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是由於尿液中大量細菌繁殖而引起的,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淋巴綜合征是由腎虛和膀胱濕熱導致膀胱氣化障礙,尿道不暢,排尿不暢的壹類疾病。淋病的基本臨床特征是尿頻短而澀,滴瀝刺痛,欲出無休,腹緊,或痛至腰腹,或伴有血尿,或尿濁,或排出砂石。所以尿路感染屬於中醫淋證的範疇。但是,尿路感染和淋病並不完全壹樣。尿路感染有的有臨床癥狀,有的沒有臨床表現。淋證分為熱、石、氣、血、膏、勞。除了特定的尿路感染,腎結核、尿路結石、膀胱癌、前列腺炎、乳糜尿都屬於淋證的範疇。因此,非特異性尿路感染屬於中醫熱淋、血淋、勞淋的範疇。
尿路感染的病因和發病機制是什麽?
主要原因和發病機理如下:
(1)膀胱經濕熱:外感者多因下陰不潔,濁邪從下竅侵入膀胱經,產生濕熱;或外感濕熱,註入小腸,傳入膀胱。生於內者,多因過食肥甘酒熱之品,脾胃運化不正,濕熱蘊結,濕熱入膀胱,氣化不當,水道不利,而導致淋病。
(2)肝膽濕熱:由於情誌不和,怒傷肝,肝氣郁結,膽失功能,肝膽郁熱,長期郁火,氣火郁結於下焦,循經註膀胱,產生濕熱。
(3)三焦濕熱:夏秋之交,濕熱邪盛,侵及身體,濕熱之邪困於三焦,不利於氣機。或者濕熱傷,中焦不運,升降失調,濁陰不降,下焦不利,濕熱郁滯,是本病的病因。
(4)脾腎氣虛;久淋,過冷受寒,傷中胃衰,或過度勞累,傷脾土,或濕熱蘊結膀胱,內傷腎,致使脾腎氣虛,脾失運化,腎失開合,水路不利,濕郁不散,就會引起持續的絞痛。
(5)肝腎陰虛:濕熱久積,或因濕利水過多,傷腎陰;腎陰不足導致肝腎陰虛。陰虛濕熱留戀,膀胱氣化不利,則小便淋漓;或陰虛火旺,虛火灼絡,絡傷血溢,則血溺。
(6)氣陰兩虛:淋病治不好。雖然明顯癥狀沒了,但余邪未盡,下焦停止,暗暗耗氣耗陰;利太清,濕熱消,正氣傷;或未經治療,久病,濕熱,氣陰兩傷。
總之,本病的病因主要是濕熱,其病理損害有兩個特點:壹是濕熱貫穿病程;第二,濕熱阻擋了氣流,阻礙了氣化。病位腎、膀胱,與肝、脾、肺有關。病初多為邪實之證,久病則由實轉虛。如果邪氣未盡,正氣受損,就會表現為實虛之證。
如何辯證看待急性尿路感染,包括急性尿路感染和慢性尿路感染急性發作,表現為尿頻、尿急、排尿困難、尿濁、發熱、惡寒、偶見血尿。
(1)濕熱膀胱經主要癥狀:尿頻、尿短、澀痛、滴瀝、灼熱感、溺於黃赤、腹絞痛、發熱惡寒、口苦惡心、腹痛、便秘、舌紅、苔黃膩、脈滑。
治法:清熱瀉火,利濕通淋。
處方:八正散加蒲公英、石韋。
木通6g、石竹10g、車前草10g、萹蓄10g、滑石30g、梔子10g、大黃6g(後)、燈心草10g、甘草6g、石韋30g、蒲公英30g(2)肝膽郁滯的主要癥狀。
治法:清肝膽濕熱。
處方:龍膽瀉肝湯。
龍膽草10g、柴胡12g、澤瀉12g、車前子15g、木通6g、生地12g、當歸15g、梔子10g、黃芩10g、甘草6g。(3
治療:李璇三交,清濕熱。
方藥:三仁湯加減。
杏仁10g,生薏苡仁30g,豆蔻12g,厚樸10g,半夏12g,木通6g,滑石30g,竹葉9g。如何辨證治療緩解期尿路感染?
緩解期,急性癥狀已緩解,病程6個月以上,排尿疼痛不明顯,時不時停,感覺腰痛、乏力、乏力,常因勞累或受涼引起急性發作。
(1)脾腎氣虛主要證候: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脘腹脹滿、腰酸背痛、尿頻或夜尿多、便溏、小便斷續、舌淡苔薄白、脈沈弱。
治法:益氣健脾補腎,輔助利水。
處方;清泉飲(自擬藥方)。
黨參15g、黃芪15g、山藥15g、茯苓15g、枸杞子15g、菟絲子12g、薏苡仁30g、車前子15g(裹布)、石韋30g、甘草3g。(2
處方:知母9g,黃柏9g,熟地黃12g,山藥15g,山茱萸9g,牡丹皮12g,茯苓15g,澤瀉12g,女貞子12g,墨旱蓮65438。益母草18g。(3)氣陰兩虛的主要癥狀:小便黃濁,小便不盡,或排泄不暢,反復發作,病程遷延,神疲乏力,氣短懶言,腰酸背痛,口幹低度,但無飲欲,或手足灼熱,舌尖苔薄紅,脈細細而弱。
治療:益氣養陰,輔以清熱利濕。
處方:山藥老林湯(自擬)。
山藥30克、黨參15克、黃芪和茯苓15克、麥冬30克、枸杞子15克、女貞子15克、墨旱蓮15克、白茅根30克、車前子15克(包在布裏)、石韋30克、益母草65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