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裏,人總是被視為壹個整體,是天地自然的壹部分。道家有言:人要觀地,地要觀天,天要觀道,道要自然!總的來說就是要“自然”,不要逆勢!
疾病是如何形成的?就是因為違背了陰陽之道,因為違背了天地自然之道。熱的時候是冷的,熱的時候容易造成“身體混亂”,也就是所謂的“病”和亂!
《黃帝內經·蘇文》有數百字,四氣調神。壹般來說,只有“自然”二字。如果我們的行為是自然的,我們就不會生病!
其實,當我們回到生活中,反思生活,發現很多問題並不都是無緣無故造成的。果有因,果有因。經常吸煙的人患心肺疾病的概率很大。經常生氣和發脾氣的人更容易有心臟問題。經常接觸冷水的人患風濕、類風濕的幾率要大得多!
根據黃帝內經,人類的自然生命是春是春,夏是長,秋是長,冬是藏,就像自然界的動植物壹樣,這樣才能順應自然。換句話說,春天播種,秋天收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才是最自然的生活。如果違反了這個,生病的概率會大大增加!
但今天,我們無法回到遙遠的過去,我們的生活與古代大不相同。也正因為如此,生活才混亂,很多疾病乘虛而入!
據相關統計,我國有數億糖尿病和高血壓患者。原因是什麽?只是生命違背自然規律,逆天而行!
聖人說,不治病,就治不好病。其根本目的是引導人們“自然”地生活!
去過西醫醫院的人都相信,有壹種感覺,很多時候在專科看病,要看哪裏疼,手疼就治,腳疼就治。在其他地方,雖然有過感動,但也足夠了。
去中醫醫院,幾乎每個中醫都是全科醫生。雖然這個病不全面,但是從病竈來說相對要大很多,但是最終的效果還是要看實踐的!
所以另壹種說法,未病先治,就是說治病不僅要治不舒服的地方,還要從沒生過病的地方開始。
廈門醫管家市場總監廖先生講述了自己的故事。他有壹次去黃山玩,扭傷了腰。當時他聽到了骨折聲,但不是很痛。第二天他感到疼痛,去醫院檢查。檢查後他才知道真的出問題了,醫生開了壹堆藥,但即使吃了藥,還是難受。
那天回來,我連動車都不敢坐,因為起來就受不了,站了四五個小時就回廈門了。
回到廈門後,他去看了中醫。老中醫用針刺了他的後溪穴,腰部的疼痛大大減輕了。他自己學醫,知道後溪對緩解腰疼的作用很大。
後溪在哪裏?差不多是小指的地方,離腰很遠。
再比如,很多人肝臟有問題,老中醫卻調理腎臟。為什麽?因為肝腎同源。
所以治未病,另壹方面通過調理患病處來改善患病處!也就是說,要把已經生病的地方調理好,讓其他沒生病的地方不生病。
正是這種整體的方法,使得中醫成為養生的最佳選擇!
壹般來說,未病先治就是防患於未然,未病先防就是預防。
那麽預防需要從哪裏開始呢?
第壹,預防不是從其他地方開始,而是從生活的點點滴滴開始。盡量讓自己的生活符合“自然之道”,遠離晝夜顛倒、黑白不分的日子,早睡早起,按時吃飯!
習慣性疾病,很多問題都是不良習慣造成的:
每天大魚大肉,吃飽了就多吃,貪吃,違反飲食規律。飲食是為了維持身體機能,不是為了滿足食欲。
天天生悶氣,抱怨這樣不好,這樣不行。如果妳心裏有氣,妳的血壓遲早會升高。如果妳沒有七情六欲,那將是壹種自然狀態。生氣是違背自然的!
養成自然良好的生活習慣是走向健康的第壹步!
第二,有了良好的生活習慣,要定期體檢。體檢的目的不是發現疾病,而是預防疾病。當我們看到問題的跡象時,我們會扼殺它們,並杜絕任何可能的問題!
很多人認為體檢只是為了查出問題,否則沒有意義。其實並不是。體檢是為了讓我們從科學的角度對自己的身體有壹定的了解。
第三,防止病情變化,防止生病。有些人已經生病了,這個時候預防是為了防止問題變得更嚴重。但在中醫看來,不應該是病預防在哪裏,而是整體結合在哪裏,整體調整在哪裏!
固本培元,調和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