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雪景圖》是黃秋園山水畫的代表作,在中國冰雪山水畫史上具有裏程碑式的意義。在傳統山水畫中,冰雪的表現方式只有兩種:加粉和留白。似乎沒有辦法表達冰雪。黃秋園在生活中發現,太湖的石頭薄、透、漏、皺,很容易被畫出來。因此,他結合傳統的繪畫方法,創造了獨特的表現冰雪的頭骨石。這幅畫就是以此為基礎,表現深秋初雪後的山川大傑作。
作者擅長畫大圖,畫得越大越能看出他在管理構圖和結構方面的過人能力。這部作品的特點是山峰高聳,氣勢磅礴:山川、樹木、房屋、小橋、瀑布、流水泉、主次、起伏、呼應、背影、匯聚、若隱若現、輕重、虛實。景物繁而不亂,跌宕起伏,左右前後交錯,神韻壹致,使彭謹慎而不失空靈。整幅畫采用骷髏頭畫法,多在淡墨的位置,營造出壹種晶瑩剔透、明亮冷峻的山野氛圍。古木由郭的蟹爪法變化而來,枝椏更密,在間奏中更見精湛技藝。四周被淡墨覆蓋,成為寒山煙林的意境。只有畫中的人物、房屋、楸樹,才能增添壹點生活氣息,比如美麗建築中的仙境般的夢境,現實中可以居住和遊覽的山林。是中國繪畫史上獨壹無二的冰雪山水畫。
畫《忘歸圖》
這幅畫是黃秋園的米語沈懿風格的代表作品。像黃秋園的大部分作品壹樣,畫面幾乎是方形的,構圖飽滿現代。作品充分展現了中國畫的筆墨精神,在整幅畫中加強了水墨的韻味,更多地運用了蓄墨的方法。作者吸收了黃的積墨方法,但又有所變化和發展。首先,他沒有使用宿墨。他認為宿墨雖然可以增加畫面的深度,但墨色渾濁、暗淡,不適合達到他所追求的蔥郁效果。這裏他反復用幹、濕、濃、淡的墨,層層疊疊,縱橫交錯。近巖的樹和遠山的草常被重墨喚醒,以增加層次感。有些墨線反復勾畫,或繁而不亂,或亂中求實。隨處可見筆,源頭是墨,蔥郁空靈。貫穿全面,整體感強,氣勢磅礴,意境深遠,是壹個點與線的交響樂世界。發展了王蒙、龔賢、黃所依賴的山水畫,並確立了自己的實踐。
這幅畫在意境的表達上尤為突出。畫中巖石、樹木、茅舍相互掩映,層次分明。巖石的筆觸粗糙、厚重、蔥郁、成蔭,或遠處雲霧繚繞,或近處景物潤澤蔥郁。壹個隱士帶著他的工作人員獨自行走,尋找隱居和好奇心,但陶然忘了回來,這使人想到出生。畫中的房屋、浮雲、流泉、秋樹、小路,完全是栩栩如生的眼睛,能使作品靈動起來,體現出山川秀美、草木蔥郁、靜謐空靈的藝術效果。元秋先生的山水畫從傳統出發,希望創造出強烈的個人風格。擅長山水、工筆、寫意;水墨能與青綠結合,其境界畫技現代才有。而且他是壹個打工的,花鳥蟲魚,又能擅長詩詞書法,欣賞古代書畫,還有業余政論,修養全面。在他的山水世界裏,沒有南北之分,沒有文人與書院之分。他用“北宗”的各種手法和技巧,探索“南方人”的心性,培養“南方人”的心性。南北朝時期的董源、郭、李成、王蒙、黃,院體派的戴進、、、夏圭,畫家兼文人的倪瓚、石濤、、龔賢,都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成功的體現。
晚年,黃秋園先生創立了區別於歷代名家的新技法“求遠團”,並編著了《中國山水畫傳統技法》壹書。
黃秋園堅持中國畫藝術的價值精神,成功地繼承了中國國畫的傳統精髓。他大膽探索,獨樹壹幟。
晚年,他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自成壹體的、具有現代美學意義的詞匯。黃秋園,壹種新的藝術手法“秋元團”,在冷漠中獲得了主體的自由,找到了創作的空間。他的人格魅力,如同他的精美畫作,與日月同在。現在黃秋園的畫已經在世界各地出版,他淡泊寧靜的高貴品格必將和他的畫壹起展示給世人。世界知道元秋先生,他的遺作於1986年在中國美術館展出,這是他去世的第七年。當時全國畫壇驚呼:“黃秋園被奇跡般地發現了”,“黃秋園是當代國畫大師之壹,很有成就和特色。”從他生前對藝術默默奉獻,在家鄉並不出名,到他65歲去世,舉世矚目。這位住在江西的畫家的確是個怪人。
李可染先生曾在參觀完畫展後對長子黃說:“我很欣賞黃先生的畫,想用我自己的壹幅畫換黃老的壹幅。”他還親筆題寫後記:“黃秋園先生的山水畫有西施筆墨之渾圓,石濤意境之清新,王蒙布局之疏密,英文之典雅,絕無僅有。天蒼茫,雲卷紙滿,氣象萬千。當二石和喬杉活著的時候,他們會感到驚奇的!”這種評價很少見。
氣功也有標題:“元秋劍璧偉人,比張騫石濤更近;初夏窗開,海天如鏡映霜。”臺北出版的《現代十大名家書畫選》將與吳昌碩、齊白石、黃、徐悲鴻、、潘天壽、張大千、傅抱石、石魯並列。黃秋園的畫作成為中國美術館、中國畫研究院等地的珍貴藏品;他教學生的素描也成為中央美院長期的示範教材。
1987,元秋先生被中央美術學院聘為名譽教授。元秋先生被中國繪畫研究院聘為名譽院士。1987年中,江西省委宣傳部、江西省文化廳決定批準在南昌建立黃秋園紀念館。江西省人民政府和南昌市人民政府先後將黃秋園故居和黃秋園臥室列為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在人民美術出版社和臺灣省錦繡出版社聯合出版的《中國大師藝術周刊》上,被列為晉、唐、宋、元、明、清至近代中國百名藝術家。黃秋園壹生對繪畫的熱愛可以用“癡迷”來形容。據黃說,每天除了工作、吃飯、睡覺,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繪畫上。他瀏覽古今名著,刻苦寫作,尤其喜歡西施、石濤等名家的作品。他秉承中國畫藝術的價值精神,繼承中國畫的傳統精髓,大膽探索,獨樹壹幟。其中,他最好的風景畫是從傳統入手,創造了壹種帶有強烈個人風味的風格。壹些評論家認為,黃秋園的山水世界沒有南北之分,也沒有文人與學院派之分。他以“南人”的心態探索“北宗”的各種技法,自然表露心跡。
著名畫家魯迅在參觀江西南昌黃秋園紀念館時,曾寫下壹首古詩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其中壹位寫道:“詩畫真,人品藝術流向清華。”魯迅認為黃秋園是壹位非常全面的中國畫家,擅長山水、花鳥、書法等。他既有石濤等名家的風格,又懂得如何走出名家的風格,形成自己的藝術特色。“黃秋園在繪畫藝術上花了很多時間,他能夠專心於自己的創作,這是非常令人欽佩的。”魯迅說。壹些評論家認為,黃秋園最大的成功在於他的晚年,如《江山雪》等名作。這些畫以特殊的方式創造的景觀結構,形成了壹種精致獨特的景觀風格,具有自己的語匯和現代審美意義,不僅令人驚嘆,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藝術獨創性。
仔細觀察黃秋園使用的這種方法,可以發現它比前人創造的方法更復雜,更精確,是壹種不同於歷代名家的新技術,因此後來被稱為“元秋推”。這幅《秋園團》的出現,更加確定了黃秋園在中國繪畫史上的地位。正如董其昌所說:“壹切偉大的事物,必在畫中精彩。”遺憾的是,黃秋園死得太早,體現這種方法的作品並不多。
黃秋園去世後,他的繪畫、小說、詩歌等文學作品逐漸被人們所認識,並得到藝術界的認可。20世紀80年代,黃秋園遺產展覽先後在江西、山東、陜西、北京、上海、香港等地舉辦,北京掀起“黃秋園熱”。1986著名畫家李可染對黃說:“我很欣賞黃先生的畫。”他還親筆題寫後記:“黃秋園先生的山水畫有西施筆墨之渾圓,石濤意境之清新,王蒙布局之疏密,英文之典雅,絕無僅有。天空遼闊,雲朵滿紙,天氣迷人。當二石和喬杉活著的時候,他們會感到驚奇的!”這種評價出自李可染這樣的大師之口,實屬難得。
如今,黃秋園晚年主編的《中國山水畫傳統技法》壹書已成為中央美術學院和其他藝術院校的教材。人民美術出版社和臺灣省錦繡出版社也出版了黃秋園的作品。“父親生前沒有見證他在藝術上的贊譽和成就,但令人欣慰的是,他的作品沒有被埋沒。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藝術軌跡建造了壹座豐碑。”黃感慨道。黃秋園的山水花鳥都很精美,但他仍然是中國山水畫的大師。他的山水畫從傳統出發,創造了強烈的個人風格。黃秋園的山水畫以大取勝,在構圖和布局上往往百折不撓。整幅畫筆墨飽滿,點線密度大,不留空白,所謂上無天,下無地。它的布局在中國現代畫家中是無與倫比的,但密集的地方又透露出濃淡的靈氣,所以它以“滿天繁星”的畫風享有最高的聲譽。黃秋園的山水世界沒有南北之分,也沒有文人與學院派之分。他學石濤,有自己的面子。他的技法集合了古人的成果,形成了自己的詞匯。他在濃墨重彩的雲霧中寫出了傳統文人“遠離山河而居,冷眼過江”的狂放隱晦之情,使他的畫具有了現代的審美意味。他可謂是上個世紀借古開今的偉人。
在2005年春東方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的“金融與收藏”拍賣會上,黃秋園的山水作品《山居圖》十分搶眼。這幅畫具有黃秋園突出的藝術特色。這幅畫創作於陳冰(1976),這位適時的畫家已是暮年。《用元人的筆墨傳達宋人的山川山谷》這幅畫構圖密集,線條點綴,富有管理,繁而不亂。畫中人物雖小,但仍能形神兼備,沒有絲毫懈怠。筆觸隨意、自然、輕松、多變;石造型用粗墨勾線,淡墨禿刷點青苔,而淡墨線斷用焦墨石點,集粗墨、淡墨、斷墨於壹體;在山頂上,省點,在陰面上,應用繪畫的方法;畫面不強調空間的縱深,以骨法取勝,是不可多得的藝術傑作。
黃秋園晚年的風景畫有兩個顯著的特點。壹種是接近宋代的,山山水水,骨骼堅實,筆法含蓄,不強調畫面的空間縱深,反復鬼臉,形成壹種現代感,他做出的雪景特別漂亮幹凈。另壹種筆法遠勝於元人,而且山川幽谷雄奇錯綜,植被豐富多變,仿佛有壹種靈光在雲煙蒸雲中閃耀,從中可以看出他對傳統山水的理解已經達到了很高的境界。黃秋園還創造了壹種不同於歷代名家的新技法“秋院團”,並編著了《中國山水畫傳統技法》壹書。黃秋園在中國書畫界有“當代陶淵明”之稱,作品格調較高,娛樂性的東西很少,所以現在能看到的黃色的東西大多是精品,他存世的作品數量很少,只有400件左右,其中1/4是畫。
近年來,他的畫作在拍賣市場上價格不斷攀升,成為中國近現代書畫的“藍籌股”,受到各界藏家的追捧。目前其作品平均成交價為每尺42000元,在現代畫家價格指數中排名第20位。在拍賣市場上,價格還在上漲,百萬元以上的作品很多,值得藏家關註。
1989年,也就是黃秋園逝世10周年,港方正式掛牌出售黃秋園作品,成為國際藝術品拍賣。當年賣出的第壹幅3×2尺豎景《雲山的秋天》達到18萬港幣,另外兩幅較小的作品也是4-6萬港幣。1991年3月,隱居深山的大立軸(175× 68.5cm)圖達到25萬港幣,當年9月,另壹幅西山草堂漲到28萬港幣。
2003年6月底5438+065438+10月中國嘉德拍賣會上,山居圖63.8萬元;上海崇遠拍賣5438年6月+同年10月的《唐朝的壹個官員》拍賣,花了57.2萬元。
2005年,榮寶拍賣公司在春季拍賣會上展示了幾件黃秋園珍品。《仕女圖》成交價654.38+06.5萬元,《蓬萊仙境》82.5萬元,《瀛臺春色》60.5萬元,《雪景圖》68.2萬元。
2006年,《十宮圖》在北京拍出253萬元的天價,首次突破200萬元大關。
2007年,鞏俐《春晚圖》在廣東拍賣會上以638萬元成交,創下黃秋園作品的新高。
雖然黃秋園的作品價格漲幅很大,但他的作品價格漲幅遠遠落後於其他人。特別值得壹提的是,2010,北京師曠國際推出“黃秋園作品專場拍賣”。結果55件作品成交率只有56%,成交金額856.24萬元。應該說,拍賣結果並不盡如人意。
但是,筆者堅信,金子總會發光。作為繪畫大師,黃秋園目前的市場價格在藝術個性、成就和作品存量方面都被低估了。隨著藏家對黃秋園藝術價值的認識,其作品的價值將會回歸。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