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香港的建築特色是什麽?

香港的建築特色是什麽?

中國和香港的建築是多變的。由於土地有限,市區能保留下來的歷史建築很少。然而,作為現代建築的中心,許多舊建築被拆除,為新建築騰出空間。中國香港建築的歷史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即中國傳統建築時期、歐美建築時期和現代建築時期。開埠前,中港兩地的建築特色因地緣關系與嶺南地區無異,主要是中國傳統的廟宇、村屋、圍村。當時中國內地和香港大部分人都是漁民,所以沿海建了很多觀音寺、天後宮、後王廟來保平安。清康熙八年(1669)恢復邊界後,不少潮州人和客家人遷居元朗、北曲等地。為了保護他們的家園,他們建造了許多客家村落和建築。中國及香港著名的圍村包括元朗錦田的吉慶圍、沙田博康村旁的曾大屋、上水村的上水圍、彭氏家族建造的粉嶺圍及九龍新蒲崗東光路的衙前尾村。開埠初期,中環太平山街附近人口迅速增加。因此,人們開始建造大量的唐建築來解決住房問題。很多唐建築都是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往往是西式的石柱和帶有中式小露臺的裝飾圖案。由於當時建築技術的限制,唐樓壹般為三至四層高,分前後座,前有騎樓,部分地方有陽臺,樓底高於現代民居。唐樓的地下室壹般是商鋪,上面壹層是住宅。唐樓沒有電梯,只有樓梯連接各樓層,很多老唐樓沒有衛生間設施。隨著中國和香港人口的不斷增加,城市壹直向西區、銅鑼灣和九龍發展,所以唐樓壹直在這些地區拔地而起,直到中國和香港* * *推出公屋政策。深水埗的雷生春和灣仔的藍屋都是著名的唐朝建築。由於使用混凝土作為建築材料,唐樓的樓層可以多達7層。目前,由於城市發展和年久失修,大部分戰前唐建築已逐漸消失。開埠後,英國人帶來了維多利亞時代和愛德華時代的建築風格。其中比較著名的有新古典主義設計的立法會大樓[1]、以花崗巖雕刻聞名的中區警署[2]、第三代中國香港郵政總局、美利大廈等。原中國香港俱樂部大樓建於1897,風格為意大利文藝復興。中國香港,第壹個被認為是豪宅的建築是1904年6月到1905年2月之間建造的。該建築由五棟樓組成,每棟樓有5至6層。當時,它是由吉姆·凱撒和保羅·查特的合資企業中國香港置地建造的。大多數高層建築都是為了商業目的。第壹棟摩天大樓是1935建成的前匯豐銀行總部大樓,當時已經裝了空調。建築高70米,***13層,設計屬於美國芝加哥學派。現在,它被建於1985的匯豐銀行大樓所取代。在中國和香港,僅有的具有20世紀30年代現代豎線和德國包豪斯風格的建築是面臨拆遷的中環市場和灣仔市場。灣仔市場是當時工務局的英國建築師設計的,在裝飾藝術運動後期也有流線型外觀。中國黃竹坑華南總修院是壹座獨特的地方建築,融合了中國和意大利的建築藝術。2015-01-04 16:06補充:現代建築時期:中環高檔商業建築日漸崛起。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環已經成為大量高層建築的集中地。這些建築構成了維多利亞港的天際線,吸引了大量遊客。從1990開始,壹些居民樓也以摩天大樓的形式建造,壹些居民樓的高度比壹些國家最高的寫字樓還要高。目前全港最高的住宅建築天璽,與君臨、盧曉並列全球第七高純住宅建築。隨著1998啟德機場的關閉,對於飛機降落安全的管制高度也有所提高。許多摩天大樓計劃建在九龍,包括西九龍填海區。我在網上找到的。

希望能幫到妳。2015-01-04 16:40:11補充:土樓通常是指閩西南地區的大型建築,由未經加工的生土和夯填的土墻組成,共約3000棟。主要分布地區有漳州市南靖縣、龍巖市華安縣、永定縣。土樓是世界上獨壹無二的大型民居建築形式,被稱為中國傳統民居建築的瑰寶。以圓形土樓和方形土樓為主的閩南、廣東土樓景觀,吸引了世界各國旅遊的目光。但最著名的土樓,如鎮城樓、承啟樓、田螺坑土樓群的居民都是客家人。在中國和香港之前,傳統的中國寺廟、鄉村住宅和有圍墻的村莊是主要的建築。

和中國不壹樣。2015-01-04 16:58:43補充:土樓的由來,最初的圓形軍營只有壹層,後來逐漸演變為民居。為了節約耕地,向高層發展,成為多層圓形土樓。客家人從中原遷到閩南,帶來了中原四合院的形式。由於防禦的需要,修建了厚厚的土墻,這就是五峰樓和方土樓的來源。由於是圓形的土樓,最大的公共庭院可以用同樣長度的外墻圍起來,而且從高層觀測點看的景色,比如說建築比較寬闊,這是客家人陸續采用的。圓樓是壹種圓形土樓,閩南人稱為元寨土樓。用重於防,名嵌“齋”名。雖然形狀上土樓不是最多的,但面積通常是最大的。最大的面積甚至可以達到72個海灣以上。通常,圓形建築的底層是餐廳和廚房,二層是倉庫,三層以上的地方是家裏的臥室。圓形的公共走廊連接著各個房間。設計通常側重於防禦功能。土樓是壹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

和衛春壹樣。

參考:國際

chicure/05140514a 01/04a 011842中國香港正式開業,但其實中國香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現存的壹些中國古代傳統建築都有200多年的歷史。此外,中國和香港的現代發展受到中西文化的影響,留下了壹些有價值的殖民地建築和文物。中國和香港在最近幾十年裏迅速發展成為壹個國際大都市,許多新建築和許多古建築被拆除進行重建和發展。幸運的是,在中國和香港現行古物古跡法的保護下,壹些有價值的中西傳統建築得以保存。其中包括中國的寺廟知識、民居、祠堂和書院,西式的包括教堂建築、大學、官邸和建築(如警察局、法院、天文臺和兵營)。這些傳統建築遍布新界和市區。在中國和香港現存的中國傳統建築中,圍村可以說是最具中國和香港地方特色的,最能體現中國和香港的文化發展。這些圍村只有少數能保存至今,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建於明代成化年間(約13世紀中期)的元朗金田吉慶圍小知識,以及建於清乾隆九年(1744)的粉嶺龍躍頭金龍圍小知識。在中港兩地的西式殖民建築中,原三軍統帥府孝直是香港最古老的西式建築。建於1846,1984改造為茶具博物館,1989公布為歷史建築。在現存的西式教堂建築中,以前的法國外交使團大樓(現在的中港終審法院)是著名的。據說建於1840年代,三層建築,1989年被列為歷史建築。

  • 上一篇:個人對比考試及分析材料【三篇】
  • 下一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愛國素材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