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是指每年臘月最後壹天的晚上,與春節(正月初壹)相連。也就是除夕夜的前夜,也叫大年三十。除夕與大年三十相連,稱為“窮月之末,新年之末”。這是新年的前夜,也是辭舊迎新的重要時刻。那壹天,有祭祖、守歲、吃團圓飯、貼新年祝福、掛燈籠等習俗。
關於除夕夜的由來,只有四種說法,但除夕夜的習俗卻不少。順便介紹壹下除夕夜的三個習俗。讓我們壹起來看看:
第壹,?除夕的由來?
?除夕夜的起源之壹:氣浪拍攝夜晚?
很久以前,有壹個名叫“Xi”的怪物。它對人有害,特別喜歡吃漂亮的女孩。人們恨之入骨,卻又無可奈何。有壹個名叫氣浪的獵人,他非常強壯,能射箭。他還有壹只非常厲害的獵狗。氣浪看到人們深受“Xi”之苦,想除掉它。他帶著獵狗到處尋找“Xi”,但他沒能找到。
原來“Xi”只在臘月三十晚上出來害人,平時不見,也沒人知道它住在哪裏。氣浪找了壹年“Xi”,那天是臘月三十。他來到壹個城鎮,看到人們正高興地為春節做準備。他心想:“這鎮子大,姑娘多。也許明天我會來這裏,所以我會在這裏等它。”它告訴鎮上的人:“Xi最怕噪音。晚上不睡覺。找個敲門聲音大的東西放在身邊。壹旦妳找到Xi,用力敲門。那我就除掉Xi。”
晚上,“Xi”果然來了,它壹闖進壹戶人家就被發現了。這家人馬上敲鍋碗瓢盆,這家人壹敲,全鎮都跟著敲。夕乃嚇得四處亂竄,結果被七郎看見了。獵狗咬住了Xi的後腿,氣浪趁機拉開弓向他射擊,最後將Xi射死。??從那以後,人們就把臘月三十叫做“除夕”。
?除夕夜的第二個起源:除法進化?
除夕節是從先秦時期演變而來的。所謂“充軍”,就是古人在新年的前壹天,用鼓來驅逐“瘟疫鬼”。現存文獻中最早提到“年夜飯”這個名字的是西晉周初寫的《地方風俗誌》。後來也叫除夕前壹天為小別,即小年;除夕是大年三十,也就是大年三十。
現在嘉興博物館有壹本200多年前的畫冊,是湖州畫家沈宗謙畫的。在第四頁,有四個孩子在除夕敲鼓,其中三個在敲大鼓,壹個在敲小鼓。畫面活潑可愛,人物也很獨特。壹個孩子頭上還有三綹頭發,四個人神態各異,畫面栩栩如生。圖片說明:“除以除法。《呂氏春秋》和《董紀紀》註:“除夕前壹日擊鼓驅疫,即東京府所謂大儺。"
除夕通常被稱為除夕,但實際上,由於農歷的原因,除夕的日期可能是12月30日或12月29日,但無論如何,它是農歷年的結束。
?除夕起源之三:燒柴守歲?
相傳古代有壹位學者,名叫韓文玉。韓文玉小時候家裏很窮。有壹年農歷臘月三十,鄰居們都開開心心地過年,唯獨韓文玉窮得不會做飯。鄰居家的小孩出來玩,手裏拿著油膩的辣雞和臘肉;韓文玉的寶寶看到了,哭著回家找韓文玉要肉。韓文玉的妻子沒辦法,只好從鄰居家借了兩塊肉做飯。誰知,肉剛做好,鄰居家的頭兒就回來了,怕韓家以後吃不起,硬要韓夫人把肉帶回去。韓文玉哄著孩子,壹家人勉強過了壹個素食年。
天黑了,鄰居們已經點起了過年的燈籠,全家人圍坐在火堆旁,有說有笑,開始看新年。而韓文玉還在山上劈柴,讓火不滅。韓文玉的老婆整個下午都在縫破布,去屋後撿柴火做飯。壹位好心的老婆婆看到了,對韓太太說:“我們還有壹堆辣椒梗給妳,可以煮幾天。”她謝過好心的老婆婆,就去把辣椒梗扛回來了。這時,韓文玉也在山上挖了壹棵大樹頭,撈了回來。韓太太燒辣椒梗做飯,煙味很嗆。吃完後,她生火慶祝新年,她用辣椒桿做火柴。此時正是亥之時,天上惡鬼奉玉帝之命下凡消災,幽冥鬼神也奉燕軍之命下凡決定人類生死。惡靈出了更慘的天庭,剛到凡間,辣椒的味道就讓他們打噴嚏,眼淚不停的流。惡鬼道:“凡人多邪!我還沒下去,所以我受夠了。如果我真的下去了,不知道有沒有腳桿子可以回天!”想到這裏,我嚇得不敢下來。鬼也縮在冥界不敢出來。
何況韓文玉挖的樹頭竟然是千年沈香樹,火燒香,直上天堂。玉皇大帝聞得沈香大喜,贊凡人燒此等非凡香供,於是派善神下凡,降人間七宗罪,灑甘露遍天下,保佑人間。與此同時,文曲星被派下凡,幫助韓文玉坐上頭把交椅。
第二年,風調雨順,莊稼豐收,人類過上了好日子。韓文宇也考上了頭獎。從那時起,每到春節,當談到石海,人們總是燃燒辣椒稭稈壹段時間,希望能趕走邪惡的靈魂。然後他燒了沈香樹的頭,希望善神保佑人間。
?除夕起源之四:守歲?
還有壹個傳說是“守老忍新”。這也是人們經常聽到的傳說。每逢除夕,在太古代,有壹種兇猛的怪獸散布在山林中,人們稱之為“年”。它的外表猙獰,本性兇殘,專吃鳥獸和昆蟲。它每天都在變口味,從磕頭蟲到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逐漸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那就是每365天去人們集中聚居的地方品嘗新鮮的食物,出沒的時間是天黑以後,黎明時公雞壹叫,就回到山裏。?
確定了年肆虐的日期後,人們就把這個可怕的夜晚當成了壹個關口,稱為年,想出了壹整套關閉大年初壹的辦法:家家戶戶在這壹天晚上提前做好晚飯,關好火,把爐子打掃幹凈,然後把所有的豇豆捆起來,把房子的前後門封好,躲在屋裏吃“年夜飯”,因為這個晚飯是不確定的。除了要請全家人壹起用餐,以示和諧團聚,還要在用餐前祭祖,祈求祖先的保佑,平安度過壹夜。吃完飯,誰也不敢睡,坐在壹起聊天壯膽。漸漸養成了除夕不睡覺的習慣。?
守歲之風興起於南北朝,梁代不少文人都有守歲詩。“壹夜連兩年,五小時分兩年。”人們點燃蠟燭或油燈,徹夜守夜,象征著趕走所有邪惡的疾病和流行病,期待新的壹年好運。這種習俗代代相傳。
人們把“年”的晚上視為壹個忍受的門戶。為了消磨時間,全家團聚,談天說地,也就是祈求壹個平安的夜晚。時間長了,年夜飯就形成了。
第二,?除夕的習俗?
?除夕習俗之壹:掛燈籠?
家家戶戶都有三十掛燈籠的習俗,春節掛紅燈籠象征著團圓的意思,營造喜慶的氣氛。後來,燈籠成了中國人民幸福的象征。經過歷代花燈藝人的繼承和發展,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品種和精湛的工藝。
傳說姜子牙被封後,沒有任何來自自己的職務,只有某個仙女在出行時代行。除夕夜,眾天神歸位,姜子牙卻無處可去。人們見他可憐,就在壹個高社的頭上點了壹盞燈,讓他在燈下過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掛燈籠的習俗。
?年夜飯習俗之二:關門吃年夜飯?
在南方的壹些地方,閉門吃年夜飯是壹種由來已久的習俗,據說這與八仙教之壹的鐵拐李有關。
小時候聽爺爺講過這樣壹個故事,說南方很多地方吃年夜飯的時候,門要關著,吃完收拾好才能開門。這也有壹個意義。爺爺說這是“關門賺錢,開門營業”的意思。
爺爺還說,關起門來吃年夜飯,民間傳說是為了捉弄鐵拐李。我們都知道鐵拐李是壹個著名的神仙,他是八仙之壹。這個人雖然是瘸腿的,但是他是神仙,玉帝也給他安排了壹個任務,讓他在每年的最後壹天去檢查民情。所以每到除夕晚宴,鐵拐李就會變成乞丐,然後挨家挨戶乞討。然後把乞討的東西壹件壹件給玉帝看,這樣就壹目了然誰窮誰富了。玉帝也很公平。對於壹些富裕的家庭,玉帝會讓他們接受壹定的懲罰,比如災難,以免讓他們過於富裕。對於貧困家庭,玉帝會大發慈悲,讓他們多賺幾倍的錢,以免太窮。
後來,這個故事在民間傳開了,其中有壹個精明的商人。他想了壹個辦法,就是吃年夜飯的時候,關上門,壹家人不大聲說話,直到吃完飯收拾幹凈。這時,鐵拐李來了,已經吃得幹幹凈凈,桌上什麽也沒有。鐵拐李進來的時候,家裏太窮了,所以他慈悲為懷,給了家裏更多發財的機會。於是很多人陸續學會了這個方法,於是這個方法流傳開來,大家壹個個都學會了,關門吃年夜飯的習俗就流傳下來,延續至今。
但農民認為,南方之所以有吃年夜飯的習俗,主要是因為除夕夜做了很多飯,冬天天氣冷。如果讓門開著,食物很容易被北風吹涼,影響口感和美味。其次會對身體不好,容易引起肚子疼!
?除夕習俗之三:貼年紅?
30日,家家戶戶貼出“年紅”(年紅是春聯、門神、年畫、福字、橫額、窗花等的總稱。因為這些都是過年時貼的紅色喜慶元素,所以統稱為“年紅”)。貼新年紅是中國傳統的新年習俗,它反映了人們的習俗和信仰,增添了節日氣氛,寄托了人們對新的壹年和新生活的美好期望。
貼春聯:據《玉燭集》、《燕京年》等文學作品記載,春聯的原形是人們所說的“符濤”。春聯的另壹個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的時候每天都貼“宜春”二字,後來逐漸發展成為春聯。貼春聯也叫貼對聯、春聯、對聯、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練、精致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表達美好祝願,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到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挑選壹副紅色的春聯貼在門上,為節日增添喜慶氣氛。?
年畫:春節期間在城鄉懸掛年畫也很常見。豐富多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增添了許多繁榮幸福的節日氣氛。年畫是中國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們淳樸的習俗和信仰,寄托了他們對未來的希望。隨著雕版印刷的興起,年畫的內容不僅僅局限於門神等單調的題材,而是變得豐富多彩。
窗花和“福”字: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節日的氣氛,還集裝飾性、觀賞性和實用性於壹體。與此同時,壹些人不得不在門上、墻上和楣上寫“福”字。還有人把“福”字精心制作成各種圖案,如長壽、壽桃、鯉魚躍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等。
除夕在中國人的心中有著特殊的意義。在今年年底最重要的壹天,遊子們無論距離多遠,都要趕回家與家人團聚,用鞭炮聲告別舊年,用漫天的煙花迎接新年。受中華文化的影響,除夕也是有中華文化圈的國家和世界各地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