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提起山西面食,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刀削面。由於適口性強、制作方便,刀削面從山西省的數百種面食中脫穎而出,成為人們所熟知的山西面食品牌。
山西省烹飪協會有關專家說,山西刀削面在國內各大城市已比較普及,在日本、韓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也都有“山西刀削面”的招牌。
據介紹,山西刀削面已有數百年歷史,因在制作中全憑“刀削”而得名。刀削面對和面的技術要求較嚴,水、面比例要求準確。其制作使用的刀,也不是普通菜刀,而是特制的弧形削刀。削出的面條以細、薄、長聞名,形似柳葉。刀削面內虛、外筋、柔軟、光滑,入口外滑內筋,有著很好的口感。
山西刀削面的特點還在於其鹵汁,也就是俗稱的“澆頭”和“調和”。專家稱,刀削面的調料壹般分為炸醬、打鹵、煎炒、氽鹵等,有幾十種之多,平時人們食用的以西紅柿雞蛋、肉醬等四五種為主。這些調料講究葷素搭配,如果吃時再加上山西老陳醋,不僅味道會更加鮮美,而且更具有養生功效。
山西刀削面在山西省有著非常廣闊的群眾基礎,不僅是飯店、賓館等中高檔餐飲場所的主食,就連很多家庭主婦都有著刀削面絕技。
奶茶是新疆少數民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飲料。哈薩克、蒙古、維吾爾、烏孜別克、塔塔爾、柯爾克孜等民族都非常喜歡喝奶茶。他們常說:“無茶則病。”又說:“寧可壹日無食,不可壹日無茶。”
新疆奶茶
新疆各少數民族酷愛喝奶茶並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在牧區和高寒地區肉食較多,蔬菜很少,需要奶茶來幫助消化,這是其壹;冬季寒冷,夏季幹熱,冬季大量飲奶茶可以迅速驅寒,夏季可以驅暑解渴,這是其二;其三,牧區人口稀少,各個居民點之間距離較遠,外出放牧或辦事,口渴時不容易找到飲料,離家前喝足奶茶,途中再吃些幹糧,可以較長時間耐渴耐餓。
奶茶的原料是茶和牛奶或羊奶。奶茶的壹般做法是:先將磚茶搗碎,放入銅壺或水鍋中煮,茶燒開後,加入鮮奶,沸時不斷用勺揚茶,直到茶乳充分交融,除去茶葉,加鹽即成。但也有不加鹽的,只將鹽放在身邊,根據每個人的口味放入鹽量。
在少數民族家中喝奶茶有許多講究,客人中年紀最大的坐首席,遞茶時也先遞給他。妳喝完第壹碗奶茶,如果還想喝,則把碗放在自己面前或餐布前,主人會立即接過碗給妳盛第二碗;如果不想喝了,則用雙手把碗口捂壹下,這表示已喝夠了。如果妳不懂規矩,而老是把碗擺在餐布前,好客的主人就會壹直不斷地為妳添奶茶,直到妳“求饒”時為止。當然,這只是壹個玩笑,如果您確實不想再喝時,用手勢表示,主人也是會理解的。
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立冬與冬至的食禮
11月7日(農歷十月初三)立冬;12月22日(農歷十壹月十九)冬至。立冬的意思:立是建始;冬,終也,萬物收藏。立冬後46天,“中藏之氣,至此而極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至,不是“到”的意思,而是“至極”意,俗話說到頭兒了。
古人有在立冬看氣象、蔔冷暖的說法,如“立冬晴,壹冬淩(嚴寒意)”;“立冬陰(陰雨),壹冬溫(暖冬)”。從立冬起,“水始冰,地始凍”。而到了冬至,則陽生,即陽光直射位置向北部移動。老天津衛說:“冬至起,壹天長壹抄。”意為白天漸長。
在食俗方面,《天津衛誌》和《天津縣誌》,對立冬沒有說法;對冬至,則說是“食餛飩,繪消寒圖”。而在民間,特別是河東水西“老天津衛”聚居地,立冬則有吃倭瓜餃子的風俗。
立冬時,到市場買倭瓜,已很稀見。這種倭瓜是夏天買的,存在小屋裏或窗臺上,經過長時間糖化,做餃子餡,味道既同大白菜有異,也與夏天的倭瓜餡不同,還要蘸醋加爛蒜吃,才算別有壹番滋味。
立冬為什麽吃餃子?因我國以農立國,很重視二十四節氣,“節”者,草木新的生長點也。秋收冬藏,這壹天,改善壹下生活,就選擇了“好吃不過餃子”。我讀書不多,是從農耕社會風俗理解這壹點的。同時,古代認為瓜代表結實,所以《禮記》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說法。
冬至,中國古有“冬至節”的風俗。冬至也叫“過小年”,百官向皇帝朝賀,民間互相拜賀、宴請。普通百姓則食餛飩,象征咬破混沌天地,迎來新生。天津人則吃“冬至面”,謂面條長長,祝白晝壹天天長了。
中國的節氣是農耕風俗的載體,歷史過去了,留下的是文化。節令風俗實際是農俗文化(食俗也是其中之壹)。在現代生活中雖然已無實際意義,但增添了生活情趣。美國有的節日,就以南瓜或玉米為祝賀內容,遊行於現代化的紐約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