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社會的角度,全方位、全方位的服務。有些人甚至懷疑物流能產生效率和利潤。
2.物流基礎設施能力不足
運輸能力仍不能滿足運輸需求,主要運輸通道的瓶頸和供需矛盾依然存在。倉儲設施明顯落後,大量老舊倉庫效率低下,布局不合理。
3.物流技術和設備落後。
內陸地區現代集裝箱、散貨運輸發展速度太慢,高效專用運輸車輛少,車輛以中型汽油車為主,能耗高、效率低、裝卸機械化水平低,也阻礙了物流的發展。
4.物流管理分散,社會化服務水平低。
由於體制內的部門和行業分割,市場發展滯後,國內物流企業大多處於散而弱的狀態,尚未形成有效的社會化服務網絡。
5.缺乏發展規劃和管理
目前國家還沒有對物流行業的發展做出統壹的規劃,國內物流相關行業也因為缺乏操作標準而難以協調發展。由於市場競爭機制不完善,價格市場秩序混亂,國有物流企業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
三、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對物流業發展的要求
2001 11 11中國正式簽署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議定書,標誌著中國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進入了壹個全新的歷史階段。目前,各行各業都在討論和研究加入世貿組織後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並制定相應的對策。對於近年來國內蓬勃發展的物流行業來說,成長之路才剛剛起步,在資金、管理、人才、技術等方面還需要大量的投入。物流相關政策法規也需要調整和補充,以符合WTO的相關規則和要求。加入WTO後,中國物流業的發展任重道遠。世貿組織對物流業的規定和內容包括:
1.制造業分銷權
中國將首次向外國公司提供發行權,並取消現有的法律限制。不遲於2002年6月65438+10月1,允許外商對中外合資零售企業持股,開放所有省會城市。不遲於2003年6月5438+10月1,取消地域限制、數量限制、股權限制或企業設立形式限制;不遲於2005年6月5438+10月1,除了面積2萬平方米以上的百貨商店和30家以上的連鎖店不得由外商控股外,沒有任何限制。外商可以經銷進口產品和中國制造的產品。分銷權將在中國限制最嚴格的分銷行業實施,如批發、運輸和維修。
2.服務行業
中國承諾,在合理的過渡期後,所有服務業將取消大部分外資股權限制,不限制外國服務提供者進入當前市場,不限制所有服務業現有的市場準入和活動。同時,在輔助配送服務方面也做出了類似承諾,包括租賃、快遞、貨物儲運、倉儲、技術檢驗分析、包裝服務等。這方面的限制將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的三到四年內逐步取消。在此期間,外國服務提供者可以設立全資分支機構或經營機構。
允許中國道路貨運業及相關汽車維修服務業自加入時起設立合資企業從事國內道路貨運。壹年後允許外資持股;三年後,允許外國投資者設立獨資企業。外資企業享受國民待遇。
水路運輸中,國際海上運輸包括貨運和客運,允許外商設立合資航運公司,但外資比例不得超過49%,合資企業享受國民待遇;允許外國投資者設立合資企業從事船舶代理服務,允許外資控股的合資企業
處理貨物裝卸和集裝箱碼頭服務。外國船只可以使用我們的港口。
WTO正式實施三年後,中國倉儲業可以允許外商獨資企業經營;WTO正式實施四年後,船檢行業將允許外商獨資經營。在此期間,我國公路、水運基礎設施建設行業也將有條件允許外商獨資企業承攬工程。
從以上可以看出,中國加入WTO後,由於服務業等市場準入的擴大,中國物流業將融入全球化的浪潮中,並將對中國的貿易和產業結構產生深遠的影響。由於物流業市場準入的放寬,中國物流業有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但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因此,加快制定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促進物流業健康快速發展越來越迫切。
四、現代物流的發展趨勢
國內外物流業的發展特點表明,物流活動的領域和方式仍在不斷拓展和發展,這種拓展和發展呈現出以下趨勢:
1.隨著物流範圍的擴大,企業正在向集約化、集團化方向發展。
物流服務範圍的擴大來自於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和效益的要求。許多大型現代企業正朝著原料、加工和銷售分離的方向發展。特別是隨著全球和區域經濟壹體化的發展,為了獲得廉價的原材料,實現低加工成本,創造最佳的銷售利潤,三地分離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逐漸擴大了物流活動的範圍;同時,現代科學技術在交通和信息領域的大規模應用,極大地提高了貨物的通信能力,不僅支持了物流範圍的擴大,也使物流活動的效率越來越高。企業集團化是物流效率和利潤的保證。
2.物流服務正朝著高質量和全球化的方向發展。
物流與運輸的密切關系在於早期的物流服務功能簡單,壹般只解決運輸問題。80後,搬運、裝卸、倉儲、清關、保險等。被逐漸納入,但還是圍繞著交通工具進行。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物流活動開始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其功能呈現出日益增強的趨勢。產品異地簡單加工、組裝、包裝、印logo等配送加工功能,以及基於配送中心的配送、托運、配送等新功能逐漸出現。由於物流的作用越來越大,物流與商流、信息流、資金流融為壹體,物流創造的價值逐漸豐富,不僅繼續創造與運輸直接相關的價值,還創造與生產和流通相關的增值。物流服務正朝著高質量和全球化的方向快速發展。
3.現代科學技術促進了物流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尤其是IT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大大提高了物流的數量和速度。國外物流新科技的應用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目前,已經形成了以系統技術為核心,以信息和自動化技術為支撐的現代物流技術格局。未來的發展方向是建立電子物流信息系統,將與運輸、商業、海關、檢驗等相關的物流信息連接起來。政府、企業、貨主以及運輸企業可以調動的車輛信息,整合運輸市場,實現物流信息資源的共享、合理配置和優勢重組。
電子物流信息系統的核心主要包括三個部分:-電子數據交換(EDI)系統,用於物流數據流處理。它使各行業、各部門、重點企業、重點客戶和政府能根據業務和工作需要進行橫向順暢溝通和資源共享。第二個是條形碼系統,用於控制存儲。商品條碼是商品屬性和物流信息的標準代碼,在現代物流和現代倉儲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三,利用衛星定位系統(GPS)監控物流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