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醫健康課堂“冬病夏治”廣為流傳的養生方法,做好這幾點!

中醫健康課堂“冬病夏治”廣為流傳的養生方法,做好這幾點!

冬病夏治:是指某些冬天容易反復發作的毛病,但要不就是情況不急、要不就是冬天療效不如意。唯有借助夏天外界氣溫升高,體內陽氣最旺的時候進行處理,這就叫“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我國傳統中醫藥療法中的特色療法,是指對於壹些在冬季容易發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給予針對性的治療,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從而使冬季易發生或加重的病癥減輕或消失。那麽為什麽要冬病夏治呢?

因為這類問題,基本以“虛寒體質”常見。通常伴有:手腳冰涼、畏寒喜暖、怕風怕冷、神疲易倦等。中醫認為是陽氣不足,導致寒從內生。他們即使在盛夏,睡覺可能也要蓋著被子、穿著襪子。

“冬病”的人本身體質就偏於虛寒,冬天外界氣溫天寒地凍,兩寒夾擊,便毫無解凍的可能。就如同我們晾衣服,陰雨季節,衣服半個月都不幹是壹個道理。到了夏天,外面暑熱驕陽,體內也是陽氣升散,那些“積寒”會趨向於後背或關節部位。我們知道,後背是足太陽膀胱經循行之所,為壹身之表,此時體內的積寒容易被驅散。所以才有“冬病夏治”的做法。

冬病夏治的目的

1.驅疾

夏季身體陽氣最盛,皮膚毛孔大開,藥物更容易進入穴位和經絡,通過經絡、氣血到達病竈,起到治病效果。

2.固元

中醫手法在進行“夏治”時,藥物或按摩通過神經反射激發人體的調節作用,促使抗體產生,提高抵抗力。同時,調節內分泌、免疫系統和神經系統,起到固元健體的作用。

3.養陽

冬病夏治也符合中醫裏的“天人合壹”思想,夏為陽,借助自然的陽氣,驅除體內的陰寒之氣,起到固元健體,補益陽氣作用。

4.治未病

中醫認為百病由寒起,冬天外界環境冰冷壹片,如果身體內又有寒氣,兩寒夾擊,不僅疾病不容易好,而還會導致寒氣在體內的積累。冬病在冬季治療只是治標,在夏季為治本。

通過“夏治”的手法,壹方面驅除體內的寒氣,去除引起的疾病的誘因,改變體質。另壹方面冬季的寒氣會在體內沈積成為病因,出現氣血不暢、關節痛、手腳麻木和畏冷,夏天治療可以除去病因。從兩方面起到治療未病的效果。

冬病夏治的方法有哪些

壹般人認為冬病夏治的治療手法只有“三伏貼”,其實不然,三伏貼只是使用最多和最廣泛的方法,其實艾灸、針灸、拔罐、刮痧、推拿、熏洗、藥浴等都是冬病夏治的手法。

另外,還有口服的湯劑、丸劑、藥片、藥膳、食療,以及 體育 運動等,這些也可以歸於冬病夏治的範疇。

但需要根據醫生的建議選擇適合自己的。

冬病夏治的原理

在中醫看來冬為陰,冬天因為身體陽氣的不足和環境的寒冷,導致病邪入侵而造成壹些慢性疾病復發或加重,如咳嗽、哮喘、關節痛等。

而夏主陽,在夏季三伏時令時,人體和自然界的陽氣最旺,此時通過中醫手法可以溫補陽氣,驅散寒邪,起到增強抵抗力和治療疾病的作用。

排除寒濕的生活調理方法都比較多,並沒有特指說哪壹種是最有效的方法。因為所有的飲食、起居、生活的調養都可以對幫助機體排除寒濕,都是有效的。

例如說寒濕的人,日常生活上要註意保暖,避免受風,而且飲食上要有節制,不要長期吃生冷的、不潔的食物。

如果有寒濕困脾的,脾胃方面癥狀比較重的,可以經常做足三裏的艾灸來強健脾胃的功能。平常可以加強鍛煉,增強體質,使身體的氣機旺盛,不易受邪。即使是在夏季也不要因熱貪涼,尤其也要註意腹部的保暖,避免感邪。生活上也要避免久處濕地,避免冒雨涉水。

如果癥狀嚴重的,還可以配合針灸或者是藥物熏洗和外敷的方法來綜合治理。

如何以“冬病夏治”的方法 養生 ?我認為有如下四點值得註意:

控制進食冰凍冷飲:

“冬病夏治”是因為冬天陽氣不足,無力驅散陰寒。陰寒之氣在夏天會趨向背部足太陽經。如果夏天進食太多冰凍冷飲,會“挫傷”陽氣升散的積極性,陰寒之氣也會隨之“內斂”。尤其對本來就有少許陽氣不足的朋友來說,夏天痛飲如冰鎮啤酒、涼茶、水果冰等等,再加上長時間在空調環境裏,那效果就是:陳寒未去,新寒又生。我們要知道,寒氣是會積聚的。且身體被寒氣侵襲的地方,氣血肯定有瘀阻,這叫做“寒凝血滯”。因此,夏天最好能控制進食冰凍冷飲。

適當出汗發散寒濕:

寒濕之邪客阻經絡關節,就如同路上的障礙物,引起氣血運行不暢。大致來說,如果寒濕停留在關節,就會產生疼痛,寒濕停留在臟腑,就易產生癥瘕(小腹有結塊,或脹,或滿,或痛者稱為癥瘕。癥瘕皆因郁怒傷肝,疏泄失職,血循不暢,氣滯血瘀;脾虛不運,升降失常,痰食阻滯);寒濕停留在經絡,就會使經絡堵塞,氣血也就流行不暢,不但會四肢不溫,也常會有麻木出現。

而在夏天,很多朋友為了怕出汗,長期呆在空調環境裏,運動的頻率也更低,出汗的幾率也就減少。其實, 在夏天適當出汗,是有利於體內寒濕之氣散發出來的 。因此,夏天盡管氣溫高,最好還是在早晚相對涼爽時段適當運動,適度出汗,既有利於沈寒外越,增加氣血流通,也利於新寒發散,對 健康 是很有利的。

每天喝杯熱開水

或者紅糖姜水之類的

夏天外界氣溫較高,陽氣散發,體內相對有伏陰之氣(伏陰之氣和寒濕之邪是不同的)。如果貪圖涼爽,長期喝冷飲,會有加重體內陰寒的趨勢。建議即使氣溫高,也能喝杯熱開水,尤其以喝完後感覺有點熱烘烘、欲汗未汗的程度最為合適,既能減少伏陰,還能幫助沈寒發散,也是不錯的壹種方式。

如果伏陰較重、寒濕偏重的人,還可以用紅糖姜水替代白開水。因 為“生姜”性味辛溫,有發汗的可能,如果不想出汗太明顯,可以“姜湯冷服”,就是稍冷後飲用,能溫胃散寒,也是非常不錯的。 “汗為心之液”,夏天適度出汗,能瀉過旺之心火,也可將皮腠的寒邪及時排出,是排出體內寒邪的好方法。

夏宜靜養:

古人夏季 養生 ,有“瀉心經之氣血(火)、補膀胱經之虛弱(寒)”的做法。心屬火,應時於夏;足太陽膀胱經為壹身之表,相當於人體的“蕃蘺”,是抵禦外寒之屏障,也是清除內寒之通道。所以夏天適宜靜養,也就是適當地做會吐納冥想,對養心潛陽是很有好處的。

冬病夏治治療入手:

人容易疲勞: 用藥膏貼敷滋補人體的強壯穴,如足三裏、關元和氣海等

腰酸背痛還怕冷: 說明人體裏面寒氣太重,腎虛了,要用溫陽藥膏放在大椎、命門和腎腧穴

睡得不好: 用寧心安神的藥,在心腧、膈腧、內關上用藥;

胃口不好, 說明脾胃功能差,在足三裏和中脘等穴位上用藥(或者按摩也有壹定的效果)。

來源於岐黃學社學友會公眾號

  • 上一篇:防洪的基本知識_如何防洪(2)
  • 下一篇:風格各異的餐廳,設計簡單實用,不占地。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