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統金,承魏而得天下。當然,曹魏應該被尊為正統。陳壽能夠把這段歷史稱為“三國”,等於承認三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已經冒了很大的政治風險。作為壹個學者,陳壽可以說是偉大的。陳壽的《三國誌》非常客觀公正。比如,按照傳統的修史方式,他的書應該叫《舒威》,因為之前是《史記》、《漢書》、《後漢書》。漢朝以後,是魏。不管後人怎麽評價,魏文帝曹丕至少在形式上是被漢獻帝退位的。因此,從傳統年表的角度來看,魏承漢,晉承魏。沒有魏,就沒有金。這是不可否認的,更不用說陳壽或陳進了。但他把這本書命名為《三國誌》,實際上是承認有三個獨立的主權國家,曹丕、劉備、孫權都是皇帝。這在當時是非常了不起的,這也說明他不偏袒任何人。這是壹個學者的立場。我們現在有“三國”這個詞,有《三國演義》,有那麽多“三國戲”。我們真的應該感謝陳壽。無論如何,曹魏的正統地位是不可動搖的(甚至在形式上),而曹操作為曹魏的實際先鋒,自然占據了“皇紀”之首。所以《三國誌》第壹篇是《武帝紀》。2.曹操最有代表性。《三國誌》的戲劇性使其成為文學藝術家青睞的對象。在民間,也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知道劉備的人肯定比劉秀多。認識曹操的人壹定會超過認識王莽的人。這不能不歸功於文藝作品,尤其是《三國演義》的影響。文藝作品的感染力超過歷史作品,文藝作品需要想象和虛構。充滿想象和虛構的文藝作品,以歷史為背景,有線索有主題,有假有真,半真半假,給這段本來就撲朔迷離的歷史增添了許多模糊性。其實很多歷史事件和人物都有三張臉,三個形象。壹種是正史中記載的臉,我們稱之為“歷史影像”。這是歷史學家所提倡的。這裏需要說明的是,“歷史影像”不等於“歷史真實”。歷史上有“真相”嗎?是的。妳能找到嗎?難。至少,很難找出三國的歷史真相。因為我們找不到當時的原始檔案,也記不住地下的古人,自己去問。就算他們能問,也不壹定願意說實話。這只能靠史書記載,而且主要是“正史”。但即使是“正史”也有自己不靠譜的地方和不靠譜的時代。偉大的歷史學家呂思勉多次提到,《三國誌》、《後漢書》等的記載未必可靠。此外,劉備的蜀漢沒有正式的歷史書籍。《三國誌》中的相關記載,其實就是“耳聞目睹”加上“道聽途說”。這樣,就只能寄希望於歷史學家的考證了。然而,歷史學家有不同的看法。比如蜀漢政權“無史無記無官”的說法,就被唐代歷史學家劉知幾視為假謗,稱為“厚謗諸葛”。這真是越來越不清楚了。所以,我們只能把“歷史形象”定義為史書中記載的形象或歷史學家所提倡的形象。而且,必須明確的是,即使是這個形象,也不僅僅是壹個,而且是有爭議的。於是我們發現,歷史離我們是那麽的遙遠,有時候是那麽的遙遠!《三國演義》中其實有三個形象:歷史形象、文學形象、民間形象。其中歷史形象、文學形象、民間形象最為復雜、分歧最大、爭議最大的人物,就是曹操。要說三國,首先要說曹操。《三國演義》90多年,主角是曹操,魏的實際開創者。曹操是壹個千百年來褒貶不壹的人,很難有定論。對他的說法有如此多的評論和分歧,在世界範圍內都是罕見的,他的民間形象更是讓人難以忍受。那麽,作為壹個人,歷史上真實的曹操是怎樣的呢?曹操在歷史上的形象不太好。客氣點說,他是漢奸,不客氣點說,他是漢奸甚至是賣國賊。但是魯迅先生說他是英雄。王先生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酒的關系》壹文中說:“曹操是個很有能力的人,至少是個英雄。雖然我不是曹操的當事人,但無論如何我總是很佩服他的。”有三種評論,三種形象:英雄,漢奸,賣國賊。那麽,哪個評價最準確呢?要搞清楚歷史上真實的曹操是個什麽樣的人。不容易。魯迅先生說,讀三國演義,看三國戲,“不是觀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可靠的,當然還是歷史書。但王先生又說:“史書記載和判斷有時極不可靠,有許多不可信的地方,因為通常我們知道某個朝代稍老壹點,其中必有許多好人;某朝年代較短,好人幾乎沒有。”曹魏的時間很短,所以曹操“自然逃脫不了被後人說壞話的慣例。”曹操,他大概是歷史上最復雜的人物,最多樣的形象。他極其聰明,也極其愚蠢;奸詐、狡猾、坦率、真誠;豁達大方,又多疑;大方又小心眼。可以說是人人風範,小人嘴臉;英姿颯爽,兒童情懷;顏有脾氣,有菩薩心腸。看起來曹操好像有好幾張臉,但都長在他身上,壹點都不矛盾。這真是壹個奇跡。其實曹操是真實的,真實的。包括他的奸詐、狡詐、殘忍和暴虐,都表現出從容、雍容、真誠和冷靜。這真的是壹種“氛圍”。“只有英雄才能真實,名人風流才是真。”從這個角度來說,曹操是英雄,是大英雄。但這個英雄很奸詐,所以也可以叫“奸雄”,即“奸雄”,是當之無愧的“三國第壹人”。3.陳壽實際上是在暗中為蜀漢辯護。這在三國歷史上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比如“戴逸趙”事件。劉備接到聖旨後逃跑了。劉備的性格變得多疑——妳不是和董成壹起浴血奮戰,立下書銜,誓要剿滅曹賊,保衛皇帝嗎?妳是怎麽看到壹根井繩,像蛇壹樣跑掉的?萬歲爺的安危和劉備的性命哪個更重要?妳不就是拯救世界的大英雄劉備嗎?妳應該為自己辯護!最起碼妳要留在許都,看看還有沒有機會。妳怎麽能只顧著逃命而不顧皇帝和董成的死活呢?陳壽在暗中故意站在劉備壹邊。他用了壹個曲線球:“見見大使”。是的,就這樣發生了。偏偏曹操派劉備去袁術,劉備不得不離開許都。換句話說,劉備進京,不是怕死,也不是奸詐,而是身不由己。歷史上劉備東征袁術,劉備自告奮勇,曹操批準。證據在《三國誌·董昭傳》和《三國誌·程昱傳》。據二傳記載,曹操派劉備到徐州截擊袁術後,董昭曾去勸阻,說:“勇往直前,有大誌,關羽張飛為其翼,恐有備無患,不容討論。”曹操的回答是“我已經答應了”。程昱也隨郭嘉去見曹操,說:“我前天沒有打算,昱太誠心,不能等。今用之為兵,必有不忠。”曹操的反應是“後悔,不追了。”也就是說,劉備自告奮勇在徐州截擊袁術,向曹操借兵。曹操壹開始也沒太在意。董昭去說的時候,曹操也說了壹句“我已經答應他了,不容易反悔”(“許誌”二字正好證明劉備是自願的)。直到程羽和郭嘉指出借兵是劉備不忠的表現,曹操才恍然大悟,但又後悔了。果然,劉備到了徐州後,殺了駐紮在徐州的車胄,公開反叛曹操。
上一篇:東莞到韓國旅遊,韓國旅遊攻略,韓國旅遊多少錢下一篇:中藥十大龍頭股(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