發布了轉基因食品管理草案;2005年5月,《獨立報》報道稱,孟山都的研究表明,食用轉基因玉米的小鼠腎臟變小,血液成分發生變化[5]。轉基因大豆在中國國內油脂市場占有重要地位,這引起了中國消費者對食用轉基因大豆油安全性的擔憂。

英國皇家學會組織對Pusztai博士的結論進行了審查,並在1999中得出結論,其實驗存在六大缺陷[6],如轉基因與非轉基因馬鈴薯化學成分差異的不確定性、實驗動物數量少、實驗設計不合理、統計方法不當、實驗結果不壹致等。至於蝴蝶事件,也有科學結論推翻了原來的報道[7]。任何關於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動物實驗觀察,都必須嚴格遵循實驗原則,比如實驗動物必須符合標準,有足夠大的種群,必須嚴格采用生物統計學方法,科學驗證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數據。

然而,關於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爭論被點燃並愈演愈烈,引起了全世界的關註。受這些事件影響,消費者對轉基因產品的接受程度也發生了變化,要求對轉基因食品進行知情選擇。

3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爭論的焦點

傳統的育種方法是以基因突變和有性雜交為基礎,傳統的雜交僅限於自然界的自發,經歷了幾千年的相關物種內部或之間的基因重組和交換。利用基因重組技術,可以在短時間內將來自任何生物的基因甚至人工合成的基因轉移到生物體內,生物物種(類)之間的界限被徹底打破。人們擔心新的組合和性狀會在新的遺傳背景下產生壹些不可預測的結果。

3.1關鍵營養素是否發生了變化?

插入外源基因的目的是改變目標生物的特定營養成分,提高其營養價值,如富含β-胡蘿蔔素的“黃金大米”、不含芥酸的卡納油菜等。但是這種變化會不會朝著壹個意想不到的方向發展,提高目標產物的同時降低其他營養素的含量,或者提高壹種新營養素的表達同時增加壹些有毒物質的表達?再比如,由於外源基因的來源和隨機導入位點不同,很可能會發生基因缺失、編碼錯誤等突變,使表達的蛋白產物的性狀、數量和位置都不符合預期。

轉基因產品與原食品關鍵營養成分的差異可以作為轉基因食品安全性評價指標之壹。關鍵營養素是指主要營養素和微量營養素,包括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氨基酸、脂肪酸和維生素。美國孟山都公司的相關人員對轉抗性基因大豆和常規對照大豆種子的關鍵營養成分進行了對比研究,結果沒有發現兩者有任何差異[8]。我國測定了轉基因鯉魚和普通鯉魚肌肉中粗蛋白、粗脂肪、灰分、鈣、鎂、鋅和鐵的含量,以及氨基酸的種類和含量。結果表明,外源基因的插入對營養成分和氨基酸含量沒有影響[9]。當然,這方面的研究還在進行中。

3.2外源基因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轉基因食品中的標記基因通常是壹種抗生素抗性基因,用於基因工程操作中轉基因外植體的初始選擇。人們食用轉基因植物食品後,其中的大部分DNA在胃腸道中已經降解失活。微小的部分(

3.3過敏和毒理學

轉基因食品的致敏性是壹個突出問題。轉基因食品中含有新基因表達的新蛋白質,其中壹部分可能是過敏原,胃腸道消化的蛋白質的壹些片段也可能是敏感的。壹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對巴西堅果過敏的人,在轉基因巴西堅果之後,也對大豆過敏[12]。因此,人們越來越重視轉基因食品的致敏性評價。目前轉基因食品致敏性評價的重點是:(1)基因來源;(2)新引入的蛋白質與已知過敏原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3)新引入的蛋白質與過敏個體的血清IgE之間的免疫結合反應。國內外對轉基因食品致敏性評價方法的研究還在進行中,目前還沒有權威的評價方法。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合適的程序和規範來評價中國轉基因食品的過敏性。

毒理學研究主要通過動物實驗來完成。目前常用的實驗動物有大鼠、小鼠、鵪鶉、斑馬魚、牛和雞。通過微核試驗、精子畸變試驗、Ames試驗、急性毒性試驗和餵養試驗分析轉基因食品的毒性。主要測量指標包括體重、攝食量、食物利用率、紅細胞和白細胞、臟體比(包括肝體比、腎體比、脾體比等。),以及血液生化指標[13]。轉基因魚毒理學實驗結果表明,投餵“全魚”基因鯉魚對仔魚的生長、血常規、血液生化成分、組織病理學、生殖功能及生長發育無明顯影響[14]。

3.4轉基因品種與常規品種的安全性差異

認為基因工程育種與傳統育種在創造遺傳變異或改造植物代謝方面沒有本質區別,其遺傳安全性也不應有本質區別[15]。區別只是技術和方法的問題。應該說基因工程更科學,更安全,更有針對性。

4轉基因食品安全性評估的原則

安全評價是壹項復雜而細致的綜合性工作。目前,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等許多國家公認的安全評估原則有:實質等效原則、個案原則和循序漸進原則。所謂實質等效,是指如果通過檢測證明轉基因作物加工的食品和食品成分與目前上市的食品中的成分相同,則原則上認為兩者沒有區別,不需要進壹步檢測。如果單個組件不同,只需對這些單個組件進行單獨的安全測試。OECD在1993中提出的“實質等效”是評價食品安全最有效的方法[16]。“實質等效”作為現代生物技術食品的安全性評價原則,已被FAO/世衛組織認可。但Millstone等人[17]堅持認為,轉基因食品與現有食品的化學相似性不足以證明其對人類是安全的。其他方法,如毒理學和免疫學,應通過更有效的評估系統補充提供更有說服力的數據和結論。歐盟認為,“實質等效”本身並不是壹種安全性和營養評價,而只是壹種新食品與類似的傳統食品之間的比較,被認為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評價是有用的,但不是唯壹的。案例分析的原理是,不同的轉基因作物或食品,即使轉化了相同的外源基因,也要逐壹考察。來自同壹種作物的不同基因的轉化也需要逐壹檢查。

逐步提高原則是指目前的安全評價只能在目前的設備條件和技術水平上進行。隨著研究的深入和技術水平的提高,評價結果需要不斷完善,以逐步提高評價方法的有效性和準確性。

5政府對轉基因食品的相關政策

2001 1,113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家(地區)在加拿大簽署了《聯合國生物安全議定書》,明確規定消費者對轉基因食品享有知情權。轉基因產品跨境轉移時,進口國可以對其進行安全性評價和標簽管理。然而,由於生物技術的發展歷史、發展水平、經濟效益和公眾接受程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各國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態度和政策。

5.1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模式

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模式包括基於產品的模式和基於過程的模式。以產品為基礎的模式以美國、加拿大等國為代表。其核心是管理應針對生物技術產品而非生物技術本身。FDA在2001和1發布了轉基因食品管理草案,在標簽中使用了“生物工程”和“生物工程”字樣,而不是“轉基因”、“非轉基因”和“轉基因”。

以歐盟為代表的基於過程或基於技術的模式認為,生物技術本身具有潛在的危險性,所有與生物技術相關的活動都應進行安全性評估並嚴格管理[18]。1990年,歐盟頒布了歐盟理事會令90/220,規定了轉基因生物的審批程序。1997《新食品條例》決議規定,歐盟成員國應對上市的轉基因產品進行標識,包括所有轉基因食品或含有轉基因成分的食品。從2001年4月起,歐盟必須對食品中任何成分、添加劑或調味料含量超過1%的轉基因原料進行標識。

5.2農業轉基因產品的標識管理

對轉基因產品實施標識管理是大多數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通行做法,主要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農業轉基因產品的標識管理有強制(強制)標識和自願標識。截至2002年6月5438+2月,強制標識(強制性)的國家有EU 15和澳大利亞、新西蘭、巴西、中國、加拿大、中國香港、日本、俄羅斯、韓國、瑞士、中國臺灣省、美國、捷克、以色列、馬來西亞、沙特阿拉伯、泰國、阿根廷、南非和印度尼西亞。

自願標記的國家有美國、加拿大、俄羅斯、阿根廷等。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生物技術發達的國家對轉基因產品的態度相對寬松,公眾對轉基因產品的接受程度較高,管理也基本相似。

5.3主要國家對轉基因食品的態度

5.3.1美國積極支持轉基因食品,其基本立場體現在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1986發布的《生物工程產品管理框架文件》中。這個文件框架的重要內容是:(1)轉基因作物或產品與非轉基因作物或傳統產品沒有本質區別;(2)應該管理的是產品而不是生產過程;(3)管理應以最終產品和案例分析為基礎;(4)現有法律為轉基因技術產品的安全性提供了充分的保障[19]。由於美國對轉基因食品的管理采取了相對寬松的政策,美國的轉基因作物和轉基因食品發展非常迅速,在國際上處於壟斷地位。

5.3.2歐盟歐盟基本禁止轉基因食品在環境中的釋放和種植。雖然世衛組織、糧農組織、經合組織和歐盟組織的科學調查證明,目前市場上所有的轉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20,265,438+0]。但歐盟堅持認為,科學是有局限性的,無論研究方法多麽嚴格,結果總有壹些不確定性。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護消費者的健康和環境,歐盟采用了預防原則作為監管轉基因食品的理論基礎。

2003年7月,歐洲議會關於轉基因產品的新法規要點如下:(1)所有轉基因產品必須明確標註“本品為轉基因”;(2)建立新的登記制度,強制使用轉基因產品的經營者對所有轉基因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的全過程進行跟蹤;(3)歐盟新成立的食品安全局將負責評估所有新引入的生物技術產品的安全性,然後做出是否允許這些產品進入市場的決定;(4)允許歐盟所有成員國制定自己的法規,防止轉基因作物農場的種子進入種植普通作物的農田[22]。歐盟法律規定,所有轉基因含量超過0.5%的食品都必須標註強制性標簽(其他成員國設定的閾值為0.9%),並建立可追溯體系。歐盟推出的壹系列轉基因管理制度有利於保護消費者的健康和環境。另壹方面,它們也設置了隱性的技術壁壘,為實施貿易保護主義提供了依據。

5.3.3中國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現代生物技術,支持和鼓勵轉基因生物和轉基因食品的研究。到目前為止,中國是唯壹開發出自己的轉基因作物並投入生產的發展中國家。早在1992,我國衛生部就規定了新資源食品試生產和正式生產的審批制度。1993末原國家科委《基因工程安全管理辦法》將基因工程按照潛在危險程度分為四個安全等級。2001年6月,國務院頒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2002年,農業部頒布了壹系列關於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進口和標識的管理措施和程序。衛生部還頒布了《轉基因食品衛生管理條例》。

我國對農業轉基因生物實行標識管理,從2002年3月開始實施。列入標識目錄的1批次農業轉基因生物有:大豆種子、大豆、大豆粉、大豆油、豆粕、玉米種子、玉米油、玉米粉、菜籽、菜籽油、菜籽粕、棉籽、番茄種子、鮮番茄、番茄醬等。標誌管理制度賦予了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

但是,我國的生物安全法律法規還不完善,不能滿足全方位管理生物安全的需要。隨著轉基因技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轉基因食品出現在市場上。中國應進壹步加強轉基因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建設,妥善解決轉基因食品的安全問題。

  • 上一篇:東北有哪些特色小吃?
  • 下一篇:適合小班傳統文化課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