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族是壹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為了表達對豐收和神靈的感情,他們通過肢體語言來傳達自己的感情。每當舉行祭祀儀式時,他們總是唱歌跳舞?娛神?給上帝送去美好的祝福,祈求上帝的保佑。
高山族善歌善舞,無論勞動、戀愛、婚宴、節日、祭祀等。由於高山族分支眾多,音樂、歌舞的風格也豐富多彩。
傳統民歌,多為觸景生情,即興創作。有的如山川流水,自然悠揚,有的如擊竹吟玉,淒美動人;是的。比如節奏明快,看起來粗獷、簡約、細膩。
常見的樂器有大鍵琴、弓(方琴)、笛、葉琴(葉)、杵、臀板、竹鼓(鼓剁)、腰鈴、腳鈴、大鍵琴、鼻笛等,在青年男女戀愛中常用來呼喚戀人、傳遞愛情。葉琴其實是壹種闊葉樹的葉子,隨意采摘,含在嘴裏就能奏出很多曲子。杵樂是從米的木杵演變而來的。高山族搗米時,往往在屋內挖壹個窯洞,在窯洞底部放壹塊石板,幾個婦女拿著木杵和米站在四周。木杵敲擊石板,發出鐘聲般的聲音,傳得很遠。後來人們用長短厚薄不同、音調不同的木杵奏出不同節奏的樂曲,與之伴奏的曲子被稱為?謳歌?。用它演奏的音樂是什麽?音樂?。高山族居住的地方很流行唱唱跳跳。梆子也成為青年男女戀愛的紐帶,許多美滿的婚姻都是在梆子音樂聲中締結的。臀板是掛在臀部的壹串竹筒和銅殼,腰鈴和腳鈴是舞者的道具和伴奏樂器。
高山族的舞蹈多為群舞,這與其勞動生產的集體性是分不開的。每次重大活動都有集體載歌載舞的熱烈場面。在歌舞晚會上,人們生起柴火,點上火,圍著火唱歌喝酒。先是十幾個年輕人悠閑地跳著舞,唱著序曲,漸漸地聲音越來越大,偶爾還有歡呼聲。場面很溫馨。平時手拉手跳舞,跳舞的時候腿的動作多,手的動作少。有向前的步伐,向後的步伐,腿部的劃水和不同節奏的踏板動作。隊形左右呈圓形,或向圓心進退,也有單排、雙排、螺旋、龍尾等便於集體合圍的隊形。
有些舞蹈完全來源於勞動場景,如杵舞、獵舞等。高山舞大多沒有器樂伴奏,而是以歌舞伴奏。只有泰雅族有口弦舞,更增添了舞蹈的熱烈場面。舞者完全投入到舞蹈的節奏中,毫不做作,內心的喜悅得到了充分的表達。內在的節奏反映在外在的身體動作上。形成壹種顫動的舞蹈節奏,隨著音樂節奏和舞步的移動,膝蓋自然地有規律地彎曲和伸展,而舞蹈顫動的特點是在彎曲膝蓋時強調向下的動作,有力而有力,這也是他們舞蹈風格的基本特征之壹。
高山族跳舞的機會很多,除了節日和祭祀儀式,還有婚禮、建房、收割莊稼甚至葬禮。高山族的舞蹈種類繁多,各具特色。壹般可分為祭祀舞、酒舞、模擬舞。祭祀舞蹈壹般以部落或團體為單位組織,參加人數從十人到數百人不等,男女皆可參加。男女交叉雙手,組成字陣或環陣,從右向左移動跳舞。跳舞時,幾個唱得好的歌手列在最前面,或者壹個人站在中間當音頭,大家跟著聲音唱跳。舞步很簡單,最常見的有兩種:壹種是右腳先向右跨,右腳後面左腳跟上,上身前後擺動。
酒舞是在室內或庭院飲酒時的舞蹈。壹般是兩三個人並排跳或者四個人成對跳。酒舞的方式比壹般的祭祀舞復雜,有表演的意義。高山族不分男女老幼都會跳舞,舞蹈是高山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
近年來,由於旅遊業的高度發展,許多赴臺遊客前往高山族民俗村或旅遊景點,觀看山民的民俗風情和歌舞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