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期限中介(財富轉移中介、數量規模中介):金融中介可以靈活吸收各種期限的閑置資金,滿足不同期限的資金需求,如將短期閑置資金轉化為長期資金供給,實現資金跨期配置;金融中介吸收各種規模的資金,通過整合,為資金需求者提供所需的資金量,實現資金的數量和規模配置。
2)分散風險:金融中介在分散風險方面比個人投資者更有優勢。首先,由於個人投資者資金有限,難以通過分散投資降低風險;個人投資者即使有龐大的資金通過投資不同的資產來分散風險,也很難達到金融中介的性價比。其次,知識、人力等金融中介的規模效益遠高於個人投資者,因此個人投資者更願意選擇金融中介來分散風險。
3)降低交易成本和信息處理成本: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對稱的存在可能增加流動性風險。投資人或借款人在進行投資或放款之前,需要獲得與交易相關的真實完整的信息,以便做出正確的判斷,使交易進行下去。但篩選信息的收集需要大量的時間和成本,交易過程中需要壹系列相關的法律流程,也需要大量的成本。因此,在沒有金融中介的情況下,投融資交易成本巨大。金融中介可以利用自身的規模經營和專業化經營優勢,為投資者和融資者雙方提供融資,同時降低單位交易成本。此外,金融中介也可以改變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金融中介具有專業的信息篩選能力,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具有獲取和收集信息的便利條件,在信息處理和監管成本上更具規模經濟性。由於金融中介對交易者的信息掌握更全面,在信息處理上更有優勢,這可以改善信息交易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增強資金提供者的正確選擇能力,促進融資。
下面從交易成本、信息經濟學、流動性保險以及金融中介與金融市場的關系等方面對金融中介理論進行詳細分析。
壹.交易成本和金融中介
想象壹下直接融資的過程:在融資之前,借款人需要尋找潛在的貸款人,貸款人需要對借款人的信用狀況和經濟狀況、貸款用途或者投資項目的可行性進行調查和監督。此外,出借人還需要核實借款人的財務狀況,防範風險;壹旦風險發生,借款人違約,出借人仍需與借款人對簿公堂。從這個過程來看,已知的和潛在的交易成本是非常沈重的,這使得直接融資行為不可行。
通過以上流程可以發現,由於信息不完全和合同不完全,金融商品交易中發生的費用可以分為三類:交易前的信息搜索費用、交易中的簽約費用和交易後的監督管理費用。金融中介具有降低交易成本的功能,因為金融中介與個人投資者相比具有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在交易過程中產生的交易成本幾乎是固定的。當這些交易成本由金融中介承擔時,分配給單位金融商品的交易成本遠低於個人投資者承擔的交易成本。
用交易費用證明金融中介存在的必要性:《金融中介理論的交易費用方法》壹文指出,金融中介的作用是創造專業化的金融商品,金融商品的本質在於改變消費和支出模式。金融中介在轉換消費支出時,可以降低金融商品的交易成本。金融中介折算消費支出有兩種情況:壹種是期間的消費折算,體現了金融中介的規模折算功能;第二,跨期消費轉換體現了金融中介的四大轉換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