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馬來西亞的官方語言叫馬來語,是壹種標準化的馬來語。英語在過去很長壹段時間裏曾是實際的官方語言,但在1969年馬來西亞發生種族騷亂(5月13日事件)後,馬來語成為主要語言。即便如此,馬來西亞仍然是壹個說英語的國家。在馬來西亞社會的許多領域,英語仍然是非常活躍的第二語言,在壹些公立學校,英語被用作數學、科學、科學系和信息技術系的教學語言。從馬來西亞教育部2017新課程開始,第壹中學的數學和科學壹直用普通話授課,而中學科學部的生物、物理、化學和計算機科學繼續用英語授課。
馬來西亞英語(Malaysian English)又稱馬來西亞標準英語(MySE),是壹種源自英式英語的英語形式,雖然除了在教育討論中,這個名稱很少在正式場合使用。馬來西亞企業也廣泛使用馬來西亞英語,馬來西亞英語是壹種口語形式,受馬來語、漢語和泰米爾語的影響很大。政府不鼓勵錯誤使用馬來語,對那些混合馬來語和英語的公共標誌處以罰款。馬來西亞也有中文學校,就是除了教馬來語和英語,還會以中文(普通話)作為教學語言,主要針對當地華人。
馬來西亞其實還有很多其他語言,包括137語言。西馬有41語言,而東馬的原住民部落有自己的語言,與馬來語有親緣關系,但很容易區分。在沙撈越,主要的部落語言是伊班方言,而沙巴的原住民則說都順語。馬來西亞政府並沒有限制當地華人使用方言。馬來西亞華人多講來自中國南方省份的漢語,包括閩方言(張泉閩南話)、粵語、客家話、海南話、潮州話、福州話(閩東南部方言),以及1980後馬來西亞華人社區推廣的漢語。泰米爾語主要由泰米爾人使用,占馬來西亞印度人的大多數。馬來西亞的泰米爾語是壹種突出的方言,不同於印度的泰米爾語,加入了很多來自馬來語的詞匯。其他南亞語言和泰語也在馬來西亞廣泛使用[22]。此外,還有壹小部分馬來西亞人有高加索血統,說克裏奧爾語,如基於葡萄牙語的馬六甲克裏奧爾語和基於西班牙語的查瓦卡諾語。
文化
馬來西亞是壹個多民族、多文化和多語言的社會。最早的文化起源於當地的土著部落,後來馬來人移居到這裏。中國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實質性影響可以追溯到對外貿易在這壹地區開始活躍的時候。其他對馬來西亞文化有很大影響的文化,包括波斯、阿拉伯和英國文化,由於政府的政治結構和社會契約理論,對少數民族產生了最低限度的文化同化。
1971年,政府確立了壹套“國家文化政策”。該政策明確界定了馬來西亞文化,指出其基礎必須建立在馬來西亞本土文化的基礎上,其中可能包括來自其他文化的適當元素,伊斯蘭教必須在馬來西亞文化中發揮重要作用。這項政策也提高了馬來語相對於其他語言的地位。馬來西亞政府對文化的幹預引發了非馬來人的不滿,他們覺得自己的文化自由受到了損害。中國和印度的組織都向政府提交了備忘錄,指責政府制定了不民主的文化政策。
馬來西亞與其鄰國,尤其是印度尼西亞之間存在壹些文化糾紛。這兩個國家有相似的文化資產和許多共同的傳統,甚至馬來和印度尼西亞。然而,在壹些事情上經常會有爭議,從烹飪菜肴到馬來西亞國歌。印度尼西亞非常重視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馬來西亞沒有這麽強烈的感覺。在馬來西亞,大多數人意識到有許多文化價值是* * * *所享有的。
敏感
馬來西亞的美食反映了其人口的多民族構成,許多來自國內和周邊地區的文化對美食有很大的影響。大部分影響來自馬來人、中國人、印度人、泰國人、爪哇人和蘇門答臘人的文化,主要是因為這個國家位於古代香料貿易路線上。馬來西亞菜類似新加坡和文萊,也類似菲律賓菜。新加坡以潮州和閩南人為主,所以食物口味偏向潮州和福建;馬來西亞以閩南、廣東、客家人為主,甚至還有廣西、福州人,所以食物口味豐富。不同的州有不同的菜肴,在馬來西亞,食物往往與原產地的菜肴不同。
有時候在各個族群的原始文化中看不到的食物,在馬來西亞也融入了這個族群的文化元素。比如馬來西亞的中餐館也供應馬來菜。來自壹種文化的食物有時會采用其他文化的烹飪風格。這意味著雖然許多馬來西亞食物可以追溯到特定的文化,但它們有自己獨特的身份,米飯在許多菜肴中是常見的。馬來西亞美食裏經常用辣辣椒,但是不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