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
教學目的: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中國古代工藝美術中歷史悠久的青銅器,培養學生欣賞古代工藝美術的能力,提高藝術欣賞水平。
教學重點:
1.在工藝美術的種類上,重點應該放在青銅器上,因為它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繼彩陶之後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又壹輝煌篇章。
2.在掌握知識和鑒賞方法方面,重點應該是掌握鑒賞方法。
教學難點:
主要是壹些專業術語和相關的歷史文化知識。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具準備:教材、圖片、視頻(L49)。
教學過程:
壹、組織教學:(常規)
2.介紹新課程:
在中國古代早期工藝美術中,如果說陶器是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象征,那麽青銅工藝美術則可以成為奴隸社會工藝美術的典型代表。
本講座將向學生介紹青銅工藝的產生和發展及其主要藝術特征。(展示題目)
經過原始公社時代的漫長歷程,人類進入了奴隸社會。在中國,作為奴隸社會文明的象征,是青銅工藝。歷史學家稱奴隸制時代為“青銅時代”。
青銅器發達的鑄造技術充分反映了我國奴隸制社會時期高度發達的生產力水平,其豐富多彩的造型和圖案反映了我國勞動人民傑出的藝術創造。
1.什麽是青銅器?
青銅是銅和錫鉛的合金,因為紫銅(純銅)熔點高(1083C),硬度低。添加錫可以降低熔點(700—900 ℃)和增加硬度,因此在應用中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在人們使用鐵之前,青銅被廣泛用於鑄造各種器皿。
2.青銅器的分類
青銅器的範圍非常廣泛,從功能上大致可以分為四類:
(1)禮器:商周時期,壹些日用青銅器因為作為祭祀和儀式的陳設品而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成為青銅禮器。如丁、魏、尊等。
(2)樂器:到了春秋時期,樂器在祭祀和儀式中更是不可或缺。所謂“鐘鳴”反映了當時的情況,如饒、鐘、鐘鼓等。
(3)兵器:出土兵器最多的是春秋戰國時期。有戈、嶽、矛、劍、箭頭。
(4)工具和車馬:如犁、鋤、鐮、鏟、斧等。
此外,青銅器皿的主要類別有:食器、酒器、水器和家用雜器。其中以食品容器和酒容器為主。
3.青銅工藝在造型和紋飾上的主要特征:
從藝術欣賞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青銅工藝的突出成就是豐富多樣的造型和圖案,以及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的藝術風格。
中國的青銅工藝以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為代表,比如所謂的青銅禮器——鼎。鼎是壹種古代炊具,其造型特征由腹、足、耳三部分組成。肚子可以裝東西,足以生火,耳朵可以帶著東西穿過柵欄。鼎是青銅禮器中最重要的壹種。其實際意義是盛放或烹飪食物,但其價值體現在禮儀的維護上。壹般用於奴隸主階級的祭祀儀式和宴會,具有區分尊卑的作用,是奴隸主統治權力的象征。文獻記載“帝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壹鼎”。(又有成語“言而有信,問鼎中原,三足鼎立”)
比如司母戊方鼎厚重華麗,充滿神秘感和威懾力。司母戊方鼎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最重的鼎,它有著傳奇的經歷。1939年3月,此鼎在河南安陽侯家莊武官村吳昱瑤家的農田中出土。因為鼎太重太大,很難移動,所以人們想把它鋸下來,然後擡出去,但是只鋸了壹只腳,它就壹直鋸,於是他們就悄悄地把它埋了。後來消息泄露出去,日本人搜尋未果,於是出70萬元買假幣,當地人又巧妙地送了壹個鼎,算是留下了。
抗戰勝利後,1946年6月,大鼎再次發掘,但已丟失壹只耳朵(後補),先存安陽縣政府。同年10月底,時任國民政府主席的蔣介石60大壽,當地駐軍將大鼎作為生日禮物,用專車運到南京,保存在中央博物館籌備處。後來國民黨政府想把這個鼎運到臺灣省,但是太難了,放棄了這個想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此鼎保存於南京博物院,於1959移交中國歷史博物館。現在它成了鎮館之寶。
西周中期以後,青銅器的神秘色彩逐漸淡化,風格趨於簡約,追求古樸典雅之美。如“孟定”,造型雄偉凝重,裝飾古樸。
春秋中期以後,青銅器逐漸成為統治階級的日常用品。青銅器的造型趨於輕巧靈動,裝飾技法寫實,紋飾通俗易懂。比如蓮花鶴方壺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此外,曾侯乙的編鐘是最重要的出土文物,共有56個編鐘,分為上、中、下三層。經測試,每個編鐘不僅能發音,還能發出兩種不同的音,能演奏各種現代音樂,音質純凈優美。這是目前世界上唯壹壹套超大型固定音古樂器,也是世界上保存下來的最古老的樂器,有12個半音。(視頻:曾侯乙編鐘)
秦漢時期,由於鐵器和漆器比青銅器方便,逐漸取代青銅器,青銅器向輕便、精致、實用的生活器皿和觀賞器方向發展,往往以實用與美觀的高度統壹而引人註目。(視頻:青銅工藝)
三。摘要
瓷
教學目的: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中國瓷器是傳統藝術中的瑰寶,代表了中國在世界制瓷領域的高超制造水平,是中國的偉大發明之壹。使學生了解中國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窯變產品的制瓷工藝、造型、裝飾和藝術特點,學會用正確的方法觀賞陶瓷藝術,培養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
教學重點:
1.中國瓷器的產生和發展,瓷器和陶器的區別。
2.瓷器的造型、裝飾、色彩和藝術特征。特色。
3.主要名窯的產品特點。
教學難點:
主要講歷史知識和歷史背景,此外還有對教學內容和教材的簡單介紹,壹些專業術語和相關的歷史文化知識。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具準備:教材、多媒體課件、視頻。
教學過程:
壹、組織教學:(常規)
二。導入:
提問:
1.什麽是陶器?什麽是彩陶?
2.中國古代陶器的造型特點是什麽?
幻燈片放映(通過耳瓶)
問題:這是陶器嗎?應該是什麽?
3.講授新課:(展示主題)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和故鄉,瓷器是中國的傳統工藝美術,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
1.瓷器和陶器的關系
陶瓷工藝是陶器工藝和瓷器工藝的總稱。陶器和瓷器有以下不同之處。
(1)燒制的原料不同;
(2)燒制溫度不同;
(3)陶質疏松,有壹定的吸水性,瓷質致密,不透水。
2.瓷器的發展
原始瓷器出現在商代,東漢至三國是中國瓷器發展極其重要的時期。三國以後,瓷器進入輝煌發展期,南方青瓷,北方青瓷。隋唐時期是中國瓷器的重要成長時期。這時候的瓷器壹般都是高溫燒制,胎質堅硬。瓷器在社會生活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到了唐代,“窯”壹詞產生,象征著瓷器產量的增加。宋代瓷器產量高、質量好,為明清瓷器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元朝,中國的瓷器大量銷往海外。明清時期是中國瓷器業的鼎盛時期,制瓷技術有了很大的進步。胎釉精美,色澤鮮艷,是當時的傑出成就。
3.中國瓷器造型和裝飾藝術的特點。
從東漢到南北朝,中國的青瓷逐漸成熟,但這壹時期的瓷器無論是形制還是紋飾都與青銅器有關。此時瓷器的造型特點是細膩、挺拔,符合當時人們的審美愛好。
隋代瓷器造型有以下特點:
增強了(1)胎體的可塑性和耐火性,使其看起來細膩。
(2)壺壹般為短頸、直口、圓腹。
(3)物體是壹個小平底,底部有壹個圓餅狀的腳。
隋代瓷器常見的裝飾紋樣有幾何紋、花卉紋、動物紋、人物紋,色彩也很豐富。(重點介紹“龍柄白釉象頭壺”)
到了唐代,燒制瓷器的區域擴大,產品增多。青瓷、白瓷和三彩代表了唐代制陶工藝的水平。唐代的瓷器作為壹種商品在海外廣泛傳播。瓷器“自唐起有窯名”,這壹傳統習慣壹直沿用到現代。唐代的瓷器造型多樣,裝飾更加豐富。所用的技法有畫、刻、印、捏等,包括太陽、月亮、花卉、樹木、動物、人物、建築等。五代時期繼承和發展了唐代的制瓷風格,其中濃彩瓷是當時的上品瓷器。五代時期基本形成了壹些重要的瓷窯體系,如定窯、耀州窯、磁州窯等。
宋代瓷業規模大於唐代,名窯眾多,工藝水平超過前代,達到新的繁榮階段。這是本課的重點內容。
其主要標誌是全國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瓷窯體系。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這五大名窯都受到了影響。
“汝窯”窯址在今河南臨汝,宋代屬汝州,故稱汝窯。
“官窯”壹般指官窯廠。
“哥窯”是因為據說南宋時浙江龍泉有兩兄弟燒制瓷器,各有特色。哥哥燒制的瓷器叫“哥窯”,弟弟燒制的瓷器叫“地窯”。
“鈞窯”窯址位於河南蔚縣,古屬周俊,故名。
定窯窯址位於河北曲陽,古屬定州,故稱定窯。
宋代瓷器不僅創造了許多優美的造型,而且在釉色的運用上也為陶瓷美學開辟了新的境界。
在元明清時期,中國的瓷器繼續發展。青花瓷器始於元代,成熟於明代,成為明清瓷器生產的主流。
四。視頻放映
動詞 (verb的縮寫)這節課的總結。
陶器
教學目的:
通過欣賞中國古代陶器,學生可以了解中國制陶技術的悠久歷史和藝術成就。學會用正確的方法欣賞陶器,客觀評價古代藝術品,培養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
教學重點:
1.不同文化類型陶器的造型特征。
2.彩陶圖案的藝術特征。
教學難點:
主要是專業術語比較多,同時涉及到中國古代制陶工藝的歷史,相關的歷史知識和背景,除了簡單介紹教學內容和教材,還有壹些專業術語和相關的歷史文化知識。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具準備:教材、多媒體課件、錄像帶(L50)
教學過程:
壹、組織教學:(常規)
2.介紹新課程:
第壹講——第四講是關於中國的工藝美術鑒賞。
工藝美術通常指美化日用品和生活環境的造型藝術。它不僅是壹種物質產品,還具有不同程度的審美屬性。作為物質產品,它反映了壹定時代和社會的物質生產水平;作為壹種精神產品,其視覺形象體現了某壹時代的審美時尚。
工藝美術分為實用工藝美術和觀賞工藝美術。實用的工藝美術是它的主流。為什麽實用物品也屬於工藝品?因為人不僅要滿足生活的需求,還要外形美觀。買手表的時候,不就是想在同價位的手表中選壹款外形好看,顏色合意的嗎?每個人都想穿舒適漂亮的衣服,用漂亮的衣服打扮自己,以顯示自己的身份、個性、修養和向上的精神面貌。人的這種審美要求制約著日常用品的設計和生產,必須按照適用的尺度和美的規律來設計和生產,這樣才既實用又美觀。因此,工藝美術屬於藝術範疇,既有特殊性,又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是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環境的藝術。
這種實用性和審美性的統壹是工藝美術的本質特征。
中國傳統手工藝品多為歷代工匠手工制作。我們在欣賞它的時候,要結合實用功能去欣賞它的造型之美、裝飾圖案的韻律之美、材料的質感之美、工藝的精湛之美,通過這些美的感受去體會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審美意蘊。
今天,我們將欣賞傳統工藝中的陶器。(展示題目)
1.陶器的出現:
陶瓷工藝是陶器工藝和瓷器工藝的總稱。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先有陶器,後有瓷器。
人類在新石器時代制造陶器,距今約有89,000年的歷史。是人類進化過程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創造。
這是因為,人類第壹次用水和火改變了粘土的形狀和性質,創造了壹種新的材料產品,翻開了科技的第壹頁。人類從實踐中認識到,粘土加水後是可塑的,可能會塑造出壹定的形狀。同時,在長期的用火實踐中,不可避免的是成型後的粘土經過燒制後會變硬,這些都是制作陶器的前提條件。至於陶器是如何發明的,目前還沒有確鑿的證據。總的來說,可能是因為沾有泥土的籃子在燃燒後形成了壹個不漏水的容器,受到了進壹步的啟發。不久之後,成型和燒制的陶器開始出現。特別是隨著人類農業經濟和聚落生活的發展,飲用水的運輸和糧食的儲存都需要這種新的容器——陶器,於是大量出現,成為新石器時代的重要特征,開辟了人類生活的新時代。
制陶技術包括揉法、粘法和泥條板建築法。後來發明了車輪成型的制陶技術,用壹種叫做陶車的簡單機器對陶瓷胚進行修整,制成了漂亮的陶瓷胚。
此外,對陶器的燒制溫度也有要求。早期陶器的燒制溫度相對較低,壹般在600-800℃左右。
2.陶器的造型:
陶器的形狀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抽氣裝置:如“尖底旋流瓶”;
炊具:有鍋、鼎、衛等。
飲器:杯、角、貘(古)、(圭)等。
食物容器:有碗、碗和盤子等。
容器:有壺、罐、甕、瓶、雕像、罐、壇等。
工藝美術實用性和審美性相統壹的本質特征在陶藝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比如當時最常見的陶罐、壺,作為壹種容器,為了使其具有盡可能大的容積,在形狀上具有凸起的特點。但是,陶罐和陶碗的用途並不完全相同。鍋壹般用於儲存和運輸水,而陶碗主要用於烹飪。為了適應這種不同的使用要求,陶罐都是有肩的小口,有的還有長頸,以方便水的運輸、儲存和倒水;陶碗無肩、無頸、大口,方便烹飪和食用。
3.彩陶藝術:
彩陶是中國最古老的陶器。這些彩陶或因造型優美而聞名,或因裝飾圖案豐富而引人入勝,或既有造型美又有裝飾圖案美。這些陶器可以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人類在制作這些最早的生活用具時,就已經按照美的規律進行了創造。當時的人們在使用各種裝飾圖案時,已經能夠熟練運用重復與多樣、虛實、節奏與韻律等形式美規律。
中國的彩陶圖案是用最簡單的點、線、面的幾何圖案來表現壹些被描繪的物體,也就是說用最簡單的平面圖案來造型或表示信號。例如,壹些魚的形狀僅由壹個點和兩個相反方向的弧線表示。這種簡單而具有象征性的特點,反映了中國的先民善於抓住復雜事物的本質並進行高度概括,用最簡單明了的藝術語言表現事物的特征及其與周圍事物的聯系,從而提煉出象征性很強的圖案。
中國的彩陶藝術不是簡單地模仿自然形象,而是充分發揮創作者的想象力,寫出有意味的形狀,使圖案靈活多變。比如先民可以把天上的鳥,水裏的魚,人的臉結合起來,表現出壹種生動的意境,展現出壹種多姿多彩的藝術風格。
(《面魚鍋》簡介)
彩陶制作者非常註重圖案與造型、透視的關系,力求圖案與造型的造型和構圖協調壹致。還要註意彩陶圖案從不同視角產生的不同視覺,從而設計出器物上圖案的部位。非常恰當地展現了民族文化的優雅。
(《舞鍋》簡介)
三。這節課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