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功能區已成為中國鐵觀音文化和印偉企業文化的有機結合。印偉以壹家之力打造300年鐵觀音文化展示基地的舉動,再次彰顯了他先做茶文化,再做茶葉生意的企業理念。印偉,壹個古老而又嶄新的名字,超越了鐵觀音的傳說和品牌,被賦予了更深的內涵。保護鐵觀音的根
任何文化都有根,鐵觀音茶文化也是如此。弘揚鐵觀音文化,首先要找到它的源頭。建設鐵觀音文化園是為了保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進壹步推動安溪鐵觀音文化的發展,在數百年茶文化積澱的基礎上,飲茶思源,回報社會。印偉名茶董事長魏躍德說。
在文化公園30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上,幾尊碧霄雕像點綴其中,與石雕、水池等景物相映成趣,巧妙地講述了鐵觀音的來歷:印偉制茶、觀音抱夢、鐵定種怪茶。這裏是神農,嘗過百草,每天遇到72種毒藥,用茶解毒藥;有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的第壹部茶葉專著——《茶經》的作者——茶聖陸羽;烏龍茶的始祖蘇龍;這裏有鐵觀音的產地,魏朔的祖先印偉,還有用來種茶樹的重達1噸的鐵鼎。還有中國第壹尊名副其實的鐵觀音像,重5噸,純鐵打造。
同樣令人驚嘆的還有神農雕像背後的鐵觀音母樹發源地的微縮景觀。多年來,印偉名茶在西平鐵觀音母樹發源地的保護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由於通往其遺址的山路崎嶇,交通十分不便。為此,魏月德特意請來能工巧匠,根據西平鐵觀音發源地大石坑的原始風光,打造了這幅微縮景觀。從廣場上環視全園,幾座建築融合了唐朝的風格和閩南的民俗特色,堪稱唐朝神韻,令遊人眼前壹亮。
真正意義上的飲茶始於唐代。魏越德的祖先印偉是唐代名臣魏徵的第26世孫,所以才有這個圖案。主樓的門廣場也是仿照唐太宗賜給鄭國公魏徵的門廣場建造的。主樓門上的“茶緣”二字,更直接地揭示了魏自古與茶結緣的歷史淵源。大門紅柱上的對聯:魏夢觀音解何處,茶影?
此韻講述了觀音夢的傳說由來。主樓前寫有1723字,暗示觀音釋夢的年份為清雍正元年,即公元1723年。
紀念中國六大茶,即綠茶、紅茶、白茶、綠茶、紅茶、黃茶。壹座六層樓高的茶聖亭矗立在廣場的右側,它的頂層充滿了熏香。走進鐵觀音茶史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壹塊寫有觀音符的牌匾。走廊裏的大理石畫講述了印偉發現鐵觀音和炒鐵觀音的故事。據說有壹年,壹位湖北茶商拜訪印偉公司,無意中告訴嶽薇,他在湖北老家看過壹本關於印偉的漫畫。嶽薇聽後,立即著手,幾經周折終於得到了這本漫畫書。茶史館創建時,專門請來了工匠,將漫畫書裏關於印偉和鐵觀音的內容雕刻在大理石上,讓客人根據雕刻的圖文了解印偉鐵觀音的來歷。
茶史館主要分為三個展區,壹是鐵觀音制作技藝展區,二是鐵觀音文化紀念館,三是茶農器具展區。
在鐵觀音制作技藝展區,可以看到炒制鐵觀音所用的器皿及其演變過程。魏月德是民族烏龍茶(鐵觀音)傳統制作工藝的傳承人,顯示了弘揚這個國家非物質遺產的神聖使命。鐵觀音文化紀念館供奉著瑞香科雕刻的觀音像和古人書寫的閩南第壹茶。紀念館兩側的陳列櫃陳列著人們的生活用具、儲茶用具、飲茶用具等。這些文物有壹定的年代。尤其值得壹提的是掛在墻上的印偉畫像。魏家的很多東西都是文革時期丟失的,後來被魏躍德先生在汕頭做茶葉生意時發現並買下。它有著悠久的歷史。還有壹些麻纖維、帽子、割草機、磨谷機、糧倉、木桶等。在茶農用具展示區,都是農民必備的,尤其是掛在橫梁上的籃子。據說鐵觀音就是在泉州府用這樣的筐挑起來,作為貢品送到京城的。
文化公園的實體工程建設只是文化公園建設的壹部分。在魏躍德看來,打造壹個思想的鐵觀音文化園是他的本質追求。正因如此,魏躍德從文化公園建設開始,就壹直忙於文化公園的對外交流職能。由於他的努力,文化園被提升為我們縣茶文化旅遊的指定購物單位。以魏躍德為主講人的安溪鐵觀音傳統制作技藝培訓學院即將成立。水大,必固;樹大必有根。走在古文化公園裏,魏月德若有所思。
打鐵觀音的牌
如何把企業的管理和文化的推廣結合起來,是魏躍德思考多年的問題。在他看來,鐵觀音文化園的建設既要保護鐵觀音的傳統制作工藝,又要豐富企業自身的文化建設。不僅要保護鐵觀音的根,還要打好鐵觀音的牌。為此,文化園內還精心布置了印偉名茶產品展廳、印偉茶館、園區辦公樓、鐵觀音精制廠等功能區。
當妳步入主樓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壹個寬敞的印偉茶產品展廳。大廳左邊是陳茶室,陳茶室旁邊是名茶形象店。印偉名茶全國連鎖店將以此為樣板,統壹裝修。門楣上掛著茶業大師張天福先生題寫的“鐵觀音世家”幾個字。進門後,鐵觀音創始人印偉的頭像映入眼簾。在大廳裏,前來洽談合作的客商可以壹邊品嘗鐵觀音,壹邊觀看印偉鐵觀音茶藝表演。本次演出依托歷史文化背景,結合安溪鐵觀音的文化特色,經過挖掘整理創作而成,將安溪鐵觀音的茶道精髓體現在優雅的鐵觀音泡制中。
二樓左側是印偉名茶的茶葉加工車間,這是壹個完全隔離透明的加工車間,不斷展示著印偉名茶生產的標準化操作。右邊是印偉名茶的茶樓,分為唐、宋、元、明、清、中華國韻、安溪茶都、西平袁譚、嚴嵩母樹等展區。每個茶館都有自己的特色。縱觀整個鐵觀音文化園,印偉名茶的企業文化恰好與安溪的鐵觀音文化融為壹體,讓人聯想到其近年來的品牌文化建設:2000年,魏躍德在西平旗山印偉鐵觀音壹廠成立鐵觀音研究所,成為茶業專家學者研究鐵觀音的實驗基地;2003年,由印偉名茶主辦的安溪鐵觀音始祖印偉誕辰300周年暨鐵觀音學術研討會在嚴嵩村茶史館舉行。2002年以來,《窈窕公主》、《鐵葉茶館》、《鐵觀音傳奇》等多部電視劇和電視專題片在我縣拍攝,印偉公司給予了大力配合...
不久前,隨著全新的印偉鐵觀音文化園主體工程竣工,在印偉名茶的組織下,幾項重大文化活動相繼展開。其中,旨在宣傳安溪茶文化、茶經濟、茶市場、茶品牌等茶產業成果,解析安溪鐵觀音起源與文化,傳播印偉名茶天地人印偉茶企理念的北大茶文化之旅,以及印偉名茶園的開園,吸引了眾多茶人的積極參與。
壹首簡單朗朗上口的《茉莉花》被國人傳唱多年,連茉莉花茶都從中受益。為什麽鐵觀音茶行銷海內外卻沒有壹首家喻戶曉的歌?深知文化傳播軟實力的魏躍德,也在不斷探索鐵觀音文化傳播的大眾平臺。不久前,他邀請了壹位音樂人創作了《印偉鐵觀音》這首歌,這首歌即將進入全面演唱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