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皇五帝時代,龍不僅被神化,著名的領袖也被神化。比如伏羲的祖先是雷神(龍),有龍身和頭。《北唐書·朝義表》說:“太昊蛇(龍)頭”。《道史·後記》說伏羲是“牛頭的龍”。考古發現的畫像石、壁畫、帛畫、銅鏡大多有伏羲、女媧的形象,都是蛇頭(龍)。《左傳》說:伏羲太昊“以龍主之名,故為龍師”。神農氏末代皇帝炎帝在《有霧》詩中說自己是“龍頭,面如蛟龍”。對中國古代歷史影響最大的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以及夏商周的祖先,他們與龍神交織在壹起,對後世龍文化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史記·天官書》說:“軒轅黃龍式”。竹書編年史說,顓頊的母親叫女樞,她和龍交了朋友,生下了顓頊。《路史·舒威紀》註:“(顓頊)長臉枯。”甲骨文中有“高祖逵”的記載,本山認為“高祖逵即帝嚳”。《說文》說隗如龍。《竹簡年譜》說:“瑤母慶感赤龍,四月生於。”路史筆記|帝堯碑上說:堯為“龍顏,孫角,八色三只眼”。《竹簡編年史》說:帝舜是“龍臉大嘴黑”。以黃帝為首的五帝都是龍神的化身,他對龍文化的發展起著關鍵作用。
比如《山海經》裏有335座有龍神的山。每座山的總行程約4000公裏,可想而知占地面積有多大。《山海經》和《大荒經》記載了很多國家,很多國家都有龍神。其中有馬龍、鳥龍、魚龍、青龍、紅龍。有的叫“四鳥”,其實是熊、黑虎、豹子,屬於變異的龍。夏族的近代祖先是金和。據歸藏凱奇說,槍“化為黃龍”。大禹的母親是“休斯”,意思是壹條長蛇。列子黃帝說:夏後氏是壹條人面蛇(龍)。商朝的始祖是“高祖隗”,也有人說隗是龍。商代出土的器物中,有饕餮龍、盤龍、屠龍、屠龍、魚龍等圖案。《史記·匈奴列傳》說:匈奴酋長“五月在龍城開會,祭祀祖先、天地、鬼神”。《索隱》引用崔的話說:“在西方,胡總為龍神辦事,故名‘龍城’。古代的百越人廣泛分布在中國南方的兩廣地區。據《淮南子太世家》許慎註:“越人視刺皮為龍,故尊之。”《漢書·地理誌》前應註:“(越人)常在水中,故斷其發,身文如龍。所以,沒有傷害。“《後漢書·西南夷傳》說:哀牢人,“形形色色,畫身如龍。"
龍文化在現代民族中的反映:畬族:狗叫龍狗,大衣、帽子、手杖都是用龍狗的標誌做的。每年祭祀祖先時,都要唱《高帝之歌》,又稱《龍帝之歌》。在古代,苗族和畬族壹樣,信仰龍狗。現在的苗族人每年在慶祝豐收的時候都會舞龍。苗族節日中有“龍舟節”。壯族的文身圖案很多,主要有鱷魚、蛇、雲雷紋等,都是龍的圖案。壯族人信仰的神很多,有蛇、熊、鱷魚、狗,都屬於龍系。春節期間有舞龍燈的節日活動。在高山族和瑤族民間流傳著許多美麗的龍的傳說。黎族,原屬百越族系,也有文身習俗和畸形的龍崇拜。節日期間,仫佬族男女老少都會參加打龍燈的活動。京族民間流傳著樵夫救龍王的故事。彜族的圖騰信仰有:龍、蛇、狗、虎、雞等。白族信仰龍玉、雷公,祖先有龍、蛇、熊、馬、豬。哈尼族用十二生肖記錄日子,包括“龍日”和“蛇日”。在農歷十月的第壹個龍日,祭祀樹被祭祀。哈尼圖騰在龍系中包括蛇、狗、虎。傣族圖騰信仰龍蛇,每年潑水節都會舉行賽龍舟。彜族的圖騰信仰有龍、蛇、狗、馬、魚、熊。納西族的圖騰信仰有蛇(龍)、虎、豹等。阿昌族有玩青龍的舞蹈,有《創世紀》中史詩龍的故事。怒族的祖先是蛇(龍)和蜜蜂的後代。德昂族祭祀神靈中有“龍神”。他們視“龍女”為祖先。獨龍自稱“獨龍”,外國人叫它“龍”。基諾族最重要的節日是“祭龍”。布依族有龍,圖騰信仰有龍、魚、牛。侗族人民在湖南通道上修建了著名的“斯隆橋”。其圖騰信仰包括龍、蛇、狗等。它的建築和壁畫包括龍的雕塑和圖案。水族有舞龍的故事。元朝統治時期,蒙古人崇拜龍,甚至壟斷龍。滿清,在沈陽故宮和北京故宮,簡直就是龍的海洋。在世界各地的寺廟和文物中都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龍紋。韓國壁畫上有許多龍的形象。赫哲族人認為雨是天上的龍神造成的。達斡爾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的節日與漢族類似,信仰有雨神、雷神、水神、彩虹神,都是龍神的同義詞。藏族和密宗民族都有豐富的龍文化。漢族的龍文化豐富多彩,居各民族之首。
龍文化在帝王階層非常突出。商朝的於霞和高祖嗣都是龍的化身。周文王是“龍面虎肩”,周和秦始皇用的玉璽是“龍虎扣”。秦始皇統壹六國後,稱始皇帝為“祖龍”。漢朝開國君主劉邦在《史記》中被記載為赤龍。在東漢時期,劉秀夢想騎著龍上天成為皇帝。三國時期,劉備、孫權、曹丕都搞過“見黃龍”的傅銳,說明他們應該是天註定的。南宋的梁武帝,齊的蕭道成、蕭炎,隋文帝,唐朝的李淵、李世民、李隆基,侯亮的朱溫,後周的郭威等。,都編造了龍的故事來為皇帝的寶座制造輿論。歷代皇帝的稱號,如漢高祖宣帝的黃龍、東漢公孫述的龍興、三國關武的黃龍、魏明帝的青龍、後趙的青龍、後燕的青龍、夏赫連波波的龍勝、唐高宗的龍碩、唐中宗的神龍等。其中有漢族皇帝、少數民族皇帝、大壹統皇帝、偏安皇帝。都用“龍”字作為標題。從西漢到明清,中國兩千多年的皇帝都把龍視為皇帝和皇權的象征,把自己打扮成真正的龍帝。尤其是宋元以後,帝王們壟斷了龍文化,“龍為獨尊”、“皇帝獨尊”,以政令的形式規範整個社會對龍文化的使用。
龍文化在科學、文學、藝術、政治、宗教等方面也非常突出。《周易》最早的占蔔是關於龍的。《詩經》中的李周東關二考公基車人、商松、周松、松露都提到了龍旗。《左傳》中提到了“畫龍”。王充的《論衡》是專門寫龍的。張衡制作的“候風地動儀”外觀是龍的形象。《淮南子》壹書中提出了“龍生萬物”的理論。白居易寫了《祭龍》《賦至黑龍潭》。北宋大科學家沈括也在《孟茜碧潭》中講述了龍的故事。南宋陸遊在《夏記》中認為龍能降雨。儒釋道各種書籍和很多野史中都有關於龍的故事。歷代畫家、雕塑家都有關於龍的作品流傳下來,如:舞龍、龍躍馮明、走龍、虎坐龍盤、龍躍、龍魂、龍吟虎吼、龍眉鳳姿等。人們的生產生活中有無數的表達,天文、地名、動植物,都是用龍字來概括的。
龍文化雖被歷代統治者壟斷,但仍在民間有著豐富的基礎,形成了強大的民間文化,流傳至今。例如,在元宵節的第壹個月的第十五天,到處都有舞龍燈的習俗。農歷二月初二是“龍擡頭節”。端午節是農歷五月初五,也是壹個“龍舟節”。許多地方都舉行龍舟比賽。民間有“六月六絲節”,又稱“龍衣節”。民間舉行各種各樣的“社火”,有“耍龍燈”、“玩活龍”等歌舞活動,也有“劃龍舟抓鴨子”、“速度賽艇”、“拔河比賽”等活動。全國各地都有龍王廟或河廟,廟裏的主神是龍神。民間傳說中還有四個龍王,都是他所管轄地區的首領。我們不敢得罪龍王,因為龍王掌管著所有的旱澇。龍的傳說遍布民間,不僅是漢族,很多少數民族也有。有龍字的地名應該有壹萬多個。我不知道中國有多少人有龍的名字。十二生肖中有龍有蛇,蛇叫龍。每個人都有壹個動物標誌。中國人口已經達到6543.8+0.3億,其中屬於龍的有6543.8+0億多,屬於小龍的有6543.8+0億多。屬龍的人加起來有兩億多人,分布在各個家庭,與其他生肖串聯。多麽有趣的龍牌文化。從今天的社會來看,有多少商店、公司有龍的名字,有多少商品有龍的文字,有多少書籍、期刊、壁畫、雕塑有龍的形象,已經無法統計,但卻隨處可見。總的來說,中國真的是壹個龍的國家。
龍文化歷史悠久。它滲透到各民族,從帝王階層到民間,從天象到地理,從正史到野史,從雕塑繪畫到詩詞歌賦,從各種建築到器物服飾,從語言詞匯到傳說故事,從祭祀到節日。可以說,古往今來,龍文化覆蓋了中華大地,是民族心理素質的組成部分。“龍的傳人”不可能是壹個科學概念,但卻是民族凝聚心理的認同。龍的形成本身是多樣的,定型的龍形象是多重元素的組合,是藝術的巧妙處理,是大融合、大團結、大統壹的象征。民族心理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它將昂首翺翔,翺翔太空,向世人展示它壯麗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