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芮城永樂宮是壹座道觀,原名大春陽萬壽宮。宮殿遺址最初位於芮城以西20公裏的永樂鎮。據有關古籍和宮內碑刻記載,它是道教八仙之壹呂洞賓的誕生地。陸去世後,村民們把他的故居改為祠。晉末,呂洞賓的故事越傳越遠,信眾逐漸增多,祠堂擴大為道觀,後在唐太宗三年(1231)被火燒。現在的永樂宮建於元代。當時,全真教的領袖丘處機在朝廷很受歡迎,這個教派以呂洞賓為創始人,所以皇帝下令將觀升級為宮殿。他還派河東南北的道士潘德沖主持修建這座宮殿。十五年,中通三年(1262)完成主體建築,鄭錚十八年(1358)完成壁畫繪制。前後建造時期為110年以上,與元代相差無幾。明清時期雖略有修繕,但基本保留了元朝的原貌。解放後,因永樂宮舊址在三門峽水利工程淹沒區,歷時7年,從65438年至0959年,將所有建築和壁畫移至新址進行修復保存。
永樂宮主要建築有五座,除了清代修建的宮門外,其余均為元代建築。有龍虎殿、三清殿、春陽殿、重陽殿四個大殿。每個殿堂都有精美的壁畫,總面積達960平方米,題材豐富,筆法高超。這是中國繪畫史上的傑作。永樂宮的正殿是三清殿,又稱無極殿,原是供奉三清諸神的。三清是道家術語。道教認為天空中有三個最高的仙境,稱為伊馮王,上清和太清。其中有三位最高神,分別是玉清元石天尊、青青靈寶天尊和太清太上老君..在道教中,還有另壹種“齊氣三清”說,其中三清是指元初佛陀的化身。三清殿金碧輝煌,基座高大,前檐葛扇,四壁無窗。大廳采用降柱法,空間寬闊。壁畫裏外貼滿了四面墻壁和神龕。這幅畫高4.26米,長94.68米,總面積403.3平方米,像壹條巨大的彩帶,環繞著整個大廳。作者為洛陽馬父子,繪於元太定二年(1325)。整個大殿只是壹幅畫,名為《元神仙杖圖》,即供奉道教始祖元尊的神像。中央有八位主神,裝扮成慈禧太後,周圍有帝君、仙伯、真人、天鼎、力士、星辰、金童、玉女等290多位職責神。排成四層,形成壹條長線。主雕像大壹點,三米多,拜者兩米多。人物表情各異,有的對視,有的交談,有的沈思,有的傾聽。如此眾多而巨大的雕像被組織在統壹的構圖中,整齊而不死板,復雜而不雜亂。畫面強調關懷,並適當註意變化,讓動態壹致、傾向壹致、服飾大致相似的人,通過小小的轉身和眼神,得到相互的回應。畫中的線條嚴謹、簡潔、流暢,有的線條長達數米。偶像的面部表情可以通過各種線條表現出來,尤其是眉毛和眼睛,皺眉肌肉的變化,眼睛與其他部位的關系處理得準確而巧妙,讓同樣嚴肅的臉表現出不同的個性。另外,畫面色彩簡單明了,顏色以石頭、青石、綠色為主,道具背景具有裝飾性。在服裝和寶藏封面中,大量用粉,使色調明亮厚重,畫面更加分明。元代《仙人杖圖》氣魄恢宏,人物形象生動,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繪畫技法的高度。
春陽堂,又稱渾成堂、呂祖堂,因呂洞賓路號春陽子而得名。這個大殿和三清殿壹樣,有著極為巧妙的天花板沈箱,非常寬敞。墻壁和扇形墻壁上布滿了壁畫。以連環畫的形式,講述了呂洞賓從出生到永生的52個人生故事,具有濃厚的民間色彩。壁畫總名為《春陽帝仙遊顯化圖》。構圖嚴謹,連貫,自然。每壹個故事都被山川、雲、樹、石等自然景物隔開。這幅畫展示了元代社會生活的風格,包括亭臺樓閣、酒廠、茶館和花園別墅。人物有大官、商人、平民、農民、乞丐、單身漢等等。還畫各種服飾、器皿、設施。在扇形墻的背面,有壹幅鐘離權改造呂洞賓的畫。畫面開闊優美,有山有水。師徒兩人側身而坐,鐘離權在侃侃侃侃而談,呂洞賓低頭沈思,師徒的形式活在墻裏。此寺壁畫為古代大師張道禮所作,完成於元十八年(1358)。
重陽殿又稱奇真殿。全真教掌門人王重陽和七個真人在大廳裏供奉。七真人又稱北七真人,分別創立了馬玉的丹陽子等七個全真道派,創立了神仙派;譚處端又長又真,創造了南無派;劉處玄長生不老,開創了山派;秋初的機號是長春子,他創立了龍族;王楚壹漁陽,創崗山派;郝大通太古老,無法創造華山派;孫不二創建了壹所幹凈的學校。這座寺廟裏的壁畫主要是關於王重陽的神話和傳說,它們也是以漫畫的形式繪制的。從他的出生到七實相的實現,共有49幅畫,每幅都有壹個標題。扇面墻的背面是供奉三清的神像。雕像上諸神手持憲法祝賀,宮女分列兩側,面容豐腴,衣袂飄飄,藝術價值極高。
龍虎殿,又稱無極門,是原永樂宮的大門。寺內也有壁畫,描繪的是茶茶凝滯(讀作如舒展放松法)。這是兩位門神。古書上說:海中有山,山上有桃樹,短枝東北有鬼門,是所有鬼進出的地方。神差和雷宇是守門的,監工查所有的鬼。遇到惡鬼惡鬼,就用蘆葦繩捆起來餵老虎。所以每年年底,我們往往會畫壹個神荼,在門上掛壹根蘆葦繩,以驅鬼。龍虎殿還繪有神靈、官員、城隍、土地等。城隍的傳說來源於古代臘祭八神的水和城。最早記載於蕪湖鎮神,始建於三國吳朝。唐宋以後,全國各地都崇拜城隍,是道教鬼神體系中守護城隍的神。這些雕像氣勢磅礴,光彩奪目,精神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