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圖書館南院,有壹座兩層小樓,磚雕很多,沒有屋檐,是最早陳列書籍的地方。建於清末。1900年,慈禧太後因“八國聯軍”之禍,逃往xi安。次年回京,她無法帶走漆器家具、絲綢、工藝品、宮燈等諸多貢品,便搬進這座建築陳列,因此在民間被廣泛稱為“良保樓”。入口的額頭上,有“高枕無憂,自得其樂”四個大字,是陸潤庠代表清朝皇室的南書房慈禧太後,取程顥的詩“萬事自得”所寫。十幾年後,孔子的保護者康有為來到安時,為省立圖書館題寫了題為“蘭臺石渠”的匾額,並簽名專書“孔子於2474年冬題陜西圖書館”。南院南門原是山西圖書館的正門,題詞“中山圖書館”是1927年時任全國盟軍在陜總司令的於右任先生所書。碑文除“於右任”二字外,還特意題了“民國十六年五壹”。
1927年,山西省圖書館更名為“陜西省第壹中山圖書館”,撤銷“勸工展覽中心”,在館內設立“平民教育委員會”,並在xi安蓮湖公園增設“陜西平民圖書館”。在付雪街原廟內設立“陜西省圖書館43號”,在xi安北街開設“平民閱覽室”,廣泛宣傳和推薦革命書籍。1931,圖書館更名為“陜西省第壹圖書館”。4月1937,再次更名為“陜西省西京圖書館”。館藏總量超過65438+80萬冊,初具規模。1944年,原附屬於圖書館的Xi安碑林與歷史文物壹起被放入陜西歷史博物館。1949年5月xi解放後,圖書館由陜甘寧邊區政府接管,更名為陜甘寧邊區Xi安圖書館。1950年4月,陜西省人民政府成立後,更名為陜西省xi人民圖書館,1953年7月,正式命名為陜西省圖書館。解放50年來,山西省圖書館有了很大的發展,圖書館面積達1.1萬平方米,是解放前的1倍多。到2008年,總藏書量達到365438+50萬冊,是解放初期的20倍。其中,中文和少數民族文字圖書約654.38+0.46萬冊,外文圖書22萬冊,報刊圖書47萬冊,古籍圖書38萬冊。中國善本書目收錄善本60000余種,406種,17308種。在這些善本中,有不少是善本。如數量和品位均居全國第壹的宋元刻本《齋沙藏經》,是宋代流傳至今最完整的壹部,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和文獻價值,堪稱善本。全書6362冊,我館分別有5594冊和4676冊,居全國第壹。另壹個例子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雕版《海記》明萬歷年間的版本。吳晗先生寫著名歷史劇《海瑞罷官》時,參考了這本書。《襄陽縣誌》這壹國內外獨壹無二的版本,集古今圖書之大成,如清代雍正的活字銅版,以及大量的方誌、現代文獻、碑刻拓片、字畫等善本,不僅在陜西首屈壹指,在西北地區圖書館界也占有重要地位。
山西圖書館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物和美國高等教育資料在中國的收藏單位之壹。經過幾十年的收藏,形成了陜西地方文獻、基礎科學與應用技術、新興學科的收藏。
科學領域的綜合圖書收集系統。
2001年,山西省圖書館博物館新館建成並投入使用。新館位於Xi市長安北路14號,占地面積2.03公頃,建築面積4.7萬平方米,前期規劃圖書藏量400萬冊,閱覽座位2500個。山西圖書館新館配備了先進的計算機管理系統。局域網可以實現館內各站點與主幹網絡之間的高速信息傳輸,並與國內外主要信息網絡相連接。圖書館外的讀者可以通過互聯網查閱陜西圖書。
圖書館網站。這將是山西圖書館跨越式發展新時代的開始。回顧山西圖書館百年發展歷程,既是為了了解歷史,總結經驗,也是為了進壹步發展和完善這座作為我省現代文明象征的大型公共圖書館,以期為陜西發展、西部大開發和社會文明進程做出更大貢獻。
在家裏,每當刮風下雨,或者天氣濕冷的時候,就會聽到家裏的老人說,哎,風濕又犯了。風濕病是壹種非常折磨人的疾病。因為年輕的時候沒有好好保養關節,或者在關節處受過什麽傷,所以容易得風濕病。風濕病發作時,關節疼痛難忍。那麽怎麽做才能治療風濕病呢?
壹:桂枝芍藥治風濕
1:功能主治通絡。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表現為肌肉關節疼痛腫脹,局部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