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吧,顧名思義,是喝酒、聊天和社交的地方。喝酒本身就有成癮性,在酒館消費的多是年輕人。所以,酒館本質上是壹個讓人上癮的賽道,是壹種販賣社會觀念的餐飲模式。
無酒不歡,這種滲入骨髓的傳統習慣,造就了茅臺這個市值2.5萬億的神股,撐起了1000億的酒館生意。對於這樣壹個快速增長的千億規模的市場,很多餐飲品牌跨界做酒館是必然的。
國內首家“火鍋+小酒館”新店也在北京三裏屯亮相。中午賣火鍋,下午賣奶茶,晚上變成酒吧,壹直吃。
中式快餐龍頭老鄉雞,深圳第壹家店,也首次在快餐店中加入了酒吧業態,拓展消費場景,嘗試壹直經營。
賣餃子的喜家德也悄悄開了壹家酒館。已在深圳、大連、沈陽等城市試行。
2019中國第壹家星巴克?咖啡?酒樓酒吧?Mixato宣布上線,首次將酒吧體驗與精選咖啡融為壹體;回顧過去,王品還在陸家嘴打造了壹家全新的川味居酒屋“四川”。九毛九還做起了串+酒的生意,取名“慫”...
未來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品牌試水餐和酒款,多期經營,讓消費者餓了就在店裏吃,心情不好就請人到店裏喝。
數據顯示,中國pub行業總收入從2015年的約844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約1179億元,復合增長率為8.7%,預計2025年將增長至1839億元。
如果預計的話,小酒館賽道將產生近2000億的市場規模,這是典型的小酒館,也是大生意。雖然模式看似很小,但可以通過品牌差異化跑出市場規模。
夜間經濟促進酒館。
餐飲巨頭心裏有“酒”,但已經很久了。2019盛行“夜間經濟”壹詞。2020年疫情之後,在“蔓延經濟”和“拉動內需”的政策背景下,夜間經濟開始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9年,中國夜經濟市場總量從10.9萬億元增長至16.8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1.4%,預計2025年將進壹步增長至28.2億元。
另壹方面,夜間消費的意願和能力更強。
我們先來看幾組數據:根據2020年低度葡萄酒行業市場前景及現狀分析,2019年國內果酒行業市場規模約為2315億元,較2018年增長6.24%。
圖片來自姜的官方——梅酒品牌。
《2020年年輕人飲酒量洞察報告》數據顯示,90後中有10%的人有每天飲酒的習慣;2020年3月14日,江在直播間推出梅酒品牌“梅劍”造勢,20萬瓶梅酒不到半小時售罄。
夜間經濟既是當代農民工壹天工作後的情緒釋放,也是後疫情時代促進消費補給和潛力釋放的關鍵。而且,基於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城市規模,夜間經濟蘊含著巨大的商機。
在所有的夜間經濟活動中,酒館是最具活力的消費場景。特別是在市場環境和夜間經濟消費的影響下,它間接促進了中國酒館業的發展,酒館業的參與者可以進壹步提高他們的市場參與度。
從這個數據來看,餐飲品牌開啟“小酒館+”模式,既是對疫情以來營收的自救,也是在小酒館經濟日漸火熱、年輕人逐漸成為餐飲消費主力軍的市場形勢下,對餐飲發展未來的壹種探索。
某種程度上,對於各餐飲品牌探索bistro+模式,壹是可以制造話題;二是開試驗店,尋找企業的第二條成長曲線,用pub的模式探索夜間業務,打造品牌,發出潛在的聲音。
酒館的困難和機遇
當然,如果酒吧業務想要增長,還有壹個很大的瓶頸。
首先,人的認知淺,過程長。中國的酒館市場很小,還處於初級階段,人們的認知很淺。
在酒館認知方面,北京甚至不如成都消費者知名。二三線城市的消費者還是傳統的消費模式,沒有人會“夜夜笙歌”。
其次,受眾有限,大部分是女性。因為酒館的酒基本度數比較低,果酒度數多為8到10度,喝完不容易醉,只是感覺有點微醺,剛好適合不懂喝酒不喜歡烈酒的女生。
所以酒館的主要消費群體是90後的年輕女性。這也意味著酒館的消費群體其實是有限的。然而,強調個性化的酒館並不像晚餐那樣受歡迎,因此如何增加回頭客,吸引更多的消費群體成為其面臨的壹大難題。
另外,總的離職率很低。“小酒小菜慢慢聊”,崇尚“慢”的pub,在面臨翻臺的問題時,其實也很著急。
幾乎所有的酒館都面臨壹個問題:中午客流松,晚上桌子緊。在營業面積有限的情況下,如何提高臺灣的營業額,讓老板們絞盡腦汁。
最後,同質化嚴重,容易被復制。目前市面上酒館的模式趨於壹致,以川菜、江湖菜為主,多為涼菜,制作難度不大。至於果酒,雖然各家店都強調自家的果酒是“自釀”,但實際上口感差別不大,品牌認知度很低。
其實,酒館是“餐+飲”休閑餐飲模式的更新和延伸。這部分酒和飲料雖然作為吸引眼球的點加強了,但不足以成為壁壘。
雖然困難重重,但千億市場亟待開發。酒館雖然用酒吸引消費者,但要想長久生存,經營的重點還是應該放在菜品上,酒只是輔助。
然而,中國的輕飲酒文化越來越流行,下班後喝兩杯的自我獎勵式飲酒文化將成為日常生活。在“飯”上下功夫,做到多樣化,或許是酒館的突破口。
摘要
顯然,中國酒館的千億級市場亟待開發,有酒有肉有故事的江湖才剛剛開始。
總的來說,雖然離規模還有壹定距離,但不斷升級的消費趨勢也賦予了它無窮的潛力。壹個獨特而有個性的店鋪,如果能隨著顧客的需求而升級,就永遠不會缺少成長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