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麽大的人口,2017年的經濟總產值只有1600億,大概相當於中國壹個二線城市的GDP。還沒有蘇州壹個普通地級市高,甚至不如西部的重慶。重慶3000萬人口,還沒有魯南大,比人均產值還要尷尬。
作為地理位置不差,土地不貧瘠的魯南,這點經濟實力真的是遙不可及。其中的濟寧、臨沂、菏澤雖然GDP還能排進全國地級市百強,但無非是人口的積累。這三個城市的人口都超過800萬,在全國地級市人口排名中名列前茅,如果按人均產值計算,都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經濟條件這麽差,短時間內不可能實現發展。只有盡快推進城鎮化的發展進程,才能看到前景。目前魯南五市中,濟寧和臨沂有望脫穎而出,以大城市的規模形成凝聚力和吸引力,帶動整個魯南地區的發展。大城市的帶動作用不言而喻。山東省將魯南地區劃分為濟棗河和日兩個城市群。在這兩個城市群中,濟寧和臨沂勢必將發揮龍頭作用,成為魯南的戰略增長極。
隨著魯南高鐵的建設,五個城市將緊密相連,成為兩小時城市帶。未來應規劃魯南高鐵在日照連接青島,與吉焦高鐵、京滬高鐵山東段壹起形成山東省內環線。加速融合互利,徹底改變魯南經濟不景氣的身份。
魯南的未來,註定是濟寧和臨沂的對決。短期來看,濟寧會領先壹段時間。從長遠來看,臨沂必然成為魯南的中心城市。原因如下。
1.壹個城市的發展,短期看政策,長期看人口。換句話說,只要中國的經濟能夠穩定增長,城市化能夠持續推進,未來城市的人口數量和質量將最終決定城市的未來。濟寧人口800多萬,臨沂1100多萬。從數量上來說,臨沂的日照比濟寧多,和質量差不多差,所以從長遠來看,臨沂的人口占了很大的優勢。
2.目前,在山東規劃的都市圈體系中,魯南分為冀棗-菏澤都市圈和日日都市圈。這種劃分只是純粹行政意義上的,真正的都市圈應該是吉和都市圈(包括滕州)和日日早都市圈。而且濟寧市並不能有效吸附棗莊和菏澤,但是臨沂對棗莊和日照的吸附是實實在在的。日照縣和棗莊市很多人在臨沂買房。
兩個城市的發展模式註定了他們的未來。濟寧是典型的小馬拉大車,就是中心城區太弱,周邊縣區太強,而臨沂正好相反。在當今城市化加速的時代,中心城市越強大,越能吸引人才,越能聚集人口,形成虹吸效應。山東的羊群經濟造成了山東的山沒有峰的現象。雖然濟南終於想通了這壹點,但為時已晚。而且魯南離濟南和青島都很遠,兩個城市都不能有效吸附魯南。所以未來濟南是壹極,青島是壹極,臨沂是世界屋脊,這從山東省未來的規劃也可以看出來。
4.第四點,臨沂未來將成為山東乃至全國的高鐵樞紐城市,魯南高鐵將與濟臨、臨連、京滬二線交匯。屆時,臨沂將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山東南大門,將進壹步提升現在物流之都的稱號。到那時,臨沂的高鐵不僅能促進物流,還能促進經濟,吸引投資。
所以我認為臨沂未來必然會成為魯南的中心城市,與濟南、青島將山東壹分為三,但目前這個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魯南高鐵不會繞過棗莊。如果支線不建,棗莊將直接成為淮海經濟區。以後可能直搗徐州,棗莊被肢解。濟寧的地理位置至關重要,但輻射區域非常有限。他們的下屬縣市沒有吸引力,看似人口眾多,但凝聚力太弱。臨沂確實是未來的發展中心,但是產業不足,地理位置很重要。只要得到省裏的支持,就會發展得特別快。未來誰主沈浮,就看下壹代了。我是滕州人。滕州不是中心,但卻是每壹個老藤縣的中心。這就是文化凝聚力。
人口老齡化,未來萎縮不可阻擋。高鐵時代,5G時代,市場經濟,人口遷移自由。人口自然集中。魯南靠近日早吉河,菏澤有人口有資源。古老的曹州會越來越好。日照,由臨沂衍生的地級市,是魯南兄弟,全國物流中心。下壹步很可能是在日本的合並。因煤而立的兩縣所在地棗莊,面積不大。原來是濟寧的兩個縣,現在變成了壹個縣級市,六個區,壹個地級市。苦於地圖的變化,遷建新城,經濟疲軟,煤炭資源長期枯竭。煤化工是汙染企業,夾在臨沂、徐州、濟寧之間,優質人口大多被三者吸走。大學生沒回來,就靠教育資源吸引自己人,靠資源轉移聚集人口。很有可能回濟寧。濟寧人口多,圈子大,資源多。濟寧人向來聰明。路南將形成三個地級市。不會形成所謂的中心。這樣,取消兩個地級市可以節省不少行政開支。
濟寧的發展壹直在內鬥,不乏有人格魅力和氣魄的規劃者。
講真,魯南的幾何中心在棗莊,但棗莊是資源枯竭型城市,面積小,人口少。現在它工業基礎薄弱,臨沂濟寧經濟發展不錯,但是棗莊的優勢還是在京滬線上,有大運河和兩條黃金通道。如果說靠近徐州,與江蘇經濟交流便利,屬於淮海經濟區核心城市之壹。我相信未來的發展是不可限量的。尤其是棗莊薛城之間的工業園,勢頭強勁,曾經的魯D指日可待。新壹屆棗莊市委、市政府決心實現良好發展。
濟寧沒信心,鎮不住。九州,聖地。濟寧虛弱地說,運河。
棗莊地理條件優越,會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魯南未來的發展前景和方向不是我們這些普通人能決定的。畢竟壹個城市要想有未來,首先要確定壹個城市要發展什麽。
臨沂是市場發展起來的城市,也是江北最大的物流集散地。臨沂的老鄰居棗莊,比臨沂的百貨批發市場有著更早更強的淵源。面對市場,臨沂和棗莊的態度不同,決定了壹個城市的未來。壹山不容二虎。臨沂的大市場發展起來了,曾經輝煌的棗莊的大市場煙消雲散了。
臨沂比棗莊更堅定走市場之路。要想維持大市場,就要做好產品的配套。臨沂能發展成為魯南最大的城市,大市場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臨沂的工業基礎,依托市場發展,從低端到現在的產業升級轉型,都是圍繞營銷展開的。如果有壹天,即使市場不存在了,臨沂的工業基礎也會提高,競爭力也會加強。
日照作為沿海港口大市,理論上應該發展成為山東第三市,最起碼應該成為魯南最強。其實日照的經濟實力只比棗莊強壹點點。
日照沒有發展起來有很多原因。畢竟壹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港口是未來,產業是基礎,日照成立時間短。過去沒有靠行政手段發展的模式,只能靠自己慢慢積累。
說起棗莊,理論上棗莊是魯南最有潛力的城市。畢竟在改革開放初期,棗莊這個有交通優勢的城市完全有機會成為魯南第壹城。
也許是煤炭資源讓棗莊的日子過得太安逸,壹次次錯失發展提升的機會。
至於其他原因,也許是我們的創造能力和思維邏輯落後了壹步。直到煤炭資源優勢消失,棗莊才開始重新認識自己,調整產業結構。
濟寧是魯南的重點城市,濟寧主城的軟肋是偏離交通要道。
濟寧是魯南高科技企業最強的城市,也是對煤炭資源依賴最大的城市。
即便是現在的魯南高鐵也無法提升濟寧在魯南的中心地位,但是濟寧在省內的待遇明顯高於魯南其他城市,這也是濟寧未來發展的基礎。
濟寧未來的發展方向可能是魯南最大的高科技企業聚集地。
歸根結底,魯能沒有壹個城市能帶動魯南的發展。臨沂和濟寧周邊是市場和高新技術,日照有港口。未來發展的機會肯定是最多的。至於棗莊,只能考慮產業創新轉型。
魯南未來的發展要以臨沂、濟寧為重點,做大做強,撬動整個魯南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