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後,馬金鳳與劇作家宋詞合作整理了傳統的梆子戲劇本《老正東》,並改名為《穆桂英》。1953在上海演出時,得到了梅蘭芳的特別指導,被梅蘭芳收為弟子,並送給馬金鳳壹頂鳳冠。之後劇本和表演都經過了多次精心的錘煉和加工。1956年在京演出《穆掛帥》在首都劇場引起轟動,被譽為“真正國色天香”的“洛陽牡丹”。她的聲音明亮純凈,清脆圓潤,音質紮實靈活。唱法以假聲為主,采用真假聲結合。歌手擅長大型敘事“豫東調”和“二八板”,吸收和融化山東梆子的音調;聲樂結構嚴謹,旋律簡潔樸素,節奏明快舒展,技巧嫻熟深刻。其特點是渾厚、直爽、質樸、醇厚。她在穆的表演融合了青衣、烏丹及京劇藍調等多種表演。她創造了適合劇情人物需要的“帥丹”藝術新路線,成功塑造了穆這壹瑰麗、婉約、大方的女主人公的藝術形象。
1958中央工作會議在鄭州召開時,、、、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觀看了穆。該劇影響全國;時至今日,蓬勃發展。尤其是《五十三歲出門》的全套唱腔,更是家喻戶曉,廣為流傳。在60多年的藝術實踐中,開拓創新,形成了獨特的“馬派”藝術風格。他的代表作《穆》、《華大朝》、《華強元》等都被拍成了戲曲藝術片。馬金鳳
作為壹名優秀的戲曲演員,除了其他藝術造詣外,唱腔之美是讓觀眾印象深刻的重要因素。馬金鳳不僅有精湛的表演藝術,還培養和保護了壹個“金嗓子”。她以高亢、清脆、甜美、質樸的特點著稱,形成了馬派藝術。自1956以來,馬金鳳先後四次率洛陽豫劇團進京演出,每次都受到熱烈歡迎和高度評價。作家老舍看過她的表演後,曾有詩贊道:“眾樂,洛陽金鳳來,且戰且笑朝,壹馬當先,贏得雷霆。”歌舞全能手,喜怒哀樂練各種料。長安春日月夜,鼓滿紅梅。“現在,她已經80多歲了,仍然活躍在中國傳統戲曲的舞臺上,她的歌唱魅力和表演風格依然如故。
然而,她的金嗓子絕不是天賦,而是來自於痛苦的煎熬。十幾歲的時候,嗓子不好,還沒忘記被惡霸踢下臺時留在頭上的疤。為了練習口音,她拿著水罐,扣著臉喊,每天,不停。久而久之,她的額頭被水罐邊緣磨破了皮,形成了壹道深深的疤痕。就這樣堅持了九年,終於練就了壹副金嗓子。她深有感觸地說:“我把自己的聲音看得比生命還重要,因為我的聲音就是我的武器。”馬金鳳最懂得藝術生命的價值,所以她特別珍惜和保護自己來之不易的金嗓子。她參加過大大小小的宴會,經歷過日日夜夜的饑渴。她的喜怒哀樂,成功挫折,都沒能讓她放松壹點。半個多世紀以來,不僅煙酒與她不沾邊,就連雞鴨魚肉、冰糕汽水等微刺激性的食物也沒吃過。她最常見的飯是饅頭和綠豆飯,最喜歡吃甜面湯,最多加幾個荷包蛋。為了保護自己的聲音,她對自己的身體很殘忍。
馬金鳳在群眾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不僅僅是因為她甜美的歌聲和精湛的表演,更重要的是她與群眾的關系融洽,壹直是壹個很好的表演者。50多年來,她深深紮根於人民之中,在那裏汲取了豐富的藝術營養,體驗了生活,陶冶了情操,在為人民歌唱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
馬金鳳年過七旬,兒孫滿堂,現任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中國戲劇家協會河南分會副主席、洛陽市CPPCC副主席。說到待遇,她有豐厚的薪水,這是常人無法比擬的。她可以完全脫下戲服,溫柔快速地待在兒孫面前。金鳳凰,在天空中歌唱,壹旦被關在籠子裏,就意味著藝術生命的終結。當豫劇五大名姐陸續走下舞臺時,她依然保持著充沛的熱情和藝術青春,把為群眾表演視為最大的幸福。這幾年,她和學生們進了山村,下了廠,捷報頻傳的大江南北留下了她的足跡,硝煙彌漫的邊疆留下了她的身影。雖然她正在四處旅行,但她充滿熱情。
公元21世紀,80歲的馬金鳳重新排演了她著名的戲劇《穆·桂英》。該劇的改編在劇本、唱腔、舞點、導演手法上都做了很大的改革,演員陣容強大。馬金鳳不顧年老體弱參加了排練,在北京保利劇院演出了十場,觀眾爆滿,壹些黨和國家領導人觀看了演出,在全國也是如此。馬金鳳說:“我將在整個巡演中表演80場。只要我活著壹天,我就表演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