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背景
很幽默地說,對於辯論賽來說,最大的困境和最大的魅力來自於評價標準的主觀性。
什麽是主觀?眾所周知,辯論賽不像足球、籃球那樣可以用壹分來衡量,也不像DOTA那樣有明確的輸贏標準。所以評委再客觀,也不可能脫離自己的證據去評判比賽。這種主觀性給所有辯手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因為沒有客觀統壹的標準,所以經常有人莫名其妙的輸或者贏。
但另壹方面,這種主觀性帶來了辯論發展的多元化。因為不知道評委側重哪壹方面,所以要兼顧兩方面,不同風格的較量也給辯論賽帶來了很多著名的比賽。
但是在比較小的範圍內,評委的口味是可以猜出來的,所以為了贏得比賽,辯手通常會迎合這種口味。比如2002年的前幾輪全辯論賽,各隊發現評委們並不反感詭辯,甚至將其視為壹種策略,於是後來出現了各種精彩的辯題。壹般來說,壹個學校辯論隊的風格會受到學校比賽中評委的影響。如果學校比賽評委都是辯論賽第壹,那麽這個學校必須把主要準備時間放在辯論賽的磨合上;如果學校比賽的評委都在看場上的攻防,那麽操作會被提到比論證更重要的位置。
但這就是問題所在。壹個學校的辯論概念很大程度上是由評委(或者老師或者學生)主導的,但這種受影響和主導的概念未必是正確的概念(大多數學校辯論概念都是狹隘的)。更重要的是,壹旦這些辯手養成了心理習慣,覺得做壹件事就能贏得比賽(比如說論點做得好或者場面壹邊倒),那就離輸掉比賽不遠了。
在說如何評判辯論之前,先說壹些歷史。我們所熟悉的中文辯論賽,最早始於1986年的亞洲大專,在1993年的第壹屆全國辯論賽中發揚光大。語文辯論賽最早的目的是推廣普通話,這也是復旦用華麗的辭藻奪冠,讓壹眾空的原因。然而到了上世紀末,這種空洞的華麗開始令觀眾生厭,邏輯辯論被推上了歷史舞臺。除了辯論,武大2001的失利也是因為當時大眾對辯論的口味發生了變化。不得不提的是,辯論賽的理念是隨著時代不斷變化發展的,這就要求辯手要不斷求新求變。當然,我個人反對用現在的概念去批判以前的團隊。
時至今日,辯論賽引起的關註度雖然不再像上個世紀那麽高,但辯論賽的概念已經在不斷的辯論中逐漸成熟。從大的方面來說,全國各地的辯手都逐漸接受了壹個觀念:評判辯題的關鍵是說服力。也就是說,法官不再通過簡單的要素(如論點、場景、語言、邏輯)進行判斷...),而是把競爭雙方作為壹個整體來比較,看誰更能說服自己。
比如大家都看到了大學生創業利大於弊。那時候黃致中還沒有剛出道時那麽紅。相反,當時所有大陸辯手都在吐槽:這樣壹個沒有邏輯的辯手,只能嘩眾取寵,憑什麽能贏得比賽??但是評委老老實實的說:沒辦法。比起那些只講邏輯的大陸辯手,我真的覺得黃誌忠說的更有道理!當然,不同的辯論有不同的側重點。對於壹些實證辯論,如果用建總的打法,結果會是,呵呵(~ o ~) ~ zz。
第二,對判斷的誤解
我們來看看幾個常見的誤區:
1,論點中心主義,這類法官認為論點是辯論的唯壹判斷。
論證是辯論的核心嗎?這種說法不同,但論證中心主義是絕對錯誤的。很簡單,辯論就是反駁+論證。先不說論點和論據不是壹回事。如果我們只能通過辯論來判斷結果,那麽辯論又有什麽必要呢?只要兩個團隊準備在壹定時間內提交報告。可惜辯論不是學術討論,對抗是辯論不可或缺的元素。
讓我在這裏補充壹下,陳述和論證不是同壹個概念。我之前做評委的時候,經常被輸的隊伍堵著問我:學長,妳自己都說我們第壹場辯論賽稿比較好,為什麽說我們的辯題不好?怎麽說呢?妳的學長沒有告訴妳,辯論賽是壹個體系,是整場比賽全隊發揮的完整框架,是辯論隊在評委心目中的願景嗎?但辯論稿只是草稿,只是基本的總結。比如壹個辯論稿裏提出了壹個論點,後來沒有發展。自然,我默認了這個論點是無效的。
所以,論證中心主義忽視了論證的意義和魅力,是不可取的。但我從不否認論證的意義。就我個人而言,我總是把爭論放在第壹位。
2.邏輯中心主義法官認為辯論中最重要的是邏輯。即使壹個隊伍的現場是壹邊倒的,證據也是詳實的,只要是被對方邏輯封鎖的,就應該判為負面。
邏輯是爭論的核心嗎?在我看來,這種觀點太扯淡了,但偏偏這種思想流傳甚廣。邏輯和語言壹樣,是辯論的基本要素,也是辯手的基本功。為什麽我們提倡辯手要講邏輯,不是因為邏輯本身就是辯題的核心,而是因為大部分辯手的邏輯真的很差。妳看看微博,看看大家,會發現很多完全是胡說八道,毫無邏輯的謠言會被廣泛轉載,包括很多辯手。這種基本邏輯技能的缺乏導致了場上各種循環論證和雙重標準。甚至有人標榜在中文主頁上辯論問題是壹種巧妙的技巧。
這裏打個比方。比較好理解。題目是網絡實名登記制度。
相反,網絡實名註冊制度會造成很大的成本,每天要更新幾千億組數據,這對任何網站來說都是很大的負擔。
這是因為技術不完善,只要完善了就OK了。
反方:互聯網實名登記制度很可能會帶來更嚴重的安全問題。韓國出現黑客攻擊,導致數千萬用戶數據泄露。
這是因為技術不完善,只要完善了就OK了。
反方:但是黑客的技術能力也在提高。妳的技術很完美,黑客會研究更高級的破解方法。....
這還是技術不完善造成的。只要完美,就OK。
反:......
這是我親眼看到的壹場比賽。反對的壹方壹邊倒,證據更詳細,配合更到位,但積極的壹方贏了。賽後評委說:妳對對方的邏輯無能為力!
是的,如果我要證明妳不是男人,不管妳拿出什麽證據,我都會說這些都是偽造的,妳跟我壹點關系都沒有。
邏輯真的是辯論之骨,壹個人沒有骨架是支撐不住的。但妳看壹個女生的美,是不是只看她x光下的骨架照片?顯然不是!
3.深度中心主義這是論點中心主義的派生物。這部分評委認為惡勢力普遍認為,既然辯手要追求真理,那麽辯論就要有深度,再深也會被評判,因為辯手不應該膚淺。這些法官心目中的辯論理念是,辯論是為了追求真理。這種想法我就不展開了,只討論這種判斷。
於是我們看到在壹些精彩的辯論下,很多隊伍抽簽就能出局,因為很多位置註定是不可能挖掘出多少深度的。
例句:笑比哭/哭比笑難(這不是娛樂比賽,這是正式比賽的話題)
其實稍微經歷壹下就會知道,積極的立場可以突然透露出,我們應該樂觀豁達,而不是被動回避;反對的立場自然只能說當今社會有很大的壓力需要發泄,但出於世故,又無法發泄,只能忍氣吞聲。
對方把廣場碾壓到說不出話的地步後,幾位評委說:對方價值觀太深,只談哭本身。積極的壹面從笑聲中挖掘出了壹種豁達的態度,體現了壹種積極的態度,更深刻,所以贏的應該是積極的壹面。
深度中心主義的錯誤在於,辯論隊可以選擇的策略因辯論和立場的不同而不同,不能用同壹標準來衡量。這就好比我們拍戰爭題材的時候,很容易拍出壹個人文高度,但如果要拍壹部關於宿舍生活的紀錄片,壹般都是關於友情的。只拍壹個人文高度恐怕就惡心了。
辯論的本質是讓人們相信,如果壹個團隊能簡單容易地讓所有人相信自己的立場,請不要因為他們沒有深度而否決他們壹周的努力。
4.操作集中這在壹些大二的評委中經常出現。他們對辯論有壹些想法,但並不深刻。他們對技巧有壹定的掌握,但並不熟練,所以更註重操作和攻防。需要說明的是,這本身沒有錯,問題是以運營為中心。
與論證中心主義相對應的是,很多辯手和評委在評判時迷信操作。壹個團隊就算廢話連篇,只要提問熟練,戰場足夠流暢,在這些評委手下也能贏。不過,我先表明態度再批評。我壹直很重視手術。我覺得對於論點的展開和論證來說,和壹個完美的論點磨合是同等重要的。如果妳努力了壹周,但最後只做了10%的準備,最後輸了,妳能怪誰?但是,不能因為運營很重要,就認為運營應該是中心。....
當然,如果真的是碾壓壹面倒,我傾向於這支隊伍的內容即使有些瑕疵也能贏。離題的論點除外)。不過壹兩場這樣也沒關系。長此以往,操作導向的評審團會導致辯手不太註重論點的挖掘,這是非常危險的。
還有壹種隊伍,前幾年被大陸辯手廣泛稱為技術流。註重論據不重要,只要能操作就行。所以我們經常會在這些隊伍的比賽中看到各種不合理的回避和推擠,甚至不惜狡辯和偽證,但這樣的隊伍往往能取得場面上的優勢。個人認為評委應該把這樣壹個沒有溝通誠意的團隊消滅在萌芽狀態。
5.忽略辯論的不平衡性,我們都知道跳水等運動是有難度系數的。如果壹個動作很簡單,難度系數是2,妳得到10分,最後總分是20。如果壹個動作很難,難度系數是3,妳得8分,最後總分是24。
否則,伏明霞她們會選擇最難的動作來做壹切事情嗎?
辯論也是如此。由於主辦方的疏忽,經常可以遇到很多明顯不平衡的辯論。如果法官們仍然用同樣的標準來衡量場上的雙方,就會造成事實上的不公平。但很多初級評委通常會忽略題目的不同,事後被問及時會感慨地說:誰讓妳畫這個位置的?
大家對此應該深有感觸,就不展開了。
6.其他我見過的最惡心的法官都是帶著自己的意見進入判決的。他們會認為贊成者應該這樣打,反對者應該那樣打,然後做出判斷。
當然,還有其他奇妙的東西,比如:
有的評委只看場面熱鬧不熱鬧...有的評委只看聲音好不好。....
有的評委只看雙方的神態。....
有些評委只看壹個女生美不美。....
第三,判斷的倫理性
辯論賽是我見過的大學活動中能力培養最全面的活動。它所展現的是壹個團隊(包括備考團隊成員和陪練團隊成員)對壹個話題的整體挖掘和展現。大家都知道準備的艱辛,也知道比賽失利後的淚水,所以作為評委,我們更應該謹慎和認真。
那麽作為法官,最基本的倫理是什麽?
1,請各位辯手認真聽講。為了準備壹場比賽,妳可以讀幾十本書,查幾百萬字。壹個多星期幾乎睡不著覺,沒日沒夜的思考和練習。...
但是評委只需要付出30多分鐘,做筆記,投票。當然我知道評委在這三十分鐘裏很累,甚至比辯手還累。他們需要綜合雙方的論點,梳理雙方的攻守,自己去思考和理解題目,理解雙方提到的壹些觀點不清楚的地方。...
但既然妳是比賽的評委,請認真壹點。不要和旁邊的美女聊天,也不要和別人聊QQ,發短信打電話,不要讓觀眾徘徊最後給出壹個結果。作為評委,不管水平如何,妳至少要記錄下雙方的表現,盡量理解雙方的意思。
這是對辯論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2.不要單獨判斷勝敗。剛才整個第二部分,我其實是在論證壹個觀點:不要用單壹的標準去衡量遊戲。
我重視論點,是的,但我不會只看論點;我重視操作,是的,但我不會只看操作;我看重邏輯,語言表達,舉止,場景,壹個女生美不美,但我不會只以其中壹個來評判。
辯論是綜合的,要看語言和邏輯兩方面;不僅要看配合,還要看個人水準;既要看論證,也要看操作。任何壹個元素都是辯論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缺失,也不可忽視。
每壹個裁判都要認真思考自己的判斷,賽前要認真思考。論證和操作有沖突的時候怎麽辦?當邏輯和語言各有優勢的時候,我該如何選擇?我這樣做對嗎?為什麽歷史上那些遊戲都是這個結果,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對於對結果很迷茫的比賽,評委怎麽看?....
我想,如果這些都想通了,就不會有第二部分列舉的誤解了。
不要把自己當成球場上的辯手。我很討厭壹種裁判,他們會不顧場上具體的攻防,把自己帶入比賽。比如親的提出了壹個有缺陷的論點,反方卻沒有攻擊。這時候當然要成立親。但是這些評委說:我發現了廣場的漏洞,所以廣場好像不成立!
如果這是俄勒岡的比賽,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有些規則最初是站不住腳的。但如果是傳統辯論,就讓評委去死吧。
對評委來說,最重要的是保持客觀和中立。辯論是兩隊之間的對抗,評委要認真記錄雙方的論點和對抗,最後給出雙方應得的分數。而不是把自己變成積極或消極的壹面,而不是場上的辯手去辯論。
4.不要帶著偏見去揭發。法官對壹場辯論有自己的看法是很正常的。壹般雙方各提出壹個論點,評委會衡量有效性。但我認為,這種對論點的判斷和衡量應該基於常識,而不是個人觀點。
妳什麽意思?比如在壹場比賽中,親提出了壹個觀點,我們應該繼續修建更多的道路來解決擁堵問題。這種說法沒有錯,反方也沒有異議,但不是根本的解決辦法。然而,這個比賽的評委是壹個憤怒的青年。他堅信修路就是腐敗,所以直接判斷正面的說法不成立。這種法官都是瘋子,就算真的修路通常都會帶來腐敗,論點本身也沒什麽問題。
還有我在第二部分末尾提到的純粹的心對心的爭論。經常看到壹些老教授這樣,他們會想:如果妳是正面的,就應該說科學發展觀!反方應該說以人為本!妳為什麽什麽都沒說?辯手們遇到這樣的評委通常都挺無奈的,但如果我們自吹自擂,就要避免這種情況。
5、不要吹黑哨,這壹點不需要展開。
6.論辯論的醜陋,如果看到壹個團隊的基礎,那就是明顯的偽證。...
如果妳看到壹個團隊不是壹直回答問題,而是壹直種。...
如果妳看到壹個明知故犯的團隊,卻還極其囂張。...
如果妳發現壹個團隊為了讓另壹個團隊措手不及而故意跑題...
沒問題,看到這種隊伍,我支持評委直接評判,甚至可以無視這些不合理手段獲得的現場優勢。因為我覺得法官應該有自己的操守,但是辯手也應該有自己的底線。
辯論是功利的。如果壹支球隊用這種手段奪冠,可想而知下壹年整個學校的風格都會改變。維護正道應該是法官的天職。當然,我這裏的維護正道,不包括我剛才說的,因為不深,所以應該判為負面。
四。結論
歡迎大家搜索黃誌忠先生評判辯題的標準。他寫的很詳細,包括提問時如何回避問題扣分。我壹直希望推廣這樣壹種模式:評委在比賽前將自己的評判標準公之於眾,讓各隊有所準備;賽後評委要盡量寫壹些簡評,讓各隊知道自己哪裏打得好,哪裏打得不好,幫助他們成長。
很多學校都有專門的比賽評分表。浙大的藍星學長還專門為辯論賽設計了專門的評分表,央視的全國辯論賽也有專門的分表。妳可以在網上下載並比較它們。
我個人的判斷沒有那麽細致,就是壹個很簡單的乘法公式,就是壹個團隊的得分=打出的論點*執行的程度。如果辯論有明顯的不平衡,我會乘以壹個不太大的難度系數。如果壹個團隊因為提出了壹個很好的論點而得了80分,但在對方的幹擾下只進行了50%,那麽這個團隊的最終得分是40分;如果壹個團隊壹般只有60分,但其中80%都實現了,那麽這個團隊最後的得分就是48分。至於給哪壹項打分,就看經驗了。那麽這個公式也反映了我的口味:我是壹個傾向於論證的法官。
辯論是主觀的,沒有統壹的客觀標準來評判。但只要每個法官都能堅持公正客觀,嚴守自己的操守,辯論的發展壹定會是良性的。作為辯手,無論輸贏,只有積極參與到與對手和評委的互動和交流中,才能取得更好更快的進步。
所以,就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