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容江澤民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這是對中華民族精神核心內容和基本思想的高度概括,為我們準確把握中華民族精神提供了正確指南。其實是對民族精神的統壹歸納。
但是,正如胡錦濤指出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不僅是我們推進實踐創新的根本指南,也是我們深化理論探索的嶄新起點。我們要以江澤民關於中華民族精神的論述為根本指針和全新的起點,在認真學習、準確理解、努力實踐的基礎上,把對中華民族精神內涵的研究和理解推向深入,把繼承民族優秀傳統與反映時代進步要求結合起來,不斷豐富和發展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
中華民族精神是壹個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其核心內容(基本理念)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鬥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和偉大夢想精神。此外,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舍生忘死的犧牲精神、尊老敬老的倫理精神、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天人合壹的和諧精神,都是我們理解和把握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思想材料。
中華民族的精神就像民族思想脈動的主旋律,在不同的歷史條件和環境下,會形成悲壯慷慨或昂揚向上的不同樂章。比如民主革命時期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巖精神、大慶精神、雷鋒精神、“兩彈壹星”精神、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等。這些不同的樂章不僅是中華民族精神主旋律的具體體現,而且不斷豐富和發展著中華民族精神的主旋律。
第三,中華民族精神的意義和民族性
民族性是指體現在特定民族文化類型中並作為其基本核心而存在的民族文化心理素質特征,是特定民族文化特征的最高層次抽象。民族精神是壹個民族的自我意識,是其成員對本民族和本體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是壹個民族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具有本民族特色和精神氣質的意誌和品質,是壹個民族的價值觀、理想和思維方式的集中反映。壹個民族精神與其他民族精神相比,表現出不可替代的獨特規定性,體現了不同民族精神特征的不可通約性,因為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自然環境和生活方式,在此基礎上的獨特文化創造構成了民族的歷史基礎。沒有民族的存在,就沒有民族精神。斯大林在《馬克思主義與民族問題》中指出,“我們還必須註意組合成壹個民族的人的精神特征。不同民族之間的差異,不僅在於他們的生活狀態不同,還在於他們在民族文化特征方面的精神形態不同。”人們常說,美國民族精神、英國民族精神、法國民族精神、中國民族精神,都表現出民族精神的民族差異。
泰晤士報
時代性是指民族精神在其歷史演進中的時代性,即與時俱進的根本性質。任何民族精神都是在特定的時代條件下存在的,都與壹定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密切相關。文化和精神,說到底是壹定社會歷史生活狀態的反映。民族精神作為壹個民族發展進步的精神支柱和動力,總是與壹定歷史時期的歷史任務相聯系的。為了保證歷史任務的順利完成,民族應該主動地、積極地、及時地揚棄、更新和改造自己的民族精神,使之反映新的歷史特點,把握新的時代規律,實現與新的時代精神的結合,成為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其實是每個歷史時期“時代精神”的積澱和積澱。
歷史傳承
民族精神是壹個民族發展過程中壹脈相承的精神特征或意識形態。是壹個民族在不斷發展中逐漸形成、豐富、成熟的精神。它始終與壹個民族的歷史文化血脈相連,是民族文化傳統不斷積累和升華的產物。任何壹個民族的民族精神都與其傳統文化密切相關。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們創造自己的歷史,不是隨意的,而是在繼承過去的既定條件下,文化精神的創造也是如此。任何壹種特定的民族精神“都有其先行者傳遞給它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為前提。”不同時代的民族精神是對前壹時代民族精神的壹種繼承。不同歷史階段和社會形態的民族精神的同壹性是傳承的基礎。比如,現代中華民族精神是對古代中華民族精神的繼承,當代中華民族精神是對近現代民族精神的繼承。
自覺主動
自覺的主動,就是民族精神能夠自覺、自省、自覺,從而否定和揚棄自己。“民族精神的自我否定和更新,取決於民族精神的自覺。如果說精神的本質特征是自由(自由意味著它可以‘自我調節’),那麽民族精神的本質就在於它的自我調節,而這種自我調節的覺醒和自覺就是民族精神的自覺。”民族精神不是壹成不變的,應該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而不斷自我否定和自我更新。民族精神的自覺,表現為民族成員普遍認識或認同的觀念和價值不壹定是民族精神,但必須認同和保持的觀念和價值才是民族精神。我們中華民族精神,是自春秋戰國以來,經過知識分子特別是哲學家的整理、提煉、加工而成的自覺的民族精神。歷代哲學家通過不斷努力,“將民族精神從單純的意識和* * *同心原則提升為理論形式,從而深化和強化了民族精神,從自發走向自覺。”'
公開
開放性是指不同的民族精神具有相互交流、相互引進、相互吸收、相互促進的根本性質。民族精神雖然以成員的實踐為主,但也吸收了外來民族精神中適合本民族所處時代和社會物質環境、有利於本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理念、原則、思想和理論。當然,這個過程充滿了泥沙俱下,伴隨著文化開放而來的文化垃圾,可能會與廣義民族精神中的消極落後因素結合在壹起。優秀的民族精神,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它對同種族的外國後裔和其他血統的民族成員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是世界文化寶庫的組成部分。民族精神的開放性使文化交流成為可能。不同文化之間既有沖突,也有融合。沖突顯示了民族精神和文化的相對獨立性和地域性。融合表明不同的文化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吸收養分,體現了民族精神和文化的開放性。當人類歷史從野蠻進入文明,特別是“世界歷史”的形成,民族和國家的閉關鎖國狀態被打破,物質生產和交換成為世界性的,於是各民族的文化精神開始相互引進、吸收和促進。在這種情況下,任何壹個民族的文化精神都不可能壹直處於封閉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