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壹支在中原突圍中鮮為人知的特殊隊伍

壹支在中原突圍中鮮為人知的特殊隊伍

中原突圍中壹支鮮為人知的特殊隊伍——幹部旅

中原突圍歷史研究組

在中原西進的大軍中,有壹支隊伍格外引人註目。有穿著軍裝的威武軍人,有穿著便衣的地方幹部,有飽經風霜的老人,有躺在母親背上的嬰兒。他們團結壹心,手拉手,以勇敢頑強的精神,沖破了國民黨軍隊的重重封鎖,克服了饑餓、疾病、惡劣環境等嚴重困難,歷盡艱辛。最終,他們與北路主力壹起勝利完成了偉大的戰略轉移任務,為創建豫鄂陜革命根據地做出了重要貢獻。這支特殊的隊伍就是中原軍區幹部旅(又稱新四軍第五師幹部旅——編者註)。

因為幹部大隊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建立的,存在時間較短,留下的文獻也很少。因此,歷史學家多年來難以開展這方面的研究工作,人們也未能對幹部大隊的歷史地位和作用給予公正的評價。這兩年,在我們積極準備書寫中原突圍史的時候,我們專門就幹部出行問題進行了調查研究,尋找幹部下西洋的歷史痕跡,終於看到了當年幹部出行的悲壯場面...

壹個

為了迷惑敵人,中原軍區幹部旅(又稱獨立旅)被稱為第十四旅。是中原局和中原軍區為了保證機關幹部的突破和調動而成立的臨時隊伍。

當時宣化店地區集結了大批幹部。他們大部分是從國民黨軍隊占領的根據地撤退的,還有壹部分是部隊整編後沒有安排工作的。這些同誌經歷了長期戰爭的考驗,是我黨我軍的寶貴財富。戰略轉移計劃實施前夕,在宣化店召開的高倩會議上,中原局和中原軍區決定成立中原軍區幹部旅,以保證大批幹部的安全轉移。同時,張被任命為旅幹部長,張承泰為政治委員,吳祖義為政治部主任。

幹部大隊的集結是逐步進行的。6月26日,曾在宣化店的近千名幹部(包括隨行人員)在學校集合,組成幹部團(稱四十壹團),由周任團長兼政委,白任副團長,陸永久任副政委。

當天黃昏,他們從宣化店出發,行軍兩天,於6月28日晚到達平漢鐵路不遠處的王店,在那裏與壹批魯東來的幹部會合。6月30日淩晨,幹部大隊隨大部隊越過平漢鐵路封鎖線後,河南省軍區所轄的信陽、確山、英山、睢縣等地的幹部也陸續加入部隊。1年7月,部隊來到英山吳家大店。在這裏,中原局和中原軍區改組了幹部大隊,魯西的幹部和根據地的學校、報社、醫院、文藝團體等部門的人員,編成第二幹部團(稱四十二團),由王財貴任團長,吳昊任政委,孫寶元任參謀長。此外,河南省軍區近800人的地方武裝編成幹部旅警衛營,任子恒任營長兼政委。同時,中原軍區警衛團編入幹部旅序列,對外番號為十四旅四十團,李學賢任團長,吳傑任政委,徐金標任副團長,林悅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甘邁任參謀長。為了加強幹部旅的領導,王鎮、陳少敏以中原局、中原軍區的名義,任命韓東山為第二旅旅長,李學賢為副旅長。在吳佳店休息後,軍區命令幹部旅跟隨三五九旅繼續西進。

當時幹部大隊的主要任務是行走,跟上主力。穿越豫西南平原時正值雨季,道路泥濘,每壹步都十分艱難。尤其是進入秦嶺後,山川峽谷,泥水流河,步履艱難。“七十二路不枯”,很多同誌的腳被泥土浸泡,被尖尖的石頭磨破,路上的石頭被鮮血染紅。有的同誌實在走不動壹步,就把床單撕成條狀裹在腳上,壹步壹步往前走。張子明同誌是四十二團幹部隊的隊長兼指導員。他在豫南桐柏縣委書記的時候,有壹匹白馬。這匹馬受過嚴格的訓練,具有異常的靈性和快速的行動。他可以跳過十多英尺寬的溝,在緊急情況下向前爬行。但是,張子明同誌知道,這個突破的艱難險阻是非同尋常的。為了適應惡劣的環境,他讓白馬幫其他戰友提行李,和大家壹起走。腳板很快長了厚厚的繭,踩在尖尖的石頭上。大家都戲稱他是“鐵腳隊隊長”。41團的壹個女同誌出發時懷孕了。由於連續行軍,她生下了壹個早產兒,在鄂北的壹個小村子裏生下了壹個男孩。考慮到她生完孩子身體虛弱,團裏決定讓她隱居休息,並派了兩名戰友照顧她。軍隊正在離開。但是,她把孩子交給了房東,硬撐著站在了隊伍裏。團長和同誌們勸她走下去。她急了,流著淚說:“孩子有老鄉照顧,我就放心了。就算前面有刀我也不怕,但我就算爬也要爬到目的地。如果妳不想讓我留下,那就先殺了我。我寧死也不離開部隊!”說完,她洋溢著別子的哀思,跟著隊伍往前走。

強渡丹江,本質上是對幹部大隊的嚴峻考驗。7月14日,部隊到達豫西淅川城附近,決定南渡丹江,從湖北鄖西迂回進入陜西。當時丹江上遊突發山洪,河水暴漲。當碗口粗的大樹被拋入水中,被沖得無影無蹤,尾隨其後的敵人正在逼近。形勢極其危急。上級命令所有部隊去丹江。幹部有老有少,有年輕的也有不年輕的同誌。可想而知,洪峰時涉過這條河有多難。大家默默的看著洶湧的河水,心情很沈重。這時候,王鎮副司令員來到了幹部大隊。他優雅地坐在那裏,笑啊笑。不時有冰冷的子彈從對面射來,他似乎沒事。王副司令員來到壹個高處,大聲說道:“我們是* * *生產黨的軍隊,是人民的軍隊。日本鬼子真棒!”!但是沒有打敗我們,反而把我們趕走了。劉智太厲害了!可也沒能殲滅我們,卻被我們牽著鼻子走,壹個丹江能嚇住我們嗎?“軍事指揮官無畏的表情和有力的話語給了幹部和部隊戰勝洪水的信心和勇氣。大家都很激動,異口同聲地說:“不!不能!不要!"

傍晚,強渡丹江開始了。他們有高有矮,有強有弱;壹行人組成了立在激流中的活動礁石,手挽手組成了人繩,迎著風浪向丹江對岸行進。時任中原行署主席的徐子澄同誌患了嚴重的傷寒。他太虛弱了,甚至沒有力氣移動他的腳。他不可能涉水過河,只好躺在竹椅上,由八個戰友擡著。他們迎著風浪,壹步壹個腳印,艱難地向前移動。當他們到達另壹邊時,躺椅都散架了。張建誌、孫偉麗等幾十名女同被河水沖下,於是拖著馬過河。楊敬渠、鄒亞農等。都是500歲以上的老同誌,十幾個身強力壯的同誌在他們上遊豎起了人墻,擋住了狂濤。經過壹整夜的奮戰,全旅的同誌終於在黎明時分到達了丹江南岸。桐柏縣委宣傳部長沈紅的愛人陳靜和十幾名同誌在激流中遇難。

大自然的傲慢並沒有讓幹部大隊屈服。面對強大的敵人,他們表現出了視死如歸的精神、勇氣和頑強。7月17日,他們進入鄖西鮑魚嶺,這裏是右路河北部隊進入陜西的咽喉。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先期到達的胡宗南國民黨軍已戒備森嚴,劉智部隊的追兵也緊隨其後,強敵前後夾擊。三五九旅和幹部旅組成的北路軍右路軍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危急關頭,359旅的郭鵬、準將、政委王恩茂親自帶兵向敵人沖去。經過壹場血戰,他們打開了壹個缺口,迅速突圍。

堅守山頂陣地的敵人是號稱“天下第壹軍”的胡宗南的王牌部隊,武器裝備精良,在山頂形成嚴密的封鎖網。當359旅把路搶走後,不平地面的缺口又迅速合攏,強大的火力為幹部旅擋住了前進的道路。李學賢、徐金標立即率領警衛團1、3營集中火力攻擊敵人(在此之前,吳傑已率領2營轉向北路軍左路——河北部隊,執行守衛中原局和中原軍區的任務)。由於敵人火力太強,警衛團連續發起的幾次強攻都被敵人壓制住了,許多戰友倒在血泊中。這時,任子恒同誌帶領幹部大隊警衛營沖了上來,幹部團裏有槍的同誌也趕到了山上。同誌們前赴後繼,英勇奮戰,終於再次撕開壹道口子,沿著山溝越過鮑魚嶺,進入陜南。

幹部大隊進入陜南後,被敵人咬了壹口。前衛接上敵人,後衛又被敵人卡住了。玩著玩著,他走走停停,在茫茫秦嶺的山溝裏盤旋,壹天走不了幾十裏。7月25日,359旅和幹部旅組成冀右軍,突破楊珊至漫川封鎖線,到達長崗嶺、槐樹莊,再次被敵包圍。三五九旅在長溝口、土地嶺、三官堂等山谷與敵激戰五六個小時,傷亡慘重。為了減輕作戰部隊的壓力,挽救幹部隊伍,上級決定將幹部大隊分散。就地開展遊擊戰7月26日上午,旅首長研究了幹部旅如何分散遊擊戰,並作出具體部署:壹是成立壹個遊擊支隊和幾個遊擊小組,分散陜南遊擊戰,伺機與左機部隊和陜南遊擊隊會合;二是警衛團和第二幹部團的強同誌補充到359旅的作戰部隊中,隨部隊繼續西進;第三,動員了壹批老弱病殘的戰友變相撤離,尋找地下黨派,試圖轉移。隨後,政委張成泰在三官殿山坡上的壹座石屋前做了簡短的動員,要求大家自由組織。

雖然幹部大隊的同誌在感情上不願意離開主力,但大家都能理解,在目前的緊急情況下,只有分散打遊擊才是出路。所以他們堅決執行組織的決定,迅速行動起來組織起來。徐子崴、王財貴組成陜南獨立遊擊支隊,王財貴任司令員,任政治委員,曾坤任政治部主任。白、盧長久、、任子衡、黃、蔣明齋等同誌分別成立了人數不等的遊擊隊。其余偽裝隱蔽轉移的同誌也做了準備。當天晚上,在359旅和警衛團的火力掩護下,幹部旅各部隊迅速行動,分頭從敵陣縫隙中穿插。

幹部隊解散後,王鎮及時電告李先念、任誌斌、溫健吾和中央,幹部隊“已偽裝成遊擊隊解散,請中央解放區接收”。八月五日,王鎮向李先念、任誌斌、中央和西北局通報了幹部、大隊分散遊擊的活動情況:“(壹)徐子崴、王財貴率領十余名高級幹部,隱蔽在長溝口、石窯子壹帶山區打遊擊,前往陜北或其他解放區待命。(2)楊靖渠、安、安離開長溝口附近的人民群眾家中躲藏,等待陜南黨的關系或利用楊的社會關系到安,轉移到延安。(3)和張承泰跟著我們,張和吳祖義打算以團的名義去安找子健和32團。(四)、黃、白、任子衡各率壹個幹部遊擊隊,隱蔽在長溝口壹帶山區,準備前往陜北或偽裝到其他解放區。(5)沿途有區、鄉幹部和重慶來的男女學生,找群眾和黨的關系,化裝去解放區。"

幹部大隊的同誌大多是具有豐富遊擊鬥爭經驗的地方武裝幹部。跳出敵人的包圍圈後,部隊全部避開了主力的路線,進入深山老林。陜南人民聽說是當年的紅軍,熱情充當向導,主動傳遞信息,盡力為他們爭取糧食和蔬菜,幫助安置傷病員,使部隊戰鬥力迅速恢復。

陜南獨立遊擊支隊跳出長溝口山谷之敵包圍圈後,司令員王財貴、政委徐子崴立即派人照顧留守分散在天柱山周圍的幹部。沒幾天,支隊成員增加到五六百人。為了讓部隊休整,他們決定把部隊拉到天柱山,並派人員聯系分散的部隊。後來,陜南獨立遊擊支隊在天柱山加入了盧九遊擊隊。

天柱山是道教聖地,有幾座氣勢雄偉的寺廟,數百名道士。廟裏有壹罐罐大米、食用油和鹽。山高林密。這真是部隊休息的好地方。陳壽彜同誌是中原行署秘書長,是幹部大隊裏的“大學者”。於是支隊派他去找廟椅做統戰工作,廟椅很快答應部隊在山上休息。天柱山的寺廟裏有壹個道士。他是紅25軍西征途中掉隊的老同誌。因為出生在兩個地方,被迫出家。看到他的部隊後,他非常高興。他很忙,為部隊安排食宿。在山裏呆了壹個星期,幾個小遊擊隊在山裏匯合了,支隊發展到700多人,戰鬥力迅速恢復。

敵人得知天柱山上有中原部隊後,集中兵力“圍剿”,支隊決定避開敵人的銳邊,迅速行動。當時他們手頭沒有地圖,就帶著隊伍往西走。經過壹晝夜的緊急行軍,部隊來到長溝口,與敵楊珊保安隊相遇。他們立即決定給敵人壹個打擊。進入陜南以來。部隊壹直被敵人趕走,大家心裏壹直是壹肚子氣。當他們聽說要打維和部隊時,他們充滿了活力。王財貴司令員壹聲令下,壹個個如出山之虎,沖向敵陣,殺敵痛哭。這壹仗雖然繳獲不多,但大家都感到自豪,支隊也打出了威風,老百姓對他們的熱情更高了。很多隱藏的幹部聞訊也歸隊了。在此之後,支隊雖與敵地方保安隊多次遭遇,但敵壹打就垮。向西走了兩三天,他們來到壹個村子,聽說紅軍也住在前面的村子裏。徐子崴立即派程鵬去聯系他們。確實是李先念司令領導的北路軍左翼主力。8月5日,陜南獨立遊擊支隊與主力會合。

在幹部大隊分散遊擊戰爭之後的另壹個強大的遊擊集團是任子恒、白、徐大三領導的遊擊大隊。* * *當時有200多支槍,包括壹支50多人的手槍隊和兩個警衛班,武器裝備很強。為了在陜南站穩腳跟,不被敵人吃掉,大隊長任子恒決定先奪取武裝,休息隊伍。於是,他們晚上鉆到深溝裏休息,白天派出隊伍到各個路口,收容留守和分散的群眾。他們很快加入了周領導的遊擊隊和的壹個連,與主力部隊在三五九旅失去了聯系,遊擊隊發展到400多人。7月30日左右,任子衡在楊珊地區領導了壹次活動。在龍山壹個幾戶人家的山溝裏休息時,他遇到了來這裏養病的中原軍區政委鄭位三同誌。當得知主力部隊準備在陜南驅散遊擊隊,開辟根據地時,大家都很高興。根據鄭位三政委提供的地點,他們於8月初在劉賢平(今丹鳳縣)找到了李先念司令員。

孫氏、羅孟剛帶領壹批豫南幹部沖出後,白天在山上休息,晚上在崎嶇的山路上行軍。走了兩天,我和蔣明齋遇到了遊擊隊,經過合編,我組建了壹個二三十人的遊擊隊,由孫氏領導。他們日夜行軍,走了七八天。8月3日,他們來到山陽縣中村,加入方正平部,在這壹地區分散遊擊隊,建立政權。此外,壹些遊擊隊與陜南地下黨和陜南遊擊隊取得聯系,陸續回到了主力的懷抱。

李先念司令員得知幹部大隊多名同誌歸隊,十分高興。8月初的壹天,他來到離劉賢平不遠的壹個村子,看望壹些回隊的幹部大隊的同誌。他和大家壹壹握手,說:“好!好吧!妳真行!中央指示我們在陜南創建根據地,我們現在正需要妳!好好休息,準備新的戰鬥。”

回到主力的懷抱,大家都很激動。他們要求李先念司令員到最基層、最艱苦的地方去,在創建豫陜根據地的鬥爭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至此,中原軍區幹部旅順利完成戰略轉移任務,開始了新的戰鬥。

中原軍區幹部旅和其他北路兄弟壹樣,是壹支勇敢頑強的部隊,是西進路上的堅強力量。英山吳家丹成立幹部大隊時,有3800多人。北路軍左右分兵時,警衛團二營300人轉到左翼部隊。長溝口遊擊戰爭被打散後,陜南獨立遊擊支隊等遊擊隊和遊擊隊* * *保存了65438+萬余人,500人隨359旅去了延安,300人轉移到其他解放區,保留了幹部旅三分之二的兵力。他們在豫鄂陜根據地的建立和其他戰場對敵鬥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休整幾天後,壹部分雜工警衛隊充實到戰鬥部隊,大部分幹部奉命分散到陜南、豫西各縣,開始創建根據地的工作。這些同誌都是經過長期鍛煉,具有豐富的地方黨建、政權建設和武裝鬥爭經驗的黨政軍領導幹部。大家壹到各工作區,就和地下黨、遊擊隊取得聯系,發動和發動群眾,迅速建立各級黨組織、政權和地方武裝,為創建豫陜革命根據地做出了貢獻。

豫陜革命根據地黨、政、軍的許多領導職務都由幹部大隊的同誌擔任。周任邊區黨委秘書長,陳壽彜任邊區行政公署秘書長。、張、、、、吳昊、潘哲夫、等。他們都在地委、專署和軍分區擔任領導職務。、曹誌堅、鄒亞龍、盧長久、劉、邵、、、宋夢麟、周、、蔣明齋、盧福若、羅孟鋼、曾坤、白郭襄、張進賢、潘佑琪、朱明等數十位同誌擔任了縣級領導職務。幹部大隊保存下來的成員,成為豫鄂陜革命根據地建設的基本骨幹。

在建立地方政權的工作中,幹部大隊的同誌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走到哪裏就紮根、站穩腳跟,創造了政權建設的好經驗。楊珊縣委書記、縣長宋夢麟在第三地委、軍分區的領導下,積極發動群眾在銀華、中村等地建立基層政權,僅四天就建立了100多人的地方武裝。他們還註意統壹戰線工作,從舊政權中吸收壹些人回國參加新政權的工作。8月21日,中央指示各部盡快仿效銀華、中村建立政權、組織地方武裝的經驗,“越快越好”,並將這壹經驗通報鄂西北。四師的松露縣是幹部和大隊同誌比較集中的地方,僅縣團兩級幹部就有20多個。因此,迅速建立了八個區的基層政權。起初,由於新政權在群眾中的威信還沒有建立起來,籌集糧食和資金非常困難。縣委書記魯特久親自帶領全縣幹部做統戰工作。曹培源,中國著名翻譯家、作家曹靖華的父親,在當地很有影響力。盧長久覺得動員他出面很重要,決定委托黃桃若縣長代表縣委、政府去看望。後來,曹培源先生多次出面舉辦開明紳士座談會,宣傳我黨我軍的方針政策。就這樣,群眾迅速動員起來。短時間內,縣* * *籌集了300多萬斤糧食,及時解決了部隊和地方幹部的吃飯困難。

幹部大隊的同誌在豫鄂陜根據地的武裝鬥爭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特別是北渡黃河後留在陜南的豫陜工作委員會和豫陜遊擊支隊,在羅蒙、朱明同誌領導下,經過艱苦卓絕的戰鬥,先後轉戰商南、洛南、盧氏等地區,成為我黨我軍北渡黃河後堅持敵後鬥爭的重要力量。

隨三五九旅繼續西進的中原軍區警衛幹部團部分同誌,於八月二日進入新解放的鎮安縣後稍作休整,大部分幹部編入三五九旅,加強了主力部隊的戰鬥力。這些同誌和359旅壹起,在副司令員王鎮的領導下,沖破重重困難,終於勝利到達延安。

另壹個被疏散轉移的幹部,在陜南地下黨和人民群眾的幫助下,化裝成農民、商人、搬運工、教師、乞丐和國民黨軍官、雇員,通過各種渠道,歷盡艱辛,轉移到其他解放區。有的去了延安,有的去了華東華北解放區,有的回到中原解放區,找到留守的部隊,有的躲在當地人家裏,帶著相機回到部隊。王同誌從陜南回到確山後,把散兵遊勇和其他歸隊人員召集起來,組成遊擊隊,在敵後戰鬥了壹年多,最後加入了南軍。

中原軍區幹部旅在《中原突圍》的雄壯交響曲中奏響了極其悲壯的樂章。在順利完成戰略轉移的同時,也損失慘重。、張、、政治部主任吳祖義、在赴Xi談判途中被敵人殺害。政委張成泰、中原軍區供應部部長吳、中原局組織部部長李啟祥等5人在陜南轉移化妝品途中遇難。還有周、等壹批老同誌,在鄂豫陜革命根據地的戰鬥中英勇獻身。被俘後,曹誌堅、楊森等同誌面對敵人的嚴刑峻法和利誘,依然不屈不撓,繼續在敵人集中營裏掙紮,最後被殺害。今天,當我們描述幹部大隊艱難的戰鬥歷程時,我們緬懷這些為革命事業獻出寶貴生命的先烈。(張效春寫的,原題為《西征路上的幹部大隊》,原載李、李主編《西征——中原軍區與豫鄂陜革命根據地北路突圍》。)

  • 上一篇:哪個牌子的鮮奶好?中國鮮奶品牌排名Top 10推薦(鮮奶哪個品牌好)
  • 下一篇:中國傳統社會政治結構對中國文化有何影響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