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30年來中國的文化事業發展如何?

30年來中國的文化事業發展如何?

年輕的時候,看壹場電影或者壹場演出,比過年還開心。那時候只要聽說哪個村有文藝隊來,不管多遠,村裏的年輕人都會成群結隊地趕到那幾十裏山路上去湊熱鬧。看書就更難了。在書店排隊等幾天不壹定輪到我們。現在,如果妳想看壹本書,只要在書店裏走壹走就可以買到...“劉大娘已經75歲了。每當她談起改革開放給人民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時,總是對其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無數年的變化贊不絕口。

1978到2008年,就像劉阿姨說的,在這短短的30年裏,不僅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30年來,我市文化事業始終圍繞全市工作大局,以“三貼近”原則為發展核心,在專業藝術、群眾文化、文化地圖、文化市場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

結合地域特色創作優秀文學作品。

結合地方和地域特色,著力打造“三江地區優秀歷史傳統文化”品牌,是我市在文化事業發展中始終堅持的理念。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為適應新時期社會建設的發展步伐,在市文化局的努力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導機構”應運而生,赫哲族戲劇、魚皮刻貼、赫哲族烏日貢會議等壹大批具有濃郁地域特色的文學戲劇作品也隨之誕生。其中《魚皮雕貼》《赫哲族烏日貢會議》等藝術作品被列為第壹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與此同時,情景劇《人民的利益》、現代京劇《黑土地的女兒》、情景劇《網絡ABC》、《壹起在藍天下》、龍江戲路、評劇《劉胡蘭》等壹批緊扣時代主旋律的獨立創作劇目也在我市亮相。

多年來,黑土地上孕育的近千部文藝作品以其獨特的姿態陸續呈現在世人面前。獲國家級獎項3項,省級獎項889項...國家級和省級獎項的取得,是對這些成績最大的肯定和褒獎。

文博圖事業成就斐然。

壹座城市的歷史足跡,就像壹本教科書,記錄著壹座城市的沈浮。可喜的成績,離不開歷史的鞭策和鼓勵。2003年2月27日,65438,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經過全市38個部門和單位80天的奮戰,佳木斯博物館終於結束了“有樓無展”的歷史。此次調整不僅對原有展品布局進行了重新調整,還將記錄“抗日戰爭”、“東北小延安”、“開發建設北大荒”等具有歷史內容的現代展品。博物館重新開門迎客後,在市民中引起強烈反響,吸引了大量本地和外國客人前來參觀。

文化發展要“軟硬件並重”。市文物站在加強硬件建設的同時,深入挖掘佳木斯古代史,組織出版了《佳木斯歷史文化研究》、《三江地區簡史》等系列歷史專著,配合市委完成了佳木斯古代史系列專題片《三江歷史談,佳木斯人讀佳木斯史》12的制作。

此外,市圖書館不斷拓展服務領域,先後開展了文化進企業、軍營、社區、鄉村、“書香飄萬裏”、“全民閱讀”等系列活動,並以自籌資金建立了集地方文獻、科技、近代史等內容的電子閱覽室。近年來,* * *獲得1.52萬讀者,極大拓寬了市民了解城市歷史、獲取文化知識的陣地。在國家評估定級中,被國家評估機構評為“二級庫”。

轉移重心推進城鄉群眾文化建設

文化事業要兩頭抓。既要加強城市文化事業的建設,也不能忘記農村文化事業的發展。多年來,市文化局通過“幸福家園”、“文化進社區”、“三河走浮臺”、“金色田野”等載體,將群眾文化工作的觸角延伸到社區、鄉鎮,為基層群眾送去文藝演出、文藝輔導、電影、圖書、展覽等。

文化事業突飛猛進,農民文化生活日益豐富。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市在全省“群星獎”評比中獲得了108枚金牌、367枚銀牌、438枚銅牌。向陽區水利社區、前進區先鋒社區、富錦市向陽川鎮、同江市同江鎮昌盛社區也先後獲得全國先進文化工作單位、全國先進文化工作社區、全國先進文化大院等榮譽稱號。

加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文化設施落後的問題得到根本改變;建設壹批標誌性文化項目;投入200多萬元完成市圖書館二期工程改造任務;投資760多萬元對市藝術劇院劇場進行更新改造,使之成為我省東部地區功能較為齊全、設備先進的標誌性文化場館;投資450多萬元完成佳木斯博物館基本陳列,建成我省東部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投資93萬元改造銀都電影院...

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改革開放的推動,各項事業的發展讓人民露出了些許笑容。30年,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富裕的不僅僅是人民的物質生活,還有人民的精神生活。在改革開放取得輝煌成就的今天,讓我們共同祝願我市文化事業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更加熠熠生輝。

  • 上一篇:黎族民間舞蹈有哪些種類?
  • 下一篇: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傳說?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