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簽:教育教案,文化世界,雜談,分類:語文教學
《離騷》導遊顯示屏
1.學習和掌握有關屈原和楚辭的文學知識;
2.重點了解屈原的愛國主義和節操;
3.學會理解這首詩中比喻和象征的表達以及與作者理想的關系;
4.背誦整首詩。
學習指導窗口
作家作品
屈原(公元前339 ~公元前278),中國戰國末期楚國人,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先的後代。丹陽(今湖北秭歸)人。屈出身名門,善於治亂辭令,早年深受器重,是的左土大夫。為了實現楚國統壹大業,屈原積極輔佐變法圖強,堅持聯合齊國對外抗秦,壹度使楚國富強。但由於屈原與楚國腐朽的貴族集團在內政外交上的尖銳矛盾,以及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被壹幫小人物陷害,被疏遠,被項王流放。流放江南,徘徊於袁、項之間。清襄王二十壹年(前278年),秦將軍攻郢,屈原憤而投汨羅江自盡,為政治理想而死。
屈原的作品有《離騷》、《田文》、《九歌(11)》、《九章(9)》和《招魂》,共23篇。其中,《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長的浪漫主義政治抒情詩。屈原的作品,是他對“美政”理想的堅守,是對楚國腐朽貴族的歌頌。
該團體鬥爭的記錄。他的“美政”理想在作品中有所體現,即“養才賦能,惟行而不相當”(《離騷》)。與此相關,屈原的作品也深刻揭露了楚政治的黑暗、楚貴族集團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現了他堅守“美政”理想、堅持節操、“九死不悔”的戰鬥精神;同時表明了他憂國憂民、愛國愛民、獻身祖國的決心。屈原的作品充滿了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其主要表現是他把對理想的熱情追求融入了藝術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屈原的作品也運用了壹系列的比喻手法來表達他的感情。比如他用花和草藥來形容壹個高貴的紳士;用臭東西和蕭艾比喻叛徒或不忠誠的小人;佩戴香草象征著詩人的道德修養。這種“香草美人”的手法,使現實中的忠、醜、善、惡形成鮮明的對比,產生了凝練無窮的藝術效果。屈原的作品水平參差不齊,形式靈活多變。語言中大量使用楚方言,充滿鄉土氣息;它的方言大多精煉、豐富多彩、生動傳神。
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壹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他是浪漫主義詩人的傑出代表。作為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者,屈原熱愛祖國和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人格,幾千年來激勵和哺育了無數中華兒女,尤其是在民族危亡的時候。作為壹位偉大的詩人,屈原的出現不僅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從集體唱和到個人原創的新時代,而且他的新詩風——楚辭,突破了《詩經》的表現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為中國古代詩歌創作開辟了壹個新的天地。所以後人把《楚辭》和《詩經》合稱為《詩經》。“風”與“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良傳統的源頭。同時,以屈原為代表的楚辭也影響了漢賦的形成。
在中國歷史上,屈原是最受人民敬仰和愛戴的詩人。1953年,屈原還被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壹,受到世界和平理事會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紀念。
騷體詩:又稱“楚體”,古代詩歌體裁之壹。它起源於戰國時期的楚國,因為這種詩歌形式以屈原的《離騷》為代表,在劉勰的《文心雕龍》和南朝蕭統的《文選》中,用來指代具有楚辭特色的詩歌,後人稱之為騷體詩。在形式上,騷體詩打破了《詩經》中的四言律詩,在民歌的基礎上繼承了散文體。句式長短不齊,形式比較自由,用“Xi”壹詞助興語言,充滿抒情元素和浪漫色彩。騷體詩的形成是詩歌形式的壹大創新,對後世文學影響深遠。
海洋探索導航
本文節選自《離騷》,但《離騷》的閱讀壹直比較困難,對某些句子的理解也壹直有分歧,所以要多花時間結合相關資料來研究這篇文章。首先可以查閱壹些相關資料,如《史記》、《屈原列傳》、《屈原精神與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天津師範大學學報,第3期,1992)等。,了解屈原,他的著作,他的時代,他的影響等。,然後結合文字提示和註釋仔細閱讀文本,尤其要深刻理解作者的處境、心境、理想表達和詩中的花草。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進壹步理解屈原高尚的氣節,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以及他想象和幻想的浪漫主義風格。
思維結構
屈原的詩《離騷》博大精深,其主題是表達愛國熱情和為國為民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節選自正文***13,52句,通過比喻、象征、對比和對照,以及敘述和議論的運用,展現了屈原追求純潔、堅忍不拔的精神。從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經歷入手,然後拒絕自己稍縱即逝的退而從善的想法,表現出自己永不變心的愛國熱情。結構圖:
前政治理想:哀民生,守規矩,仁政。
7.政治際遇:修行不守,多女忌冗,風俗巧。
存心誌:屈心抑誌,九死不悔。
退役後的靈光壹閃:返車歸路,退役首服。
六
愛國化解心:善習為常,身解未變。
難指液
《離騷》這首詩塑造了怎樣的抒情英雄形象?《離騷》為我們塑造了壹個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屈原。首先,他有突出的外在形象特征。“高危矣,而沛遠矣。”“制蓮以為衣,采芙蓉以為衣。”很多屈原的畫像,即使沒有寫“屈原”二字,也能壹眼認出是屈原,因為都是基於詩中的這種特色描寫。其次,他具有鮮明的思想性格。第壹,他是壹個進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張法治(“規則”和“繩墨”),提倡人才和賦權。第二,他主張美國政治,重視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嘆人民生活的艱辛”、“抱怨威武的修行,卻從來不看夫君和人民的心”),反對統治者的荒淫暴政和官員對私利的追求。第三,他追求真理,堅強不屈(“我心亦善,雖死未悔”,“雖身未改,不能罰心”)。這個形象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兩千多年來,它給了無數仁人誌士品格和行為的示範,也給了他們力量。
《離騷》中的語言有什麽特點?《離騷》的語言相當優美。首先,隱喻和象征被廣泛使用。比如采藥比喻加強自身修養,佩戴草藥比喻保持清潔。但詩人的表達手段比壹般的比喻要好得多。比如“蓮花以為衣,芙蓉以為裳。”不知道已經很尷尬了,感覺自己信了。“第四句中的‘方’自然來源於‘蓮花’和‘芙蓉’,照顧到了前兩句,但也是用來形容‘愛情’的。因此,雖然沒有使用或解釋“如”、“像”、“如果”等詞語,但其隱喻不言而喻。其次,許多香花和香草的名稱被用來象征性地表達政治和意識形態中的抽象概念,這不僅使作品含蓄而長於神韻,而且直觀地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第三,全詩由四句組成,每壹節由“Xi”二字連接的上下兩句不連貫組成,加上固定的偶韻,使全詩在節奏感很強的循環旋律中進行了。最後運用了“屈其心而抑其誌,忍其人而批其人”、“以荷花為衣,以芙蓉為衣”、“高冠危矣,長之離地”等雙重修辭手法。,又去掉了“Xi”二字,所以對偶作品與唐宋律詩無異。
語言投機
1.怪修行的威武精神,卻從來不看夫君百姓的心。很多女人嫉妒余的飛蛾撲火,眉來眼去,還說自己性好。
評論:這些詩使抒情主人公不僅以政治家和詩人的身份出現,而且常常變成壹個美麗而不幸的女人。她有愛美的天性,喜歡用芳香幹凈的東西裝飾自己,親手栽培了許多芳香的植物和樹木。壹開始和老公訂了婚約(“靈性”有時可以理解為老公),後來被女兒們嫉妒破壞,最後被拋棄。這種“美人香草”的寓意與詩人的政治抒情疊加在壹起,造成了《離騷》全詩現實與虛擬世界交融的獨特藝術效果,為全詩增添了婉約的風韻和青春的韻味。
怨恨自己的內心是荒謬的,妳壹直都無法理解我的心思。那些女人也是嫉妒我的魅力,汙蔑我這麽淫蕩,濫交。
2.我也是心善。雖然死了九次,但他並不後悔。
評論:這句話說明屈原誌不改,不屈不撓。可以說他是壹個鐵骨錚錚的人。屈原最不能容忍的是那些無恥小人的惡毒中傷。前壹分鐘還說穿著奇裝異服,前壹天又說長得很好看,壹定是妓女。這群人追名逐利,篡改法規,歪曲是非,混淆黑白,爭權奪利,弄得朝廷硝煙彌漫。屈原下定決心絕不與他們融合。他把自己比作壹只不合群的鸛,孤傲而矯健,“自其前世”。他不想改變,也改變不了,就像方圓做不到,道不同不相為謀。在這裏,屈原明明預見到了自己的結局,卻不後悔自己的選擇。《離騷》中的“雖死九次,猶不悔”和“魯曼曼琦修遠Xi,我將上下求索”這兩句詩,都是後人引為最鼓舞人心的話。
只要是我內心向往和喜歡的,就算死九次也不後悔。
3.民生自有幸福,我也習慣了。雖然我的身體沒有改變,但我不能懲罰我的心。
點評:這幾首詩中詩人的自知、自知、自勵、自決,非常感人。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他不僅回到了“心中善良,九死無悔”的境界,而且感情更深,意誌更堅定。通過這種情感的表達,詩人初步展現了其精神世界中悲劇性沖突的兩個方面——理想與現實的對立,進取與隱退的對立,進而做出了更加堅定的選擇。
我生來就有自己的喜好。我壹個人愛美,也習慣了。即使四肢被分解,也不會改變。我的思想會被打敗嗎?
著名話題分析
1.下列關於文學常識的說法,有壹項是不正確的(1998全國高考題12)。
A.“騷體”又稱“楚辭體”,因屈原的《離騷》而得名,其特點之壹是多用“Xi”二字。
散曲,包括套曲和雜劇,是元代流行的壹種音樂形式,風格比較自由。
C.《白洋澱年譜》是最能代表孫犁創作風格的壹部力作。
惠特曼是壹位偉大的美國詩人,他的詩歌對中國五四以來的新詩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分析:此題考驗文學常識。關於“騷體”和“楚辭體”的知識,這壹課要掌握。這個知識妳應該在《離騷》的課上學,A項是對的。本題錯項為B項,元曲的屬種關系應為: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包括詩歌和套曲。這些知識也會在以後的課文中學習。像這樣重要的文學知識,應該在普通文本的學習中積累和掌握。
2.“余尤就是這麽奇妙,而且他老了,經久不衰。崔偉,帶著長長的發簪遠離大地,頭上戴著雲彩。詩中的奇裝異服(屈原《涉江》)指的是什麽?他對這種“奇裝異服”的描述有什麽作用?
答:詩中的單數役喻指作者的高尚品質和遠大誌向。作者對這類奇裝異服的描寫,主要是對刻畫人物起到比喻、象征、襯托的作用。
解析:此題原是高中舊教材《射江》第五冊中的壹道習題。研究了屈原的相關作品,了解了他慣用的比喻、象征等詩歌手法,以及他純潔忠厚的人格,就比較容易回答這個問題了。這些知識應該是在研究《離騷》中積累和掌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