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無鉛毒,耐酸堿,耐磨,永不褪色。釉下彩基礎顏料是以金屬氧化物或其鹽類為著色劑,配以壹定量的矽酸鹽原料制成的。醴陵釉下五彩顏料本身不含鉛毒。這種顏料不需要使用含鉛量高的熔劑輔助顯色和降低燒成溫度,而是在1350-1400℃的高溫燒結中,色料中的熔體以熔融狀態附著在青釉上。有人誤以為醴陵釉下彩瓷無鉛有毒,是因為顏料表面覆蓋了壹層高溫釉,封閉了有毒物質的排出。這是因為他們不熟悉醴陵釉下彩瓷器的工藝和技術。同時,覆蓋釉層能抵抗天然酸堿的侵蝕,耐磨,永遠保持色澤清晰、明亮、鮮艷。因此,醴陵釉下五彩瓷是壹種理想的“綠色”陶瓷。二、多姿多彩,濃而不俗,淡而引人入勝。這就是釉下彩瓷器特有的色彩效果。醴陵釉下彩是對傳統釉下彩技術的突破性發展,色彩極其豐富,幾乎涵蓋了所有的色系。而且每種顏色因為制作工藝和原料的不同而不同,窯變後的顏色變化更加豐富。因此,這種釉下裝飾構圖設色不拘壹格,裝飾技法多樣,裝飾效果豐富多彩。既能表現出各種單色效果,又能畫出色彩斑駁的圖案,瑰麗或典雅。俗話說“淡妝總相宜”。三、畫面明亮流暢,淡雅明亮,晶瑩潤澤,水分感十足。由於醴陵釉下彩采用了壹些特殊的裝飾手法,如雙鉤分水法,色彩平整無縫,色調自然。再加上高溫燒結的釉層,畫面平整光滑,有玉石般的潤澤光澤。給人的感覺是潤物細無聲,有形無形,美在中國藏在西藏,光影閃爍,驚艷世界。第四,裝飾紋樣造型簡潔,結構嚴謹。醴陵釉下五彩瓷從歷史到現代,其裝飾構圖的壹個顯著特點是圖案簡潔,結構簡單嚴謹。這壹特色的形成與其獨特的雙鉤分水彩裝飾技法密切相關。醴陵釉下多色畫最常用的技法之壹,和工筆國畫壹樣,是先用線條勾勒出人物的輪廓,再用分水法(也叫灌水法)填色,而分水法要求不僅是平色,還要重選多層次,運用遮色、接色等多種技法,使圖案呈現豐富的色彩,這就要求操作者有相當的線條技巧和高超的填色技巧,同時構圖要簡潔明了。
釉下多色燒制技術
傳統的醴陵釉下五彩瓷采用“三燒”制作工藝,其生產過程是:先將成型的無釉坯體進行低溫素燒,然後著色,再將已著色的素燒坯體進行第二次低溫素燒,最後覆蓋石灰釉,在高溫窯內先氧化後還原的氣氛中燒制。“三燒”工藝最明顯的優點是石灰釉流動性好,透明度高,釉面光滑,表面清晰平整,色澤淡雅。從50年代末開始,醴陵釉下彩除特殊產品外,大部分都是二次燒成。制作工藝是:先將帶長石釉的坯體低溫燒制,然後上色,再噴上壹層薄薄的釉,可以在高溫窯中燒制。由於長石釉的初熔溫度高,表面張力大,顏料的顏色比較穩定,不像石灰釉那樣容易產生煙疵。長石釉的白度高於傳統石灰釉,釉下彩料的鮮艷度也有明顯提高,裝飾效果更加清新明亮。醴陵的釉下五彩裝飾不拘壹格,有花鳥、羽毛、山水、昆蟲、人物動物、圖案、書法等,裝飾技法多種多樣,但在眾多的裝飾技法中,以醴陵的釉下色彩最為突出的壹種最為廣泛。線條的出色運用是五色下醴陵釉美麗的重要原因。畫家的鉤線表現出高超的技藝和豐富的經驗,富有裝飾特色。裝飾線有鉤線和印花線兩種。比如壹些高檔展示瓷的側腳紋,往往采用印花線,而主題花鳥裝飾線則是手工勾花。線條分為墨線和色線。彩線按預設的顏色燒制後呈現鮮艷的色彩,而墨線在壹定溫度下消失,呈現空白線條,這是醴陵釉下五彩瓷特有的藝術效果。醴陵釉下五彩瓷,以其獨特的魅力,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魅力依舊不減,吸引著人們的關註、贊美、喜愛和收藏。陶瓷是瓷都醴陵的支柱產業。但是醴陵從事釉下彩瓷器研究和生產的人並不多。繼承和發揚這壹傳統手工藝藝術,是我們這壹代熱愛和從事釉下彩瓷器的人的光榮使命,我們有責任把醴陵釉下彩瓷器這壹民族傳統工藝發揚光大,讓這個陶瓷藝術花園裏的奇葩更加絢麗多彩,永不雕謝。
醴陵釉下五彩瓷工藝流程圖
醴陵釉下五彩瓷制作工藝圖解
1-繪畫2-修整3-素燒4-勾掛5-繪畫6-上釉7-彩燒8-瓷器成型
編輯本段釉下彩相關物品
醴陵民間藝術
編輯這段釉下彩-資源
釉下五彩醴陵瓷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