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層社會的人心胸寬廣,下層社會的人心胸狹隘,已經成為壹種趨勢。深的衣服有隱藏身體的意思。它們是國內文人階層的便裝和庶人人的禮服。它們是男女通用的,可能形成於春秋戰國之交。深衣的剪彩很獨特,衣服和襯衫連在壹起。制作時,上下切開,中間有縫。它們的使用範圍最廣,隆重程度僅次於對朝服裝。
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頒布胡夫令,推廣“胡夫騎射”。胡夫指的是當時“胡人”的裝束,與中原脫下外衣的戴博大相徑庭。特點是長及膝的衣服,腰間系壹條果洛帶,帶掛鉤和靴子,方便騎射活動。
2.秦漢時期
與春秋戰國時期相比,服裝的材質更加豐富,深服也有了新的發展。西漢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和西漢元壽四年(公元前119),張騫兩次奉命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國與西方國家的陸路通道。在整個魏晉隋唐時期,成千上萬的絲綢源源不斷地出口,歷史上稱之為“絲綢之路”。由此,中國服飾文化向世界傳播。
3.隋唐時期
中國因分裂而統壹,因戰爭而穩定,經濟文化繁榮。服裝的發展,無論是材料還是款式,都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輝煌景象。隋唐時期最流行的女性服飾是裙裝,這是唐代女性的主要著裝風格。隋朝和初唐時期,女子短裙都是小袖,長裙緊身,高腰,壹般在腰部以上。
有的甚至紮在腋下,用絲帶系住,給人壹種俏麗纖細的感覺。中唐的裙子比初唐的寬,其他的變化不大。隋唐時期的女子衣著考究。從宮廷流傳下來的“半臂”有雙排扣、套頭衫、翻領或無領的款式。袖子齊肘齊腰,系壹條小帶子作為胸。因為領口很寬,穿的時候露出上胸部。
半臂持續了很久,後來男人也戴了。當時還流行壹種長圍巾,是用薄紗做的,上面有銀花或金銀粉畫的花。壹端固定在半臂的胸帶上,然後搭在肩上,纏繞在手臂上,所以叫絲。女裝男性化是唐代社會開放的表現之壹,女性穿男裝在當時是壹種時尚。
4.宋代的服裝宋代的男裝大體上沿襲了唐朝的風格。壹般人們穿著有領子或圓領的長袍,在做事情的時候,把衣服塞在腰帶上。衣服是黑白相間的。當時,退休的官員和文人經常穿著壹種雙排扣長衫,稱為“直夾克”,袖子很大,袖口、領口和襯衫角都有黑邊。
頭上戴鬥笠,叫東坡巾。宋代女性的著裝是上穿窄袖短上衣,下穿長裙。通常,他們穿著小長袖外套和雙排扣夾克,很像今天的背心。外套的領口和前襟繡有美麗的花邊。男裝:加冕禮,宋朝開始減少加冕禮的種類,大典時穿非加冕禮服的情況經常出現。
在宋代,皇室的衣服上有特殊的裝飾,稱為方心曲領。公役,宋代以官役為公役。女裝:禮服,其服裝顏色與唐代大致相同。長袖、長裙、長衫都是常見的衣服。
5.元朝
中國歷史上是壹個民族融合的時代,服飾也充分體現了這壹特點。元朝開國皇帝成吉思汗於1206年建都,滅西夏、金後,民族構成以蒙古族為主。到了元代,由於民族矛盾尖銳,紡織業和手工業遭到極大破壞。宮廷服飾制度早已延續到宋式。
直到元英宗l321才參考了古代的制度,制定了“質陽服”制度,被漢人稱為“單色服”或“質陽服”。這是壹種繼承了漢族,又具有蒙古族特色的服飾體系。元代女裝分為貴族和平民兩種風格。
貴族多為蒙古人,穿著毛皮大衣,戴著帽子作為民族服飾。服裝上廣泛使用貂皮和羊皮,款式多為寬袍,袖口窄,袖子寬。因為衣服又長又拖地,妳老婆出門遊玩壹定要有奴才牽著。此袍肩部有雲肩,即所謂“金繡雲肩玉纓”,十分華麗。
作為壹件長衫,面料質地非常考究,采用大紅色織金、織錦、天鵝絨和非常長的毛氈面料。當時最流行的顏色是紅色、黃色、綠色、棕色、玫瑰色、紫色和金色。?元代平民婦女穿半臂漢族裙,頗為流行。漢服的樣子經常出現在宮中的舞者身上,唐代的窄袖衫、窄帽也保留了下來。
6.明清兩代
明代以漢族傳統服飾為主體,清代以滿族服飾為主流。兩代上下階層的服飾都有明顯的檔次。上流社會的官服是權力的象征,歷來為統治階級所重視。自唐宋以來,長袍和黃色壹直是皇室專用。自南北朝以來,紫色最為昂貴。到了明朝,因為皇帝姓朱,朱被視為正色。
因為《論語》有“邪紫奪朱也”,紫色已從官服中廢除。最鮮明的特點是用“補品”來表示等級。補丁是壹塊大約40 ~ 50厘米見方的絲綢,繡上不同的圖案,然後縫在官服上,壹個在胸前,壹個在背後。
7.現代的
建國後,服裝崇尚簡約、實用。20世紀50-70年代,中山裝逐漸成為男性的主要服裝,此外,軍便服和民服也很流行。女裝受蘇聯影響,城市流行連衣裙。此外,列寧的衣服很受歡迎。但在農村,壹直是大多數農民的傳統服飾。1978之後,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體現了時代精神。
具有中國特色的服裝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呈現出新的面貌。其中,長期代表中國傳統服飾並受到多民族服飾影響的漢服大放異彩。中山裝出現在20世紀20年代左右,逐漸流行於城市。
廣大農村壹直沿襲傳統的大衣長褲,戴氈帽或禮帽。穿著自己縫制的布鞋。女裝。辛亥革命帶來了多元化。除了外套和褲子,還穿了更多的外套和裙子。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女性喜愛旗袍,旗袍逐漸成為壹種時尚。
百度百科-中國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