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古代所提到的玄學是否確有其事?

中國古代所提到的玄學是否確有其事?

玄學這事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接觸過的人自然什麽都無所謂,沒有什麽敬畏之心,本人研究玄學的,主要領域在相蔔,這方面本來騙子就多,還有壹些二八五的半吊子胡扯,所以玄學近些年本來就被好多人當做騙人的東西,有些東西不去接觸是不知道他有多深的,看見冰冒著氣就說冰是熱的人太多了,我研究了玄學很久也就很多不懂無法理解的事情。說說我理解中的玄學吧,我主要研究相蔔,從蔔來說,就是占蔔,也就是算卦(不是算命),算卦的主要作用就是趨吉避兇,但是大部分情況下找我來算的我只能說就是沒有什麽用的,像感情問的是最多的,明明知道天天吵架不好,兩個人不合適但是非要來算壹卦求壹個心安理得,真的沒必要,我的理解中算卦就是壹種我們無法理解的數學公式,懂得人應該知道我的意思,簡單說就是x+y=1,卦主希望知道的結果就是x,我問卦主的壹些事情就是y,通過算卦我就能知道x是什麽,只是這個解卦過程非常復雜,這也是為什麽好多人算不準的原因,我們少了這些公式的壹部分,就像根號下x平方等於二,我們知道x有可能是±4,這就是公式的缺失導致算出兩種結果再說相,我研究的是風水,就更簡單了,所謂風水分成的巒頭派和理氣派不過是氣的不同表現,梳理這種氣達到壹種平和或者極旺的狀態導致的結果就會不同,宅子的興旺也就是這麽來的,可能有些無法理解,我現在就是可以在別人家門前壹走壹過就能知道這宅子旺不旺,聚不聚財,可能發生過什麽災事(車禍,刀傷什麽的),這就是玄學的魅力,到底厲不厲害只能看個人吧玄學有很多厲害的人,壹指斷生死什麽的都有,這是有些東西不能說罷了還是希望大家對待中國古術能保持敬畏之心吧,積些口德,玄學是老祖宗的東西,沒必要罵祖宗吧

中國民間玄學五術,即:山、醫、命、蔔、相、等,也可以說 秘籍網? 或者? 古籍閣 所收藏的各種幾萬冊的玄學書籍,應該沒有比其更豐富全面的

山,即仙學,包括修典、煉丹、符咒。

醫,即傳統中醫,憑借經絡學,以導引、祝由術、方劑治療。

命,即命學,依靠八字、星辰、神數來推理命運。

蔔,即占蔔,太乙、奇門、六壬為式蔔,梅易、六爻為卦蔔,測字、占夢、抽簽為雜蔔,蓍筮、擲錢為易占,以預測吉兇。

相,即相學,乃世之大學問,相天術(星相),相地術(風水),相人術(面相、手相、體相、音相等)

玄學是三國、兩晉時期興起的、以綜合道家和儒家思想學說為主的哲學思潮,故通常也稱之為“魏晉玄學”。玄學是魏晉時期取代兩漢經學思潮的思想主流。玄學即“玄遠之學”,它以“祖述老莊”、綜合儒道立論,把《周易》、《老子》、《莊子》稱作“三玄”。玄學之“玄”,出自老子的思想,《老子·壹章》中說:“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玄就是總天地萬物的壹般規律“道”,它體現了萬物無窮奧妙的變化作用。玄學家們用他們改造過了的老、莊思想來註解儒家的《論語》、《周易》,對已經失去維系人心作用的兩漢經學作了改造,建立起了“以無為本”的哲學本體論。

玄學五術

1、山

山所包含的是修心養性、鍛煉身體的秘術。"山"也是最深奧、最神秘的,也是最容易被人誤解為"迷信"的壹種。

"山"含《玄典》、《養生》、《修密》三部分的修習。《玄典》――壹切可以修身養性的好書都可以用來修習,如《老子》、《莊子》、《列子》、《孫子》、《太公陰符經》、《黃帝內經》、《道臧》甚至《西遊記》……等壹切書籍都被拿來充實思想、參悟宇宙道理。

《養生》――追求健康長壽的吐納法――氣功。例如道家的煉丹法,稱之為天丹、人丹、地丹。

《修密》――符咒法、壓鎮法、祈星法、武術等,利用運動以及精神、意念的統壹來提高身心境界的方法。

也有秘術門派將"山"分為仙、道、幻、靈、兵五種方法。而其範圍不離上述三部分。

山是秘術中最不容易達到的境界,嚴格地說,它是凡人修仙道的工夫,是求超脫的形而上之追求,只有"命、蔔、相、醫"流在江湖凡塵濟世了。

2、醫

玄學"醫"包括三部分。

方劑――使用藥物,根據表裏、虛實、寒熱,再根據古老的陰陽八卦原理來治療各種疾病壹種方法。

針灸――以《黃帝內經》、《難經》辯奇經八脈、穴道,用銅針刺穴道治療疾病的方法。

靈療――以催眠術、暗示法及集中精神意念,利用《祝由十三科》做藥引來治療疾病的方法。

3、命

命理,就是以人的出生時空,來推測壹個人的人生軌跡與六親吉兇信息。

命理的歷史可謂悠久,可追溯到上古時代。隨著歷史的演變,命理術發展至今以日趨完善,在歷朝歷代都有深諧此術的謀士輔佐王侯將相,象周朝的周文王、姜尚、戰國時期的孫臏、漢朝的諸葛亮、唐朝的李淳風、明朝的劉伯溫等。還有壹些隱士,如陳老祖、野鶴老人、邵康節等等。

占星術――占星術包含《七政四余》、《紫微鬥數》、《五星術》。

幹支術――上古時期因人類生產力不發達,認識水平底下不能解釋神秘的自然現象和自己的窮通壽夭,於是就有了上天幹下地支配世上和人間壹切的思想。用"易經"的話來說,叫做"幹道變化,各正性命"。

後經儒家祖師爺孔子,這位極度信命的老夫子及弟子的大力推崇而興起。 (後經孔子,這位極度信奉命裏的思想家及其弟子的大力推崇而興起)

我國命理術的起源大致始於兩漢,主要見載在"白虎通義"和王充的"論衡"著作裏。至唐代得到了飛速發展,基本確定了以壹個人出生年月日時的天幹地支來推定壹生的貴賤壽夭,吉兇禍福。

後經五代宋初人徐子平的進壹步發展完善,以出生年月日時四柱批八字,命理進入成熟和完善階段。

所謂"四柱"即出生年份天幹地支為壹柱,月份的天幹地支為第二柱,日期的天幹地支為第三柱,時辰的天幹地支為第四柱。每柱天幹壹字地支壹字***八字。然後按照八字所含陰陽五行進行演算,就可推知壹個人壹生命運的大致情況了。元、明、清以後批八字雖不斷完善與發展,但基本的仍沿用宋初的基本理論未變。

以人出生時間,年月日時以天幹地支排列成命盤,四柱中命部分的典籍最多,主要的古籍有:《果老星宗》、《星平會海》、《淵海子平》、《鬼谷遺文》、《孫臏遺書》、《三命通會》、《窮通寶鑒》(又名欄江綱)、《滴天髓》、《神峰通考》、《鐵板神數》、《河洛理數》、《子平真全》、《子平粹言》等等。現代人的命學著作更是汗牛充棟,不勝枚舉。後輩賢人倍出。

4、玄學五術――蔔

說蔔首先要說易經,易經自伏羲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而總結規律,遠取諸物、近取近身,模仿萬物狀況,畫出了驚天地、泣鬼神的東方"魔符"——太極八卦(又稱先天八卦)。

後經夏商周各代先賢根據河洛體用的關系,及各自對先天易經的感悟,分別變化出《連山》、《歸藏》、《周易》而稱之為三易。

易經為之三變,其中連山以周天28宿,參方圓之理,圓三、周四邊七徑七之數為用而創,《歸藏》則用五用十,中央四方為五自乘為25,合於河洛天數,四方四隅加上下為十,十自乘為百,合大衍之數而成。

《周易》是商朝末年,周文王被囚羌裏研習伏羲八卦的基礎上,變先天之體為後天之用,將"對待之易"推衍為"流行之用",創立了文王八卦,又稱後天八卦。

先天八卦體現河圖為對待,以生為主。後天八卦體現洛書為流行之用,以克為主。周易中包含了天地生克的體用關系。至此,整個宇宙的每壹個布局都對應了這個"與天地平行"的圭表--"八卦納甲圖",易經逐步完善了。

所有數術玄學以蔔術最為淵源流長,歷史朝代中的軍事家大多精通此術,漢朝的諸葛亮、唐朝的李淳風、宋朝的邵康節、明朝的劉伯溫、清朝的曾國藩……諸術以蔔派最為淵源流長,從古老的周易演化而來,如《梅花易數》、《納甲斷易》、《六壬神課》、《太乙神數》、《奇門遁甲》等數術學。

有的門派在蔔的這壹部分還包括預言、克應占夢、測字解字、簽貼、姓名學等方術。

文王八卦經歷代先賢的傳承與發展,至宋朝以多數被民眾掌握並應用,最有代表性的首推邵康節,其應用周易蔔筮在當時幾近於神,並推易演數創下不朽巨著《梅花易數》。

《梅花易數》以其簡單快捷的預測方法,和簡單而又"深奧"的理論基礎,深受易學愛好者青睞並廣泛應用。

古時邵康節觀梅花而占人事,後人稱這種方法為梅花易數,其實邵康節當時已經在周易八卦預測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達到了周易占蔔的最高境界"以道觀象,以象言事"。

我們現在所理解的易數還很膚淺,還不能脫離"象"和"數",所以破解邵康節當時觀梅而知事的思維就錯了,邵康節是觀象而直接說事,我們理解為觀象而起數,用數起卦,再用卦來看事就錯了。邵康節觀梅言事其實用的是"以道觀象",以道觀象是預測的最高境界,比較典型的卦例有觀梅占,觀花占,寺匾占等等,其實邵康節當時根本沒有起卦,直接用當時發生的事來說未來將要發生的事。後來根據象在具體看事件的結果。

5、玄學五術――相

相的部分包括兩種——人相,地相。

人相――人相包括手相、面相、體相、摸骨、痣相等,中國手面相學,亦具有相當悠久的歷史。遠在周朝(約在三仟多年前),中原各國即已普遍盛行著各類相學。

在先秦諸子中,孔子、孟子、荀子三人與相學關系最為密切,關於孔子與相學的記載,我們從《史記孔子世家》、《翰子外傳》中可見壹斑。

其中記載"存乎人者,眸子不能掩其惡,腦中正,則眸子蠔焉。吸其言,觀其眸子……"從中我們可以從外貌、言行中看出其人的思想與行為。其中荀子曾寫下有《非相篇》等著作。

到了兩漢時期,相學已經得到了重大的發展。並且出現了以面相而名聞朝野的相學家。《漢書》中的周勃世家,《楚漢春秋》等書中保存了很多的相關記載其中以許負、呂公望等相學家最為著名。在漢代中以許負最為著名,許負本為壹婦人,以善於面相而被漢高祖封為雌亭候,根據《懷慶府誌》記載,許負著有《德器歌》、《五官雜論》、《聽聲相行》等。

現在我們還常看到很多相書中提到的《許負相耳法》等的書,但應該大總分是別用其名而寫的相書。如明代周履靖的《許負相法十六篇》就傳為她的著作。

東漢王充的《論衡》中就有《骨相篇》王符的《潛夫論》中就有《列相篇》對相學進行專的論述。又如《漢書》中就有《相人》24篇等,我們從中就能看到當時漢代就已經基本形成了相學的理論基礎。  

到了魏晉時期,相學已經得到了進壹步的發展和普及。在《三國誌》中我們就能常常看到許多相學人物事跡,如管珞、朱建平、柳無景等。

到了隋唐,相學的發展已經到了高峰期。隋唐以後相學進入成熟時期,其中隋代中的記載有《隋書》中的韋鼎、來和等,其中《隋書--經籍誌》就有《相書》46篇,《相經要錄》二篇等。

唐代相學極其發展迅速。史料見於《唐書》中的袁天綱。唐代相學家有袁天綱,龍復本、夏榮、丁重、劉思禮、袁客師等。其中著名的大詩人杜牧,翰愈、白居易也好相學。到了唐代的相書就有三十種之多

到了宋代相學已經相當發達。史記記載的《宋史》中的陳摶就見於名上誌記。相學家主要有陳摶、麻衣道者、僧妙應、妙方等,宋代文人蘇東坡、黃庭堅等也好相學。宋代的相書很多,並且有很多流傳至今的著名相書如《月波洞中記》、《玉管神照局》、《麻衣相法》等。

到了明代,元朝、清朝相學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元代記載的相書和相學名家相對較少,《人傖大統賦》就成書於此時。明代的相學名家就很多,並且出現大量的相書。相學家主要有劉伯溫、僧如蘭、張田、袁珙、袁忠徹父子。其中以袁家父子最為著名。

相學上膾炙人口的《永樂百問》就是來自於明成祖與袁家父子的對問。袁珙就有《柳莊相法》收入《永樂大典》,袁忠徹還有《人相大成》。後代流傳傳很廣的《柳莊相法》便與袁家父子有關。

中國傳統相學發展到明代的集大成之作的《神相全篇》就托名陳摶秘傳,袁忠徹訂正,相關的相學著作還有《古今識鑒》、《相法全書》、《貴踐定格五行相書》。其中《麻衣相法》與《柳莊相法》對後世影響極大。《麻衣神相》初出於宋,成書於明,定形於清。

在明代相學的發展的基礎上,清代相學得到了更大的發展。清代相法著作主要有範文園的《水鏡集》、雲谷山人的《鐵關刀》、棲霞山人的《金較剪》、白峰禪師的《靈山秘葉》、石亭的《燕山神相》、高味清的《大清相法》,據說為右髻道人的《太億照神經》、陳淡野的《相理衡真》、雲谷山人 的《相圖秘旨》等。其中以《鐵關刀》、《金較剪》最為簡明扼要,《水鏡集》、《相理衡真》特點最為清全,是繼《神相全偏》之後的集大成者。

至民國時候出現了比較通俗易懂的相書,其中以《平園相法》和《公篤相法》、最為著名。其它的相書有《中西相人探源》、《相法集成》、《手相學》、《成相秘籍》、《女相術》、《秘本相人法》等。

手相學既然稱得上是壹種學術,也跟其它學術壹樣,具有其獨有的學理性、分析性和系統性。研究手相學的目的,是要觀察壹個人的性格、品德、魄力,明白自己的能力傾向,探知先天的健康狀況及預測自己未來的命運,或者個人在某壹個時間或壹生中的成敗,加以趨避。

地相――地相,俗稱風水,也叫堪輿,早在先秦就有相宅活動。壹方面是相活人居所,壹方面是相死人墓地。《尚書-召詔序》雲:"成王在豐,欲宅邑,使召公先相宅。"這是相陽宅。《孝經-喪親》"蔔其宅兆而厝也"這是相陰宅。這就是用占蔔的方式擇定地點

  • 上一篇: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麽?
  • 下一篇:中國有哪些傳統節日?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