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xxx,女,42歲,主訴“反復頸部疼痛伴頭暈1個月,加重2天”,2005年8月2日8: 00入院。
案例特征:
1,女患者,42歲;
2.病人平時忙於家務。1月前無明顯誘因逐漸發展為頸部疼痛,伴有頭暈、不利俯仰及側翻,無潮熱、盜汗,夜間劇烈疼痛,進行性消瘦,無耳鳴、嘔吐及聽力下降。患者自行使用傷濕止痛膏,臥床休息後未見好轉。患者沒有重視,沒有接受系統的治療。兩天前癥狀加重了。今天他到我院進行了診斷和綜合康復治療。自發病以來,患者無潮熱、盜汗、夜間劇烈疼痛、進行性消瘦、耳鳴、嘔吐和聽力下降。
3.否認“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病史,“肝炎、肺結核”等常見傳染病病史,手術史、中毒輸血史,藥物、食物等過敏史。
4.體檢:T: 36.0℃ P: 68次/分鐘R:19次/分鐘BP: 110/68mmhg。神誌清醒,皮膚黏膜無黃色染色和出血點,雙側瞳孔等圓,直徑約3mm,反射光,雙側額紋和鼻唇溝對稱,口唇無發紺,舌淡暗,苔薄白,脈細澀。頸部柔軟,氣管居中,雙肺呼吸音清晰,聽不到幹濕羅音。心率68次/分,正常,無雜音。腹部平坦柔軟,無壓痛和反跳痛,肋下不觸及肝脾,肝腎區無叩擊痛,腸鳴音每分鐘4次,雙下肢無水腫。。
專科檢查:頸椎生理曲度變直,頸肩兩側肌肉緊張。頸椎的活動範圍是向前25度,向後25度,向左20度,向右20度,向左35度,向右35度。頸部廣泛壓痛點,負壓和叩擊試驗,雙側椎間孔壓迫試驗和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陰性,雙側頸部旋轉試驗陽性。雙側上下肢肌力、肌張力正常,雙側肢體淺、深部感覺正常。沒有肌肉萎縮。雙側腱反射對稱誘發,雙側病理體征陰性。
5.輔助檢查:入院後檢查。
中醫辨證依據及鑒別診斷:患者主訴“65,438+0個月反復頸痛伴頭暈,加重2天”,伴有不利的頸俯仰和頭暈,屬於中醫“頸痹”範疇。患者忙於家務,耗氣,氣帥為血,氣虛不能活血,故血瘀不暢,不通則痛,故見項痛,不宜俯仰,氣虛陽虛,故見頭暈目眩,舌質淡暗,苔薄白,脈細澀為氣虛血瘀之證。病在頭、頸、肩的經絡,病的性質屬於實質虛標實。患者無潮熱、盜汗、夜間劇烈疼痛及進行性消瘦,頸椎影像學可證實,故不考慮宮頸腫瘤及結核。沒有耳鳴、嘔吐、聽力下降,所以不是“耳眩暈”。
西醫的診斷依據和鑒別診斷:1。主訴為“1個月反復頸部疼痛伴頭暈,加重2天”,伴有不利的頸部俯仰和頭暈。2.體檢:頸椎生理曲度變直,頸肩兩側肌肉緊張。頸椎的活動範圍是向前25度、向後25度、向左20度、向右20度、向左35度和向右35度。頸部廣泛壓痛點,負壓和叩擊試驗,雙側椎間孔壓迫試驗和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陰性,雙側頸部旋轉試驗陽性。雙側上下肢肌力、肌張力正常,雙側肢體淺、深部感覺正常。沒有肌肉萎縮。雙側腱反射對稱誘發,雙側病理體征陰性。3.患者無潮熱、盜汗、夜間劇烈疼痛及進行性消瘦,頸椎影像學可證實,故不考慮宮頸腫瘤及結核。沒有耳鳴、嘔吐、聽力下降,所以不是“梅尼埃病”。
初步診斷:
中醫診斷:頸痹
氣虛血瘀
西醫診斷:頸椎病
診斷和治療計劃:
1,中醫康復科二級護理,壹般飲食。
2、進壹步血常規、大便常規、尿常規、生化全套、胸片、心電圖、全腹部b超、數字頸椎、血液流變學、骨密度、頸部血管彩超等檢查。
3、經絡劉著(桂苓八法)穴,如取列確、今守時拍海照,輔以肩頸部阿是穴。
4、拔罐、刮痧、疏通經絡。隔姜灸溫暖經絡。
5.神燈照射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牽引可以緩解頸部肌肉緊張。
6、按摩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操作:①1點按揉風池穴(雙)C1-7,如夾脊穴(雙)手外俞(雙)肝俞(雙)腎俞(雙)三陰交(雙),酸脹至壹定程度,每個穴位持續半分鐘;②滾動、揉捏、撥動頸肩肌肉,使其充分放松,約10min;③仰臥位軟拉伸,調整頸椎結構。
7.中藥可以益氣活血。處方如下:
肉桂6炒白芍12幹姜6大棗10杜仲15
補骨脂12黃芪12
水煎(8.2-8.3)
8.註意避風禦寒,小心生活,避免疲勞,放松情緒,飲食適當,睡眠舒適。
居民:。-
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