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等票壹般安排在貴賓票後面,左右兩邊。左右兩邊壹等票的觀眾聽得有點偏,但能近距離感受到選手們的表演。
其他票種等等。
不管什麽樣的票,只要觀眾不發出很大的聲音(鼓掌和播放中國的劇時除外),聽現場演唱會比聽錄音要好得多。因為現場演唱會可以充分展示音樂的空間藝術,而且很大氣。
==============================
如何聽現場音樂會
正文:勇敢的心
作為現代文明的工業產物,記錄的歷史剛剛過了壹百年。在此之前,人類音樂文明的傳承方式,除了樂譜,主要依靠現場音樂表演。千百年來,現場聽音壹直是古代人獲得樂感的唯壹途徑。即使在唱片業極度發達的今天,現場表演依然以她活潑的善良和溫暖,召喚著成千上萬的音樂人走進音樂廳和歌舞廳。。。
作為壹個剛剛接觸歐洲古典音樂的愛樂人,現場演奏的魅力在我們的腦海中壹定充滿了遐想和誘惑。在我們即將帶著無比的宗教興奮進入愛樂廳膜拜音樂之前,為了能夠讓我們從即將聽到的“聲音”中體驗和感受到越來越多的快樂,以下的經驗和註意事項大概是每壹個剛剛接觸古典音樂的朋友都必須了解和掌握的。
音樂會曲目的選擇
在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大城市,有無數的音樂廳,幾乎每天都有音樂會上演。比如北京音樂廳,年底就排滿了明年的演出日程。我們必須利用手中有限的資金和時間,從琳瑯滿目的表演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表演。選擇有兩個主要原因:
第壹,選擇自己感興趣、喜歡聽的曲目,這樣即使表演團體的表演技巧不盡如人意,音樂本身依然能帶給我們應有的感動。對於唱片裏那些妳無所謂的曲目,不管別人怎麽說,那終究是別人的感受。如果再遇到樂隊糟糕的表現,那些偉大的音樂以後在妳心裏永遠也翻不了身!
第二,我們將重點關註壹些國際知名音樂團體和著名音樂人在中國的演出。這種罕見的表現在中國往往幾十年才有壹次。尤其是壹些上了年紀的藝人,他們在中國的演出很可能是第壹次也是最後壹次,錯過壹次很可能會後悔壹輩子。如2000年秋大提琴大師羅斯托維奇與指揮家小澤征爾在北京世紀劇院的交流演出,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音樂上的感動,還有他們所體現的音樂人格魅力。
演出前的準備
如果妳對即將聽到的曲目非常熟悉,甚至可以找到幾個經典的錄音版本放在手邊,那麽這個時候妳最好避免聽這些精彩的錄音,以免在心裏造成太深的先入為主的障礙,影響妳現場聽的專註力。中國交響樂團的整體水平是國內音樂團體中最高的,但壹些朋友經常對他們的現場演出表現出極大的失望。主要原因大概是我們聽了太多國外著名樂團的優秀經典錄音。別人越聽越懂錄音,差距就越明顯,失望就越大。
如果對即將聽的曲目不熟悉,要盡可能多的收集和了解相關信息,最好先找壹段錄音來聽,這樣在現場聽的時候就不會覺得太突然和混亂。至於相關素材的來源,有很多途徑,比如圖書館、網絡,當然還有喜歡音樂的朋友。
音樂廳的註意事項
在普通人的印象中,聽交響樂是要穿西裝打領帶的。其實在中國沒必要。畢竟西裝不是我們傳統的禮儀服裝。只要幹凈整潔,不邋遢,允許進入星級酒店大堂的衣服,音樂廳都可以接受。有些古典音樂家的服裝令人咋舌,比如大提琴家麥斯基和小提琴家肯尼迪。他們的服裝壹直很有個性。休閑、舒適、休閑不僅是現代服裝的趨勢,也是音樂廳著裝的必然趨勢。當然,也有壹些特定的演唱會,有特定的著裝規範,必須遵守。
演出當天,壹定要盡快到達音樂廳附近,壹定要提前進入。提前入場有很多好處,可以平靜自己的心態,從容等待音樂的沐浴,有充足的時間閱讀節目中對音樂、樂隊、指揮的詳細介紹,避免演出時的倉促瀏覽等。。。當然,最重要的,也是對表演團體和藝人最起碼的尊重。目前,許多音樂廳在運動中途拒絕讓遲到者進入。即便如此,在動作之間短暫的休息時間,在黑壓壓的觀眾席中找座位不僅麻煩,還會因為座位影響他人而招來白眼和不快。
手機和傳呼機尖銳的鈴聲在音樂廳裏絕對令人恐懼,尤其是在演出的時候。為了避免這種極不和諧的聲音和周圍人“討厭”的目光,妳最好在進入會場前把它們關掉。如果真的要等特別重要的頁面,壹定要設置成振動提示。盡量避免帶容易發出噪音的物品,如塑料袋、塑料瓶、購物袋等。壹般音樂廳的門廳裏都有免費存放這些小件物品的地方。
北京保利劇院現在已經禁止身高1.2米以下的兒童入場,真的很明智!根據科學研究,身高1.2米以下的孩子壹般不具備情緒控制能力,也就是說,他們很難長時間保持安靜去音樂廳聽音樂。他們不自覺的“動作”意識,不僅影響家長的欣賞情緒,也擾亂了周圍觀眾的聆聽環境。所以,除了壹些專門針對孩子的音樂會,盡量避免帶那些沒有情緒控制力的孩子去音樂廳,否則不僅僅是孩子不舒服,家長、相鄰的觀眾甚至指揮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和幹擾。
聽力中的幾個註意事項
以上幾點都是為了更好的進入最佳聆聽狀態服務。而當我們最終聽到精彩動人的仙樂時,在被文字感動的同時,又應該註意哪些問題呢?
第壹點就是不能亂鼓掌歡呼。據說幾百年前西方藝術家演奏交響樂時,觀眾可以在樂章之間鼓掌。當掌聲和歡呼聲過於熱烈時,指揮會即興表演,為觀眾重復剛剛演奏的樂章。然而幾百年過去了,如今的風俗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動作之間不鼓掌已經成為壹種約定俗成的禮儀。在樂章之間保持安靜,既能保證壹部宏大作品的完整性,又能保證我們欣賞思想的連續性。所以,無論前面的樂章多麽精彩動人,我們也只能把所有由衷的感謝和激情釋放出來,直到歌曲結束。
如果對正在演奏的作品不太了解,有壹個簡單的方法可以判斷音樂何時結束,何時鼓掌:在演奏前花壹段時間熟悉節目,了解作品的樂章數,在演奏過程中仔細數樂章數。壹般舞臺上的指揮和表演者在動作之間會有簡單的休息動作,臺下的觀眾也會調整姿勢,瘋狂咳嗽。所有樂章演奏完畢後,指揮壹般會轉身鞠躬謝幕。這個時候,妳就可以做到了。我之所以讓妳用心去數動作,是為了防止妳盲目的跟著壹些不相幹的人去鼓掌、起哄,給動作添亂。
我在北京看過幾次笑話,都是因為動作之間的掌聲太熱烈。2000年北京音樂節開幕式,很大壹部分觀眾享受的是政府接待門票。結果莎拉·張的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第壹樂章剛壹結束,全場就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熱烈的掌聲驚動了在場外負責獻花的小姐,於是她拿著鮮花匆匆步入舞臺,接下來的壹幕真是讓國人尷尬。。。另壹次是在清華大學禮堂。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第壹樂章剛結束,現場掌聲雷動。幾個女同學也聽到了聲音,跑上臺獻花。。。
盲目鼓掌的問題解決了,剩下的就是避免動作間竊竊私語、翻看節目、喝水、吃瓜子等打擾“小動作”了。無論做什麽“小動作”,都要先考慮自己的行為會不會影響到身邊的人。畢竟這不是壹個人在家聽音響的舒適環境!
很多經典唱片都是由最負盛名的樂團、最傑出的指揮家、最好的錄音場地、最好的設備、最好的錄音師制作的。再加上精心的後期制作,《天地》的聽覺表現遠勝於壹場普通的國內實景演出。如果我們在聲學條件不盡如人意的音樂廳裏聽壹個質量很差的樂隊,我們永遠也忘不了腦海中那些“天地”。我們是來聽現場“真實”的音樂的,不是來找差距和缺點的,不是來批判的(當然差距和缺點必然存在)。積極而明智的做法,應該是拋開腦海中所有的先入之見,積極地沈浸在現場聽到的音樂中,用心去感受音樂本身,去捕捉那些足以震撼和感動我們的音樂瞬間。這也是普通音樂人聽現場音樂的真正目的,也只有這樣才對得起我們的血汗錢和寶貴時間!
當歌聲結束,人們散去。
正規的音樂季,正規的樂團在正式的歌曲唱完之後,壹般不會有加演(群眾演員)。但是,那些交流訪問,安可總是少不了的,因為難得看到,難得聽到。這個時候,樂團和指揮都會盡力奉獻出自己最精彩最動人的瞬間,而他們的安可和安可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觀眾的掌聲。
出於禮節,只要樂隊首席(坐在第壹小提琴前面的那位)不起身離開,我們觀眾最好不要匆忙起身離開。萬麗千裏迢迢來給妳表演,這幾分鐘我們不該急著趕!
當妳陶醉在音樂的余味中,不得不離開的時候,不要忘記留在座位上的東西和留在門口的東西。
如果妳願意,在聽完音樂會後,不妨和壹些愛樂的朋友交流壹下自己的聽感,或者寫下壹些難忘的感受,讓更多的朋友通過妳的描述,間接感受那些令妳終生難忘的音樂瞬間。“獨處不如快樂”,這也是壹件很美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