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初,馬來半島出現了查傑、瑯琊榜等古國。15世紀初,馬六甲王國統壹了大部分馬來半島。從16世紀開始,先後被葡萄牙、荷蘭和英國占領。20世紀初,完全淪為英國殖民地。加裏曼丹島的沙撈越和沙巴歷史上屬於文萊,1888年成為英國保護國。二戰中,馬來半島、沙撈越和沙巴被日本占領。戰後英國恢復了殖民統治。馬來亞宣布獨立。1963年9月16日,馬來亞合眾國與新加坡、沙撈越、沙巴合並組成馬來西亞(1965新加坡退出)。
馬來西亞是壹個多民族和多元文化的國家,伊斯蘭教是它的官方宗教。馬來西亞是資本主義國家,90年代經濟突飛猛進。作為亞洲四小龍之壹,馬來西亞已經成為亞洲引人註目的多元化新興工業國和世界新興市場經濟體。國家實行新的經濟政策,優先考慮馬來人和土著人。
2018年5月9日,反對派陣營希望聯盟贏得大選,結束執政的國民陣線長達60年的統治。
區域位置
馬來西亞面積330,345平方公裏(2065,438+06),位於東南亞。它被南海分成兩部分,海岸線總長4192公裏。西馬來西亞位於馬來半島南部,北與泰國接壤,南隔柔佛海峽與新加坡相望,東臨南海,西臨馬六甲海峽。東馬來西亞位於加裏曼丹島北部,毗鄰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文萊。
半島北高南低,其主要山脈蒂迪萬沙山將半島分為東西海岸。沙質沙地沿海地區多為平原,內陸地區多為森林覆蓋的丘陵和山地。克羅克山脈從沙撈越向北延伸,穿過沙巴,將沙巴分為東西海岸。
馬來西亞最高的山是那巴的廬山,海拔465438米。
氣候特征
馬來西亞位於赤道附近,屬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沒有明顯的四季,年溫差變化很小。平均氣溫在26℃到30℃之間,全年雨量充沛。雨季為3月至6月,10至次年2月。內陸山區年平均氣溫22℃ ~ 28℃,沿海平原25℃ ~ 30℃。
自然資源
該地區自然資源豐富。橡膠、棕櫚油和胡椒的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曾經是世界產錫大國,由於過度開采,產量逐年下降。石油儲量豐富,此外還有鐵、金、鎢、煤、鋁礬土、錳等礦產。富含熱帶硬木。
在原始森林中,有瀕臨滅絕的珍奇動物和珍禽,如會飛的狐猴、四肢長、棕色毛發的巨猿、白犀牛和猩猩等。,也有許多野生動物,如鳥類,蛇,鱷魚和昆蟲。蘭花、巨猿、蝴蝶被稱為馬的三寶。
行政區劃
馬來西亞分為13個州,包括柔佛、吉大港、吉蘭丹、馬六甲、森美蘭、彭亨、檳城、霹靂、玻璃城、雪蘭莪、登加拉、沙巴和沙撈越。還有三個聯邦直轄區:吉隆坡、納閩島和布城。
國家資本
首都吉隆坡人口約654.38+0.674萬(馬統計局2065.438+0.65438年7月),面積243平方公裏。集觀光和通訊兩大功能於壹身的吉隆坡雙子塔,高466米,曾是世界第壹高樓。它是亞洲最高的塔之壹,像兩把銀劍穿過雲層。吉隆坡也是這個多民族多宗教國家的壹個縮影。城市裏隨處可見清真寺、佛教和印度教寺廟,還有20多座基督教堂。
吉隆坡
布城(Putrajaya)是聯邦政府的行政中心,位於吉隆坡以南25公裏,面積49平方公裏。總理府及部分政府工作人員於6月1999遷入,2005年前完成搬遷。
文化習俗
地址
同壹家族的馬來人沒有固定的姓氏,所以不用它作為稱謂。馬來語名字的第壹部分是他們的名字,第二部分是他們父親的名字。中間有壹個“bin”(男性用)或“binti”(女性用),有時省略。
馬來西亞風光
在非正式場合,對晚輩比較親昵的稱呼是Adik或dik,意為兄弟或姐妹,名字可以省略。對於年長的男性,可以叫pakkik,意思是叔叔,對於女性,可以叫Makcik,意思是阿姨。在日常場合,Encik用來稱呼男性,意為某某先生,cik用來稱呼女性,意為某某女士。
在比較正式的場合,普安用來稱呼男性,普安用來稱呼女性。此外,擁有馬來西亞頭銜的人(如拿督和坦塞利)可以用頭銜或名字來表示敬意。
初次見面贈送的禮物
傳統上,馬來人見面時用雙手握住對方的手互相摩擦,然後將右手移至心口。對於不熟的女性,妳不要隨便伸手要求握手。男性應該向女性微微點頭或鞠躬,並主動致以口頭問候。但現在西式握手是馬來西亞最常見的問候方式,馬來人、華人或印度人都可以使用。
吃飯
馬來人不吃豬肉,也不喝酒。在馬來餐館,餐桌上通常有壹個水壺,是用來洗手的。馬來人壹般用右手抓食物,所以飯前便後洗手是馬來人在餐桌上的禮儀。
進行訪問
除非主人允許,否則進入馬來人、中國人或印度人的家之前需要脫鞋。拜訪馬來人家庭時,如果主人安排坐在地板上的席子上,男性應盤腿而坐,女性則應雙腿向左傾斜而坐。
其他禁忌或禮儀
不要用食指指著別人。如果妳想指示方向,只用妳的拇指。與馬來人打招呼、握手、送禮物或收東西時,不要用左手。用左手拿東西或打招呼被認為是不禮貌的。馬來人害怕別人摸他們的頭。除了老師或者宗教儀式,任何人都不能隨意摸別人的頭。不要在別人面前露出腳掌。把它們指向別人是壹種侮辱。
連衣裙
馬來男人和女人的傳統服裝是:男人穿無領襯衫、褲子、圍在腰上的短紗籠、壹頂“松古”帽和皮鞋。女士的禮服也是上衣和紗籠,和長袍壹樣寬,披著單色的亮色圍巾。除了皇室成員,壹般不穿黃色衣服。為了工作方便,農民工壹般都穿淺色西裝,只有下班回家或者走親訪友或者重大節日的時候才穿傳統服裝。在各種正式場合,男士除了民族服裝或西裝外,還可以穿長袖巴迪衫。巴蒂衫是壹種用蠟染布制成的長袖襯衫,薄而涼爽,已逐漸取代傳統的馬來服飾,成為馬來西亞的國服。
馬來西亞美食
在多元文化種族的天然優勢下,馬來西亞有很多特色美食。與其他東南亞國家的菜肴相似,味道很重,用胡椒和咖喱調味。其中比較有名的食物有椰奶飯、沙爹(雞肉、牛羊肉串)、咖喱牛肉幹、馬來餅、竹筒飯、沙拉、咖喱雞、印度拋餅、姜黃飯、樂沙、海南雞飯、Rojak、肉骨茶等等。
語言
官方語言是馬來語,英語在過去很長壹段時間裏是實際的官方語言。1969年5月13日種族暴動事件後馬來語才成為主要語言。然而,在許多領域,英語仍然是壹種活躍的第二語言。
馬來西亞英語(Malaysian English),也稱為馬來西亞標準英語(MySE),是壹種源自英國英語的英語形式,雖然這個名稱很少正式使用,除非與教育有關。馬來西亞英語也被廣泛使用。它是壹種口語形式,受到馬來語、漢語方言和泰米爾語的強烈影響。政府不鼓勵錯誤使用馬來語,對那些混合馬來語和英語的公共標誌處以罰款。
由於馬來西亞華人堅持捍衛華文小學、華文獨立中學和初中的華文課程,並在華文報刊和媒體,以及華人社會組織(華文教育界、華文媒體和社會黨派合稱為馬來西亞華人的三大精神支柱)的支持下,壹般都能流利地用中文對話。在日常生活和非正式場合,大多數中國人都習慣於“拉賈華語”,這是壹種各種方言、英語和馬來語的混合。在中國的學校、廣播電視、公共正式場合或演講中,使用標準漢語。但壹些粵語方言電臺如988、MyFM等會在特定時段講方言,防止國人忘本。
華人移居馬來西亞已有數百年,祖籍大多分布在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地。在各種方言中,他們也隨著祖先來到南方,繼續在馬來西亞流傳。人們仍在使用的方言按祖籍從北到南排列,包括閩清話、興化話、閩南話、客家話、潮州話、粵語、海南話、廣西粵語等等。在農村,同壹個方言群比較集中,會出現單壹方言。在市區,雖然有壹兩種很強的方言,但大部分人都熟悉各種方言,能很快改變答案。
為了規範馬來西亞的漢語使用,2004年2月6日5438+03成立了漢語標準化委員會。
馬來西亞宗教
馬是壹個以農業為基礎的民族,所以保持著許多原始信仰,尤其是各民族濃厚的宗教色彩。其宗教融合了伊斯蘭教、印度教和佛教,其中印度教影響深遠。由於許多民族長期生活在壹起,形成了多元的文化特征。
節日
主要節日有:開齋節、農歷新年(春節)、國慶節、哈茲節、燈節、聖誕節、勞動節、衛塞節、(在任)國家元首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