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博柏利設計了第壹件風衣。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博柏利風衣被指定為英國軍隊的高級軍裝。為了配合軍用,設計上也修改為雙排扣和肩背,背部有厚片保暖,腰間附有D型金屬帶環,用於存放彈藥、軍刀等。這件實用功能最高的風衣,也就是直到今天,如果妳在牛津詞典中查找“風衣”這個詞,妳會發現“博柏利”已經成為風衣的又壹代名詞,意義非凡!博柏利的另壹個經典可以說是米色、紅色、黑色和白色線條組成的格子。格子最初用於風衣,最早出現在1924,具有優雅時尚的調性。直到今天,博柏利的服裝和配飾系列可以說是被稱為風衣的兩大經典。
雖然Aquascutum前50年只生產高級男裝,但在1909年,受運動女裝流行的影響,Aquascutum推出了第壹個系列女裝。曾幾何時,“穿粗花呢衣服的紳士和妻子”已經成為英國文化和英國國際時尚形象的象征,而Aquascutum無疑為此做出了巨大貢獻。
20世紀初,阿爾弗雷德·登喜路為完美紳士創造了壹個具有時代氣息的奢侈品牌,致力於優雅精致的產品。它象征著古典主義,但不是壹成不變的。在設計了賽車手服、行李員服、新奇物品、小飾品,尤其是打火機之後,阿爾弗雷德·鄧希爾重返香水行業,推出了壹款優雅而不尋常的男士香水。
這個時候,英國有壹個非常豪華的時裝業。從1892推出的英國《VOGUE》雜誌,在世紀初的英國時尚界有著廣泛的影響。從當時的雜誌上可以看出人們對時尚的理解和認知。在壹本1931的《VOGUE》雜誌封面上,我們可以看到壹位正在學習的女性穿著寬松的束腰連衣裙,這是維多利亞時代的遺留物。但是我們可以觀察到,這個女人的頭發很短,淡黃的頭發遮住了耳朵,這在當時的女性中確實很流行。可以說,此時女性的時尚觀念應該是既漂亮又突出。這個女人穿長裙剪短發的風格影響了50年代。我們可以在奧黛麗·赫本主演的電影《羅馬假日》中看到類似的風格,這也說明了女性追求這種風格的決心。
搖滾時代的英國時尚
我不喜歡用“英國時尚”這樣的詞來概括描述英國時尚。其實英倫時尚不可能永遠優雅紳士。二戰後,英國實際上是從世界第壹大國的位置上被拉下來的。而誠實的英國人又不像法國人那樣給人想象力,所以壹時間,服裝的新鮮感並不大,可以說是進入了低谷。
突然,人們像地震壹樣,壹窩蜂地湧入壹個名叫Past的偏僻不起眼的小地方,購買兩件套毛衣和珍珠飾品,在上流社會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和恐慌。
1955年,瑪麗·奎恩特在英皇道開了壹家名為“巴紮”的小店。現在,時尚革命看起來並不極端。年輕的寬客出生在富裕的中產階級;而她的合作者亞歷山大·普蘭科特·格林(Alexander Plunket Greene)來自壹個上流社會家庭。他們的第壹批客人都是有壹點波西米亞情結和好運的女生。他們不僅熟悉如何穿高級時裝,還知道如何讓禮服更有趣。
Quant給了姑娘們真正想要的東西,便宜,混淆了等級觀念。那裏沒有皮草、鉆石甚至珍珠,這些東西既便宜又有趣。雖然老時尚定制師們表現出了極度的仇恨,但最後,即使是哈迪·艾米絲也不得不為女王陛下縫制壹條短裙,因為到處都是瑪麗·匡特1962設計的迷妳裙。超短裙打破了時尚傳統的比例、平衡和審美方式,就像迪奧在1947的新造型,讓壹切看起來都有點顛倒。但是真的很適合現代現代生活,對各行各業都有吸引力。
很快,始於國王路的青年運動向東蔓延,進入倫敦市中心。其中,諾丁山的波多貝羅路作為前哨站,布滿了各種稀奇古怪有趣的店鋪。除了大量出售舊軍裝的服裝店,還有專門為約翰?列儂和小野洋子為男人和女人設計了白色套裝。滾石樂隊提供了大膽的折衷主義。年輕遊客湧向倫敦。他們篤信,只有在這裏才能找到原創卻又新潮的東西。
1966年,《時代》周刊的封面主題是:“搖擺的倫敦——這座城市在音樂、時尚、電影領域爆發了巨大的影響力。”整個時尚界都在談論它,都想成為它的壹部分。時尚終於落到了老百姓身上,而不僅僅是架子上的貴族用品。
朋克時代的英國時尚
20世紀70年代初,當其他國家的年輕人狂熱地投身於嬉皮士運動時,年輕的英國設計師或多或少地意識到他們需要自己的芯片。很多人沈浸在帝國的往昔風光中,來自前殖民印度的視覺藝術觸動了他們。此時的時尚以面料為主,包括自由圖案、大樹枝花圖案、維多利亞時代的連衣裙、格林維爾薄紗、土耳其刺繡、印度大衣、貴族吉普賽風格、20世紀20年代的波西米亞風格。耀眼的潮流成就了50年來最花哨最浪漫的服裝風格。
與此同時,壹朵名為“朋克”的雲走了過來。這些怪物最初來自英國,開始在倫敦南部和東部的背街小巷和俱樂部裏遊蕩。其力量在藝術院校受到追捧,尤其是其反偶像的前衛姿態,在青年學生中迅速得到認可。在朋克不安和恐懼的粗糙外表下,埋藏著浪漫的因子。
2003年,新潮雜誌《i-D》和《The Face》出現在市場上——但如果有人敢稱它們為“時尚雜誌”,編輯們會傻眼的。
朋克運動產生了大量奇特的服裝形式,這些服裝形式在馬爾科林·麥克拉倫和維維安·韋斯特伍德那裏非常流行。他們熱衷於用壹種令人震驚,甚至近乎色情的形式來表達“性”的概念。他們的做法看似幼稚,但很“60年代”,很有效。1972年“活得太快,死得太年輕”服裝店開業,對時尚產生了實實在在的影響。加上1970的“Letit Rock”,1974的“Sex”,1976的“Seditionaries”。這些小店很快就成了朝聖之地——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的衣服,還因為他們是地下文化的聚集地,是底層年輕人的聚集地。這幾乎是英國第壹次由音樂主導的社會時尚運動。朋克服裝像音樂壹樣令人興奮,也像激進樂隊的名字壹樣充滿爭議:性手槍和扼殺者。
這裏最值得壹提的是維維安·韋斯特伍德,時尚界的“朋克之母”,英國時尚界最具傳奇色彩的設計師。她曾經是朋克運動的傑出人物,她的成就應該歸功於她的第二任丈夫馬爾科姆?英國著名搖滾樂隊“性槍手”的創始人兼經紀人麥克拉文給了我們壹些啟發和指導。她賦予了搖滾典型的外觀,比如t恤、拉鏈、色情標語、金屬鏈條等。,壹直影響到今天。她和麥克拉溫壹起在倫敦國王路開了第壹家服裝店,名為“搖滾”,專門賣街頭少年穿的衣服。後來他們的店改名了好幾次,給搖滾音樂人和朋克做衣服。創作和叛逆壹直是她生活的中心。因為她的推動,朋克文化對高級時裝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因為她以完全消極粗暴的方式給了法國傳統高級時裝極大的打擊,也為英國時裝在國際時尚界贏得了壹席之地,英國女王授予她金質獎章。
最偉大的亞文化——哥特風格
20世紀70年代末,英國的幾個少年樂隊標榜“哥特”。盡管如此,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哥特搖滾才逐漸興起。它是以壹位名叫史蒂夫·基頓(Steve Keaton)的英國音樂評論家的名字命名的,他的文章“朋克哥特的面孔”於2月1981日發表在英國搖滾周刊上。
後友派衰落後,哥特亞文化在音樂和視覺上發生了變化,哥特風格開始變異。通常情況下,每種哥特式風格都有壹套對應的思路,但這並不是必須的。粉絲們歡迎這種改變。90年代以前,維多利亞風格在哥特式舞臺上重新崛起,包括19世紀中期的哥特式和維多利亞文化病態美的復興。
哥特亞文化影響了許多不同的藝術家,不僅是音樂家,還有畫家和攝影師。他們的作品以神秘、陰郁、痛苦和浪漫為基調;它的範圍從色情到吸血鬼或鬼魂的浪漫想象。作品中透露出的對深色和情感的偏好,類似於哥特小說或者拉斐爾前派的繪畫風格。
哥特式服裝風格被定義為黑暗,甚至病態和色情。典型的哥特風格包括染黑發、黑色眼線、黑色指甲、黑色衣服,具有強烈的裝飾風格。裝飾風格通常來自伊麗莎白時代、維多利亞時代或中世紀,通常帶有天主教或其他宗教圖案,如十字架或T形十字架(古埃及生命的象征)。
這種發源於英國的亞文化,對歐美各個國家,甚至亞洲的日本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在90年代同樣流行哥特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