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布局為:南高、北輕、西汽車、東裝備。
——南方: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
——華北:發展輕工業和城市工業。
-中國西部:發展汽車工業和軌道客車工業。
-東部:發展裝備制造業。
——西南地區:重點發展高科技產業和汽車產業。
——東北:重點發展玉米生化、農業機械、特種車輛、光機電壹體化設備制造、生物產業、新能源新材料、農副產品、綠色食品、新型建材、冶金鑄造、都市工業等十大產業,形成十大產業集群。
1,產業導向。
——玉米生化:依托大成集團,延伸產業鏈,開發下遊產品,重點建設大成654.38+0萬噸化學酒精項目,規劃建設長春玉米產業園,年加工玉米654.38+0萬噸,產值超過654.38+0.00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玉米生化產業基地。
——農機制造業:利用昌圖的品牌和技術平臺,積極引進戰略合作夥伴,全面推進九臺經濟開發區中國農業機械化產業園建設,主要生產玉米收割機、水稻收割機、大中型拖拉機,開發水稻插秧機。近期目標是年產拖拉機9萬臺,年銷售收入6543.8+00億元,遠期目標是實現產值300億元,成為中國最大的農機行業。
——專用汽車和電動汽車制造:在全力支持壹汽發展的同時,積極鼓勵發展差異化的地方整車項目。在經開區專用車園區,全力打造中興、恒力等地的整車,重點發展電動車、SUV、低速車、專用車等與壹汽差異化的整車,年產值400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專用車生產基地。
——光機電壹體化制造業:在提高光學元器件發展水平的同時,大力發展與電子、機械、生化相結合的技術研究,走光機電壹體化、軟硬件結合的道路,發展裝備制造業。以整機、儀器、儀表等終端產品生產帶動元器件、原材料生產,大力發展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工程裝備、儀器儀表制造業、機電產品和LED綠色照明產業,力爭實現產值500億元,充分利用長春國家光電產業基地平臺,成為全國最大的光電集成裝備制造產業基地。
——生物產業:以玉米生物化工產業為主導,大力發展生物農業、生物環保、生物醫藥和中藥現代化,年產值200億元,充分利用長春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的平臺優勢,成為全國最大的生物R&D、制造和服務基地。
——新能源新材料:抓住國家推進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的有利時機,大力發展節能燈、節能鍋爐、節能材料等節能環保產品,大力發展各類新能源新材料,年產值達200億元,成為我國重要的節能環保和循環經濟產業基地。
——冶金鑄造:積極發展鑄造、鍛造等工業原材料供應基礎產業,建設鑄造工業園。積極向國家發改委申報,爭取臺塑集團654.38+0.5萬噸不銹鋼項目落地,積極開發不銹鋼下遊產品,打造完整的不銹鋼產業鏈,實現年產值3000億元,打造成全國最大的不銹鋼制造產業基地。
——農副產品和綠色食品:充分利用東北地區的農副產品資源,大力發展人參、大米、林產品、中藥材等綠色有機食品,在現有綠色食品產業的基礎上,提高綠色食品的R&D和生產能力,增加綠色食品品牌,擴大綠色食品規模。同時,積極發展農副產品深加工,實現年產值200億元,成為中國重要的農副產品和綠色食品產業基地。
——新型建材:大力發展與消費品市場相銜接的新型建材產業。重點發展新型建材產品,如型材、陶瓷、塑鋼等。,引進南方建材產業轉移,實現產值100億元。
——城市工業:大力發展各種輕工業,滿足消費市場的需求。大力發展服裝、家具、包裝、工藝品、裝飾材料等輕工產品,年產值超過500億元,形成各類輕工產品集群。
2.產業布局。
——昌東北賽德工業區,重點發展玉米生化產業和玉米經濟。
——昌東北超大工業區,重點發展光機電壹體化裝備制造業、新能源和新材料產業。
——昌東北長江路工業區,重點發展城市工業和輕工業。
——昌東北帥工業區,重點發展基礎裝備制造、生物、中藥產業。
——龍東北卡倫工業區,重點發展農業機械和新型建材產業。
——昌北彌沙工業區,重點發展冶金鑄造產業。
——昌東北湖濱經濟區,重點發展農副產品和綠色食品。建設國際中轉港長春支港,整合海關、商檢、邊檢設施,在港區發展保稅加工、保稅物流、倉儲和貿易交易。
——改造提升長春鐵路貨運港,建設面積24萬平方米、吞吐量30萬標準箱以上的保稅物流中心(B型)。
——建設長春出口加工區,將長春鐵路編組站遷至米莎,規劃遠期面積10平方公裏,集保稅貨物、物流、出口加工等功能於壹體的出口保稅物流區。
——建立以港口為依托的多邊國際物流運營機制,打造東北地區國際運輸、國際貿易、國際結算的運營平臺,實施海關、商檢、邊檢、設施壹體化運營,實現無水港區與港口聯動。創新物流業態,構建鐵路、公路、航空、信息壹體化物流體系。依托長春龍嘉機場和長春陸港,建設集保稅加工、保稅物流、保稅倉儲為壹體,面向東北和東北亞的物流保障集聚中心。
——建設統壹、開放、高效、與國際接軌的制度平臺,建立相應的財稅、金融、保險、涉外等體制機制。
——建設玉米生化產品物流基地、農機專用車物流基地、農副產品和綠色食品物流基地、空港精品物流基地,建立與十大產業相匹配的專業物流企業。
——根據東北亞各國的不同需求,建立紡織、食品、裝飾材料、家用電器、家具等輕工產品的物流配送中心。依托北部新城和空港服務區,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重點發展金融、物流、商貿、工業地產、信息等領域。引進高端服務人才和先進運營模式,形成面向東北亞的現代服務業體系。
-金融服務。引入金融機構和風險基金,探索設立長東北產業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發行企業債券和市政建設債券,成立長東北投融資公司和長東北中小企業保險公司,為長東北建設提供投融資平臺。
-商業服務。培育各類咨詢、律師、會計、廣告等中介服務機構,大力發展商務中介服務。
-工業地產。積極引進工業地產開發商,利用市場手段建設各類工業園區和工業標準廠房。
-信息咨詢。完善基礎信息網絡,建設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和制造業信息服務平臺。——立足與發達國家和地區對接發展,采取引進來、走出去等方式建設跨國工業園區,與國內發達地區合作,承接國際國內產業轉移。
——采取“飛地經濟”的形式,建設中日、中韓、中俄國際產業合作園區。
——加強產業對接,促進優勢互補,建設上海工業園、北京工業園、廣東工業園、長三角工業園等國內產業合作園區。
——積極發展境外工業合作、勞務輸出、工程承包和資源開發。——依托北湖、卡倫湖,加強生態保護和建設,適度發展生態產業,建設環境優美、人與自然和諧的宜居生態示範區。
——實施生態功能建設工程,加強伊通河、吳凱流域水汙染治理,加強天然林保護。
——依托蓮花山、北湖、卡倫湖等自然景觀,大力發展生態旅遊。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按照生態產業鏈積極發展循環經濟,推行清潔生產,建立綠色技術支撐體系,大力開展循環經濟試點,制定積極保障政策。
——建立節能環保體系。該地區的所有新項目、建築和商業活動必須嚴格執行節能和環境保護政策和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