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地域民間玩具的創作題材與當地的神話傳說有什麽關系?

地域民間玩具的創作題材與當地的神話傳說有什麽關系?

壹、山西民間玩具歷史悠久。

在山西出土的大量古代陶瓷制品中,有許多器物與今天新絳縣燒制的陶哨子、陶玩具的形狀相似。萬榮縣古城發掘的新石器時代陶墩,足以證明三晉之地在幾千年前就產生了非常精美的泥塑玩具雛形。這些陶器制品雖然帶有濃厚的崇拜色彩,但與現代各種純粹用於享受的民間玩具不無關系。“七音哨”流行於新疆吉山、代縣等地,是在陶勛基礎上的演變。臨沂溫家營的彩泥玩具自明代以來就享有盛譽,其中混合了母系氏族時代祈求生育的信仰和為孩子避邪的意識,以確保平安、安全和健康。婦女和兒童“戴香囊”和玩香囊的習俗起源於漢代。相傳五月五日是邪惡的壹天,害蟲滋生,流行病肆虐。玉皇大帝派使者治愈瘟神,用艾草制成香囊,塗上雄黃酒,殺滅害蟲,使人免災。很久以來,就有壹句“五毒不敢犯,五毒化為塵土,惡靈歸冥界”的民謠。佩戴玩香囊,千百年來代代相傳,制作技藝也越來越精細。山西接龍玩具最早出現在明代,《隋口略》中說:“萬歷末年,民間葉子熙...盛於崇禎。”至今,這種卡牌遊戲仍在懷仁、靈石、祁縣等多地存在。

山西民俗孕育和發展了民間玩具藝術,民間玩具豐富了民俗,民俗像農村民俗壹樣平靜、純粹,體現和物化了勞動人民的純風之美。隨著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以及生日、三天、滿月、百日、壹歲等出生習俗,產生了許多民間玩具。民間生育習俗中的玩具豐富多彩,年節和傳統廟會中的民間玩具更是豐富多樣。特別是民間神靈崇拜所帶來的原始情感和深刻的原始神秘心理,影響著民間玩具的審美要求,推動著各種玩具的不斷創造和發展。

第二,山西民間玩具根植於民間

玩具是勞動人民的自由藝術創造。凝聚著濃郁的鄉土情懷,孕育著浪漫的藝術想象。民間玩具的創作具有廣泛的自發性。它的生產不是商業性的,不受任何市場價格和政治趨勢的影響。民間玩具的出現是基於自身生活的直接需求:逗弄嬰兒、裝扮孩子、美化自己、裝飾生活環境。他們根據自己對生活的直觀感受和傳統審美習慣,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感情、理想和願望。比如泥巴玩具裏的“泥虎”長得像猴子和老虎,布雞的翅膀被繡成兩朵花的形狀。

民間藝人采用最簡單方便的手工制作,使用最便宜的土、布、木紙,依靠嫻熟的技藝,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過父子、母女或村民互贈禮物,互相觀察和學習,可以發揮大家的聰明才智。藝術技巧的自然傳承,形成了手工制作特有的自由靈巧風格。民間玩具與村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們是人們生活中需要的具有實用價值的物質產品。同時也是壹件傳授美的藝術品。在長期的社會生產實踐中,人類形成了獨特的審美情趣。在物質生產的同時,他們有意識地遵循美的規律來塑造玩具的造型,成為美的物化。“用”和“美”是緊密相連的。民間玩具是藝術與實用的結合,是美觀與實用的和諧,二者融為壹體。比如嬰兒的布老虎枕頭,不僅能給孩子提供睡眠和玩耍,還能給人壹種美的欣賞。民間玩具有著深刻的含義。民間藝人順應了民族的喜與愛與恨的感情。他們用玩具這種外在形式來濃縮自己的意識形態,象征壹種觀念,影響人的情緒,成為壹種“意識形態”。民間的玩具大多是獻給母愛的,以此來表達創作者的愛。借助人們喜聞樂見的、具有特定審美內涵的虎、雞、魚、龍、鳳等形象,巧妙地表達了“吉祥、昌盛”的主題。山西民間玩具中種族繁衍意識和生命崇拜意識最為坦率,其中“虎頭魚尾枕”是最典型的代表。聞壹多在《談魚》壹文中寫道:“魚在中國有繁衍昌盛的祝福之意”,虎在民間是剛健、威武、強壯的象征。虎魚巧妙結合,寓意陰陽相合,生動展現了對中華民族“糊狀”、長久、繁榮的祝福。這些民間玩具,重在感情的傾註,讓人從暗示性、象征性的因素中去理解和誘發人們的聯想,從而寄托和表現自己的感情和愛情。山西民間玩具比較集中,積累了華夏子孫強烈的情感意識、信仰和期望。

山西民間玩具粗獷、質樸、生動、美觀,註重裝飾,大膽選擇細節,高度概括藝術形象。乍壹看是那麽笨拙,姿勢不自然,結構不成比例,棱角不規則。然而這壹切並沒有減弱,反而增強了作品內在的穩定性和豐富性,使古拙更加粗獷、充滿活力、奔放。粗獷的外表並不粗糙,稚氣的外表更迷人,沈默中有流動感和節奏感,讓內在的精神更加凝重和集中。

色彩在山西民間玩具中占有重要地位。因為玩具的主題是喜慶和吉祥,所以它們以其紅色、溫暖和華麗的顏色問世。大紅虎身披青色梅花,尾為黃艾葉,紅頭有兩只綠耳。在鮮艷的顏色中,黃色中有紫色,紅色中有綠色。民間藝術家不是再現自然色彩,而是突破色彩透視原理和時空觀念。這種顏色的概念與古老的陰陽和五行相聯系,它們主宰著世界上的壹切。“天空充滿金木火、水、土,顏色有綠、紅、黑、白、黃”,民間稱之為正色。玩具以白底綠紅圖案,黑底黃紅綠裝飾,簡潔醒目,豐富和諧,立足自然,超脫自然。這種健康簡單的色彩概念充滿熱情和活力,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山西南接河南,西接陜西,北接內蒙古,東臨河北。風俗民情的影響不可避免地滲透到民間玩具的藝術風格和技法中。在山西民間玩具中,有的泥塑玩具在形狀和顏色上與河南的非常相似,而布老虎和布娃娃則與陜西渭南、滑縣的相似,有的壹模壹樣。歷史變遷、戰亂、饑荒使人們移民,以及商業經濟的發展和文化交流,都是山西民間玩具對其鄰近地區的影響所致。

山西民間玩具由於地域性、地理條件、生活習俗的差異,略有不同。晉南主要沿黃河、汾河,成為晉陜豫黃河三角。地處河谷和水道,有著悠久的古文化和古老的民俗。這壹帶的民間玩具比較古樸典雅。晉中地區地處平原,地理條件優越,經濟文化繁榮,生活富裕,民間玩具精美典雅,精致細膩;山西北部多為山地丘陵,與高原接壤,民間玩具豪放、粗獷、淳樸。雖然各有各的絕活和興趣,卻有著鮮明的三晉神韻的壹致性。像香囊壹樣,晉南的人和動物主要是縫制的,布老虎踩的是蛇、蠍子、壁虎、蟾蜍、千足蟲、蜈蚣。形象生動,充滿迷茫,色彩斑斕,紅色清新,以聞喜、新疆、稷山、萬榮、永濟為代表。晉中地區的香囊,常以彩色絲線織成菱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彩色圖案,稱為香囊。還有用絲線包裹的色輪,供孩子玩耍。它們的形狀、圖案或色彩非常精彩,裝飾也非常有趣,以祁縣、汾陽和介休為代表。陜北香包多以與百姓生活相關的瓜果蔬菜花鳥蟲魚為題材,樸實大方,誇張,以懷仁、左雲、殷珊三縣為代表。

獅子、老虎、狗、雞和羊是泥塑玩具中常見的主題。忻州、代縣、定襄的泥娃娃,眼重、肥、福,多為坐式,色彩較大,誇張、古樸;晉南臨猗的彩泥玩具,多為傳說中的天將、天狗、虎娃娃,以白色為底,以黃、紅、藍、綠為描繪,精致細膩,靈動可親。娘娘廟會上乞討兒童的泥娃娃,在絳縣和萬榮縣都很漂亮,外形小巧。懷仁和遊玉,粗中有細,宛如壹尊“泥塑”。要說泥哨是新絳縣最精致的壹種,其實是壹種燒制的陶瓷制品,造型優美,花紋精致。濃郁的黑色背景點綴著黃、紅、白,鳥獸的造型誇張了頭部,收縮了身體,省略了四肢,很有特色。

布老虎玩具隨處可見,形象各異,姿勢各異。絳縣布虎多達24種,如虎頭魚尾、虎頭虎尾、虎頭石榴尾、麒麟等...芮城縣的獅虎,頭身鑲嵌,頭尾懸空;雁北地區的右玉左雲、懷仁縣的布胡,頭大、耳大、體胖;晉南、萬榮、稷山的布老虎多為柳眉核桃眼,小嘴、胡須為絨毛制成,背部有紋飾,尾巴細長彎曲。山西北部的布老虎眉毛粗,眼睛大,嘴巴寬,胡須多為彩繪,線條粗獷,尾巴粗直。幾個地區的雙頭虎在外形上沒有太大的區別,都具有兇猛乖巧的特點,但山西南部的表現是活潑乖巧,而山西北部則是單純可愛。

第三,山西有各種各樣的民間玩具

民間玩具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可謂包羅萬象。根據民間玩具在材料和風格、表現技巧和功能上的差異,人們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分類方法。例如,按制作材料的質地,有木制玩具、面塑玩具、泥娃娃、布藝玩具、陶制玩具、紙制玩具等;根據造型特點,有鳥獸玩具、花卉、昆蟲、果蔬玩具、神話傳說、戲曲人物等。但這些分法,在某種程度上很難體現山西民間玩具的全部特征。為了突出山西民間玩具的藝術形式及其與民俗的互動,這裏,從民間玩具的功能出發,結合山西民俗的特點,將其分為:

民間生育禮儀玩具。在民間生育習俗中,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制作不同用途、不同材質的玩具。這些玩具多以飛禽走獸表現人們的精神寄托。內容和形式壹般以喜慶吉祥為主。

民間季節性玩具。根據民間節日和傳統廟會的不同季節,藝術家們制作具有特定形狀的民間玩具,以烘托節日氣氛,增加兒童節日的歡樂。內容和形式主要是歌頌生命。

民間信仰玩具。這種玩具從祭祀品演變成娛樂玩具,來源於人類蒙昧時期的宗教信仰,神秘莫測。比如已婚不孕婦女祈求生兒育女的“尋子娃娃”,從娘娘廟帶回來後就成了孩子的玩具。此外,還有祭祀神靈的“仙獸”陶制玩具,布制的“療愈娃娃”。這些玩具仍然是神秘、陌生和原始意識的遺產。

老虎玩具

說到老虎,沒有人害怕。古人雲:“虎,陰莖,亦為百獸之首,能打能挫,能吃鬼。”但民間玩具中的老虎形象,永遠是傻傻的,可愛的。民間藝人對它有著特殊的感情,借助它的力量,把自家的老虎當成勇敢、堅強、吉祥的東西。用老虎的形象傳遞愛和祝福,用老虎的形象體現希望和依戀。

老虎玩具種類繁多,原料有土、紙、布、木、絨、皮等。它的顏色最多是紅、綠、黑、黃。人們為了孩子的生活制作了無數的老虎形狀的玩具,為的是讓老虎吉祥。

從孩子出生開始,老人們就讓“壹無所有”伴隨著他們成長。嬰兒睡覺用的老虎枕頭。滿月時,大人會在嬰兒的脖子上套壹個虎頭護身符。(也是玩具。)逢年過節,胸前圍上五毒虎牌,掛上艾葉。能跑壹會兒就穿虎皮鞋,戴虎皮帽,手上套個虎頭保暖套禦寒。妳還應該給它們起名叫“虎寶寶”、“虎姑娘”、“虎虎虎”...孩子們玩的時候,吹著泥巴,吹著口哨,手裏拿著壹只老虎。皮老虎是山西省傳統的兒童玩具。前後為泥制的虎頭,中間粘合五至十厘米的軟羊皮虎身。嘴裏放壹個蘆笛,用手輕輕壹拉壹合,就能聽到皮老虎甜美的歌聲。民間藝人充分把握了老虎的特性,融進了藝術想象。大而神奇的眼睛,長得像密針壹樣的小胡子;背部漂亮的粗條紋,威嚴的身姿,頭上足以傲視壹切動物的“王”字,都是山西民間玩具虎的特點。山西最有特色的是民間玩具中的老虎頭枕。在農村流傳的布老虎抱枕不僅是兒童生活舒適實用的產品,也是兒童的漂亮玩具。以布、緞為枕面,蠶繭、蕎麥皮為枕芯,用彩畫或彩紙繡出各種圖案。經過民間藝人的巧妙裝扮,看上去就像壹只乖巧憨態的臥虎。山西的布老虎枕頭種類繁多。芮城的虎枕,枕身和枕頭可拆卸,便於攜帶、拆卸和清洗。萬榮、河津的布老虎以黃布為基料,只在老虎身上畫條紋或四季花,簡潔醒目;絳縣、新疆的布老虎刺繡,精美絕倫;懷仁縣的布老虎繡和畫的結合很有意思。忻州、運城、萬榮等地也有雙頭虎枕。枕頭兩側做了壹個迷人的虎頭,身體和四肢變成了壹個舒適的圓形軟枕。絳縣的“虎頭魚尾枕”由天真的虎頭魚和生動的尾魚組成。老虎的形象不僅僅是虎娃的氣質,更有“王者”的風範。魚的形象既優雅又溫順。這些都是孩子們的奶奶媽媽親手做的,凝聚著濃濃的母愛,蘊含著祝福和希望。

在民間習俗中,猛獸避邪,獅子是威嚴的形象,可以征服壹切惡魔,也是人類的親密朋友,幫助人們擺脫各種惡靈,成為玩偶虔誠的保護者。在晉南的神話傳說中,獅子被稱為“惡獸”。農村炕上的嬰兒綁石獅,是獅子和獨角獸的結合體。人們視其為嬰兒的小夥伴,辟邪的保護神。其實這種石獅應該正好是龍的九子之壹。據明代楊慎在升天殿外收藏,相傳龍生九子,其中獅身獅身的能化邪為惡,避邪殺邪。波斯語音譯獅子,梵語翻譯成中文,就是傳說中的妯娌。而民間則融合了獅手、獨角獸等幾種猛獸。這種被拴住的小獅子是石敢當制造的。古書記載“石敢當,鎮鬼抑災,官福,民健,禮強樂。宮殿大廳外左右站立著壹只石獸,卷毛巨目親爪,俗稱石獅。這只野獸非常聰明和忠誠。”農村人為了辟邪祈福,就模仿這種方法,雕刻小石獅子,以求事事順利,全家幸福。平時擺放在桌上或墻上,美化客廳,先守鎮宅,保富貴福。有壹天家裏生了嬰兒,就搬到炕上,壹根紅繩的壹端綁在嬰兒身上,另壹端綁在獅子腿上。男孩習慣用母獅,女孩用套獅,這樣鬼魔就不敢靠近寶寶了,還能防止寶寶在翻滾爬行時摔倒,讓寶寶健康成長。綁在嬰兒身上的石獅形狀很小,壹般只有20厘米高,15厘米寬,下面有壹個方形底座。它以呂梁山的青石為原料,雕刻手法古樸典雅。民間藝人對身體的概括和修飾能力相當高超。雖然體積很小,但雕刻出來的形象表情各異,有素色的,也有彩色的。顏色常以紅、黃、綠等顏色勾勒。在眾多被拴住的小石獅藝術形象中,有嘴裏銜著圓珠、耳朵上插著樹葉、腳踝上掛著繡球的獅子;有壹只母獅,背上背著小獅子,懷裏抱著小獅子,還有母愛。有仰躺的,有逗弄的,有撕扯的,更多的是威嚴的深蹲。有布獅、泥獅、瓷獅、面獅。這些人性化的,天真的嬰兒綁石獅為嬰兒生活的歡快音樂增添了新的音符。

民間季節性玩具

山西過年時節的民間玩具和傳統廟會,常常讓人陶醉在童年有趣節日的回憶中。除夕和正月初壹,“滴滴金”;元宵節紮燈籠,玩燈籠;2月2日,在龍擡頭的古廟會上,布龍、面龍、竹蛇、紙蛇的動態結構給人壹種吸引的感覺,引得孩子們哈哈大笑,爭奇鬥艷。三月初三,泥哨聲悅耳;清明前後放風箏;端午節戴香包和艾野虎壹起玩。還有小風車、七音哨、皮老虎、螞蚱籠,讓小朋友們樂不可支。

燈籠玩具

民間燈籠玩具寓教於樂,以贊美生命、生活為主題。它們是供兒童娛樂和成人娛樂用的。

山西民間燈籠玩具是流傳於三晉農村的傳統手工藝品。人們用竹、木、金屬、布帛、彩紙、葵花桿、高粱桿等材料,根據當地人民的審美習慣和意識,綜合運用紮色、糊色、編辮,輔以剪紙、木刻年畫或手繪圖畫等造型方法,制作出色彩斑斕的玩具。

兒童燈籠玩具多為便攜式。壹般是紙糊,裏面插著小紅蠟燭。農村傳統的小燈籠,用高粱桿紮起來,蓋上麻紙,塗上人們喜愛的動物或神話故事的顏色,印上木版年畫,或貼上民間剪紙,裝上小油燈。如今已經發展成竹框架結構,裏面有彩紙或絲糊,還有蠟燭。雖然不精通制作技巧,但粗糙有力,沒有做作的感覺。無論是造型、材料、色彩、制作風格,都有著鮮活的當地生活氣息和濃郁的地方特色。

長玩具

在山西流行的龍王廟會上,龍玩具讓人眼花繚亂,心曠神怡。少女和老婦賣七彩布帛制成的七彩龍,面條制成的蛇盤兔,兩條龍玩珠,龍鳳成祥等等;年輕人的架子上有紙折的、竹串的、棉剃的龍。飛龍,臥龍,壹點風吹來,這些龍都是活的,昂首挺胸,舒展細長的身軀,舒展頭尾,吐心張口,活靈活現。它制作精美。

布龍的程序和布虎、布雞基本相同,只是形狀不同,而竹龍更復雜。從頭到尾,壹節比壹節少,關節互相嵌入,可以左右擺動。紙蛇的頭是泥的。由於紙筒是折疊的,兩者粘在壹起,掛在壹根木棍上。稍壹擺動,頭重尾輕,就會遊動,就像壹條活龍。

龍的性格給人力量,龍的變化給人希望,龍給人豐富的想象力,龍象征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生生不息的形象。農村人視龍為吉祥之兆,認為它能載雷載電,鎮邪避邪,是人們喜愛和崇拜的吉祥物。其形象在建築施工、生活禮儀、民俗活動中隨處可見。農村風俗講究。回去廟會的時候要帶幾條“小龍”玩玩貨。村民們打算讓孩子們成為“龍子子孫孫”,以示祖宗。把對龍王的崇拜和他的子孫緊密聯系在壹起,為龍王祈禱,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默默堅守著壹個敬虔之城的信念——希望成功。人們不僅崇拜龍,更重要的是為了人類的未來,把自己的深情和愛傾註到龍玩具中。

泥漿哨子

每當春暖花開的時候,許多村莊都能聽到“呢喃”的泥哨,頗受孩子們的喜愛。

山西泥哨題材廣泛,花樣繁多。造型上有動物,有人物,往往同壹個題材上有很多不同的動態,不同的神態造型。其中有雞、鴿、鷹、燕、豬、狗、猴、魚、龜、蛙等。,還有男孩女孩形狀的泥哨。有的側重寫實,如猩紅鳥、烏龜、蛙形泥哨;有的以寫意為主,極為簡練,如稷山的鴿子、八仙形狀的泥哨;有的介於寫意和寫實之間,如忻州的雞,猴形泥哨。但寫實和寫意都有壹個共同的特點:善於挖掘各種動物的潛在美,把小泥哨做得有吸引力。

這種民間泥哨實際上是壹種非常古老的管樂器的遺物。農村的“七音哨”是根據古代陶器發展而來的玩具。萬榮古城出土的新石器時代陶制骨灰盒與七音哨非常相似。由於時代的變遷,陶勛退出了樂壇,但其柔和的音色和簡單的結構仍然受到人們的青睞,進入玩具領域,成為孩子們的寵物。這種七音哨在動物形狀的頭部有壹個吹孔,在鼓狀的哨體上有六個小孔。吹的時候通過變換不同的指法,可以吹出各種音階。可以說是泥哨中的精品。

山西民間制作泥哨用的泥很講究。先將土曬幹磨碎,用蘆葦篩成細粉,加水(土與水的比例為8: 3),浸泡壹天左右,再與麻紙混合,用木棒錘打,直到用鐵絲將泥割開,以無渣無氣孔為宜。揉的時候不粘手,轉的時候不用力吹,幹了也不裂。制成的泥哨薄而硬,聲音清脆、明亮、悅耳。

制作泥哨的工具比較簡單,有幾根圓扁的竹簽,幾根大小不壹的竹筒,還有用來印制圖案的陶瓷模具。先用手捏成大致的形狀,然後用竹簽壓出眼睛、嘴巴、鼻子等細節,再用硬模壓出圖案,最後用竹筒在頭上和背上打吹孔。空腔的大小,泥漿的厚度,吹孔的位置和方向都會影響哨聲。陰幹後取出壹層麥稭,壹層泥哨,小火12小時,撒上松香粉,來回攪拌。松香粉加熱融化成表皮,呈黑色,有光澤,美觀堅韌。

對山西民間泥哨的造型進行了總結和實踐。藝術家善於塑造各種動物的外部輪廓,化繁為簡,註重整體效果,使外觀壹目了然。就像壹聲魚哨子,兩條相交的弧線優美地伸展開來,讓魚兒美麗歡快。壹條S線讓鳴禽的造型盡可能簡單。這些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小玩具,是用對孩子強烈的愛和嫻熟的技藝制作而成的。

棉塑玩具

春暖花開的季節,“賣棉花的,賣棉花的雞——”天天飄在農村的大街小巷,飄在小學門口。叫賣聲和棉塑玩具鼓的聲音,就是棉塑藝人背著小販的擔子,帶著濃濃的鄉愁,來到了孩子們聚集擺攤賣貨的地方。五顏六色的小棉塑玩具整齊地排列在貨架上,周圍有大人小孩在看。偶爾有壹兩個攢了零花錢的孩子買幾個,店主就趁著人多賺幾塊,遞給貓唱,看熱鬧的人群中響起了歡呼聲。貼鳥的時候,藝術家的靈巧和閑適,足以讓人銘記。

棉塑玩具是山西農村特有的民間工藝品。壹個棉塑只需要壹把棉花,幾根剝好的高粱桿,壹點膠水。這很容易做。先將幾根高粱桿紮成骨架,將膨脹的棉花輕輕裹在骨架上,然後粘合定型。膠水多壹點,少壹點,就能成型不同的形狀。最後在身體表面均勻塗上壹層膠水固定形狀,再將物品染上顏色,制成棉塑動物或人物。將其插入預先準備好的鼓中,這是壹個聲音和形狀豐富的玩具,可以隨意展示和欣賞以及播放。棉塑玩具用料少,成本低,可以就地取材,所以藝人經常邊表演邊賣。棉塑玩具裏有雞、麻雀、喜鵲、燕子、鶴等鳥,長不過三五寸,高不過六七寸。主要人物有西遊記小精靈的猴孫,憨厚的沙和尚,傻傻的豬八戒,樂善好施的唐僧,個個栩栩如生,令人難忘。

香包

在山西農村,無論年景多好,孩子的香囊、長命線、艾葉都要在富人和窮人家裏做。為什麽壹個小小的香囊能這樣觸動人心幾千年?傳說在古代,每年的四五月份,各種蟲災瘟疫嚴重威脅著人們,於是玉皇大帝派了壹個仙女來看望百姓,控制瘟疫。當仙人發現自己來自五湖四海時,他的心思就不壹樣了。有些人是好人,有些人是壞人,所以他懲惡揚善。他拿出五色香囊,對好心人說:“每年五月初五,妳和家裏的孩子都戴上。”戴上香囊,在門上貼上艾葉,瘟疫全除,吉祥之光大放異彩。“奇怪的是,從那以後,所有帶香囊的大人小孩見到害蟲都跑了,而沒有香囊的惡人卻不可避免地受到害蟲和流行病的毒害。

傳說難免神秘迷信,但只要冷靜分析,還是有壹定科學道理在裏面的。《神農本草經》和《本草綱目》都記載艾葉含有芳香油,可用於殺蟲防病,也可作為調味材料。早在先秦時期,艾蒿就被采集入藥,用於制作艾灸條治療疾病。山西5月初,正值春夏,害蟲死灰復燃,疫病流行。這個時候,人們的第壹要務就是消毒防病。民間藝人把藥穿在香囊裏,不僅治病、除蟲、祛濁,還能香汗。也是人們渴望孩子健康安全的壹種表達,為孩子增加了壹個令人愉悅的玩物。玩起來小巧玲瓏,渾身都是香味。真的是壹物多用。山西農村的香囊是用棉布和絲線繡成各種精致的小布袋,裏面裝著雄黃、蒼木、艾葉等中藥。其中壹些繡有蛇,蠍子,壁虎,千足蟲,蟾蜍,以及老虎和雞等動物的香囊。有的縫繡成蔬果、花鳥蟲魚。最復雜的是“虎踩五毒弦”,上面壹只較大的老虎腳下掛著五種毒蟲,寓意踩毒消毒,避禍。在寶寶的胸前掛上五彩絲綢的金錫幣,包裝紙和絲綢,折疊菱角,系在孩子的腰上,讓孩子看起來又漂亮又可愛,不僅有香又幹凈的作用,還是孩子可以隨意抓的玩具。孩子們用香包作為端午節的玩具,像布老虎枕頭和小石獅子壹樣,既有裝飾性,又有實用性和趣味性。

從山西民間香包玩具的藝術特點來看,陜北粗獷大方,厚重樸實,誇張變形,感情深厚;晉南精致秀,形象生動,趣味活潑;晉中色彩絢麗,圖案典雅。這些各式各樣的香包藝術反映了三晉傳統文化的悠久歷史,展示了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體現了我們民族獨特的審美情趣。很多海外華人至今都忘不了家鄉的香包。

  • 上一篇:有哪些著名的嗩吶歌曲?
  • 下一篇:天津裝修公司排名哪家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