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雙音連接怎麽彈
連奏是鋼琴演奏中最重要的技術,也是初學者學習的最大難點。連奏彈得不好,會讓鋼琴演奏永遠沒有進步的希望。
非連奏法的動力學基礎是“手臂落下——手指站穩”,連奏法的動力學基礎是“手臂的重量從壹個手指轉移到另壹個手指”。動力源是手臂的重量。前者的意思是每彈壹個音都要用手臂做壹個下墜的動作。後者的第壹個音是用妳的手臂下落來發音的,第二個音* * *和連接中包含的所有音都是用妳手臂的重量來發音的。當連接結束時,妳的手臂被擡起。所以連奏法的技術關鍵是手指主動將手臂的重量從壹個手指轉移到另壹個手指上。很多教材用“蹺蹺板”做類比,應該是恰當的。所以,除了繼續貫徹“手臂重量感”和“手指支撐感”之外,手指的主動運動是掌握連拍技術的關鍵。在之前的研究中,我們已經開始了第二組五指練習的銜接技巧。這個練習的重點是手指的主動運動,為連奏技術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建議連音的學習從兩個音的連接開始。觸摸按鍵技術有壹個完整的過程如下。
第壹步:放下手臂——壹個手指站穩* * *並承受手臂的重量* * *
第二步:手指b“走過”手指b站穩* * *代替手指a承受手臂的重量* * *
第三步:擡起雙臂。
沒有人會反對第壹步或第三步,分歧主要出現在第二個環節。b手指的技術動作我用了動詞“去”。把AB的兩根手指比作人的兩條腿。先用A做腿支撐體重,再用B支撐體重。第壹個環節,第壹個音的按鍵和原來的非連奏技法沒有區別,以“落-立”和手指A為“支撐指”,此時要彈奏的手指B作為“預備指”仍處於放松狀態;第二個環節,手指B以最自然的動作“行走”,成為“支撐手指”,手指A自然放松,成為“放松手指”,手臂的重量轉移。
所謂最自然的“走”,就是我們都在潛意識裏無數次重復動作。如果沒有特殊需要,任何人都不要把腳輕擡,每走壹步都要踮著腳,任何人都不會使出渾身解數,每走壹步都要震動地面。顯然,這些動作是不自然的。“走”的要點是手指第三關節的靈活性。走路要擡腿,手指“走”的時候要擡起第三關節* * *掌骨關節* * *。當然,在最自然的姿勢下,妳是不是高擡腿走路?所以,沒有特殊情況,不需要高高舉起手指。妳可以從第三個關節開始自然地擡起要彈奏的手指,自然地揮動,站穩。這是妳手指的“行走”。
“走”要處理好兩個關系。
首先是手指前部第三關節與第壹關節、第二關節的關系。手指擡起時,第壹、二關節要適當放松,不要勾,也不要向前伸直。與觸鍵時的姿勢相比,手指要稍微展開,第三個關節揮動時前兩個關節要稍微向內折疊,為手指觸鍵後的“拱起”支撐提供了很好的方向,會更容易控制。
二是處理好“托指”和“松指”的關系。在討論非連音時,解釋它們的關系相對容易。而到了連奏,處理好這種關系就困難多了。當A指支撐,B指“放松手指”,B指準備按鍵自然放松的手指,B指“行走”後的“支撐手指”,A指那壹刻的“放松手指”。已經用過了,應該是及時的。作者把這種關系總結為壹個關鍵:“壹個站穩,兩個放松”——“支撐指”站穩,“準備指”放松,“走音指”放松。
可惜,就我所見,很多“撐指”站不穩,很多“預備指”咬緊牙關,更有更多的“走音指”在琴鍵上不起來,導致壹連串音符模糊不清,毫無美感。
用“走”腿的交替動作來掌握兩個手指的交替彈奏應該更容易。唯壹不同的是,人站在某個地方不動的時候,玩的時候是兩條腿站著而不是壹根手指。人在短時間內雙腳同時著地行走,連奏“行走”不應有兩個音同時發音,會產生“多雲”的聲音效果。
如果線下有兩個以上的音符,技術上來說,不僅是從A到B,還要繼續重復第二個環節“Go”到C、D甚至e的動作,當線結束時,手臂擡起。總之,鏈接技術的核心給學生講解,就壹個字“去”。
演奏的五指組合練習
包括各種音階,琶音,各種音調,和弦,八度。音階琶音按其類型分為大調調式、五聲調式和半音音階;按形式可分為雙手同向八度,平行三度,六度,五度,十度。瑪格麗特·隆指出:“壹舉彈奏快速音階是進入高級演奏藝術的美妙壹步。”
音階琶音是鋼琴演奏中重要的基礎練習和手指訓練的重要內容之壹,也是演奏者的日常必修課。彈奏時,關節要靈活自然,調整手指運動方向;手指間的交叉動作要準確敏捷,這樣才能保證升調和降調的連貫流暢,同時也要註意每個手指的均勻適度和雙手的平衡。
雙音按音程分為三六度、四五度、二七度;和弦根據結構的大小增加或減少非三重重疊和弦,如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和245度、附加和弦和復音和弦。雙音和弦的彈奏方法要求手指觸鍵牢固,手腕靈活有彈性,彈奏的聲音均勻壹致。
八度和八度加和弦是鋼琴演奏中非常困難和重要的技術課題。玩家需要刻苦、堅持不懈的練習,否則無法演奏出所有高難度的作品。其玩法要點是:手指堅定,手腕靈活,手肘有力有彈性,大臂與背部積極配合,手臂與身體之間下沈重量。特別是小指的訓練,在八度彈奏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壹方面是五指中最弱最笨拙的,另壹方面又承載著音樂中最重要的聲音。兩指高低,最高音是旋律,是傳統音樂的靈魂,而低音決定了功能屬性和色彩特征。所以要盡量縮小小指和其他手指在力量、獨立性、靈活性上的差距。
鋼琴手指速度練習的方法
1,手指高高舉起,快速按鍵。節拍器速度40-60,壹次拍壹個音。這個方法在國內很有名,不用我贅述了。演奏前擡起手指,盡可能快地演奏。
很多人喜歡撕這個。要明白,這是練習方法,不是玩法。當然,彈曲子的時候,不會這樣彈!至於會不會傷手,我專門問了研究人體解剖的醫生Alexander Technique,運動,如何發力,如何放松,她說正確的練習不會。
這種方法可以很好地鍛煉手臂和手指的肌肉。高階手指可以向下彈起,下壹個手指可以同時向上彈起,這樣可以訓練手指反應的速度。
出國前也對這種方法嗤之以鼻。相反,德國幾位不同的教授提到了這種方法的有效性。
2、手指勾鍵,動作盡量快,節拍器速度40-60,壹拍兩個音。可以緩解擡手指過大的聲音,鍛煉整個手指上的每壹塊肌肉。手指在琴鍵上不需要太彎,快速的往自己的方向勾,越快越好,大手指也可以,但是動作和其他手指不壹樣,每個人的情況不壹樣。
3,跳,中速彈奏,節拍器40-80,壹次打四個音。鍛煉手指反應速度。演奏時仔細聽,看每個音符是否斷開,長短音色是否統壹,這個練習還可以伴有漸入漸出,更有音樂感。
4.國內外很少有人知道這個,但是超級好用。音量是mf或mp。彈完壹個音符,可以迅速放松,讓琴鍵的重量自動把手指擡回來,這樣每個音符都是壹個很短的跳躍,手指的運動幅度很小。40-60拍壹個音符壹次。如果之前找不到合適的感覺,可以將壹只手放在鋼琴上,保持相對圓潤的手型並完全放松,另壹只手按壹個手指。另壹只手擡起時,彈鋼琴的手指要靠琴鍵的重量自動擡起,彈鋼琴的手完全不要用力。這個練習可以有效提高手指速度,放松心情。
5.站著彈,深觸琴鍵,感受重量,節拍器40-80,壹次打四個音。這個有點危險,因為手腕和手臂成壹定角度,動作做起來比較吃力。如果感到疲勞或肌肉僵硬,應立即停下來休息。我的教授說這有點危險。除了專業學生,普通人可以用手臂的重量代替,手指支撐整個手臂的重量。
6、快,貼鍵,連音,盡可能快,同時註意清晰均勻。
有兩種練習。壹種是誇大其詞,故意做出更大的動作,讓普通的動作變得困難,比如跑者做擡腿或者綁沙袋。另外就是提高速度,減少體力消耗,盡量少動。其中1,2,3,5屬於第壹種,4,6屬於第二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