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對聯的種類可分為春聯、喜聯、壽聯、挽聯、裝飾聯、行業聯、交際聯和雜聯(包括幽默聯...).
對聯長短不壹,只有壹兩個字短;它可以長達數百個單詞。對聯的形式多種多樣,有對、對、流對、聯對、集句對等等。但是,無論使用什麽樣的對聯和形式,都必須具備以下特點:
格式
第壹,字數要相等,句子要壹致。除了刻意留出壹個字的位置以達到壹定的效果外,上下對聯的字數必須相同,不能多也不能少。
第二,要平實平實,語氣和諧。傳統習慣是“撅而落平”,即上聯最後壹句的結尾是撅的,下聯最後壹句的結尾是平的。
第三,詞性要相對,位置要壹致。壹般叫“虛對虛,實對實”,意思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量詞對量詞,副詞對副詞,關系詞壹定要在同壹個位置。
第四,內容要有關聯,上下貫通。上下鏈接的意思壹定是相互聯系的,但是不能重復。
另外,傳統的掛對聯做法,壹定要書寫順直,粘貼垂直,從右到左,從上到下,不能顛倒。
與對聯密切相關的橫向批評,可以說是對聯的標題和中心。好的橫評可以畫龍點睛,在對聯中相得益彰。
禁忌
1.避免同時到達
這是就上下分句的基腳之間的關系而言。嚴格來說,馬蹄韻可以作為多分句組成的對聯的句尾橫線排列的規則。所謂馬蹄韻,是指雙腳平放,排列如馬步,後腳跟隨前面腳印的句子。其平攤格式為:平攤平攤平攤平攤平攤平攤平攤平攤平攤平攤平攤平攤平攤平攤平攤平攤。但筆者認為,從楹聯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出發,考慮到“楹聯無定句,句無定詞”的特點和楹聯句式的復雜性,對句腳平排的格律要求也可以是“無同時止”作為規則。準確的說,這個規則有兩個要求:(1),每邊兩到三個條款,要求所有條款不能同時結算。(2)每邊有四個以上分句的,要求每個分句不能有三個連續句(上下分句連在壹起,可以用中間分句段的情況除外)或三個以上句同時結算。這種規則在理論上簡潔明了,應用靈活,既體現了原理與理論的結合,又容納了在水平基腳問題上的幾種主要的不同意見。以每邊五分之壹的長對聯為例。按照“馬蹄韻”的規律,正字法只有兩種,即偶而平,偶而平(在中間分句),還有壹種變體,* *。按照“不同時留”的規律,那麽,就是平齊,平齊(中段),平齊,平齊。
2.避免同時結束
這是根據上關節腳和下關節腳之間的關系。準確地說,這個規則也有兩個要求:(1)不管壹副對聯有多長,有多少個分句,都要求對聯的最後壹個字要無聲;底線要求平尾。壹般不能以平淡的聲音結束,以吱吱的聲音結束。(2)上下聯不能同時結尾,即上下聯的最後壹個字不能同音或同音。
3.避免三條平尾或三條窄尾
意思是壹句話的最後三個字要盡量避免。比如“坐蓮臺因淵”,如果把“坐”改成“登”,就變成三級尾了。再比如“依法修行才能入道”,如果把“能”改成“能”,那就是三尾了。三個平尾或者三個平尾的單調沒有區別。為了體現理論上的壹致性,兩者都應該是禁忌,而不是只有三個平尾沒有三個平尾。
4.避免孤獨或寂寞
意思是在五言或六言的句子中,要盡量避免全句只有壹個平音字或只有壹個含糊的音字。比如“壹切順利”,如果改成“壹切順利”,就是孤獨;又比如:“菩提現已熟”,如果改成“菩提現已圓”,那就是孤獨了。這裏,筆者就簡單討論壹下孤獨的問題。在作者看來,對聯法不必完全遵循傳統的詩法。從對聯律的角度來說,定義“如果五言或六言的句子只有壹個平聲”更簡潔合理。因為:第壹,這個定義對水準的要求普遍有點寬松,符合對聯律的發展趨勢。其次,按照傳統的詩法,所謂的獨處應該是在句腳之外,但是對聯和現代詩有壹個很大的區別,就是對結尾詞(句腳)的平實度要求不同,不要求押韻,所以在對聯中結尾詞(句腳)不必單獨畫。第三,從字面上看,孤獨是壹種。如果孤獨的字面意義和實際意義完全壹致,將有利於理解和操作。傳統詩歌韻律的孤立性是:在五字同層七字同層的句式中,如果句中除韻外只有壹個字是平仄字,則犯“孤立”之罪。這個定義,實際上已經用壹兩個句式把孤獨搞死了(具體來說,就是把“平且平”這五個字改成了“平且平”,七個字改成了“平且平”,所以,“顧平”這個詞必須輔以解釋,這樣人們才能實際理解和操作它。第四,五言聯方面,如果只有“偶平”是平的,那麽我們來看看“偶平”,對比壹下這兩種格式。從平與平的死板與單調來看,是什麽?第五,現代詩以五七言為主。所以,在六字聯中,無法解釋傳統詩詞韻律中的孤獨概念,在六字聯中,也可能有孤獨。
另外,平淡或者孤獨,和平淡單調沒什麽區別。其實古今詩詞楹聯的作者,不管是孤獨的還是寂寞的,如果可以,都是可以避免的。因此,將二者同時作為禁忌,既體現了理論上的壹致性,也源於現實。順帶壹提,根據作者的上述定義,平或孤的現象其實只存在於五言六句中,因為在七言以上的句子中,如果遵守平與孤交替的基本要求,就不會有平或孤。
5.避免同音異義和異位同音異義
對聯中允許重疊或疊字,這是對聯中常見的修辭手法,但重疊時要註意保持上下對聯壹致。比如“事多”對“紅塵滾滾”,其中“事多”對“滾滾”是重疊詞的反義詞;另壹個例子是:
修行是修心,心的空虛是涅槃的彼岸;
見因如見果,果苦如地獄。
其中,“修”與“見”相對,“實”與“如”相對,“信”與“過”相對。但對聯中要盡量避免同音異義。同音異義是指同壹個字出現在上下兩部分的同壹位置,如“法界”對“世”,“悟”對“魔”。但是,允許使用壹些虛詞(如“更重要的是,更重要的是,更重要的是”),如:
漏網之魚,世上有時有;
天空中沒有鳥。
異位詞是指同壹個詞出現在上下兩部分的不同位置。比如:
產業不能流動就不要貪;
不要因為命運相同而討厭人。
如果把最下面壹行的“莫”字改成“不”,就和最上面壹行的“不”字不壹樣了。
同音異義是對聯的禁忌。但是,有壹種特殊的異位倒易格式是允許的,例如:
沒有滿月就沒有月亮,它跟著妳;
雖有花開花落,妳任其發展。
對聯中的“它”是“妳”,即異位、互重。
6.避免同義對立
同義對立,又稱雙手交叉。所謂禁忌同義相對,是指上聯和下聯相對陳述,其含義應盡量避免相同。比如《旭日東升》對《旭日東升》,《歷史》對《歷史》,《中華千古秀》對《赤縣長春圖》都是壹手。當然也有壹些非中心詞(尤其是虛詞)雙手交叉,或者在對聯中雙手交叉的比例很小,無傷大雅。有些意思相近的句子是相對的也不錯。
對聯的起源和發展
對聯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之壹,它與書法的奇妙結合成為中華民族多彩的藝術創造。對聯叫“楹聯”,因古代掛在廳堂、民居的柱子而得名。早在秦漢以前,就有過年掛桃符的習俗。所謂符濤,是指將傳說中的神靈“申屠”和“雷宇”的名字寫在兩塊紅木板上,掛在左右門上,以驅鬼抑邪。這種習俗延續了壹千多年,直到五代,人們才開始在紅木板上貼對聯。據《松石蜀家》記載,五代以後蜀國的宗師孟昶,“年年除,命學士為字,題寫桃符,周圍設臥房門。年底(公元964年),這位單身漢幸運地寫了壹首殷尋的詩。因為他的非工作,他假裝寫了壹首詩:新年的余慶,賈介諾。長春。”這是中國最早的春聯。宋代以後,人們在新年時掛春聯已經變得相當普遍。王安石詩中的“千戶總換新桃換舊桃”這句話,正是當時盛況的真實寫照。由於春聯的出現與桃符密切相關,古人也將春聯稱為“桃符”。
直到明代,人們才開始用紅紙代替紅木板,才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春聯。據《毛雲樓雜言》記載,大年三十前,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後,命官員、文人墨客在家中加掛壹副春聯,親自出門微服私訪,挨家挨戶觀看,尋歡作樂。從那以後,所有的學者都認為對仗是壹種高雅的東西。進入清代後,楹聯壹度興盛,出現了許多著名的楹聯。
隨著各國文化交流的發展,對聯也傳入了越南、朝鮮、日本、新加坡等國。這些國家至今仍有貼對聯的習俗。
對聯簡介
中國書法博大精深,魅力無窮。篆書為草書,或擅剛健,或婉約古樸,或清麗飄逸,給人壹種飄逸靈動的美感。對聯簡潔、工整、嚴謹,對聯的字數從四個到八個不等。五言或七言詩、八字句常見,內容豐富。幾首詩詞、格言警句、諺語甚至白話文都可以,優美動聽,文采輝映。真的是閃耀人眼的篇章。所以把書法和對聯結合起來,在書法中領略優美文字的詩意哲學,在字與字之間領略美書的魅力,的確是人文藝術的完美體現,古往今來,書樂以此報償,文人墨客喜歡把這份雅致掛在墻上,視為其美書文學的魅力,讓人愛之不盡。
發展
中國楹聯學會是民政部註冊的國家壹級學會。
互聯網的出現,讓對聯突破了地方傳播的局面,對聯網站論壇由2004年的[網址= http://dopic.org/BBS/25-23.htm]到2005年的[網址= http://dopic.org/BBS/25-58.htm]有了長足的發展。
積聚
古時候,有人在家裏貼了壹副獨特的對聯:
第壹部分:2233445
下行:6677889
橫批是:二四七三。
這是壹副特殊的對聯,由數字組成,是壹副隱藏的對聯。上聯缺“壹”,下聯缺“十”。用諧音數字是“缺衣少食”,橫聯是:“子(2)亡(4)妻(7)散(3)”。
原來這壹家人是在用數字對聯告訴人們社會的黑暗!
欣賞兩個巧妙的數字對聯。壹、“洛水初元貴獻瑞,陰數九,陽數九,數九九八十壹。數與道相連,道與原佛相合,是真摯的感情;岐山馮丹吉祥,男唱六聲,女唱六聲,天籟之音。生為嘉靖皇帝,長生不老。”這是魏源在明代監獄寺廟裏寫的對聯(見沈明德福的《萬葉莉補編》)。《世殿聯》中又有雲:“靈草寫於筆,日數五,位數五,數五,數生於道。道與本尊相合,無尊;截竹筒坐標法,陽聲為六,陰聲為六,六,六,三十六,音聞於天。嘉靖皇帝出生,皇帝統治壹萬年。”此聯與前聯相似,相傳為夏衍所作。⑵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八月,高宗皇帝過八十大壽,壇內有壹幅長聯,最為瑰麗,廣為人知。據說是宰相彭寫的。李安運:“蜻蜓五十有五年,慶壹日時,五數合天,五數合地,五事修,五福備,五世同堂,五色繽紛;鶴算八月八十日,願萬壽八千年春,八千年秋,八元入,八次登,八音遵法,八風奏丹。”
最後說壹個有趣的以數取勝的故事。相傳明朝時,有壹個窮書生,頗有才華。但由於當時科舉考試徇私舞弊之風盛行,屢遭失敗。壹年後,又到了考理科的時候了。他聽說考官廉潔奉公,任人唯賢,於是收拾行囊,再次前往北京接受這份工作。路很長。盡管這位學者日夜兼程,但當他到達北京時,考試已經結束了。秀才終於打動了考官,允許他補考。考官的問題是要求他用從壹到十的十個數字進行聯系。秀才聽了,心想,於是我說明了壹路顛簸,落榜的原因,以求得到考官的諒解,然後脫口而出:“我壹個人在壹條船上,坐了兩三個詩人,用了四槳五帆,經過六灘七灣,經歷了八顛簸九簸。唉,我來得很晚。”考官暗暗驚嘆:“這輩子學的真不淺!”然後,他讓秀才做了壹副十比壹的對聯。秀才想表現壹下自己這些年讀書應試的艱難,於是清音說:“十年寒窗,入九十八院,棄世俗欲,苦讀五經四書,三番兩次考。我今天壹定要贏。”考官聽了,連連稱妙。而出於對權利的聯盟,學者可以像小溪壹樣回答。今年,謝園的桂冠被這個窮學者奪走了。
對聯的分類、規範和創作方法
對聯的分類
清代梁章鉅的《楹聯系列·聯續·聯三故事》將楹聯分為十大類,即故事類、英枝類、祠廟類、故事類、格言警句類、故事類、對聯類、集句類、雜綴類。民國出版的《楹聯集成》將楹聯分為20類,即慶、哀、惆悵、學、商、會館、廟、祠、劇場、第壹宅、花園別墅、年夜飯、名勝古跡、禮品、香、定字、定句、滑稽、白話、雜。這兩種分類方法是按實用範圍劃分的,但後者比前者更細致。如果按照對聯的文字結構、修辭手法、邏輯關系來分類,有四五十種。例如:
1.對偶形式:詞對、物對、右對、對立、工對、廣對、行對、回文對、頂針等價。
2.修辭:比喻、誇張、反詰、雙關、反問、諧音。
3.用詞技巧:嵌詞、藏詞、復合詞、疊詞、偏旁、析詞、分詞、數字等。
4.邏輯結構:並列、轉折、選擇、因果。
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的進壹步發展,對聯的題材會更加齊全和完善。
對聯的規範與創作
顧名思義,對聯應該是“成對”的,即由上聯和下聯組成。上下對聯必須字數相同,內容相同,即上下對聯可以“聯”,兩個不相關的句子不能隨便組合在壹起成為對聯。對聯是壹門綜合學科,內容復雜,形式多樣,對仗、平仄要求嚴格。本書將按照對聯的規範講述和分析創作方法,供學寫對聯的人參考。
國賊袁世凱在攫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後,開始了他的皇帝夢,卻在朝服出現之前就去世了。他死後,有人送給他壹副挽聯,說:
袁世凱是永恒的;
中國人民萬歲。
從字面上看,這幅對聯並無惡意,但仔細看,上面的對聯是五個字,下面的對聯是六個字。很抱歉來到這裏!壹位執事看出了端倪,他偷偷對吊唁者說:這幅對聯居心不良,意思是我們元恭人對不起人民!
這個小故事說明,上下對聯的字數壹定要相等。壹般對聯都是豎著寫的,第壹聯的最後壹個字(連音)貼在右邊(手),第二聯的最後壹個字(平音)貼在左邊(手)。
對聯對仗雖然與詩詞有相通之處,但比詩詞要求更高。對聯可分為寬對和窄對。寬對只有上下對聯內容有關聯才能形成,窄對要嚴格按照《李翁對韻》的標準書寫。但在實用對聯中,常使用寬聯,而窄聯則很少使用,因為對仗要求過於嚴格,束縛了人們的思維,有因文傷義之嫌。
第三,中國的四聲和對聯
對聯的層次和水平的規律與詩詞基本相同。壹陰適用詩歌基本規律,不分壹三五,二四六分明。
如何判斷上下對聯?除了從對聯的內容來區分,更重要的是從對聯末尾的平聲來判斷。對聯中嚴格規定,第壹聯的最後壹個字要用平聲,第二聯的最後壹個字要用平聲。後人把這個規律稱為“平漲平跌”。必須註意的是,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的“四聲”有些不同。自從普及漢語拼音,使用北京音作為國家通用語言之後,同壹個漢字的層次就發生了變化。例如,根據《裴賦》的音韻標準,四個聲調是平、上、下、內。平聲列為“平”,上、去、進都列為“諾”。根據北京的語調,分為平仄、上聲、升調、降調。這樣壹來,平仄字就多了,有些降調的字就歸入了平仄,值得學寫對聯的同誌們註意。在古代,很多語言學家對古漢語的四聲都有過詳細的闡述。例如,在《玉鑰歌》壹書中,石真空作了如下分析:
1.平——平生平低昂。讀的時候,發音平和,結尾悠長,有回味。
2.上去——上去大聲喊。發音洪亮,聲音短促,沒有結尾。
3.去-去聲音和哀悼很長壹段路。結尾音又短又高。
4.輸入-輸入聲音短而急的集合。入聲簡單而急,收音短而深,沒有結尾。
壹般來說,平聲詞比較平,結尾比較長。元音短或沒有元音。現代語言學家劉半農先生首先肯定了真空釋讀對古漢語四聲的分析是正確的。班農先生根據自己的研究,做了補充。他說:“聲音平緩流暢,曲折最少,也就是常說的平衡音。兩個音上去最曲折,或升或降,或降,或升或降。應該是不平衡的。最短的聲調,叫促音。”班農先生的論述簡單明了。張士祿先生簡單地把四聲分為兩類:平聲是長音步在哪裏,平聲是短音步在哪裏,平聲主要是長短的區別。筆者還認為,除了長短步之外,古漢語四聲的發音也有較大差異。比如從平調開始,音階逐漸上升,到第三聲達到頂峰,也就是發音最高。入口聲音壹落千丈,音量低、短、簡。簡而言之:安靜悲傷,大幅提高聲音,清晰遠離聲音,直接提升聲音。以上短文只是壹般方法,讀者可以在學習和實踐中驗證。
古人為了練習分辨四聲的能力,把下面32個字列為平仄的基礎知識。只要能熟練掌握這幾個字的平仄,其他字的平仄也是可以類比學習的。
1.壹二三四五六七八九x .這十個數字依次是:進去,出來,進去,進去,進去,進去。
2.甲方、乙方、丁方、戊方、庚方、丁方、乙方..十字架的層次是:入上層次,上層次。
3.醜兒子毛寅·辰巳中午沒有申請。這十二個字是:上、上、上、上、上、下。
用北京語調來標記漢語的四聲,即平仄、上聲、升調、降調,都是從古代漢語的四聲演變而來的,人們過去判斷對聯的平仄都是以古代漢語的四聲為標準。現在現代漢語四聲除了糾正發音,很少用來糾正,寫詩,填詞。但是隨著普通話的普及和時間的推移,現代漢語的四聲終於被人們所接受。
4.要知道有些漢字從來都是橫著用的,可以橫著用,也可以橫著用,比如讀、教、做、想、傍...例如:
(1)“看”為平聲:日香爐出紫煙,瀑懸河前;高高的懸崖絕壁上,仿佛有幾千英尺高,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堂墜入人間。
(2)“看”了壹聲,呻吟壹聲:梅子酸濺牙,芭蕉分青屏;春去夏來,白天漫長疲憊,午睡過後,心情沈悶,無所事事地看孩子們捉著空中的柳絮玩耍。
(3)“教”作平聲:櫻桃、杏子、桃子、石榴最先開,所以教它們在窗邊壹棵壹棵地種;竹影似柳,分明陰入屋。
(4)“教”出聲音:粉筆生涯也快,因材施教;花園裏的桃李生機勃勃,雨水和春風第二次綻放。
(5)為“魏”發聲:壹是移客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上傳來壹聲“梅花”的笛聲,讓五月的河城河畔又看到了壹滴梅花。
(6)為“魏”鳴不平:我為漢王立下了汗馬功勞,卻沒有把自己放在胸中;早知道兔子不吃狗肉,我就後悔坐在淮陰釣魚了。
對聯的短語結構
對聯除了押韻對仗,在詞組和結構方面也有壹定的規律。比如:
搖紅;
德推。
(單組,二字結構)
適度受益;
滿滿的失落。
(單組,三字結構)
幸福在於知足;
能忍受自我滿足。
(單組,四字結構)
誌芳同心結;
荷花花開花落。
(單組,五字結構)
叢桂滿香;
昆山和片玉是無價的。
(復合組,六字結構)
春江桃葉濕;
夜雨梅蝶夢寒。
(復合組,七字結構)
江河百條,氣度大;
墻立千裏,無欲則剛。
(復合組,八字結構)
從古至今,重新開始;
先講喜怒哀樂,再講開頭。
(復合組,九字結構)
三千武士,到達幽燕之地;
蜻蜓九五計劃,重開大宋之日。
(復雜組,交叉結構)
四萬塊錢,明月清風今日值錢;
壹對白玉,詩人的名字叫古。
(復合組,十壹字結構)
天地顯大恩,純子感同身受;
古今九州國榮。
(復合組,十二字結構)
對聯的詞組和結構要壹致統壹。上聯是動賓結構,下聯也必須是動賓結構短語,如“搖紅;崔迪。”上聯是偏旁短語,下聯也必須有偏旁短語與之相對,如“同心結”和“同蒂花”,都是相同的短語結構。在規劃對聯詞組的布局時,壹定要註意上下對聯的詞組結構壹定要壹致,這也是對聯作者必須遵循的壹個重要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